四、四力忏悔
忏悔在「大圆满前行」已经讲过,不同的仪轨相同的心态。
忏悔必须具备:1出罪力 2依止力 3对治力 4誓愿力
如果不具备以上四力的话,就没有办法完全清净我们的罪障。
(一)出罪力
(1)坦诚发露忏悔
27.我于十方佛 及具菩提心 大悲诸圣众 合掌如是白
28.无始轮回起 此世或他生 无知犯诸罪 或劝他作恶
29.或因痴所牵 随喜彼作为 见此罪过已 佛前诚忏悔
【讲解】法律上「叫他做」和「自做」的罪刑不一样,但「因果」上来讲,它的罪过是平等的、一样的。
* 当别人做法会或行其他善行的时候我们随喜赞叹,虽然我们不一定会得到利益,但,我们一样有功德。
* 同样,随喜别人的恶行也一样有罪过。
有些人说:「我从来没做过坏事,为什么要忏悔?」
* 我们有意中也许没做过坏事,但无意中也会伤害别人而不自知。
* 从无始以来今生没有做坏事,过去世呢?
* 这一切都要忏悔。
* 我们忏悔和外教不一样喔!外教是为了使神祗高兴而忏悔。
* 而我们并不是为了使释迦牟尼佛高兴才忏悔。
* 释迦牟尼佛也没有要求我们要向他忏悔。
我们只为自己的罪业而忏悔。
为了净除往昔所造作的一切罪业,我要向十方诸佛以及具有菩提心的大悲菩萨圣众恭敬合掌,如是祈曰:
* 打从无始的轮回以来,无论是在今生或过去世,
* 凡是我出于自己无知所犯身、囗、意的种种罪过,
* 或者怂恿他人造作恶业;
* 或因自己被愚痴所牵引;
* 而随喜别人的恶行等等作为,反省到自己有这些罪过以后,
* 我都要虔诚地向诸佛忏悔。
30.惑催身语意 于亲及三宝 师长或余人 造作诸伤害
31.因昔犯众过 今成有罪人 一切难恕罪 佛前悉忏悔
【讲解】由于无明烦恼催动身、语、意三业,使我在有意、无意间,对功德具备的三宝、养育我们的父母或教导我们的师长等恩人,造作了种种的违逆和伤害。
因为往昔误犯了这许多过错,使我今天成为一个业障深重的罪人。这一切难以宽恕的罪业,我都要向诸佛一一发露忏悔。
如果没有这种坦白发露的心态来忏悔的话,
我们的业力就无法清净,
人是很难知道自己缺点的。
我们要为之前所想、所做、
有意、无意的坏事忏悔。
(2)须尽速忏悔之因
人生无常,要尽快加速忏悔并清净业障,不可以有「带业往生」的想法!如果我们带业往生,那么来世痛苦的果报就会在那里等着我们去接受,这是为什么要尽速忏悔的原因。
(2.1)思惟寿短无常而悔
32.罪业未净前 吾身或先亡 云何脱此罪 故祈速救护
33.死神不足信 不待罪净否 无论病未病 寿暂不可恃
【讲解】很多人都知道自己会死,但不认为自己很快就会死,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 人生苦短,生命是很脆弱的。当我们的亲人发生意外、死亡、生病的时候,我们就会深刻体会到无常的真谛。
* 假如我们没有随时都会死亡的心态,那么当死神降临时,我们就会惊慌失措、恐惧不安...
* 能够持守「随时都有可能面临死亡」或「随时我们都会死去」的心态,当死亡真正来临时才能免于恐惧。
* 世上没有任何动物或人、任何一样东西可以永远留下来的。
* 解行第一的修行者、气盖山河的力士、富可敌国的商人、权势如天的政客...没有一个人有能力战胜死神。所以地球几亿年来人、物都一直更迭不休。
我们在座的都是凡夫,我们当然都知道不免一死,但,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怎么个死法。
佛经上说:「明天先到或者下一世先到,谁都不知道」
我们常常保持”无常”的心态,对任何事情比较容易看淡。
宗萨钦哲仁波切在教授我们中阴时,问大家说:「假如在座各位只剩下两天的时间可以活,你们会怎么做?」
在这里我们不要笑着想:我活得好好的,身体健康。家庭和睦愉快,事业也很成功,哪里可能突然就剩下「两天」的寿命。
翻翻报纸、看看新闻,你就会发现,谁都有机会「突然死去」。死亡是不可以预测的。对于死亡几时来到,我们根本没有把握。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深入了解人生的无常。
剩下两天的寿命,要做些什么呢?
每个人答案都不同,有的人说要去看日落,有些人说他要去游泳,有些人说要躺着发呆,有些人说要赶快修破瓦法、有些人则说要赶快持咒...
我想我们这边的人可能会说:「要赶快念阿弥陀佛」。假如我们持咒的咒音变成不断提醒你「只剩两天好活」的催命符,它将会让你越来越不舒服,怎么办?不需要过度地在乎死亡!最好的方式是以坦然的心态面对。但,这要「了解心的本质」的人才能做得到,一般人办不到,一般人只能祈求上师、三宝...等等。
为什么我要讲这个呢?
因为我们如果只剩下两天可以活,那么我们对任何事情就会比较不在乎啦!我们不会再管小孩乖不乖、钱赚多赚少、工作顺不顺利...我们都不会那么在乎,这就是「不执著」。我们如果随时都保持着「无常」的想法,也就是「我们随时都可能突然死去」,我们就会过得比较快乐。
这里不是要我们整天都「神经紧张」或是「一直以为自己要死了」。不用害怕!即使持守着「死亡即将来临的想法」也不会让我们很快就死。就好像我们很害怕死亡,但还是一样会死同样的道理。改变一下想法,我们就可以过得很逍遥自在。
人生无常,在罪业还未清净之前,我可能很快就会死去。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我凭什么脱离这些可怕的业报呢?
所以祈求您们(佛、菩萨)赶快救护我吧!
死神是不能信赖的!不管你的罪业是否已经清净,也不管你是否生病,突然间便降临了,人生苦短又去得突然,一点也靠不住。
(2.2)须尽速忏悔之因 --> 惟造罪无义而悔
34.因吾不了知 死时舍一切 故为亲与仇 造作诸罪业
35.仇敌化虚无 诸亲亦烟灭 吾身必死亡 一切终归无
36.人生如梦幻 无论何事物 受已成念境 往事不复见
【讲解】从无始以来,我们都曾经做过国王、曾经做过富翁、曾经生为天人、也下过地狱、当过蚊子、苍蝇、萤火虫...种种杂类。好的、不好的这些都只是经历而已,我们曾经有很快乐的童年、曾经有非常腾达的青春少年、中年壮年...
但这些都只是经历、回忆而已,没办法重复地体验,一切都是空。
从前,因为我不了解「死时必须舍弃生前的一切」,所以为了贪恋这个身体、财物、亲友(我们喜欢的人)或怨憎仇敌(我们讨厌、仇恨的人),而造作了种种的罪业。日复一日,仇敌都将化为虚无,亲爱的人也将如风吹云烟一般消失无踪。我自己也必死无疑。同样,一切终归于空无。然而,人生如梦,无论任何美丑的事物,经验过后,都只能成为影尘回忆。一切往事都不能再重复经历。
37.复次于此生 亲仇半已逝 造罪苦果报 点滴候在前
38.因吾不甚解 命终如是骤 故起贪嗔痴 造作诸罪业
【讲解】而且在这短暂的生命期间,亲友和仇敌大半都已经逝世了。然而,我为了他们造罪而应受的难忍果报,却丝毫不爽地等着报应到我身上来。
佛经上说:「国王!死亡的时间越来越接近,当死亡来临的时刻,你完全无法带走你的眷属。但是你为他们所造的业力却如影随形、片刻不离」。
另外一个比喻说:
我们现在看不见天空中飞鸟的影子,
但它降落地面时,
它的影子自然会跟在它旁边。
我们看到「有些人造业」,却「看不到他造业的果报」。但这些恶业的习气会累积在阿赖耶识里面。当因缘际会的时候,果报自然会现前,就如同飞鸟的影子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它一样。我们每天都如此奔忙,却忽略死亡来临时,我们将一无所有。
医院是无常最好的教室。每天都要面对死亡,当我们偶尔去探访垂死的爱滋病患时,无常的感觉就无比的强烈。
现在我们大家都有一颗聪明的心,但面对死亡时,它却变得没知没觉,那颗聪明的心那里去了呢?对一般人来说「死」是很可怕的事情,但它也很奥妙,所以我们要去研究它。从前由于我不太了解生命的终结竟然如此的突然,所以才会生出贪婪、嗔恨和愚痴等烦恼,而造作了许多的罪业。
(2.3)须尽速忏悔之因 --> 惟畏罪惧死而悔
39.昼夜不暂留 此生续衰减 额外无复增 吾命岂不亡
40.临终弥留际 众亲虽围绕 命绝诸苦痛 唯吾一人受
【讲解】逝者如斯,日夜刹那都不曾停留。从最早我们在母亲的肚子里成为胎儿那时候开始,今生的寿命就一直持续地衰减下去。而且也没有办法从什么其他的地方增添我们的寿命。
不只是我们,连外在的大自然,有一天也会消失。当然身为有情的我又怎会不死呢?当我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时,虽然有众多的亲友围绕四周;但是命终气绝的种种痛苦,却只有我一个人默默忍受。无人能替代。
的确如此,当我们躺在最后的床上时,即使所有的亲友都不远千里回来看我们,但,他们回来看我们有用吗?
虽然他们有心疼惜我们,
但死亡的恐惧及种种痛苦
还是要我们自己承受;
业力是要自己承担的。
上师、佛、菩萨...都没办法代我们承受罪业。
41.魔使来执时 亲朋有何益 唯福能救护 然我未曾修
42.放逸吾未知 死亡如是怖 故为无常身 亲造诸多罪
【讲解】当我们就快要死亡的时候,会产生许多幻觉。其实并不是真有什么青面獠牙、恐怖非常的阎魔王使…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二品 忏悔罪业(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