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講解 第二品 忏悔罪業(續)

  四、四力忏悔

  忏悔在「大圓滿前行」已經講過,不同的儀軌相同的心態。

  忏悔必須具備:1出罪力 2依止力 3對治力 4誓願力

  如果不具備以上四力的話,就沒有辦法完全清淨我們的罪障。

  (一)出罪力

  (1)坦誠發露忏悔

  27.我于十方佛 及具菩提心 大悲諸聖衆 合掌如是白

  28.無始輪回起 此世或他生 無知犯諸罪 或勸他作惡

  29.或因癡所牽 隨喜彼作爲 見此罪過已 佛前誠忏悔

  【講解】法律上「叫他做」和「自做」的罪刑不一樣,但「因果」上來講,它的罪過是平等的、一樣的。

  * 當別人做法會或行其他善行的時候我們隨喜贊歎,雖然我們不一定會得到利益,但,我們一樣有功德。

  * 同樣,隨喜別人的惡行也一樣有罪過。

  有些人說:「我從來沒做過壞事,爲什麼要忏悔?」

  * 我們有意中也許沒做過壞事,但無意中也會傷害別人而不自知。

  * 從無始以來今生沒有做壞事,過去世呢?

  * 這一切都要忏悔。

  * 我們忏悔和外教不一樣喔!外教是爲了使神祗高興而忏悔。

  * 而我們並不是爲了使釋迦牟尼佛高興才忏悔。

  * 釋迦牟尼佛也沒有要求我們要向他忏悔。

  我們只爲自己的罪業而忏悔。

  爲了淨除往昔所造作的一切罪業,我要向十方諸佛以及具有菩提心的大悲菩薩聖衆恭敬合掌,如是祈曰:

  * 打從無始的輪回以來,無論是在今生或過去世,

  * 凡是我出于自己無知所犯身、囗、意的種種罪過,

  * 或者慫恿他人造作惡業;

  * 或因自己被愚癡所牽引;

  * 而隨喜別人的惡行等等作爲,反省到自己有這些罪過以後,

  * 我都要虔誠地向諸佛忏悔。

  30.惑催身語意 于親及叁寶 師長或余人 造作諸傷害

  31.因昔犯衆過 今成有罪人 一切難恕罪 佛前悉忏悔

  【講解】由于無明煩惱催動身、語、意叁業,使我在有意、無意間,對功德具備的叁寶、養育我們的父母或教導我們的師長等恩人,造作了種種的違逆和傷害。

  因爲往昔誤犯了這許多過錯,使我今天成爲一個業障深重的罪人。這一切難以寬恕的罪業,我都要向諸佛一一發露忏悔。

  如果沒有這種坦白發露的心態來忏悔的話,

  我們的業力就無法清淨,

  人是很難知道自己缺點的。

  我們要爲之前所想、所做、

  有意、無意的壞事忏悔。

  (2)須盡速忏悔之因

  人生無常,要盡快加速忏悔並清淨業障,不可以有「帶業往生」的想法!如果我們帶業往生,那麼來世痛苦的果報就會在那裏等著我們去接受,這是爲什麼要盡速忏悔的原因。

  (2.1)思惟壽短無常而悔

  32.罪業未淨前 吾身或先亡 雲何脫此罪 故祈速救護

  33.死神不足信 不待罪淨否 無論病未病 壽暫不可恃

  【講解】很多人都知道自己會死,但不認爲自己很快就會死,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

  * 人生苦短,生命是很脆弱的。當我們的親人發生意外、死亡、生病的時候,我們就會深刻體會到無常的真谛。

  * 假如我們沒有隨時都會死亡的心態,那麼當死神降臨時,我們就會驚慌失措、恐懼不安...

  * 能夠持守「隨時都有可能面臨死亡」或「隨時我們都會死去」的心態,當死亡真正來臨時才能免于恐懼。

  * 世上沒有任何動物或人、任何一樣東西可以永遠留下來的。

  * 解行第一的修行者、氣蓋山河的力士、富可敵國的商人、權勢如天的政客...沒有一個人有能力戰勝死神。所以地球幾億年來人、物都一直更疊不休。

  我們在座的都是凡夫,我們當然都知道不免一死,但,誰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死,怎麼個死法。

  佛經上說:「明天先到或者下一世先到,誰都不知道」

  我們常常保持”無常”的心態,對任何事情比較容易看淡。

  宗薩欽哲仁波切在教授我們中陰時,問大家說:「假如在座各位只剩下兩天的時間可以活,你們會怎麼做?」

  在這裏我們不要笑著想:我活得好好的,身體健康。家庭和睦愉快,事業也很成功,哪裏可能突然就剩下「兩天」的壽命。

  翻翻報紙、看看新聞,你就會發現,誰都有機會「突然死去」。死亡是不可以預測的。對于死亡幾時來到,我們根本沒有把握。我們必須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並深入了解人生的無常。

  剩下兩天的壽命,要做些什麼呢?

  每個人答案都不同,有的人說要去看日落,有些人說他要去遊泳,有些人說要躺著發呆,有些人說要趕快修破瓦法、有些人則說要趕快持咒...

  我想我們這邊的人可能會說:「要趕快念阿彌陀佛」。假如我們持咒的咒音變成不斷提醒你「只剩兩天好活」的催命符,它將會讓你越來越不舒服,怎麼辦?不需要過度地在乎死亡!最好的方式是以坦然的心態面對。但,這要「了解心的本質」的人才能做得到,一般人辦不到,一般人只能祈求上師、叁寶...等等。

  爲什麼我要講這個呢?

  因爲我們如果只剩下兩天可以活,那麼我們對任何事情就會比較不在乎啦!我們不會再管小孩乖不乖、錢賺多賺少、工作順不順利...我們都不會那麼在乎,這就是「不執著」。我們如果隨時都保持著「無常」的想法,也就是「我們隨時都可能突然死去」,我們就會過得比較快樂。

  這裏不是要我們整天都「神經緊張」或是「一直以爲自己要死了」。不用害怕!即使持守著「死亡即將來臨的想法」也不會讓我們很快就死。就好像我們很害怕死亡,但還是一樣會死同樣的道理。改變一下想法,我們就可以過得很逍遙自在。

  人生無常,在罪業還未清淨之前,我可能很快就會死去。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我憑什麼脫離這些可怕的業報呢?

  所以祈求您們(佛、菩薩)趕快救護我吧!

  死神是不能信賴的!不管你的罪業是否已經清淨,也不管你是否生病,突然間便降臨了,人生苦短又去得突然,一點也靠不住。

  (2.2)須盡速忏悔之因 --> 惟造罪無義而悔

  34.因吾不了知 死時舍一切 故爲親與仇 造作諸罪業

  35.仇敵化虛無 諸親亦煙滅 吾身必死亡 一切終歸無

  36.人生如夢幻 無論何事物 受已成念境 往事不複見

  【講解】從無始以來,我們都曾經做過國王、曾經做過富翁、曾經生爲天人、也下過地獄、當過蚊子、蒼蠅、螢火蟲...種種雜類。好的、不好的這些都只是經曆而已,我們曾經有很快樂的童年、曾經有非常騰達的青春少年、中年壯年...

  但這些都只是經曆、回憶而已,沒辦法重複地體驗,一切都是空。

  從前,因爲我不了解「死時必須舍棄生前的一切」,所以爲了貪戀這個身體、財物、親友(我們喜歡的人)或怨憎仇敵(我們討厭、仇恨的人),而造作了種種的罪業。日複一日,仇敵都將化爲虛無,親愛的人也將如風吹雲煙一般消失無蹤。我自己也必死無疑。同樣,一切終歸于空無。然而,人生如夢,無論任何美醜的事物,經驗過後,都只能成爲影塵回憶。一切往事都不能再重複經曆。

  37.複次于此生 親仇半已逝 造罪苦果報 點滴候在前

  38.因吾不甚解 命終如是驟 故起貪嗔癡 造作諸罪業

  【講解】而且在這短暫的生命期間,親友和仇敵大半都已經逝世了。然而,我爲了他們造罪而應受的難忍果報,卻絲毫不爽地等著報應到我身上來。

  佛經上說:「國王!死亡的時間越來越接近,當死亡來臨的時刻,你完全無法帶走你的眷屬。但是你爲他們所造的業力卻如影隨形、片刻不離」。

  另外一個比喻說:

  我們現在看不見天空中飛鳥的影子,

  但它降落地面時,

  它的影子自然會跟在它旁邊。

  我們看到「有些人造業」,卻「看不到他造業的果報」。但這些惡業的習氣會累積在阿賴耶識裏面。當因緣際會的時候,果報自然會現前,就如同飛鳥的影子從來都沒有離開過它一樣。我們每天都如此奔忙,卻忽略死亡來臨時,我們將一無所有。

  醫院是無常最好的教室。每天都要面對死亡,當我們偶爾去探訪垂死的愛滋病患時,無常的感覺就無比的強烈。

  現在我們大家都有一顆聰明的心,但面對死亡時,它卻變得沒知沒覺,那顆聰明的心那裏去了呢?對一般人來說「死」是很可怕的事情,但它也很奧妙,所以我們要去研究它。從前由于我不太了解生命的終結竟然如此的突然,所以才會生出貪婪、嗔恨和愚癡等煩惱,而造作了許多的罪業。

  (2.3)須盡速忏悔之因 --> 惟畏罪懼死而悔

  39.晝夜不暫留 此生續衰減 額外無複增 吾命豈不亡

  40.臨終彌留際 衆親雖圍繞 命絕諸苦痛 唯吾一人受

  【講解】逝者如斯,日夜刹那都不曾停留。從最早我們在母親的肚子裏成爲胎兒那時候開始,今生的壽命就一直持續地衰減下去。而且也沒有辦法從什麼其他的地方增添我們的壽命。

  不只是我們,連外在的大自然,有一天也會消失。當然身爲有情的我又怎會不死呢?當我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時,雖然有衆多的親友圍繞四周;但是命終氣絕的種種痛苦,卻只有我一個人默默忍受。無人能替代。

  的確如此,當我們躺在最後的床上時,即使所有的親友都不遠千裏回來看我們,但,他們回來看我們有用嗎?

  雖然他們有心疼惜我們,

  但死亡的恐懼及種種痛苦

  還是要我們自己承受;

  業力是要自己承擔的。

  上師、佛、菩薩...都沒辦法代我們承受罪業。

  41.魔使來執時 親朋有何益 唯福能救護 然我未曾修

  42.放逸吾未知 死亡如是怖 故爲無常身 親造諸多罪

  【講解】當我們就快要死亡的時候,會産生許多幻覺。其實並不是真有什麼青面獠牙、恐怖非常的閻魔王使…

《《入菩薩行》講解 第二品 忏悔罪業(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