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講解 第二品 忏悔罪業(續)▪P2

  ..續本文上一頁者來捉拿我們。這是「中陰身」要來臨的警訊。我年長的外婆常常說她看到許多長得奇奇怪怪的衆生,我不斷地跟她解釋:「這些都是你的幻覺而已,你不要害怕、不要理它們,你只要一心不亂的向佛菩薩祈請就可以了...」。可是這時候她聽不下去,她不相信我所說的話。因爲對她而言,她所看到的、聽到的,真的是很可怕的情景!

  * 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學習這些,希望當這些幻相現前時不會恐懼。

  * 閻魔王使者來捉拿我們時,親戚和朋友一點也幫不上忙。

  * 因爲他們看不見。這是我們的業力所産生的幻相。

  * 雖然理論上了解一切都是幻相,可是修行不夠時,當幻相出現還是免不了要恐懼。

  所以我們必須致志專一的努力修行!

  當恐怖閻魔王的使者前來捉拿我的時候,親戚和朋友能幫助什麼呢?

  這時,只有善業福德能保護我,可是我卻從來不曾修習並守護過它。救救我吧怙主!我一向任性放肆,不知道死亡竟然如此可怕!所以爲了維持這短暫無常的生命,竟然造作了許多的罪業。

  43.若今赴刑場 罪犯猶驚怖 囗乾眼凸出 形貌異故昔

  44.何況形恐怖 魔使所執持 大怖憂苦纏 苦極不待言

  【講解】如果,一個被宣判了死刑的囚犯,會因爲即將送往刑場而恐懼萬分,呈現出「囗乾舌燥、雙眼凸出」等等異常的表情和生理反應。那麼,命終時被身形恐怖的閻魔使者毫不留情地抓走,內心又遭受恐懼死亡的痛苦所折磨,那種極端的痛苦就更難以形容了。

  「死亡」表面上只是呼吸、心跳停止而已。但事實上,當靈魂要離開我們的肉體的時候,是非常痛苦的。因爲我們從出生開始就一直非常執著這個身體。身體就等于我們的一切。現在摸摸它就有感覺,這是因爲我們非常執著它的原故。說不定你非常執著另一個人的身體時,他的身體被撞了一下,你也會有感覺。

  曾經有位非常慈悲的高僧,他常觀修「自他交換」。有一次他看到有人拿石頭打一只母狗的時候,母狗被打中,在地上滾了一圈,卻沒受傷。可是這位高僧卻從法座上摔下來。就好像被石頭打到一樣的大叫,有些人以爲他裝模作樣。結果狗被石頭打到的部位,在他身上相同的地方一樣有傷痕!這是過度的習氣形成的,邏輯一樣,只是我們沒有去思考罷了。

  所以可以想像當靈魂要離開我們的肉體時是非常痛苦的。如果我們有充足的智慧,外在的痛苦就不會過度影響到我們的內心。就好像西藏有很多高僧都得了癌症,聽說十六世的DB法王也是,但他們依然是笑咪咪的,很自然的面對。

  我小時候,嘉榮的一位上師被當局放逐在深山裏,冬天就只有他在那裏看地,穿得破破爛爛的,沒有法本也沒有念珠。我長大以後才知道他是一位禅修的高僧。後來他得了癌症,醫療非常缺乏,身體非常疼痛時就請我們幫他按摩背部。氣把住的時候他可以承受那個痛,氣放掉時那個疼痛他就無法承受,身體越來越瘦。但他一直保持愉快的心情,笑咪咪,一點也沒有恐懼的表情。這表示他的內心充滿著喜悅。所以外在的一切不會過度影響到他的內心。

  同樣的情況,我們一般人的反應就不同。一般病患和他交談一會兒馬上眼淚就出來了,這時候我們才會知道過度的注重外在。其實內心是空虛的,內心充足的人外在看起來不一定很莊嚴。所以我們不適合去注重精神上面沒有依靠的人,很多人外表看起來精明能幹,其實他們的內心是很空虛和脆弱的。

  45.誰能善護我 離此大怖畏 睜大凸怖眼 四方尋救護

  46.四方遍尋覓 無依心懊喪 彼處若無依 惶惶何所從

  【講解】在死亡痛苦來臨時,誰能保護我安全地脫離這極大的恐怖呢?

  我,睜大「凸出而又充滿恐懼」的眼睛,四處張望,焦急地尋找保護者,一旦發現四周都沒有人前來保護,我的內心一定會變得十分懊悔沮喪!如果四周都沒有人可以投靠,那時驚慌無助的我,該怎麼辦呢?

  死亡來臨時,才發現四周沒有人可以保護我們。已經太遲了!我們要趁現在還自由、還有能力把握時,多多學習。當痛苦來臨時,才不會影響內心的虔誠心。依靠這個虔誠心和佛菩薩的加持力,才能安住在快樂的世界中。

  但是我們一般遇到事情不順利時,尤其像死亡那麼嚴重的痛苦時,念佛反而更讓我們感到痛苦,因爲我們的心一恐懼起來就會顯得什麼都不順,連小小一個聲音都會讓我們感到恐懼。

  中陰教授裏面說過,有四種聲音和六種不穩定會讓我們感到非常的不安,所以痛苦來臨時我們是無助的。現在我們會說:「沒關系!到時候請上師來修破瓦法就可以了」,其實到時候想借助上師的道行是非常困難的。爲什麼呢?現在我們沒有什麼痛苦,上師一直不斷的教導我們,我們都只是聽聽而已。無法照上師的指導去做,到那時候就更沒有能力做了。

  說不定連溝通都很困難,我們的肉體不在,我們的意識在天空中隨著業風(業力的牽引)東飄西蕩,失去自己的主張。我們的心對任何一樣事物都主張不了。只有「貪欲」和「佛性」能阻擋我們的心。

  我們投胎的時候,會被「貪欲」阻擋了我們。譬如說:我們遇到自己喜歡的人,我們的心就被抓住了。假如我們的心讓「貪欲」給抓住,我們將因此産生「因愛欲而升起」的種種煩惱。

  在座各位應該都有經驗,男女感情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我們一般說愛,但這個愛是貪欲的愛,貪欲的愛是痛苦的,智慧的愛才是快樂的,要清楚!

  所以我們活著的時候,要多多激起我們智慧的愛。有智慧的愛,當死亡痛苦來臨時,我們就不會那麼害怕。當我們要失去親戚、朋友、一切物資財産時,那個智慧的福報是跟著我們走的。這個福報會永遠保護我們,所以我們現在活得好好的時候要多多累積善業、聞思佛法,讓我們的見地更堅固、更進步。

  《入菩薩行》

  * 是大乘顯宗佛法的精華總集。

  * 是「行菩薩道」不可或缺的一部論。

  * 我們每一個衆生都想祈求快樂、避免痛苦,不論任何種族、任何國家、任何地區的人民以及任何動物都是同樣想要得到快樂。

  * 但我們所得的快樂總是非常短暫,反而大部份都是得到痛苦。

  * 一直以來,我們都追求快樂,但都沒辦法得到究竟的快樂。

  * 這是因爲我們追求快樂的方式錯誤,所以才會得到痛苦的果報。

  釋迦牟尼佛看到這些!

  * 以他當時的身份、財物、能力、知識,對我們世間來講都是最高的福報。

  * 他是一位王子,可是當他到皇宮外巡察的時候,看到了生老病死種種痛苦。他想到自己將來也會步上這個旅程。

  * 于是開始思索對治這些痛苦的方法。

  * 他于是到尼連禅河苦修六年。

  * 最後在菩提迦耶的菩提樹下證悟。

  他悟到追求真正快樂的方式不能使用「一般衆生追求快樂」的方式去追求,而是要「認識心的本質」才能得到永恒不會消失的快樂!

  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第一次在鹿野苑初轉*輪傳「四聖谛」。四聖谛中提到「首先我們要認識痛苦」,因爲輪回本身充滿痛苦。

  爲什麼我們不能離開輪回呢?

  * 因爲我們不認識痛苦。

  * 所以我們雖然想要離開痛苦,卻反而將痛苦抓得更牢。

  * 我們痛苦的原因是我們沒有放下痛苦。

  * 我們要認清痛苦的本質。

  * 認清痛苦的本質之後就可以不要接受這個痛苦。

  我們要在輪回中産生「出離心」,這樣才能走上解脫的道路。佛陀涅槃後,「二勝六莊嚴」把大乘佛法發揚光大,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經集》《學集》對我們後代衆生有非常大的幫助。

  《入菩薩行論》它的重點是什麼呢?菩提心。

  * 從資糧道開始,一直到成佛爲止,菩提心是不可或缺的。

  * 念經、聽經、講經、念誦儀軌....都要依靠菩提心。

  * 「菩提心」和「空性」是佛教的特點,如果缺乏「菩提心」和

  「空性」,那麼和其他宗教的修行就沒有區別。其他宗教經過修行之後也有空中飛行、發光種種神通。佛法不注重神通,因爲神通並不是究竟,它只是短暫存在而已。

  如果缺少菩提心-->

  * 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可或缺菩提心,缺少菩提心修再深奧的法,持誦加持力再強大的儀軌...都沒有用!

  * 缺少菩提心的修行只能讓我們産生世間法的力量而已,即使具備各種神通一樣,沒辦法脫離輪回的痛苦!

  如果生起菩提心-->

  * 有了菩提心,我們誦經、持咒...等種種修行都會成爲成佛的因!

  * 這麼珍貴重要的東西,我們要努力學習,從無始以來我們自私自利積習已久;一下子要把「衆生都當成父母親」「希望他們先成佛」是很難做到的。

  * 不了解「菩提心的利益」要勉強自己去做是不會永久的,所以我們要慢慢了解菩提心。

  * 「發菩提心」說起來很簡單。但它是入菩薩行的根本。

  《入菩薩行》

  * 前叁品都是講授菩提心「如何産生」的方式。

  * 第四、五、六品是講授「如何維持已經産生」的菩提心。

  * 第七、八、九品是講授「如何讓菩提心增長」。

  所以《入菩薩行》是非常圓滿的一部論。第一品已經講過了菩提心的功德利益。第二品講如何累積福報,沒有累積福報珍貴的菩提心不會産生在我們的心中,累積福報的方式有供養、頂禮、皈依、忏悔....等等。今晚要講授忏悔未完的部份,忏悔必須具備出罪力、依止力、對治力、誓願力才能做到真正的忏悔,才能清淨我們無始以來的業力,接下來講依止力。

  (二)依止力 (1)總依叁寶

   47.佛爲衆怙主 慈悲勤護生 力能除衆懼 故我今歸依

  48.如是亦歸依 能除輪回怖 我佛所悟法 及諸菩薩衆

  【講解】

  * 佛陀,是一切衆生的保護者,他心懷慈悲,正努力救護著一切衆生。他智力深廣,…

《《入菩薩行》講解 第二品 忏悔罪業(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