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講解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

  一、明菩提心所依

   (一)思惟暇身難得

  4.暇滿極難得 既得能成利 倘若利未辦 後世豈複得

  【講解】閑暇而又圓滿的人身是非常難得的。

  佛法上說:

  「閑暇」是指「有修習佛法的時間」。

  「人身難得」是指「暇滿人身難得」。

  現在人囗越來越多,這個人身哪裏會難得?

  不要如此說。這和世俗的說法不一樣。佛法上「暇滿」是「八有暇十圓滿」,稱爲十八暇滿人身。沒有生在「八無暇」的狀態,就是「八有暇」。

  「八無暇」是指:

  1.生在地獄道-->

  在十八地獄裏,每一秒鍾都是痛苦、煎熬、折磨。地獄的衆生承受痛苦的次數和時間,就跟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呼吸」一樣,完全沒有間斷的時候。更真實悲慘的是,他們的壽命很長。絕對不是我們的計算機、甚至世界上最精密先進的電腦能夠計算得出來的。就算用「天文數字」來比喻,也還是不足夠!所以在他們的念頭裏,只有「痛苦」。根本容不下第二個念頭;「我要修行」這個心念,完全不可能出現!

  這在我們的現實世界裏絕對是可以找到例子的。比如說,當我們肚子痛得要命的時候,腦子裏就只有一個念頭-->「找廁所」。那時就算跟你講「吃喝玩樂」,你也不會理我,更不用談什麼修行。

  2.生在餓鬼道-->

  和地獄同樣的道理,這裏的餓鬼,長期以來沒吃東西、沒喝水(餓鬼衆生甚至只能知道口渴,而不知道有「水」的存在!),身心都很疲累,很虛弱。沒有力氣,哪裏還有心來聽什麼佛法?

  我們平常人如果餓上24小時,就會手軟腳軟,到時讓我們看再好看的電影、穿最好看的衣服,我們也不會有心情。我們的心裏就只有「饑渴之苦」。

  3.生在旁生道(動物、昆蟲等類衆生)-->

  旁生多數由主人豢養、奴役。再不然,就是野生,生長在森林、山野之中。加上天生沒智慧,不懂得聞思修,根本沒有機會修習佛法。大部份的旁生道都在大海裏面,大的吃小的,小的住在大的身體裏面,甚至大的比地球還大!在這些動物衆生的生命世界裏,都是「吃東西、睡覺、交配、爭鬥搶地盤」。哪裏還有機會學佛修行?

  佛教所說的大海是環繞須彌山一圈的範圍,我們南瞻部州只是小小的部份,所以不要說地獄道在哪裏?旁生道在哪裏?餓鬼道在哪裏?

  * 在我們地球,這個活生生的世界上,有很多人心裏面痛苦和煩惱不斷,就是生在地獄。到醫院走一趟,你就會有大概的了解。

  * 我們現在科技越發達、越工作個不停,和「旁生道」沒有兩樣。比如說:臺灣這裏有一定的生活水准。你們都必須努力賺錢,提升技能,根本沒有什麼時間靜下來真正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

  而看一看現今社會,男女關系開放得很,人們都流行「只要感覺對了就可以」、「只在乎曾經擁有」,一夜情已經沒什麼大不了。在公開場合親熱也是常見的事。在感情的世界裏,肉欲的成份越來越重。

  仔細深入思考,人類其實已經越來越像「禽獸」。

  * 有一個仁波切說:「你不要認爲大老板非常富有,他們是很富有,但是閑閑的那就還好,能夠滿足的就是有福報的人,但大部份的老板們他比一般人還沒有時間,一天二十四小時從早忙到晚,他就是餓鬼!」。

  近年來電視上有很多介紹美食的節目。人們從天上吃到地上,從地上吃到海裏深山。越吃越覺得餓火中燒,這不正是變相的「餓鬼道」嗎?

  「餓鬼」並不是財物多與少的差別是「心」沒辦法滿足。所以永遠的渴望和饑餓。因此永遠不能飽足。

  在有智慧的人眼裏,六道在我們人類當中都已經具足了。我們的肉眼可以看得見,耳朵可以聽得到,心靈可以體驗得到,六道活生生現在眼前。但這些對「下階層」的衆生來講,他們是聽不進去的。

  現今社會,人們受高深的教育,學識淵博,也到各地旅行,見聞都非常廣闊。所以,都會懷疑甚至笑著問「地獄呢?餓鬼道在什麼地方?怎麼證明它們的存在?」我們現在是人。天、阿修羅、地獄、餓鬼、旁生,這六道好像離我們太遠了!根本沒有什麼切身關系。這裏,有一句話說得最好:

  地獄、餓鬼在哪裏?

  只要呼吸一停止,我們一斷氣,

  它們就會馬上出現。

  從這裏仔細思考,你就會發現原來我們和六道是這麼的接近。

  所以說地獄是某一個地方,餓鬼是某一個地方,極樂世界是某一個地方,對上根器的人來說都是在這個時代這個地方。因爲一切都是我們的「心」所創造的,如果你內心快樂,極樂世界就在此地。如果你的內心痛苦,地獄就在眼前沒有別處。

  例如:你們多數都有旅行的經驗。旅途中或多或少自己或同伴們都會出現「暈車」「暈船」而嘔吐難受或是水土不服的狀況。當時,就算身處在最美麗的旅遊勝地,我們也不會有心情去欣賞。因爲身體上的「痛苦」就是「輕微的地獄」現前!而當我們和自己喜歡的人,到一個自己「平時很討厭去」的地方,那一刻你也會覺得身心愉快。不是嗎?

  4.生在邊地 --> 因爲沒有佛法的地方

  5.生在邪見的地方 --> 因爲不會接受佛法。

  6.長壽天 --> 因爲太舒服了不想學習佛法。

  7.不值佛世 --> 沒有機會學習佛法。

  8.聾子啞巴

  沒有生在以上八個地方就是「八有暇」。

  十圓滿 是「五自圓滿」及「五他圓滿」

  「五自圓滿」是:

  1.生爲人身

  --> 學習佛法最好的條件就是生爲「人」,我們「人」,所謂萬物之靈,就是勝過所有動物的智慧,很聰明,所以要生爲「人」。

  2.生在「有佛法」的地方

  3.五根具全(具備正常的視覺、聽覺、觸覺、理解能力等)

  4.無犯「五無間罪」的罪過

  --> 五無間罪是非常重大的罪過:a殺害父親 b殺害母親 c用嗔恨心來出佛身血 d殺阿羅漢e挑撥僧團

  5. 對佛法有虔誠心

  --> 佛法有經、律、論,特別是對于「律」的虔誠,如果沒有「律」的話呢?佛法就容易亂了,所以對「律」有虔誠心很重要。

  「五他圓滿」是:

  1.佛陀來世 2.佛陀有傳法 3.佛法住世 4.有隨學佛法 5.有慈悲的善知識及虔誠的功德主

  如果佛陀傳法只有一兩個月...一兩年就消失了,那我們就沒有機會學習佛法了,所以「佛法要住世」。

  在一般信仰的概念裏:很多寺廟、佛像、佛經...是「佛法住世」。其實這些只是佛法的象征,也就是佛法的表相而已。

  佛法的精華在戒、定、慧叁學,而精華中的精華是「空性」,世間有「體悟空性的人」存在的時候,就是「佛法住世」。

  若沒有「體悟空性的人」存在,即使全世界五十多億人都信仰佛法,也不代表「佛法住世」。只是佛法的「象征住世」而已。即使整個臺灣都成爲一座寺廟,整個臺灣都成了一個佛相,也不表示佛法住世。佛法住世要有「體悟空性的人」存在。現在佛法住不住世呢?

  現在理解空性的人很少很少,我們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佛法沒有沒落。它一直在發展當中,一直在進步當中。因爲以前歐、美地方都沒有佛法,佛法只有在印度,現在全世界都有佛法。表面上佛法越來越發展,如果用外相來判斷的話,佛經所說的和事實都是沖突的。佛法須用內心看待。

  小結語

  閑暇而又圓滿的人身是非常難得的,如今既已獲得這成辦人生利樂的機會,倘若不利用它來促成自他的究竟利益,來生怎可能再獲得暇滿的人身呢?

  (二)思修善心難生

  5.猶于烏雲夜 刹那耀閃電 如是因佛力 世萌修福意

  【講解】我們無始以來被無明的黑暗束縛在痛苦的輪回之中,我們通常都只想到自己,平日裏所見的愛心多是貪欲的愛心,並不是慈悲的愛心。就像在烏雲籠罩沒有星星和月亮天色非常黑暗的夜晚,閃電刹那照徹整個大地。

  我們小時候在西藏下雨時,晚上沒有電燈非常暗。和朋友出去玩要慢慢的爬,這時候如果有人碰到你的鼻子,你也不知道是誰,很暗。現在我們新加坡根本感受不到這種黑暗。

  同樣,偶爾因佛陀的德威感召,許多人暫時萌生起「修習善法」的念頭,善心是如此難得!當善心産生時,要即時把握住機會,要盡量維持這個

  善心。

  就好像:一個人剛剛開始學騎腳踏車的時候,要「保持不翻車倒地」是很不容易的。而只要有一個機會讓他抓到「平衡點」,他肯定會想盡辦法,繼續維持這樣的平衡力,好讓自己往前騎下去。

  小結語

  * 《入菩薩行》具備大乘菩薩修行的種種教法,在任何時候如果碰到「行」有疑問時,就要聞思《入菩薩行》。

  * 講解《入菩薩行》,它有「題義」和「論義」,題義在第一講時已提過了。

  * 論義有:1進入論義的方法 2論的本質 3圓滿,叁個主題。

  * 首先進入論的方法:由「敬禮一切佛菩薩」「寂天菩薩的誓願」和「自謙」叁個方式進入「論」的主題。

  * 論義本身,首先要思惟「人身難得」,學菩薩道要有暇滿的人身方才可修。

  * 其次,心態上要思惟「善心難得」,我們必須把握並且護持那顆「刹那顯現」的善心。

  * 這一講要講授「菩提心的功德」,爲什麼要學「菩提心」呢?因爲它有很多的功德和優點,因此我們要學習它。

  二、思惟菩提心利益 (一)總明菩提心利益

  (1)滅罪勝余善

  6.故善恒微弱 惡大極難堪 舍此菩提心 余善豈能勝

  【講解】世人因爲被無明和私心所捆綁,通常善行總是微弱而且短暫的。而罪惡的力量卻是非常強大而持久。除了「菩提心」以外,還有什麼其它的善行能勝過這些罪惡呢?

  《華嚴經》比喻到「菩提心」如何能將惡業壓下去:「假如有很多老鼠,只要旁邊有一只貓的話,老鼠們的威嚴就被貓的威嚴壓下去了。」

  …

《《入菩薩行》講解 第一品 菩提心利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