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謂慢不能除 修無我最勝
2、廣說法無我
(1)由念處門說
A.身念處
78.身非足小腿 腿臀亦非身 腹背及胸肩 彼等複非身
79.側肋手非身 腋窩肩非身 內髒頭與頸 彼等皆非身 此中孰爲身
80.若身遍散住 一切諸肢分 分複住自分 身應住何處
81.若謂吾一身 分住手等分 則盡手等數 應成等數身
82.內外若無身 雲何手有身 手等外無它 雲何有彼身
83.無身因愚迷 於手生身覺 如因石狀殊 誤彼爲真人
84.衆緣聚合時 見石狀似人 如是於手等 亦見實有身
85.手複指聚故 理當成何物 能聚由聚成 聚者猶可分
86.分複析爲塵 塵析爲方分 方分離部分 如空無微塵
87.是故聰智者 誰貪如夢身 如是身若無 豈貪男女相
B.受念處
(A)破受有自性
88.苦性若實有 何不損極樂 樂實則甘等 何不解憂苦
89.若謂苦強故 不覺彼樂受 既非領納性 雲何可謂受
90.若謂有微苦 豈非已除苦 謂彼即余樂 微苦豈非樂
91.倘因逆緣故 苦受不得生 此豈非成立 分別受是執
92.故應修空觀 對治實有執 觀慧良田中 能長瑜伽食
(B)破受因-觸有自性
a.破根境相遇有自性
93.根境若間隔 彼二怎會遇 無隔二成一 誰複遇於誰
94.塵塵不相入 無間等大故 不入則無合 無合則不遇
95.無分而能遇 雲何有此理 若見請示我 無分相遇塵
b.破境識相遇有自性
96.1意識無色身 遇境不應理
c.破叁者相遇有自性
96.2聚亦無實故 如前應觀察
d.結成觸無自性
97.若觸非真有 則受從何生 何故逐塵勞 何苦傷何人
98.若見無受者 亦無實領受 見此實性已 雲何愛不滅
(C)破受境有自性
99.1所見或所觸 性皆如夢幻
(D)破受者有自性
99.2與心俱生故 受非心能見
100.後念唯能憶 非能受前心 不能自領納 亦非它能受
101.畢竟無受者 故受非真有 誰言此幻受 能害無我聚
C.心念處
102.意不住諸根 不住色與中 不住內或外 余處亦不得
103.非身非異身 非合亦非離 無少實性故 有情性涅槃
104.離境先有識 緣何而生識 識境若同時 已生何待緣
105.1識若後境起 緣何而得生
D.法念處
105.2故應不能知 諸法實有生
(2)斷二谛诤
A.斷太過诤
106.若無世俗谛 雲何有二谛 世俗若因他 有情豈涅槃
107.此由他分別 彼非自世俗 後認定則有 否則無世俗
108.分別所分別 二者相依存 是故諸觀察 皆依世共稱
B.斷無窮過诤
109.以析空性心 究彼空性時 若複究空智 應成無窮過
110.悟明所析空 理智無所依 無依故不生 說此即涅槃
C.心境谛實於理無據
111.心境實有宗 理極難成立 若境由識成 依何立識有
112.若識由境成 依何立所知 心境相待有 二者皆非實
113.無子則無父 無父誰生子 父子相待有 如是無心境
114.如芽從種生 因芽知有種 由境所生識 何不知有境
115.由彼異芽識 雖知有芽種 然心了境時 憑何知有識
3、成立法無我的正因
A.金剛屑因
(A)破無因生
116.世人亦能見 一切能生因 如蓮根莖等 差別前因生
117.誰作因差別 由昔諸異因 何故因生果 從昔因力故
(B)破他-常因生
a.破自在天因生
118.自在天是因 何爲自在天 雖許謂大種 何必唯執名
119.無心大種衆 非常亦非天 不淨衆所踐 定非自在天
120.彼天非虛空 非我前已破 若謂非思議 說彼有何義
121.何爲所欲生 我及自在天 大種豈非常 識從所知生
122.複緣無始業 何爲彼所生 若謂因無始 彼果豈有始
123.彼既不依他 何故不常作 若皆彼所造 則彼何所需
124.若依緣聚生 生因則非彼 緣聚定緣生 不聚無生力
125.若非自在欲 緣生依他力 若因欲乃作 何名自在天
b.破極微因生
126.1微塵萬法因 於前已破訖
(C)破他-主體因生
126.2常主衆生因 數論師所許
a.敘數論見
127.喜樂憂與骐 叁德平衡狀 說彼爲主體 失衡變衆生
b.破數論見
(a)辯破
128.一體有叁性 非理故彼無 如是德非有 彼複各叁故
129.若無此叁德 杳然不聞聲 衣等無心故 亦無苦樂受
130.謂法具因性 豈非已究訖 汝因具叁德 從彼不生布
131.若布生樂等 無布則無樂 故樂等常性 畢竟不可得
132.樂等若恒存 苦時怎無樂 若謂樂衰減 彼豈有強弱
133.舍粗而變細 彼樂應非常 如是何不許 一切法非常
134.粗既不異樂 顯然樂非常 因位須許有 無終不生故
135.顯果雖不許 隱果仍許存 因時若有果 食成口敢不淨
136.複應以布值 購穿棉花種 謂愚不見此 然智所立言
137.世間亦應知 何故不見果 世見若非量 所見應失真
(b)中觀宗不犯同過
ㄅ.诤
138.若量皆非量 量果豈非假 故汝修空性 亦應成錯謬
ㄆ.答
139.未辨假立實 不識彼無實 所破實既假 無實定亦假
140.如人夢子死 夢中知無子 能遮有子想 彼遮亦是假
(D)結破四邊生
141.如是究諸法 則知非無因 亦非住各別 合集諸因緣
142.1亦非由他生 非住非趨行
B.緣生正因
142.2愚癡所執谛 何異幻化物
143.幻物及衆因 所變諸事物 應詳審觀彼 何來何所之
144.緣合見諸物 無因則不見 虛僞如影像 彼中豈有真
C.破有無生正因
(A)破生有自性
145.若法已成有 其因何所需 若法本來無 雲何需彼因
146.縱以億萬因 無不變成有 無時怎成有 成有者爲何
147.無時若無有 何時方成有 於有未生時 是猶未離無
148.倘若未離無 則無生有時 有亦不成無 應成二性故
(B)結破滅有自性
149.自性不成滅 有法性亦無 是故諸衆生 畢竟不生滅
(C)結成輪涅不二
150.衆生如夢幻 究時同芭蕉 涅槃不涅槃 其性悉無別
叁、勸修空性利自他
(一)悟空能淨自心田
151.故於諸空法 何有得與失 誰人恭敬我 誰複輕蔑我
152.苦樂由何生 何足憂與喜 若於性中覓 孰爲愛所愛
153.細究此世人 誰將辭此世 孰生孰當生 孰爲親與友
154.1何不齊受持 一切似虛空
(二)悟空能興無緣悲
1、從輪回過患開示大悲所緣
(1)現生過患
154.2世人欲求樂 然由爭愛因 頻生煩亂喜
155.勤求生憂苦 互诤相殺戮 造罪艱困活
(2)後世過患
156.雖數至善趣 頻享衆歡樂 死已墮惡趣 久曆難忍苦
157.叁有多險地 於此易迷真 迷悟複相違 生時盡迷真
158.將曆難忍苦 無邊如大海 苦海善力微 壽命亦短促
(3)暇滿難得
159.汲汲爲身命 強忍饑疲苦 昏眠受他害 伴愚行無義
160.無義命速逝 觀慧極難得 此生有何法 除滅散亂習
161.今生魔亦勤 誘墮大惡趣 今生邪道多 難卻正法疑
162.暇滿難再得 佛世難複值 惑流不易斷 嗚呼苦相續
(4)緣生興悲
163.輪回雖極苦 癡故不自覺 衆生溺苦流 嗚呼堪悲愍
164.如人數沭浴 複數入火中 如是雖極苦 猶自引爲樂
165.如是諸衆生 度日若無死 今生遭弑殺 後世墮惡趣
2、開示無緣大悲意相
166.自集福德雲 何時方能降 利生安樂雨 爲衆息苦火
167.何時心無緣 誠敬集福德 於執有衆生 開示空性理
第十品 回向
一、總回向
1.造此入行論 所生諸福善 回願諸衆生 悉入菩薩行
二、別回向
(一)回向他利
1、回向世間衆生
(1)總願離苦得樂
2.周遍諸方所 身心病苦者 願彼因吾福 得樂如大海
3.願彼盡輪回 終不失安樂 願彼皆獲得 菩薩相續樂
(2)別願除惡趣苦
A.願除地獄苦
(A)自然除
4.願諸世間界 所有諸地獄 彼中衆有情 悉獲極樂喜
5.願彼寒獄暖 亦願菩薩雲 飄降無邊水 清涼炙熱苦
6.願彼劍葉林 悉成美樂園 鐵刺樹枝幹 鹹長如意枝
7.願獄成樂園 飾以鷗鵝雁 悅音美飛禽 芬芳大蓮池
8.願煨成寶聚 燒鐵成晶地 布畏衆合山 成佛無量宮
9.岩漿石兵器 悉成散花雨 刀兵相砍殺 化爲互投花
10.陷溺似火燃 無極大河衆 皮肉熔蝕盡 骨露水仙白
願彼因吾福 得獲妙色身 閑浴天池中 天女共悠遊
(B)因菩薩而除
11.雲何獄中隼 卒鹫頓生懼 誰有此妙力 除暗生歡喜
思已望空際 喜見金剛手 願以此欣喜 遠罪隨密迹
12.願獄有情見 香水拌花雨 自天迅飄降 熄滅熾獄火
安樂意喜足 心思何因緣 思時望空際 喜見聖觀音
13.願獄衆有情 歡呼見文殊 友朋速來此 吾上有文殊 五髻光燦燦
已生菩提心 力能滅諸苦 引樂護衆生 令畏盡消除 誰願舍彼去
14.彼居悅意宮 天女齊歌頌 著冠百天神 齊禮蓮足前
花雨淋髻頂 悲淚潤慈目
15.複願獄有情 以吾善根力 悉見普賢等 無礙菩薩雲
飄降芬芳雨 清涼複安樂 見已彼等衆 由衷生歡喜
B.願除鬼畜苦
16.願彼諸旁生 免遭強食畏 複願餓鬼獲 北俱盧人樂
17.願聖觀世音 手出甘露乳 飽足餓鬼衆 永浴恒清涼
(3)回向人天善趣
A.願離衆苦
18.願盲見形色 聾者常聞聲 如彼摩耶女 孕婦産無礙
19.願裸獲衣裳 饑者得足食 渴者得淨水 妙味諸甘飲
20.願貧得財富 苦者享安樂 願彼絕望者 振奮意永固
21.願諸病有情 速脫疾病苦 亦願衆生疾 畢竟永不生
22.願畏無所懼 縛者得解脫 弱者力強壯 心思互饒益
23.願諸營商賈 處處皆安樂 所求一切利 無勞悉成辦
24.願諸航行者 成辦意所願 安抵河海岸 親友共歡聚
25.願迷荒郊者 幸遇諸商旅 無有盜虎懼 無倦順利行
26.願天慈守護 無路險難處 老弱無怙者 愚癡顛狂徒
B.願滿所求
(A)願滿世間利益
a.願得人間圓滿
27.願脫無暇難 具信慈愛慧 食用悉富饒 時時憶宿命
28.受用願無盡 猶如虛空藏 無诤亦無害 自在享天年
29.願卑寒微士 容光悉煥發 苦行憔悴者 健朗形莊嚴
30.願世嬌弱女 悉成男子漢 寒門晉顯貴 慢者轉謙遜
31.願諸有情衆 因吾諸福德 悉斷一切惡 常樂福善行
b.願入正道
32.願不舍覺心 委身菩提行 諸佛恒提攜 斷盡諸魔業
c.願成淨土
33.願諸有情衆 萬壽永無疆 安樂度時日 不聞死殁名
34.願於諸方所 遍長如意林 充滿佛佛子 所宣妙法音
35.普願十方地 無礫無荊棘 平坦如舒掌 柔軟似琉璃
36.願諸菩薩衆 安住聞法眷 各以妙功德 莊嚴佛道場
37.願諸有情衆 相續恒聽聞 鳥樹虛空明 所出妙法音
38.願彼常值佛 以及諸佛子 並以無邊雲 獻供衆生師
39.願天降時雨 五谷悉豐收 仁王如法行 世事皆興隆
40.願藥具速效 咒語鹹靈驗 空行羅刹等 悉具慈悲心
41.願衆無苦痛 無病未造罪 無懼不遭輕 畢竟無不樂
(B)願滿出世利益
42.願諸伽藍寺 讀誦以興盛 僧伽常和合 僧事悉成辦
43.願欲學比丘 悉住阿蘭若 斷諸散亂已 輕安堪修善
44.願尼得利養 斷诤遠諸害 如是衆僧尼 戒圓無缺憾
45.犯者願生悔 時時忏罪業 壽盡生善趣 不複失禁戒
46.願智受尊崇 化緣皆得足 身心悉清淨 令譽遍諸方
47.願離惡趣苦 以及諸艱困 複以勝天身 迅速成正覺
(4)總結
48.願諸有情衆 殷鸹供諸佛 依佛無邊福 恒常獲安樂
2、回向出世聖者
49.菩薩願如意 成辦衆生利 有情願悉得 怙主慈護念
50.獨覺聲聞衆 願獲涅槃樂
(二)回向自利
51.未登極喜前 願蒙文殊恩 常憶己宿命 出家恒爲僧
52.願吾菲飲食 維生充體能 世世願恒得 圓滿寂靜處
53.何世欲閱藏 或欲問法義 願我無礙障 面見文殊尊
54.爲於十方際 成辦有情利 吾行願得如 文殊圓滿行
55.乃至有虛空 以及衆生住 願吾住世間 盡除衆生苦
56.衆生諸苦痛 願悉報吾身 願因菩薩德 衆生享安樂
57.願除苦良藥 一切安樂源 教法得護持 長久住世間
叁、念恩禮敬
58.禮敬文殊尊 恩生吾善心 亦禮善知識 恩長吾叁學
《《入菩薩行》講解 目錄》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