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谓慢不能除 修无我最胜
2、广说法无我
(1)由念处门说
A.身念处
78.身非足小腿 腿臀亦非身 腹背及胸肩 彼等复非身
79.侧肋手非身 腋窝肩非身 内脏头与颈 彼等皆非身 此中孰为身
80.若身遍散住 一切诸肢分 分复住自分 身应住何处
81.若谓吾一身 分住手等分 则尽手等数 应成等数身
82.内外若无身 云何手有身 手等外无它 云何有彼身
83.无身因愚迷 於手生身觉 如因石状殊 误彼为真人
84.众缘聚合时 见石状似人 如是於手等 亦见实有身
85.手复指聚故 理当成何物 能聚由聚成 聚者犹可分
86.分复析为尘 尘析为方分 方分离部分 如空无微尘
87.是故聪智者 谁贪如梦身 如是身若无 岂贪男女相
B.受念处
(A)破受有自性
88.苦性若实有 何不损极乐 乐实则甘等 何不解忧苦
89.若谓苦强故 不觉彼乐受 既非领纳性 云何可谓受
90.若谓有微苦 岂非已除苦 谓彼即余乐 微苦岂非乐
91.倘因逆缘故 苦受不得生 此岂非成立 分别受是执
92.故应修空观 对治实有执 观慧良田中 能长瑜伽食
(B)破受因-触有自性
a.破根境相遇有自性
93.根境若间隔 彼二怎会遇 无隔二成一 谁复遇於谁
94.尘尘不相入 无间等大故 不入则无合 无合则不遇
95.无分而能遇 云何有此理 若见请示我 无分相遇尘
b.破境识相遇有自性
96.1意识无色身 遇境不应理
c.破三者相遇有自性
96.2聚亦无实故 如前应观察
d.结成触无自性
97.若触非真有 则受从何生 何故逐尘劳 何苦伤何人
98.若见无受者 亦无实领受 见此实性已 云何爱不灭
(C)破受境有自性
99.1所见或所触 性皆如梦幻
(D)破受者有自性
99.2与心俱生故 受非心能见
100.后念唯能忆 非能受前心 不能自领纳 亦非它能受
101.毕竟无受者 故受非真有 谁言此幻受 能害无我聚
C.心念处
102.意不住诸根 不住色与中 不住内或外 余处亦不得
103.非身非异身 非合亦非离 无少实性故 有情性涅槃
104.离境先有识 缘何而生识 识境若同时 已生何待缘
105.1识若后境起 缘何而得生
D.法念处
105.2故应不能知 诸法实有生
(2)断二谛诤
A.断太过诤
106.若无世俗谛 云何有二谛 世俗若因他 有情岂涅槃
107.此由他分别 彼非自世俗 后认定则有 否则无世俗
108.分别所分别 二者相依存 是故诸观察 皆依世共称
B.断无穷过诤
109.以析空性心 究彼空性时 若复究空智 应成无穷过
110.悟明所析空 理智无所依 无依故不生 说此即涅槃
C.心境谛实於理无据
111.心境实有宗 理极难成立 若境由识成 依何立识有
112.若识由境成 依何立所知 心境相待有 二者皆非实
113.无子则无父 无父谁生子 父子相待有 如是无心境
114.如芽从种生 因芽知有种 由境所生识 何不知有境
115.由彼异芽识 虽知有芽种 然心了境时 凭何知有识
3、成立法无我的正因
A.金刚屑因
(A)破无因生
116.世人亦能见 一切能生因 如莲根茎等 差别前因生
117.谁作因差别 由昔诸异因 何故因生果 从昔因力故
(B)破他-常因生
a.破自在天因生
118.自在天是因 何为自在天 虽许谓大种 何必唯执名
119.无心大种众 非常亦非天 不净众所践 定非自在天
120.彼天非虚空 非我前已破 若谓非思议 说彼有何义
121.何为所欲生 我及自在天 大种岂非常 识从所知生
122.复缘无始业 何为彼所生 若谓因无始 彼果岂有始
123.彼既不依他 何故不常作 若皆彼所造 则彼何所需
124.若依缘聚生 生因则非彼 缘聚定缘生 不聚无生力
125.若非自在欲 缘生依他力 若因欲乃作 何名自在天
b.破极微因生
126.1微尘万法因 於前已破讫
(C)破他-主体因生
126.2常主众生因 数论师所许
a.叙数论见
127.喜乐忧与骐 三德平衡状 说彼为主体 失衡变众生
b.破数论见
(a)辩破
128.一体有三性 非理故彼无 如是德非有 彼复各三故
129.若无此三德 杳然不闻声 衣等无心故 亦无苦乐受
130.谓法具因性 岂非已究讫 汝因具三德 从彼不生布
131.若布生乐等 无布则无乐 故乐等常性 毕竟不可得
132.乐等若恒存 苦时怎无乐 若谓乐衰减 彼岂有强弱
133.舍粗而变细 彼乐应非常 如是何不许 一切法非常
134.粗既不异乐 显然乐非常 因位须许有 无终不生故
135.显果虽不许 隐果仍许存 因时若有果 食成口敢不净
136.复应以布值 购穿棉花种 谓愚不见此 然智所立言
137.世间亦应知 何故不见果 世见若非量 所见应失真
(b)中观宗不犯同过
ㄅ.诤
138.若量皆非量 量果岂非假 故汝修空性 亦应成错谬
ㄆ.答
139.未辨假立实 不识彼无实 所破实既假 无实定亦假
140.如人梦子死 梦中知无子 能遮有子想 彼遮亦是假
(D)结破四边生
141.如是究诸法 则知非无因 亦非住各别 合集诸因缘
142.1亦非由他生 非住非趋行
B.缘生正因
142.2愚痴所执谛 何异幻化物
143.幻物及众因 所变诸事物 应详审观彼 何来何所之
144.缘合见诸物 无因则不见 虚伪如影像 彼中岂有真
C.破有无生正因
(A)破生有自性
145.若法已成有 其因何所需 若法本来无 云何需彼因
146.纵以亿万因 无不变成有 无时怎成有 成有者为何
147.无时若无有 何时方成有 於有未生时 是犹未离无
148.倘若未离无 则无生有时 有亦不成无 应成二性故
(B)结破灭有自性
149.自性不成灭 有法性亦无 是故诸众生 毕竟不生灭
(C)结成轮涅不二
150.众生如梦幻 究时同芭蕉 涅槃不涅槃 其性悉无别
三、劝修空性利自他
(一)悟空能净自心田
151.故於诸空法 何有得与失 谁人恭敬我 谁复轻蔑我
152.苦乐由何生 何足忧与喜 若於性中觅 孰为爱所爱
153.细究此世人 谁将辞此世 孰生孰当生 孰为亲与友
154.1何不齐受持 一切似虚空
(二)悟空能兴无缘悲
1、从轮回过患开示大悲所缘
(1)现生过患
154.2世人欲求乐 然由争爱因 频生烦乱喜
155.勤求生忧苦 互诤相杀戮 造罪艰困活
(2)后世过患
156.虽数至善趣 频享众欢乐 死已堕恶趣 久历难忍苦
157.三有多险地 於此易迷真 迷悟复相违 生时尽迷真
158.将历难忍苦 无边如大海 苦海善力微 寿命亦短促
(3)暇满难得
159.汲汲为身命 强忍饥疲苦 昏眠受他害 伴愚行无义
160.无义命速逝 观慧极难得 此生有何法 除灭散乱习
161.今生魔亦勤 诱堕大恶趣 今生邪道多 难却正法疑
162.暇满难再得 佛世难复值 惑流不易断 呜呼苦相续
(4)缘生兴悲
163.轮回虽极苦 痴故不自觉 众生溺苦流 呜呼堪悲愍
164.如人数沭浴 复数入火中 如是虽极苦 犹自引为乐
165.如是诸众生 度日若无死 今生遭弑杀 后世堕恶趣
2、开示无缘大悲意相
166.自集福德云 何时方能降 利生安乐雨 为众息苦火
167.何时心无缘 诚敬集福德 於执有众生 开示空性理
第十品 回向
一、总回向
1.造此入行论 所生诸福善 回愿诸众生 悉入菩萨行
二、别回向
(一)回向他利
1、回向世间众生
(1)总愿离苦得乐
2.周遍诸方所 身心病苦者 愿彼因吾福 得乐如大海
3.愿彼尽轮回 终不失安乐 愿彼皆获得 菩萨相续乐
(2)别愿除恶趣苦
A.愿除地狱苦
(A)自然除
4.愿诸世间界 所有诸地狱 彼中众有情 悉获极乐喜
5.愿彼寒狱暖 亦愿菩萨云 飘降无边水 清凉炙热苦
6.愿彼剑叶林 悉成美乐园 铁刺树枝干 咸长如意枝
7.愿狱成乐园 饰以鸥鹅雁 悦音美飞禽 芬芳大莲池
8.愿煨成宝聚 烧铁成晶地 布畏众合山 成佛无量宫
9.岩浆石兵器 悉成散花雨 刀兵相砍杀 化为互投花
10.陷溺似火燃 无极大河众 皮肉熔蚀尽 骨露水仙白
愿彼因吾福 得获妙色身 闲浴天池中 天女共悠游
(B)因菩萨而除
11.云何狱中隼 卒鹫顿生惧 谁有此妙力 除暗生欢喜
思已望空际 喜见金刚手 愿以此欣喜 远罪随密迹
12.愿狱有情见 香水拌花雨 自天迅飘降 熄灭炽狱火
安乐意喜足 心思何因缘 思时望空际 喜见圣观音
13.愿狱众有情 欢呼见文殊 友朋速来此 吾上有文殊 五髻光灿灿
已生菩提心 力能灭诸苦 引乐护众生 令畏尽消除 谁愿舍彼去
14.彼居悦意宫 天女齐歌颂 着冠百天神 齐礼莲足前
花雨淋髻顶 悲泪润慈目
15.复愿狱有情 以吾善根力 悉见普贤等 无碍菩萨云
飘降芬芳雨 清凉复安乐 见已彼等众 由衷生欢喜
B.愿除鬼畜苦
16.愿彼诸旁生 免遭强食畏 复愿饿鬼获 北俱卢人乐
17.愿圣观世音 手出甘露乳 饱足饿鬼众 永浴恒清凉
(3)回向人天善趣
A.愿离众苦
18.愿盲见形色 聋者常闻声 如彼摩耶女 孕妇产无碍
19.愿裸获衣裳 饥者得足食 渴者得净水 妙味诸甘饮
20.愿贫得财富 苦者享安乐 愿彼绝望者 振奋意永固
21.愿诸病有情 速脱疾病苦 亦愿众生疾 毕竟永不生
22.愿畏无所惧 缚者得解脱 弱者力强壮 心思互饶益
23.愿诸营商贾 处处皆安乐 所求一切利 无劳悉成办
24.愿诸航行者 成办意所愿 安抵河海岸 亲友共欢聚
25.愿迷荒郊者 幸遇诸商旅 无有盗虎惧 无倦顺利行
26.愿天慈守护 无路险难处 老弱无怙者 愚痴颠狂徒
B.愿满所求
(A)愿满世间利益
a.愿得人间圆满
27.愿脱无暇难 具信慈爱慧 食用悉富饶 时时忆宿命
28.受用愿无尽 犹如虚空藏 无诤亦无害 自在享天年
29.愿卑寒微士 容光悉焕发 苦行憔悴者 健朗形庄严
30.愿世娇弱女 悉成男子汉 寒门晋显贵 慢者转谦逊
31.愿诸有情众 因吾诸福德 悉断一切恶 常乐福善行
b.愿入正道
32.愿不舍觉心 委身菩提行 诸佛恒提携 断尽诸魔业
c.愿成净土
33.愿诸有情众 万寿永无疆 安乐度时日 不闻死殁名
34.愿於诸方所 遍长如意林 充满佛佛子 所宣妙法音
35.普愿十方地 无砾无荆棘 平坦如舒掌 柔软似琉璃
36.愿诸菩萨众 安住闻法眷 各以妙功德 庄严佛道场
37.愿诸有情众 相续恒听闻 鸟树虚空明 所出妙法音
38.愿彼常值佛 以及诸佛子 并以无边云 献供众生师
39.愿天降时雨 五谷悉丰收 仁王如法行 世事皆兴隆
40.愿药具速效 咒语咸灵验 空行罗刹等 悉具慈悲心
41.愿众无苦痛 无病未造罪 无惧不遭轻 毕竟无不乐
(B)愿满出世利益
42.愿诸伽蓝寺 读诵以兴盛 僧伽常和合 僧事悉成办
43.愿欲学比丘 悉住阿兰若 断诸散乱已 轻安堪修善
44.愿尼得利养 断诤远诸害 如是众僧尼 戒圆无缺憾
45.犯者愿生悔 时时忏罪业 寿尽生善趣 不复失禁戒
46.愿智受尊崇 化缘皆得足 身心悉清净 令誉遍诸方
47.愿离恶趣苦 以及诸艰困 复以胜天身 迅速成正觉
(4)总结
48.愿诸有情众 殷鸹供诸佛 依佛无边福 恒常获安乐
2、回向出世圣者
49.菩萨愿如意 成办众生利 有情愿悉得 怙主慈护念
50.独觉声闻众 愿获涅槃乐
(二)回向自利
51.未登极喜前 愿蒙文殊恩 常忆己宿命 出家恒为僧
52.愿吾菲饮食 维生充体能 世世愿恒得 圆满寂静处
53.何世欲阅藏 或欲问法义 愿我无碍障 面见文殊尊
54.为於十方际 成办有情利 吾行愿得如 文殊圆满行
55.乃至有虚空 以及众生住 愿吾住世间 尽除众生苦
56.众生诸苦痛 愿悉报吾身 愿因菩萨德 众生享安乐
57.愿除苦良药 一切安乐源 教法得护持 长久住世间
三、念恩礼敬
58.礼敬文殊尊 恩生吾善心 亦礼善知识 恩长吾三学
《《入菩萨行》讲解 目录》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