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菩萨行》讲解 目录▪P7

  ..续本文上一页修互换之心

  (A)不修之过

  154.2我执於生死 百般折损我

  155.汝虽欲自利 然经无数劫 遍历大劬劳 执我唯增苦

  (B)修习之利

  156.是故当尽心 勤行众生利 牟尼无欺言 奉行必获益

  157.若汝自往昔 素行利生事 除获正觉乐 必不逢今苦

  (C)结劝实修

  158.故汝於父母 一滴精血聚 既可执为我 於他亦当习

  (4)实际修自他换之方式

  A.修习本身

  (A)利乐全与人

  159.应为他密探 见己有何物 悉数尽盗取 以彼利众生

  160.我乐他不乐 我高他卑下 利己不顾人 何不反自妒

  (B)自甘卑下苦

  161.吾当离安乐 甘代他人苦 时观念起处 细察己过失

  162.他虽犯大过 欣然吾顶替 自过纵微小 众前诚忏悔

  163.显扬他令誉 以此匿己名 役自如下仆 勤谋众人利

  164.此身过本多 德寡奚足夸 故当隐己德 莫令他人知

  (C)结语

  165.往昔为自利 所行尽害他 今为他谋利 愿害悉归我

  166.莫令汝此身 猛现顽强相 令如初嫁媳 羞畏极谨慎

  167.坚持利他行 切莫伤众生 妄动应制止 逾矩当治罚

  B.其余助行-治罚

  (A)调伏自利心

  168.纵已如是诲 汝犹不行善 众过终归汝 届时唯受罚

  169.昔时受汝制 今日吾已觉 无论至何处 悉摧汝骄慢

  170.今当弃此念 尚享自权益 汝已售他人 莫哀应尽力

  171.若吾稍放逸 未施汝於众 则汝定将我 鬻与诸狱卒

  172.如是汝屡屡 弃我令久苦 今忆宿仇怨 摧汝自利心

  173.若汝欲自惜 不应自爱执 若汝欲自护 则当常护他

  (B)制伏己身贪

  174.汝愈献殷鸹 护此不净身 彼愈趋退堕 衰朽极脆弱

  175.身弱欲爱增 大地一切物 尚且不餍足 谁复惬彼欲

  176.逐欲未得足 生恼复失意 若人无所求 彼福无穷尽

  177.乐长身贪故 莫令有机趁 不执悦意物 厥为真妙财

  178.可怖不净身 不动待他牵 火化终成灰 何故执为我

  179.无论生与死 朽身何所为 岂异木石等 怎不除我慢

  180.奉承此身故 无义集诸苦 於此似树身 何劳贪与嗔

  181.细心极爱护 或弃鹫兽食 身既无贪嗔 何苦爱此身

  182.何毁引身嗔 何赞令身喜 身既无所知 殷鸹何所为

  183.若人喜我身 则彼为吾友 众皆爱己身 何不爱众生

  184.故应离贪执 为众舍己身 此身虽多患 善用如宝筏

  四、结勉修三昧

  185.愚行足堪厌 今当随圣贤 忆教不放逸 奋退昏与眠

  186.如佛大悲子 安忍所当行 若不恒勤修 何日得出苦

  187.为除诸障故 回心避邪途 并於正所缘 恒常修三昧

  第九品 智慧

  一、求解脱者需空慧

  1.此前诸要目 佛为智慧说 故欲息苦者 当启空性慧

  二、引生空慧之方便

  (一)建立二谛

  1、二谛

  2.世俗与胜义 许之为二谛 胜义非心境 说心是世俗

  2、二谛见之层次

  3.世见二种人 瑜伽师一般 一般世间师 前者所论破

  4.1复因慧差别 层层更超胜

  3、断二谛有无自性之诤

  4.2以二同许喻 为果不深察

  5.世人见世俗 分别为真实 而非如幻化 故诤瑜伽师

  (1)总破说实有宗

  6.色等现量境 共称非智量 彼等诚虚伪 如垢而谓净

  7.为导世间人 佛说无常法 真实非刹那 岂不违世俗

  8.瑜伽量无过 待世谓见真 否则观不净 将违世间见

  9.供幻佛生德 如供实有佛 有情若如幻 死已云何生

  10.众缘聚合已 虽幻亦当生 云何因久住 有情成实有

  11.幻人行杀施 无心无罪福 於有幻心者 则生幻罪福

  12.诸咒无情识 不生如幻心 种种因缘生 种种如幻物

  13.1一缘生一切 毕竟此非有

  13.2胜义若涅槃 世俗悉轮回

  14.1则佛亦轮回 菩提行何用

  14.2诸缘若未绝 纵幻亦不灭

  15.1诸缘若断绝 俗中亦不生

  (2)别破唯识宗

  A.破唯识无境

  15.2乱识若亦无 以何缘幻境

  16.若许无幻境 心识何所缘 所缘异实境 境相即心体

  17.1幻境若即心 何者见何者

  B.破自证分

  (A)以经破

  17.2世间主亦言 心不自见心

  18.1犹如刀剑锋 不能自割自

  (B)以理破 a.破成立自证分之喻

  18.2若谓如灯火 如实明自身

  19.灯火非自明 暗不自蔽故 如晶青依他 物青不依他

  20.如是亦得见 识依不依他 非於非青性 而自成青性

  21.若谓识了知 故说灯能明 自心本自明 由何识知耶

  22.若识皆不见 则明或不明 犹如石女媚 说彼亦无义

  b.破成立自证分之理

  (a)无自证分也能回忆

  23.若无自证分 心识怎忆念 心境相连故 能知如鼠毒

  24.心通远见他 近故心自明 然涂链就药 见瓶不见药

  (b)无自证分也能觉知

  25.见闻与觉知 於此不遮除 此处所遮者 苦因执谛实

  26.幻境非心外 亦非全无异 若实怎非异 非异则非实

  27.幻境非实有 能见心亦然 轮回依实法 否则如虚空

  28.无实若依实 云何有作用 汝心无助缘 应成独一体

  29.若心离所取 众皆成如来 施设唯识义 究竟有何德

  (3)破中观宗悟空无用之诤

  A.起诤

  30.虽知法如幻 岂能除烦恼 如彼幻变师 亦贪所变女

  B.答辩

  (A)幻师生贪之因

  31.幻师於所知 未断烦恼习 空性习气弱 故见犹生贪

  (B)修空能断烦恼习

  32.若久修空性 必断实有习 修空亦非实 复断空性执

  33.观法无谛实 不得谛实法 无实离所依 彼岂住心前

  34.若实无实法 悉不住心前 彼时无余相 无缘最寂灭

  (C)断烦恼能成菩提

  a.虽无分别能满众愿

  35.摩尼如意树 无心能满愿 因福与宿愿 诸佛亦现身

  36.如人修鹏塔 塔成彼即逝 虽逝经久远 灭毒用犹存

  37.随修菩提行 圆成正觉塔 菩萨虽入灭 能成众利益

  b.断诤

  38.供佛无心物 云何能得果 供奉今昔佛 经说福等故

  39.供以真俗心 经说皆获福 如供实有佛 能得果报然

  (二)明唯求解脱亦需悟空

  1、起诤

  40.1见谛则解脱 何需见空性

  2、答辩

  (1)空慧乃解脱三有之道

  A.以大乘经证成

  (A)引般若经

  40.2般若经中说 无慧无菩提

  (B)成立大乘是佛说

  41.大乘若不成 汝教云何成 二皆许此故 汝初亦不许

  42.依何信彼典 大乘亦复然 二许若成真 吠陀亦成真

  43.小诤大乘故 外道於阿含 自他於他教 互诤悉应舍

  44.若语入经藏 即许为佛说 三藏大乘教 云何汝不许

  45.若因不解一 一切皆有过 则当以一同 一切成佛说

  46.诸圣大迦叶 佛语未尽测 谁因汝不解 废持大乘教

  B.以理成立

  (A)无空慧不能证涅槃

  47.若僧为教本 僧亦难安住 心有所缘者 亦难住涅槃

  (B)若以四谛十六行相之道能得解脱,则暂断烦恼现行亦得解脱

  48.断惑若即脱 彼无间应尔 彼等虽无惑 犹见业功能

  49.若谓无爱取 故定无后有 此非染污爱 如痴云何无

  50.因受缘生爱 彼等仍有受 心识有所缘 受仍住其中

  (C)结成唯求解脱亦需修空

  51.若无空性心 暂灭惑复生 犹如无想定 故应修空性

  (2)空慧乃无住涅槃之道

  52.为度愚苦众 菩萨离贪惧 悲智住轮回 此即悟空果

  (3)结劝修空莫疑惧

  53.不应妄破除 如上空性理 切莫心生疑 如理修空性

  54.空性能对治 烦恼所知障 欲速成佛者 何不修空性

  55.执实能生苦 於彼应生惧 悟空能息苦 云何畏空性

  (三)广说修空之理

  1、广说人无我

  (1) 破俱生我执之境

  56.实我若稍存 於物则有惧 既无少分我 谁复生畏惧

  57.齿发甲非我 我非骨及血 非涎非鼻涕 非脓非胆汁

  58.非脂亦非汗 非肺亦非肝 我非余内脏 亦非屎与尿

  59.肉与皮非我 脉气热非我 百窍亦复然 六识皆非我

  (2)破遍计我执之境

  A.破数论派

  60.声识若是常 一切时应闻 若无所知声 何理谓识声

  61.无识若能知 则树亦应知 是故定应解 无境则无知

  62.若谓彼知色 彼时何不闻 若谓声不近 则知识亦无

  63.闻声自性者 云何成眼识 一人成父子 假名非真实

  64.忧喜骐三德 非子亦非父 彼无闻声性 不见彼性故

  65.如伎异状见 是识即非常 谓异样一体 彼一未曾有

  66.异样若非真 自性复为何 若谓即是识 众生将成一

  67.心无心亦一 同为常有故 差殊成妄时 何为共同依

  B.破理论派

  68.无心亦非我 无心则如瓶 谓合有心故 知成无知灭

  69.若我无变异 心於彼何用 无知复无用 虚空亦成我

  C.断诤

  70.若我非实有 业果系非理 已作我既灭 谁复受业报

  71.作者受者异 报时作者亡 汝我若共许 诤此有何义

  72.因时见有果 此见不可能 依一相续故 佛说作者受

  73.过去未来心 俱无故非我 今心若是我 彼灭则我亡

  74.犹如芭蕉树 剥析无所有 如是以慧观 觅我见非实

  75.有情若非有 於谁起悲愍 立誓成佛者 因痴虚设有

  76.无人谁得果 许由痴心得 为息众生苦 不应除此痴

  77.我慢痛苦因 惑我得增长…

《《入菩萨行》讲解 目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