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11)▪P3

  ..續本文上一頁到了,那麼這個色法就無邊,就會産生無量無邊的般若。簡單來說,頓悟到花的真相,你的般若就具足。菩提果自成,就是說,你自然就可以信受奉行,菩提果自成的後面加四個字:也就是【信受奉行】的意思,你就可以信受奉行,自自然然的成就菩提果,就是信受奉行,菩提果自成。【師說偈已,曰:其法無二,其心亦然。其道清靜,亦無諸相。汝等慎勿觀靜及空其心。】你們不要觀察一切靜靜……再來將這個心空掉一切法,【此心本淨,】我們這個心是本淨,【無可取舍。各自努力,隨緣好去。爾時徒衆作禮而退。】【大師七月八日忽謂門人曰:吾欲歸新州,】新州是廣東新興縣,【汝等速理舟楫。】舟楫就是這個槳,楫就是槳,那麼這個槳就是用來劃船的,也就是要門人准備船只。所以【大衆哀留甚堅。】一直要請六祖住世。【師曰:諸佛出現,猶示涅磐。有來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歸必有所。】一定要歸于一個地方。【衆曰:師從此去,早晚可回。】衆人說:你去那邊沒有關系啊,但是你有時間:早晚就是有時間可以回來啊,不是早上去晚上回來,有空可以回來,就是早晚可回。【師曰:葉落歸根,來時無口。】無口就是說,當初我來到這裏時,我無所說法,也是這樣沈默,來時無口就是無所說法的意思。落葉歸根,我也沒有所謂的說法,意思就是無生的意思。【又問曰:正法眼藏傳付何人?師曰:有道者得,無心者通。】你若是有道的人,你就得到,無心就是你若是無妄想的人,有智慧心的人你就通達。【又問後莫有難否?】有難否?是不是有什麼災難?【師曰:吾滅後五六年,當有一人來取吾首。】要來拿我的頭,所以【聽吾記曰:還沒有發生的事他就先預言了,聽吾記曰,這【記】就是預言。我先爲你們預言,五、六年之後會發生什麼事。【頭上養親,口裏須餐。遇滿之難,楊柳爲官。】這段要注意聽!韓國有一個出家人叫做金大悲,這個名字你一定要記起來哦!他羨慕六祖的偉大,他想要迎請六祖的頭回去韓國供養,那麼他就請了一個會舞刀弄槍的人,爲了錢、需要錢的人。請了一個劫賊叫做張淨滿,因爲他要吃飯啊,爲了叁餐所以就受雇于他。在開元十年八月初叁的半夜,這個張淨滿就來了,來了就要取六祖的頭,那麼因爲六祖早就有預言了,所以六祖入涅磐之後,頸部就被安裝了鐵片,所以張淨滿來時,刀子一砍發出锵一聲,剛好被負責大殿的人,被看管六祖金身的人聽到聲響、發現了,所以他就知道事迹敗露了,就趕緊逃走,逃走之後經過一番追捕,後來被抓到了,遇到這個縣令叫做楊侃,刺史叫做柳無忝,就是說【楊】就是縣長、縣令,那麼【柳】就是刺史。後來就要審判張淨滿,結果給他判了重刑,有人就出來說話了:六祖早就預言了,在他死後五、六年會發生這件事,所以不要判他的罪。那麼這句話我來向諸位解釋,這個故事聽完之後,現在你就看得懂這句話了。注意看!頭上養親,【頭上】就是六祖的頭會被砍去,【養親】就是當做自己的父母親禮拜,叫做頭上養親。他的意思就是說,韓國的這個出家人要來砍六祖的頭,砍六祖的頭做什麼呢?要拿去韓國要供養,韓國人的心地也是很壞,把我們中國人的頭砍去供養,心地真壞,幸好沒有被砍走,不然六祖的真身就沒有頭了。口裏須餐,就是張淨滿他需要吃飯,他爲了叁餐,爲了叁餐而接受指使,被派來砍六祖的頭,遇滿之難,遇到張淨滿。這就是我的災難。楊柳爲官,這個時候的判官,一個姓楊,一個姓柳,六祖真了不起,連將來誰會當官都說得很清楚,太厲害樂!【又雲:】又這樣說:【吾去七十年,】六祖實在太厲害樂了,連死後六、七十年的事情他都知道,很驚人,很驚人!【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就是馬祖道一禅師和龐蘊居士。這兩個都是大徹大悟之人,一個出家,就是馬祖道一禅師,一個在家,那就是龐蘊居士。【同時興化,建立吾宗,】也就是頓悟的宗旨。所以馬祖建叢林,百丈建清規,這個馬祖禅師是不得了的。【締緝伽藍,】締就是建造,緝就是補修,修補爲工作。締緝伽藍簡單來說,就是建造、修補的意思,就是建築這個寺廟,伽藍就是清修的道場。【昌隆法嗣。】嗣就是後代,一代傳一代。所以佛教最重要的就是栽培下一代,要做僧伽的教育,佛教最重要的,一定要栽培這些下一代的徒弟。師父總有一天要回去,他若是回去之後,看到徒弟一個一個這樣子成熟,他就會很安慰。像我這些徒弟,有幾個也能說法了,有的甚至講得比師父更好。所以說這個栽培僧材還是列爲最重要的,要有後代嘛。【問曰:未知從上佛祖應現以來,傳授幾代。願垂開示。師雲:古佛應世已無數量,不可計也。今以七佛爲始。過去莊嚴劫,毘婆屍佛,】所以我們過年禮叁千佛就會唱到這些佛名了。【屍棄佛,毗舍浮佛。今賢劫,拘留孫佛,】第一尊佛是也,【拘那含牟尼佛,】

  第二尊,【迦葉佛】第叁,【釋迦文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上一劫叁尊,這一劫四尊佛,加起來【是爲七佛。】所以【釋迦文佛首傳摩诃迦葉尊者。】在靈山會上拈花微笑。【第二阿難尊者,第叁商那和修尊者,】這些祖師名不能用臺語來念,因爲這是印度梵文所翻譯過來的東西,所以你讀國語比較好聽,【第四優波鞠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彌遮迦尊者,第七婆須蜜多尊者,第八佛駝難提尊者,第九伏駝蜜多尊者,第十脅尊者,十一富那夜奢尊者,十二馬鳴大士】 這不得了,馬鳴大士,作《起信論》的馬鳴大士。【十叁迦毗摩羅尊者,十四龍樹大士】八宗共祖,不得了的!【十五迦那提婆尊者,十六羅侯羅多尊者,十七僧伽難提尊者,十八伽耶舍多尊者,十九鸠摩羅多尊者,二十阇耶多尊者,二十一婆修盤頭尊者,二十二摩挪羅尊者,二十叁鶴勒那尊者,二十四獅子尊者,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二十七般若多羅尊者,二十八菩提達磨尊者,此土是爲初祖。】也就是從印度一代一代……一直傳下來,傳到我們中國,所以是由達磨尊者傳來到中國,正是在梁武帝的時候。【二十九慧可大師,叁十僧璨大師,叁十一道信大師,叁十二弘忍大師】弘忍大師是六祖的師父,叁十叁就是六祖惠能大師,叁十四就沒有了,到叁十四就中止了。沒有,誰要接也不知道,到現在也沒有聽到第幾代祖師了。【惠能是爲叁十叁祖。從上諸祖各有秉承。汝等向後遠處流傳,毋令乖悟。】不要違背或者是有悟。【大師開元元年】西元七一叁年,【葵醜歲八月叁日,于國恩寺齋罷,】供養,吃飽飯之後,【謂諸徒衆曰:汝等各依位坐,】也就是坐好。【吾與汝別。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後代迷人得見佛性。師言:汝等諦聽。】你們好好的聽,【後代迷人若識衆生,即是佛性。若不識衆生,萬劫覓佛難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你要成佛,必須要在衆生身上下功夫,意思就是不能離開衆生而有佛。衆生就是一切煩惱,你離開煩惱,你就不能找到菩提,意思就是說不能離開衆生。你若是了解衆生那麼這個就是佛,你就找到佛性了。你若是不了解衆生,衆生就是當下你就是,當下你就是。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你不能離開你自己的意思啦。你就是衆生啊!若不識衆生,萬劫覓佛也難逢。【吾今教汝,識自心衆生,】我讓你了解你自心的衆生,【見自心佛性。欲求見佛,但識衆生】你若是求見佛,你要先了解衆生,【只爲衆生迷佛,非是佛迷衆生。】衆生是迷佛,迷了的佛叫做迷佛,不是佛迷衆生,佛不是迷衆生,是我們衆生不了解佛,那麼而不是佛對衆生不了解。【自性若悟,衆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衆生。自性平等,衆生是佛。自性邪險,佛是衆生。汝等心若險曲,】也就是不正,【即佛在衆生中。】佛變成被蓋覆在衆生中。【一念平直,即是衆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心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下面這句在《六祖壇經》裏講過很多遍,【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外無一物,簡單來說,都是以心爲主,皆是我們的本心生萬種法。既然是我們的心生萬種法,那麼我們的觀念都用好的一面去看,都用好的一面去看,這樣心就能清淨了。使人快樂的人,他沒有時間煩惱自己,所以自古以來所說的話完全一樣,使人快樂的人他沒有時間煩惱自己。這也是對自己有好處。【故經雲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吾今留一偈,與汝等別。名自性真佛偈。後代之人,識此偈意,自見成佛,自成佛性。偈曰:真如自性是真佛,】那就是真正的佛,【邪見叁毒是魔王,】邪見又加上貪嗔癡這是魔王。【邪迷之時魔在舍,】你若時邪迷時,衆生的邪迷就是無明的時候,你就是著魔,魔在舍,【正見之時佛在堂】你若是正知正見時,佛就是在你的心中,把這個心當做是一個殿堂。【性中邪見叁毒生,】你的本性當中若是轉變,被邪見汙染了,叁毒就産生了,【即是魔王來住舍,】侵入我們這間房子(心)。【正見自除叁毒心,魔變成佛真無假。】魔就變成佛,這就是真,就不是假的了。因爲這些文字很簡單。【法身報身及化身,叁身本來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見,即是成佛菩提因。】就是說,叁身本來就是一身,要向我們的本性,自己能見到我們本來的面目,這才是真正成佛的菩提因,若是不了解,千百萬劫修行也絕不能成就。【本從化身生淨性,】本,就是說我們本來的清淨,就是說我們的這個本性,從這個化身當中生清淨的法性。所以本從化身生淨性,這個【本】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我們本來的面目從哪裏來的呢?從我們化身當中去産生清淨的法性,清淨法身性,所以生清淨的法身性,就是我們本來的面目,化身。所以【淨性常在化身中,】我們清淨的本性,常常在我們這個變化的身體當中,所以【性使化身行正道,當來圓滿真無窮。】我們的本性,能使我們這個化身,這個身體行正道,當來你就能圓…

《六祖壇經(1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六祖壇經(10)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