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忠州石寶寨佛教談▪P2

  ..續本文上一頁師雲:“桃花紅,李花白,冬瓜瓠子撞泥鍾,六月炎天下熱雪。昔日今朝事若何,踏著秤錘硬似鐵。”

  

  崇聖寺作爲地方武裝的精神堡壘,袁寶善禮請叁山燈來禅師作爲精神性領袖,團結川東地區各種勢力,抵抗清軍入侵。其是,南明秦良玉滿門忠烈,據于石柱,請破山禅師住持該寺;姚玉麟據梁山金城,請破山禅師住持又桂堂;而譚氏則禮請聚雲法系的鐵壁慧機禅師闡化忠萬夔東之地,各據一方。石寶寨地處長江交通要道,爲軍事重鎮,有譚氏及袁氏支持,相對安穩,才有“皇宮現瑞,石寶呈祥”的境象。

  袁氏歸順朝庭後,清軍爲了安撫民心,沒有對反清複明的軍民實行清剿政策,而是舊地安置,並大力扶持佛教。康熙丙午十月(1666),“護法宰官袁寶善居士率信善江應爵、談試傳、鳴玉衆姓等,請師結製于忠州高峰山開禧禅院”。(見《叁山來禅師語錄》卷一)高峰山離石寶寨不遠,可能因爲戰爭的原因,石寶寨受到戰亂的影響有所毀壞,才移師高峰的。

  在《叁山來禅師語錄》卷六有《南浙二師塔銘並序》,南師名融凡,浙師名定空,“丙申予寓石寶,浙師渡江而來,予執弟子禮,款留數日”,當時江浙僧侶因戰亂阻隔,滯留忠州石寶寨。雖然叁山燈來禅師住持石寶寨只有幾載時間,但他對這裏很有感情,數年後,燈來禅師故地重遊,作詩以情舊。《叁山來禅師語錄》卷十五《遊石寶歸寄林觐伯》雲:“玉印江頭往複還,歸來新月漸盈彎。頻瞻北鬥通宵坐,獨倚南山盡日閑。滿案殘經煙水色,橫身破衲野雲班。知君遙念情如許,莫訝林丘樂隱頑。”

  在《叁山來禅師語錄》之《叁山來禅師年譜》卷一中,有吳叁桂反,叁山來禅師爲了報答譚宏扶持佛教之恩,保全其後裔的記載:

  

  (康熙)十叁年甲寅(1674),師六十一歲。正月,吳平西叛,自滇黔舉蜀皆變。師至昙華請向化譚侯孫裔輩,謂之曰:“令祖舍宅爲寺,固屬信心然,亦慮有今日耳。”公等俱攜家屬來此,悉以舊宅歸之。師率衆移居茶廳樓,譚氏之子孫,賴以保全者叁千余口。

  

  川陝總督李國英爲破山禅師在家弟子,因尊重高僧的因緣,打破川東防線後,並未大勢屠殺,而是大興佛教,延請高僧以安撫民衆。數年後,平西王吳叁桂造反,戰火延至忠州。忠萬之間的譚宏,聯合南明政權的武裝力量進攻重慶,守城將士爲時爲清軍的吳叁桂部將,因此,吳叁桂對譚氏懷恨在心。吳叁桂反時,譚宏已病死數年,但叁譚家庭,在忠萬之間有大勢力,必是吳氏最大的阻礙,因而必欲除之以防後患。經叁山燈來禅師的努力,叁譚後裔叁千余人,才得以保留下來,也算是對他扶持佛教的回報。

  叁、其他在石寶寨留下足迹的高僧

  破山弟子雲幻宸禅師,曾住持石寶寨萬佛禅寺。《綠蘿恒秀林禅師禅師語錄》卷一載:“第一回拈出,奉爲忠州石寶山萬佛禅寺,傳臨濟正宗第叁十二世雲幻大和尚,用酬法乳。”石寶寨萬佛寺,在聚雲法派中沒有看到,說明其屬于破山系的禅寺,並有一定的影響。綠蘿恒秀林禅師爲雲幻宸弟子,是破山法孫,曾來過石寶寨並跟隨雲幻老和尚學法。《綠蘿恒秀林禅師語錄》卷一載:“雲幻老和尚忌日示衆。昔年石寶室中相見不相識,今日綠蘿堂上相識不相見。大衆爲甚石寶室中相見不相識?他賺我碓觜花開香朵朵。因甚綠蘿堂上相識不相見?我賺他依舊百花開碓觜。遂舉香雲,還委悉麼?只因者著翻成錯,撼嶽旋乾宇宙昏。” 恒秀林禅師以石寶寨參雲幻爲公案開示弟子,以示法脈因緣之情由。《敏樹禅師語錄》卷十載:《複方伯段見愚居士》:“居士昔在京都作大金吾時,盛傳于海內。至于歸家修建石寶山道場,善名甲于天下,想欲處陰以息技冠于林下以,爲終身逸老之計。”敏樹如相禅師爲破山弟子,信中所言段見愚居士,歸老忠州,建寺以終老。考石寶寨位置僅能容納數刹而已,先有幾庵、竹庵、崇聖寺等,已是寺庵林立,此寺可能就是石寶寨萬佛寺。

  大笑崇禅師也曾在玉印山上跟隨叁山燈來禅師學習過。《大笑崇禅師語錄》卷一:“次拈雲,這瓣香,自從曹溪岸畔玉印山前崇聖院裏中下毒種,直至而今氣噴諸方,從不可思議中,拈出供養現住昙華堂上傳臨濟正宗第二十七世上叁下山老和尚,,用酬法乳之恩。”這是大笑崇禅師上堂之語,說明當年禅師在玉印山接法因緣。

  慧機禅師弟子卓峰性珏禅師對居士超度,也曾來過玉印山。《卓峰珏禅師語錄》卷一《爲玉印山鄧府淨德道人對靈》雲:“鄧府舉文殊問庵提遮女雲:“生以何爲義?”遮雲:“生以不生生爲義。”“死以何爲義?”遮雲:“死以不死死爲義。”師震威一喝:“者是甚麼義?于斯會,去則知生死不著,來去何關。然雖如是,要知猶有向上一路,在聽吾偈:玉印江頭湧高岡,輕煙濃淡露行藏。滿目無非真淨界,何須向外覓西方。”此鄧府號淨德道人,可能也是聚雲系的護法居士,亦非一般泛泛之徒。可見當時玉印山多豪門巨室,經濟比較發達。

  四、結語

  忠州之石寶寨,爲川東著名軍事根據地,其山有玉印山,爲佛教道場與軍事基地相結合之特殊地理。明以前石寶寨資料缺少,到了明末清初,夔東十叁家之譚宏據忠州,石寶寨爲袁寶善居士所據,而玉印山石寶寨就成了反清複明的重要根據地。玉印山上寺觀林立,既有聚雲系的幾雲庵、崇聖寺和竹庵,也有破山系的萬佛寺。來石寶寨弘法的大德,從破山到雲幻宸等,從聚雲到卓峰等,均爲一代禅碩,對團結民衆,激發民族自尊心,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我在研究忠州佛教的過程中,發現石寶寨在忠州佛教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故而特地作專文研究,期望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接引更多對區域性佛教有興趣的研究者,大力挖掘地方文獻資料,還原曆史,深入探究佛教在底層民衆中的作用,以爲當今佛教提供咨詢,打開眼界,拓展思路,爲未來的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忠州石寶寨佛教談》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