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法觀想、沒辦法假設,統統不對!而我們生在【有】的這個世間,無法了解那什麼東西?沒辦法!然後認爲:那什麼東西都不是。又落入【什麼東西都不是】,一個空的見解又跑出來了,那個是無的見解,又落入兩邊了。禅難,就是難在這個體悟很難,因爲我們都是生活在有相裏面,每一個人都著有,你一下子叫他全部放下,他沒辦法,你叫他依靠在哪裏?他頓失所依,不知所雲。所以這個要慢慢體悟,慢慢來,等待時節因緣。
【如大日輪升虛空中。】
大日輪就是師父講的,絕對的空性,絕對哦,不是對立的哦!所以師父才告訴大家說,天臺宗立一個空、再立一個假、立一個中,有偏頗。你說虛空要立什麼?虛空它是法性,就是我們的覺性,虛空也是法身,法身也是虛空,虛空不是法身,法身也不是虛空,不可以作二解,也不可以作不二解。大日輪,就象是升在虛空,絕對的存在,大日輪就是光明照耀,比喻這個大般若智慧。
【光明照耀,淨無纖埃。】
淨無就是清淨而沒有纖,【纖】就是絲毫,【埃】就是汙染的塵埃。那麼光明照耀,淨無纖埃,就是清淨,而沒有絲毫的染汙塵埃。
【證之者無新舊、無淺深。】
因爲畢竟空的這個東西,沒有任何的什麼叫做新,什麼叫做舊,過去諸佛是這樣,現在佛也是這樣,誰悟到,就沒有所謂新舊,見到永恒的真理嘛,佛佛道同嘛,你未來悟到,也是一樣。就象虛空,我們的虛空有新有舊嗎?是不是?有多出來、有少嗎?沒有的!法身無相,當然也沒有深淺了,淺是對深講的,深是對淺講的:新是對舊講的,舊是對新講的。
所以諸位!這一句話也可以翻譯成:證之者,沒有對立法,只有圓頓妙湛,圓頓清淨無相、絕對。所以這個無新舊,說沒有對立,新舊就是對立,淺深就是對立。那如果一個人,證悟到那種沒有對立的,那你就沒有敵人了,就沒有煩惱了,我們今天就是把這個外在的相死守著,誰對不起我!然後內心裏面,一天到晚想要報複啊、攻擊啊,那就對立了。那一個人有錢,我就對他好一點,這個也是對立。所以我們因爲從以前到現在,都是生活在這樣子的對立的思想,因此很難證得到平等、畢竟空性的思想。
【說之者,不立義解、】
沒有立義理跟解釋,因爲它沒有義理跟解釋。
這個沒有辦法!就象我以前去大學上課,有那個博士班的,他們都是學那個數理的分析的,然後他也看了一些佛經,我跟他談一談,他就用那個數理,要分析這個佛法,我說:你用那一套,你怎麼分析都不對的!因爲數理,都是妄想的産物,你怎麼能夠分析到清淨的佛性呢?所以我跟大家講,你要修行啊,世間的那一套要放下來,不管你有多大的才幹,不管你有多大的學問,那一套用不著的,不是讀博士就能了生死啊。一個沒有讀書的人,他能夠懂得心法解脫,他能夠了生死的,不是一天到晚在義理裏面打轉的,義理是增上緣,是幫助我們理解,更有機會頓悟嘛!
說之者,不立義解,因爲立了以後又怕執著。
【不立宗主、】
【宗】就是宗派,宗派之主叫做宗主。現在就是立什麼真佛宗、什麼宗的,現在是很多宗啦,是不是?來自于什麼山的、什麼佛的,有男佛、有女佛,自已立什麼宗派的,現在很多了!象我們臺灣有什麼萬佛宗、什麼宗,這很多,但是他(斷際禅師)沒有,意思是不擺架子啦!
【不開戶牖。】
【牖】就是窗戶、門戶。這是指學術上的各種流派。不開戶牖,也就是在學術上說:哎呀!你這是什麼派的,什麼法派的、法流的。
斷際禅師沒有這樣,意思就是一視同仁、平等。
【直下便是,動念即乖,然後爲本佛。】
當下就是圓滿清淨的覺性的寂智。這個動念是指兩個角度,一個是指執著,第二個是指分別,你只要動到執著的心、動到分別的心,【乖】就是違背了絕對的本體。我們本來,無始劫以來,都不了解我們這一顆清淨的本佛。
【故其言簡,其理直,其道峻,其行孤。】
黃檗山的斷際禅師,所講的法這個語言、文字非常的簡單、簡潔、簡要。【直】就是直捷,其理直捷。【峻】就是高大、高遠的意思。【孤】就是獨、獨特、孤高。
【四方學徒望山而趨,】
這個【山】是指黃檗山,【望】就是向。四方的學生們,向著黃檗山急走,趕快要親近善知識,一個善知識,百千萬劫難遭遇,怎麼可以讓他白白的過去呢?
【睹相而悟,】
【相】就是禅師的法相,見到禅師的法相,就開悟了!有這個因緣,睹相而悟,有的人根器很利的啦,看到他的人就開悟了,然後就印證一下,就回去了。很快的!
到現在我還沒有聽到說,人家看到我的面相,馬上就開悟的。有一個人見到我:哦!我知道了,你真的這麼矮!他“開悟”了,以前聽人家講,他不相信,現在看見了,也“開悟”了!
【往來海衆常千余人。】
【海衆】就是集于叢林的一會衆僧之稱,又稱爲大海衆、清淨大海衆。任何姓氏、種族出家,皆稱釋氏,恰如百川入海,便滅本名,百川入于這個大海,這些本名統統沒有了,但有大海之名,衆僧一味和合,湛然而離差別相。
【予會昌二年,廉于鍾陵。】
予就是我也就是裴休。這個會昌二年,也就是西元842年,是唐武宗時期。【廉】就是指察訪、視察,我們現在講的巡視,總統到高雄巡視,以前就是用【廉】字。我們現在都是用【巡視】:總統來高雄巡視,宋省長來高雄縣巡視察訪。鍾陵就是江西省進賢縣的西北。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在唐武宗會昌二年,巡視于鍾陵的時候。
【自山迎至州,憩龍興寺,旦夕問道。】
州就是州府,我們高雄市政府,以前叫做州府,那就很大了!這個州府、這個州長,就不得了了!自山,就是從黃檗山迎到這個州府來,因爲他在那邊負責的。【憩】就是休息。休息于龍興寺,日夜問道,日夜都問這個修行。
【大中二年,廉于宛陵。】
唐宣宗大中二年,西元848年,巡視宛陵這個地方。
【複去禮迎至所部,】
【去】就是致。致禮,表示禮請。【所部】,在我看來應該是所屬的,他管轄的這個地方,叫做所部。那麼就迎接到他負責的地方。
【安居開元寺,旦夕受法。】
安居于開元寺,早晚聽法。
【退而紀之,十得一二。】
這個【退】,就是請法之後退回來,這個【紀】就是記載,就是把它記錄起來。講了很多,得了少許。
【佩爲心印,不敢發揚。】
【佩】就是心悅誠服的,心中頂戴著這個禅宗的心法。但是呢,不敢發露,不敢弘揚出來。
【今恐入神精義不聞于未來,】
【入神】就是非常的神妙,入神就是形容非常神妙的心法,【精義】就是精要的義理。就是恐怕將來的衆生,沒辦法聽到非常神妙、精要的這個心法的義理。
【遂出之,授門下僧太舟法建,】
【出】就是出示,拿出來公開。授門下僧太舟法建。
【歸舊山之廣唐寺,問長老、法衆,與往日常所親聞,同異何如也。】
回到黃檗山的廣唐寺,問長老、法衆,與他們過去常常親近黃檗禅師,親自聽到的這些心法的義理,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其相同和相異的地方,是什麼樣呢?這樣一一來校對。
【時,唐大中十一年十一月初八日序。】
就是宣宗,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也就是西元857年寫序。
《傳心法要講記(1)》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