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传心法要讲记(1)▪P3

  ..续本文上一页法观想、没办法假设,统统不对!而我们生在【有】的这个世间,无法了解那什么东西?没办法!然后认为:那什么东西都不是。又落入【什么东西都不是】,一个空的见解又跑出来了,那个是无的见解,又落入两边了。禅难,就是难在这个体悟很难,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有相里面,每一个人都著有,你一下子叫他全部放下,他没办法,你叫他依靠在哪里?他顿失所依,不知所云。所以这个要慢慢体悟,慢慢来,等待时节因缘。

  【如大日轮升虚空中。】

  大日轮就是师父讲的,绝对的空性,绝对哦,不是对立的哦!所以师父才告诉大家说,天台宗立一个空、再立一个假、立一个中,有偏颇。你说虚空要立什么?虚空它是法性,就是我们的觉性,虚空也是法身,法身也是虚空,虚空不是法身,法身也不是虚空,不可以作二解,也不可以作不二解。大日轮,就象是升在虚空,绝对的存在,大日轮就是光明照耀,比喻这个大般若智慧。

  【光明照耀,净无纤埃。】

  净无就是清净而没有纤,【纤】就是丝毫,【埃】就是污染的尘埃。那么光明照耀,净无纤埃,就是清净,而没有丝毫的染污尘埃。

  【证之者无新旧、无浅深。】

  因为毕竟空的这个东西,没有任何的什么叫做新,什么叫做旧,过去诸佛是这样,现在佛也是这样,谁悟到,就没有所谓新旧,见到永恒的真理嘛,佛佛道同嘛,你未来悟到,也是一样。就象虚空,我们的虚空有新有旧吗?是不是?有多出来、有少吗?没有的!法身无相,当然也没有深浅了,浅是对深讲的,深是对浅讲的:新是对旧讲的,旧是对新讲的。

  所以诸位!这一句话也可以翻译成:证之者,没有对立法,只有圆顿妙湛,圆顿清净无相、绝对。所以这个无新旧,说没有对立,新旧就是对立,浅深就是对立。那如果一个人,证悟到那种没有对立的,那你就没有敌人了,就没有烦恼了,我们今天就是把这个外在的相死守着,谁对不起我!然后内心里面,一天到晚想要报复啊、攻击啊,那就对立了。那一个人有钱,我就对他好一点,这个也是对立。所以我们因为从以前到现在,都是生活在这样子的对立的思想,因此很难证得到平等、毕竟空性的思想。

  【说之者,不立义解、】

  没有立义理跟解释,因为它没有义理跟解释。

  这个没有办法!就象我以前去大学上课,有那个博士班的,他们都是学那个数理的分析的,然后他也看了一些佛经,我跟他谈一谈,他就用那个数理,要分析这个佛法,我说:你用那一套,你怎么分析都不对的!因为数理,都是妄想的产物,你怎么能够分析到清净的佛性呢?所以我跟大家讲,你要修行啊,世间的那一套要放下来,不管你有多大的才干,不管你有多大的学问,那一套用不着的,不是读博士就能了生死啊。一个没有读书的人,他能够懂得心法解脱,他能够了生死的,不是一天到晚在义理里面打转的,义理是增上缘,是帮助我们理解,更有机会顿悟嘛!

  说之者,不立义解,因为立了以后又怕执著。

  【不立宗主、】

  【宗】就是宗派,宗派之主叫做宗主。现在就是立什么真佛宗、什么宗的,现在是很多宗啦,是不是?来自于什么山的、什么佛的,有男佛、有女佛,自已立什么宗派的,现在很多了!象我们台湾有什么万佛宗、什么宗,这很多,但是他(断际禅师)没有,意思是不摆架子啦!

  【不开户牖。】

  【牖】就是窗户、门户。这是指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不开户牖,也就是在学术上说:哎呀!你这是什么派的,什么法派的、法流的。

  断际禅师没有这样,意思就是一视同仁、平等。

  【直下便是,动念即乖,然后为本佛。】

  当下就是圆满清净的觉性的寂智。这个动念是指两个角度,一个是指执著,第二个是指分别,你只要动到执著的心、动到分别的心,【乖】就是违背了绝对的本体。我们本来,无始劫以来,都不了解我们这一颗清净的本佛。

  【故其言简,其理直,其道峻,其行孤。】

  黄檗山的断际禅师,所讲的法这个语言、文字非常的简单、简洁、简要。【直】就是直捷,其理直捷。【峻】就是高大、高远的意思。【孤】就是独、独特、孤高。

  【四方学徒望山而趋,】

  这个【山】是指黄檗山,【望】就是向。四方的学生们,向着黄檗山急走,赶快要亲近善知识,一个善知识,百千万劫难遭遇,怎么可以让他白白的过去呢?

  【睹相而悟,】

  【相】就是禅师的法相,见到禅师的法相,就开悟了!有这个因缘,睹相而悟,有的人根器很利的啦,看到他的人就开悟了,然后就印证一下,就回去了。很快的!

  到现在我还没有听到说,人家看到我的面相,马上就开悟的。有一个人见到我:哦!我知道了,你真的这么矮!他“开悟”了,以前听人家讲,他不相信,现在看见了,也“开悟”了!

  【往来海众常千余人。】

  【海众】就是集于丛林的一会众僧之称,又称为大海众、清净大海众。任何姓氏、种族出家,皆称释氏,恰如百川入海,便灭本名,百川入于这个大海,这些本名统统没有了,但有大海之名,众僧一味和合,湛然而离差别相。

  【予会昌二年,廉于钟陵。】

  予就是我也就是裴休。这个会昌二年,也就是西元842年,是唐武宗时期。【廉】就是指察访、视察,我们现在讲的巡视,总统到高雄巡视,以前就是用【廉】字。我们现在都是用【巡视】:总统来高雄巡视,宋省长来高雄县巡视察访。钟陵就是江西省进贤县的西北。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我在唐武宗会昌二年,巡视于钟陵的时候。

  【自山迎至州,憩龙兴寺,旦夕问道。】

  州就是州府,我们高雄市政府,以前叫做州府,那就很大了!这个州府、这个州长,就不得了了!自山,就是从黄檗山迎到这个州府来,因为他在那边负责的。【憩】就是休息。休息于龙兴寺,日夜问道,日夜都问这个修行。

  【大中二年,廉于宛陵。】

  唐宣宗大中二年,西元848年,巡视宛陵这个地方。

  【复去礼迎至所部,】

  【去】就是致。致礼,表示礼请。【所部】,在我看来应该是所属的,他管辖的这个地方,叫做所部。那么就迎接到他负责的地方。

  【安居开元寺,旦夕受法。】

  安居于开元寺,早晚听法。

  【退而纪之,十得一二。】

  这个【退】,就是请法之后退回来,这个【纪】就是记载,就是把它记录起来。讲了很多,得了少许。

  【佩为心印,不敢发扬。】

  【佩】就是心悦诚服的,心中顶戴着这个禅宗的心法。但是呢,不敢发露,不敢弘扬出来。

  【今恐入神精义不闻于未来,】

  【入神】就是非常的神妙,入神就是形容非常神妙的心法,【精义】就是精要的义理。就是恐怕将来的众生,没办法听到非常神妙、精要的这个心法的义理。

  【遂出之,授门下僧太舟法建,】

  【出】就是出示,拿出来公开。授门下僧太舟法建。

  【归旧山之广唐寺,问长老、法众,与往日常所亲闻,同异何如也。】

  回到黄檗山的广唐寺,问长老、法众,与他们过去常常亲近黄檗禅师,亲自听到的这些心法的义理,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其相同和相异的地方,是什么样呢?这样一一来校对。

  【时,唐大中十一年十一月初八日序。】

  就是宣宗,唐宣宗大中十一年也就是西元857年写序。

《传心法要讲记(1)》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传心法要讲记(2)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