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个是吃饭用的,当作饭碗,以前人传那个衣钵是表法的,表示他彻悟了!
百丈怀海祖师,福报比较大,徒弟比较争气,出了这个临济宗的祖师黄檗希运禅师,黄檗希运禅师传给义玄禅师。再来,沩山灵祐禅师(沩念【gui】,乌龟的龟音)也是怀海弟子。再来沩山灵祐禅师弟子就是仰山慧寂禅师,两人共创沩仰宗。那么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法脉。
好,我们再来看百丈怀海禅师的资料,这个也很重要,因为黄檗禅师的师父是百丈怀海。我们常常讲:【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就是这个老人家制定的,他以前的刻苦的生活,这很让我们赞叹、景仰。
百丈怀海,西元720到814,哦!这个人不得了!世寿九十五岁,跟广钦老和尚差不多,这个前世可能也是放生放得很多,要活到九十五,这很难的!我才四十四岁,就已经象风烛残年了,象这九十五岁,后面还要撑五十几年,这想起来,路途很遥远、很辛苦的!
唐代僧,也是福州长乐人。俗性王,有的人认为他是姓黄,这个历史的记载,没有办法统一。象我以前出国的时候,他们那个资料都没有查清楚,因为那个就写俗家的名字,叫林益谦,他上面是把我写:身高175公分。这个资料要是留给后代,民国僧,西元1953年,诞生一个慧律法师,人高马大,身高175。(法师笑)因为资料错误啊,175改过来,要调到前面来:157。我就跟那个导游讲——因为我们出国嘛,去欧洲嘛——我说:怎么身高给我写175?他说:不会有人看那个啦,你就是一直走就对了!出国那不看你这个资料的。所以说上面乱写的,这个记载会错误,都是这样子的啦!我看到我的身高,我吓一跳,真的!写175呢!
自幼即喜欢游访寺院,这也是很有善根的。我从小,人家就带我去庙里拜神,拜那个有胡子的,都不懂佛法是什么。
年二十,从西山慧照禅师出家,后来就跟着南岳之法朝律师,来受具足戒。没有多久就到卢江,就是四川那个地方。研读经藏,刚好碰到马祖道一禅师在南康弘法,乃倾心依附,倾心就是全心的去依止他。
注意这个【倾心依附】,这个是一个学道的人他必须具备的条件,全心全力的,没有二心,就是依附,在《金刚经》里面讲的那一句,诸位一定要注意,你亲近一个善知识,一定要具足那八个字: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对你的师长有成见,乃至于说有瞧不起,乃至于说,有其他的不同看法,你别想成道,你不可能了,他讲的法明明是正的,你也会说他讲法有问题。
他的信心清净,就能够产生实相,就悟道。如果我们信心不清净,那免谈了!他讲的法是正确的,你也没有用了,为什么?对师父不相信啊,对善知识存疑啊,善知识不增不减,可是你呢?你不能入道啊,佛法是心法嘛,你内心里面,对善知识动一个念头怀疑,没有信心了,就停止了,道不能入的。
我常常劝要准备出家的人,你要跟这个师父出家,你要把你的上人,当做佛这样来看待,看到我们觉得跟我的看法不一样的,就想:这是示现的。他对他就是很有信心,这样你跟着他出家,没有问题!要是对这个上人没有信心,跟他出家,一天到晚找他的毛病,一天到晚造业,不要说你悟道,你不下三途就很难了!所以我常常劝导他说:一切出家人,或是这些在家人,我们这个法,不与这个善知识相应,没有关系,我们离开,不要说东说西,我们也不要造口业,我们不是因果的主宰者。如果我们能够倾心依附,信心清净,那他所讲的法,一句:就是无住无求。你马上就悟道,为什么?你的心清净,一点就破了嘛!心不清净,你怎么打也打不进去嘛!
譬如说,我跟你们讲说:我们要清净心!然后他就会说:师父!你清净心了吗?然后我每次讲:你们要大彻大悟!他想:师父!你开悟了吗?然后叫他们:放下!师父!你真的放下吗?你想想看!你从哪里修行?你没有办法修行的,你一劝他,他反过来劝你,你一劝他,他就劝你,那就障碍住了,那没有办法修行的,永远就是在那边打转的,永远没有办法。你说:无求!师父!你无求了吗?无著!师父!你无著了吗?那就不必再讲下去了,只好各人走各人的路了,这个没办法修行的!因此这个倾心依附,是一个很重要的先决条件,否则的活,我们没办法入道。
百丈怀海全力以赴的,依附善知识,所以得到道一的印可,认同他。因为与西堂的智藏禅师、南泉的普愿禅师同入室,同拜一师,同依一个师(大家都依马祖道一禅师),时称三大士。
后来出来负责江西奉新县的百丈山,自立禅院,制定清规,率从修持,实行僧团的农禅生活,尝曰:【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天不劳作,一天就不吃饭,这一句,影响我们中国非常的大!影响我们整个所有的佛教,不管修哪一个宗派,都非常的大,这一句代表了整个出家人的刻苦、耐劳,不求、不著,志气、勤俭的一个美德,后代的人,很多的出家人都是这么样子。
但是时代变了,我们总是要改变,以前的人种田,皇帝赏赐一百甲给出家人,所以以前的道场很大,道场一建起来,皇上就赏赐一百甲,然后你就出租给在家人耕种,然后出家人就收成多少,养活那里面一千个出家人的生活。现在没办法了,现在你哪里去种田?我们文殊讲堂在这个地方,哪里去种田?没办法!我们现在只能扫扫厕所啊、清清大殿啊、抹抹桌椅啊。我们用法会等等不同的佛教活动,我们也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嘛!是不是啊?
众生是比较差一点,众生是不一样,众生是一日不造业,一日不吃饭,一定造业的,不造业不行,不讲很难过啊,那张嘴巴忍不住啊,没办法啊,然后动不动就要报复、就要伤人,跟他看法不一样的,就说那个人是魔。师父说法,然后他讨厌师父:哎呀!慧律法师说法,造业哦、造业哦!我说:对啊!造善业嘛,你讲得正确!就是这样子,看法不同,他一定把你否定掉的,这就是众生的心。
古来高僧大德所修的方法,跟我们不一样的,古来高僧大德修行还没有开悟的时候,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有了一点功夫之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那么后来大彻大悟以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以前可以这样子啦,现在我们文殊讲堂这里,没有山、没有水,那不能用那种方式修行,我们到马路的时候,见汽车不是汽车,见摩托车不是摩托车,那完了,一下子就死掉了,撞死了!!你走出去会被撞死的,这个不行的,见汽车它就是汽车,赶快跑啊,你记得要跑,见摩托车,它就是摩托车啊,他要赶快跑的,以前那种修行方法要改变一下,那一套暂时不可以在这边用,出去走路,还是特别小心一点。
元和九年入寂,世寿九十五岁。封号【大智禅师】。塔号:大宝胜轮。就是他的灵骨塔。以前都是把师父火化,然后在自己的道场盖一个塔,装师父的灵骨。泰国不是这样,泰国是把师父的骨灰打成粉末,成粉末以后,就掺杂一些原料,然后印制成他师父的相片,每一个人用项链挂起来,在泰国我们有看过这样子。象我这样一点点,今天去称才五十一公斤,用火化以后,剩不到几公斤,水都脱掉,再磨成粉末状,没多少了,那么听录音带的人,几百万、几千万,一个人分一点点,打个喷嚏就不见了,没办法分的,我这骨灰没办法分的!
座下以黄檗希运禅师、沩山灵祐居首。其后,宋、元诸帝,又谥号【觉照禅师】、【弘宗妙行禅师】,这个都是皇帝给他一个尊号,封什么禅师都不重要啦,最重要的是在世的时候,利益整个众生、利益整个佛教,这是最重要的,关于死后要封什么,我觉得这个已经不重要了,是不是啊?我死后如果是总统令,再敕封什么,那没什么意思啦,我们在世的时候,要尽心尽力的为佛教、为众生。
【独佩最上乘离文字之印,】
【佩】就是顶戴。戴着什么呢?就是指心悦诚服的仰戴着,就是独佩。只有他戴着最上乘离文字之印,因为他悟道嘛!我们那个印是有文字的,他这个印是没有文字的,表示心法是离一切相的。
【唯传一心,更无别法。】
注意!一心就是无心,纯一觉性,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只有传无心法。这个【一】 不是一二三四的一,因为它是理性、感性、智性的统一、和谐,方便称做为【一】。
【心体亦空,万缘俱寂。】
我们的心体,就是我们的觉性,也没有相的存在。【万缘】就是一切的缘起法,【万缘俱寂】就是所谓的【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俱寂就是当体就是绝对的空性。如果诸位,这四个字看得懂,就大彻悟了,绝对的空性,就是我们绝对的觉性,我们看一件事情,我们用X光透视一下,诸位看看!毕竟空寂,所有相的生灭,它都是生灭不实的造作,你不取、你不舍,不即、不离,当下如如不动,当下觉性妙用现前,所有妙用,都是俱寂,空性的极致,就完成了佛道了!两个种头,你听了一句会入,你就大彻大悟!所以师父常常说:什么叫做大彻大悟的心境呢?绝对的存在。
诸位!什么叫做绝对的存在?我现在借一朵花。我眼睛看一朵花,不管花好不好看,什么色我都很清楚的,可是我内在这里面,充满着智慧,没有任何的执著,没有任何的分别心,虽分别,不作分别想,不落影像,影像也无碍,当下空寂,不生不灭,花虽有生灭,可是自性不动,法离见闻觉知,法即见闻觉知,就是这个道理。
万缘俱寂,就是所有的缘起法,当下就是绝对空性的本体,没有什么好说的,法无来去相、法无生灭相、法无增减相,一切法不可得相。再来就是没事了,吃饭、穿衣统统是道了,都是本来面目嘛!对不对啊?
但是因为我们没有品尝到涅槃的讯息,会想:万缘俱寂,那是什么东西?绝对存在,那又是什么东西?因为我们的心中,如果没有东西,我们没办法去讨论的,禅困难,就是困难在它离相,它无相,又绝对的毕竟空寂,它什么都不是,所以它没办法讨论,看不到、摸不到、没办法讲,没办法想,想也不对、讲也不对,没办法接触、没办…
《传心法要讲记(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