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傳心法要講記(1)▪P2

  ..續本文上一頁,這個是吃飯用的,當作飯碗,以前人傳那個衣缽是表法的,表示他徹悟了!

  百丈懷海祖師,福報比較大,徒弟比較爭氣,出了這個臨濟宗的祖師黃檗希運禅師,黃檗希運禅師傳給義玄禅師。再來,沩山靈祐禅師(沩念【gui】,烏龜的龜音)也是懷海弟子。再來沩山靈祐禅師弟子就是仰山慧寂禅師,兩人共創沩仰宗。那麼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個法脈。

  好,我們再來看百丈懷海禅師的資料,這個也很重要,因爲黃檗禅師的師父是百丈懷海。我們常常講:【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就是這個老人家製定的,他以前的刻苦的生活,這很讓我們贊歎、景仰。

  百丈懷海,西元720到814,哦!這個人不得了!世壽九十五歲,跟廣欽老和尚差不多,這個前世可能也是放生放得很多,要活到九十五,這很難的!我才四十四歲,就已經象風燭殘年了,象這九十五歲,後面還要撐五十幾年,這想起來,路途很遙遠、很辛苦的!

  唐代僧,也是福州長樂人。俗性王,有的人認爲他是姓黃,這個曆史的記載,沒有辦法統一。象我以前出國的時候,他們那個資料都沒有查清楚,因爲那個就寫俗家的名字,叫林益謙,他上面是把我寫:身高175公分。這個資料要是留給後代,民國僧,西元1953年,誕生一個慧律法師,人高馬大,身高175。(法師笑)因爲資料錯誤啊,175改過來,要調到前面來:157。我就跟那個導遊講——因爲我們出國嘛,去歐洲嘛——我說:怎麼身高給我寫175?他說:不會有人看那個啦,你就是一直走就對了!出國那不看你這個資料的。所以說上面亂寫的,這個記載會錯誤,都是這樣子的啦!我看到我的身高,我嚇一跳,真的!寫175呢!

  自幼即喜歡遊訪寺院,這也是很有善根的。我從小,人家就帶我去廟裏拜神,拜那個有胡子的,都不懂佛法是什麼。

  年二十,從西山慧照禅師出家,後來就跟著南嶽之法朝律師,來受具足戒。沒有多久就到盧江,就是四川那個地方。研讀經藏,剛好碰到馬祖道一禅師在南康弘法,乃傾心依附,傾心就是全心的去依止他。

  注意這個【傾心依附】,這個是一個學道的人他必須具備的條件,全心全力的,沒有二心,就是依附,在《金剛經》裏面講的那一句,諸位一定要注意,你親近一個善知識,一定要具足那八個字:信心清淨,即生實相。對你的師長有成見,乃至于說有瞧不起,乃至于說,有其他的不同看法,你別想成道,你不可能了,他講的法明明是正的,你也會說他講法有問題。

  他的信心清淨,就能夠産生實相,就悟道。如果我們信心不清淨,那免談了!他講的法是正確的,你也沒有用了,爲什麼?對師父不相信啊,對善知識存疑啊,善知識不增不減,可是你呢?你不能入道啊,佛法是心法嘛,你內心裏面,對善知識動一個念頭懷疑,沒有信心了,就停止了,道不能入的。

  我常常勸要准備出家的人,你要跟這個師父出家,你要把你的上人,當做佛這樣來看待,看到我們覺得跟我的看法不一樣的,就想:這是示現的。他對他就是很有信心,這樣你跟著他出家,沒有問題!要是對這個上人沒有信心,跟他出家,一天到晚找他的毛病,一天到晚造業,不要說你悟道,你不下叁途就很難了!所以我常常勸導他說:一切出家人,或是這些在家人,我們這個法,不與這個善知識相應,沒有關系,我們離開,不要說東說西,我們也不要造口業,我們不是因果的主宰者。如果我們能夠傾心依附,信心清淨,那他所講的法,一句:就是無住無求。你馬上就悟道,爲什麼?你的心清淨,一點就破了嘛!心不清淨,你怎麼打也打不進去嘛!

  譬如說,我跟你們講說:我們要清淨心!然後他就會說:師父!你清淨心了嗎?然後我每次講:你們要大徹大悟!他想:師父!你開悟了嗎?然後叫他們:放下!師父!你真的放下嗎?你想想看!你從哪裏修行?你沒有辦法修行的,你一勸他,他反過來勸你,你一勸他,他就勸你,那就障礙住了,那沒有辦法修行的,永遠就是在那邊打轉的,永遠沒有辦法。你說:無求!師父!你無求了嗎?無著!師父!你無著了嗎?那就不必再講下去了,只好各人走各人的路了,這個沒辦法修行的!因此這個傾心依附,是一個很重要的先決條件,否則的活,我們沒辦法入道。

  百丈懷海全力以赴的,依附善知識,所以得到道一的印可,認同他。因爲與西堂的智藏禅師、南泉的普願禅師同入室,同拜一師,同依一個師(大家都依馬祖道一禅師),時稱叁大士。

  後來出來負責江西奉新縣的百丈山,自立禅院,製定清規,率從修持,實行僧團的農禅生活,嘗曰:【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天不勞作,一天就不吃飯,這一句,影響我們中國非常的大!影響我們整個所有的佛教,不管修哪一個宗派,都非常的大,這一句代表了整個出家人的刻苦、耐勞,不求、不著,志氣、勤儉的一個美德,後代的人,很多的出家人都是這麼樣子。

  但是時代變了,我們總是要改變,以前的人種田,皇帝賞賜一百甲給出家人,所以以前的道場很大,道場一建起來,皇上就賞賜一百甲,然後你就出租給在家人耕種,然後出家人就收成多少,養活那裏面一千個出家人的生活。現在沒辦法了,現在你哪裏去種田?我們文殊講堂在這個地方,哪裏去種田?沒辦法!我們現在只能掃掃廁所啊、清清大殿啊、抹抹桌椅啊。我們用法會等等不同的佛教活動,我們也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嘛!是不是啊?

  衆生是比較差一點,衆生是不一樣,衆生是一日不造業,一日不吃飯,一定造業的,不造業不行,不講很難過啊,那張嘴巴忍不住啊,沒辦法啊,然後動不動就要報複、就要傷人,跟他看法不一樣的,就說那個人是魔。師父說法,然後他討厭師父:哎呀!慧律法師說法,造業哦、造業哦!我說:對啊!造善業嘛,你講得正確!就是這樣子,看法不同,他一定把你否定掉的,這就是衆生的心。

  古來高僧大德所修的方法,跟我們不一樣的,古來高僧大德修行還沒有開悟的時候,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有了一點功夫之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那麼後來大徹大悟以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以前可以這樣子啦,現在我們文殊講堂這裏,沒有山、沒有水,那不能用那種方式修行,我們到馬路的時候,見汽車不是汽車,見摩托車不是摩托車,那完了,一下子就死掉了,撞死了!!你走出去會被撞死的,這個不行的,見汽車它就是汽車,趕快跑啊,你記得要跑,見摩托車,它就是摩托車啊,他要趕快跑的,以前那種修行方法要改變一下,那一套暫時不可以在這邊用,出去走路,還是特別小心一點。

  元和九年入寂,世壽九十五歲。封號【大智禅師】。塔號:大寶勝輪。就是他的靈骨塔。以前都是把師父火化,然後在自己的道場蓋一個塔,裝師父的靈骨。泰國不是這樣,泰國是把師父的骨灰打成粉末,成粉末以後,就摻雜一些原料,然後印製成他師父的相片,每一個人用項鏈挂起來,在泰國我們有看過這樣子。象我這樣一點點,今天去稱才五十一公斤,用火化以後,剩不到幾公斤,水都脫掉,再磨成粉末狀,沒多少了,那麼聽錄音帶的人,幾百萬、幾千萬,一個人分一點點,打個噴嚏就不見了,沒辦法分的,我這骨灰沒辦法分的!

  座下以黃檗希運禅師、沩山靈祐居首。其後,宋、元諸帝,又谥號【覺照禅師】、【弘宗妙行禅師】,這個都是皇帝給他一個尊號,封什麼禅師都不重要啦,最重要的是在世的時候,利益整個衆生、利益整個佛教,這是最重要的,關于死後要封什麼,我覺得這個已經不重要了,是不是啊?我死後如果是總統令,再敕封什麼,那沒什麼意思啦,我們在世的時候,要盡心盡力的爲佛教、爲衆生。

  【獨佩最上乘離文字之印,】

  【佩】就是頂戴。戴著什麼呢?就是指心悅誠服的仰戴著,就是獨佩。只有他戴著最上乘離文字之印,因爲他悟道嘛!我們那個印是有文字的,他這個印是沒有文字的,表示心法是離一切相的。

  【唯傳一心,更無別法。】

  注意!一心就是無心,純一覺性,就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只有傳無心法。這個【一】 不是一二叁四的一,因爲它是理性、感性、智性的統一、和諧,方便稱做爲【一】。

  【心體亦空,萬緣俱寂。】

  我們的心體,就是我們的覺性,也沒有相的存在。【萬緣】就是一切的緣起法,【萬緣俱寂】就是所謂的【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俱寂就是當體就是絕對的空性。如果諸位,這四個字看得懂,就大徹悟了,絕對的空性,就是我們絕對的覺性,我們看一件事情,我們用X光透視一下,諸位看看!畢竟空寂,所有相的生滅,它都是生滅不實的造作,你不取、你不舍,不即、不離,當下如如不動,當下覺性妙用現前,所有妙用,都是俱寂,空性的極致,就完成了佛道了!兩個種頭,你聽了一句會入,你就大徹大悟!所以師父常常說:什麼叫做大徹大悟的心境呢?絕對的存在。

  諸位!什麼叫做絕對的存在?我現在借一朵花。我眼睛看一朵花,不管花好不好看,什麼色我都很清楚的,可是我內在這裏面,充滿著智慧,沒有任何的執著,沒有任何的分別心,雖分別,不作分別想,不落影像,影像也無礙,當下空寂,不生不滅,花雖有生滅,可是自性不動,法離見聞覺知,法即見聞覺知,就是這個道理。

  萬緣俱寂,就是所有的緣起法,當下就是絕對空性的本體,沒有什麼好說的,法無來去相、法無生滅相、法無增減相,一切法不可得相。再來就是沒事了,吃飯、穿衣統統是道了,都是本來面目嘛!對不對啊?

  但是因爲我們沒有品嘗到涅槃的訊息,會想:萬緣俱寂,那是什麼東西?絕對存在,那又是什麼東西?因爲我們的心中,如果沒有東西,我們沒辦法去討論的,禅困難,就是困難在它離相,它無相,又絕對的畢竟空寂,它什麼都不是,所以它沒辦法討論,看不到、摸不到、沒辦法講,沒辦法想,想也不對、講也不對,沒辦法接觸、沒辦…

《傳心法要講記(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傳心法要講記(2)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