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才能入密,顯教沒有搞好,你想到尖頂那就不行,同時到了尖頂你也不要看不起基礎,基礎一拿掉,尖不就塌了。所以佛教是一味的,在法門上千萬不要生差別心,嫌這個高那個低。那麼法門只有平等相沒有差別相了嗎?有,不過我們講的差別相是當機,因爲衆生根機不同,佛講的法門不同,你合乎哪個,學哪個法門。等于目的是一個,快慢不一樣,比如到首都來,條條道路通北京,但有的坐輪船,有的乘飛機,有的搭火車,他身體坐不了飛機就坐輪船,坐輪般暈船他就坐火車,根機不同嘛。要看到一味,也要看到當機,在法上有差別。
教相先說到這裏。
東密的事相
下面是講密宗的事相,就是講密宗的修行、實踐。首先我講它的行證,密宗怎麼來修?
第一,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有能求的菩提心和所求的菩提心。菩提是覺悟嘛,首先是能求覺悟的心,還有所求覺悟的心。開始求菩提的心是你成佛的種子,所以在《金剛頂宗發菩提心論》裏講到了,開始求覺悟的心是成佛種子的根本
因緣——親因緣,所以有這句話叫“菩提心爲因”。在你求菩提心的當中,你發起大悲:不但自己個人求覺悟而且要衆生一起來求覺悟,這個就叫“大悲爲根”。菩提心種子,大悲是根,你以這個心來求覺悟,在菩提心的基礎上去修行。“菩提心爲因”,自己求覺悟,“大悲爲根,”帶著大家一起來求覺悟,這樣自利又利地,方便就會具足,萬行可以圓融,即“方便爲究竟”。這才叫發菩提心。
那麼,菩提心的內容是什麼呢?有四項:1.信心,不是信仰之心,而是白淨之心,不是說我現在相信了叫信心,而是你自身的白淨之心,也就是阿賴耶識的根本種子。2.行願,修行發願。3.勝義,理解。4.然後叁摩地,叁摩地就是修禅定,修秘密禅就是修本尊的內證叁摩地,也就是佛他是怎麼樣來修的,修佛的摩地。白淨之心是根本的、是總體,行願、勝義、叁摩地是菩提心的行相。
學密宗的人首先要發菩提心,就是自覺覺他,自利利他,不光自己求覺悟,還要帶衆生一起求覺悟。
第二,投華。
修密宗是要有曼荼羅的,即要有壇場,在密教道場——壇場裏,金剛界有一千四百多尊,胎藏界有四百多尊,有本尊像,這時以花供養,象天女散花一樣,叫投華。投華時,由師父引你時入壇場,你所設的華,是帶有信息的,所以你的華投到哪個本尊,你就學哪個本尊。或許你會問這不就帶有隨意性了嗎?不,因爲你是在發了菩提心之後投的華,而不是隨隨便便的或把眼蒙起來,摸到哪個就是哪個。
投華以後要受戒,受叁昧耶戒,叁昧耶戒就是平等本誓的戒。這個在昧耶戒,佛也是這個戒,你和佛的一樣,所以能夠相應。佛是什麼戒?(1)不可遠離菩提心,(2)不舍正法不邪行,(3)于一切法不悭吝,(4)不得不饒益衆生。佛在因地如此,果地亦如此。
第叁,灌頂。
我們講了金剛界有五部,胎藏界有叁部,灌頂也有叁部、五部之別。藏密是藏密的灌頂,東密是東密的灌頂,一般來說東密的灌頂有幾種:一種是結緣灌頂;一種是受明灌頂,就是告訴你一個真言,告訴你一個咒語,叫受明灌頂;還有傳法灌頂,就是告訴一部法,甚至于兩部大法一起傳。
第四,印契。
灌頂之後就告訴你修叁密,怎麼樣做印契,結手印。說淺濕一點,手印就是手語,我們現在聾啞人打手語。手印,實際上是法界的標志,這個佛、那個菩薩所結的每一個不同的手印,都表示不同的法門,手印有很多種,其中代表本尊的內證法門的手印,叫根本印,也就是他之所以爲他,之所以成爲這個佛菩薩,就是靠這個內證法門證得的。比如文殊菩薩是大智慧,他的根本手印是文殊印,普賢的大行門,觀音的大悲門,各個手印都不同,因爲各個願不同。
阿彌陀四十八願,藥師佛十二願,普賢菩薩十大願,地藏王還有地藏王的悲願,願意力不同,他的果地也不同,證得也不同,雖然都是佛,但他的法門又不同。代他的法門的身體上的標志就是手印,特別是根本印。胎藏界大日如來代表佛的整體,所以他根本印就是法界定印。金剛界是智拳印。
五個手指分別表示地、水、火、風、空,左手表定,右手表慧。所以看佛像你注意他的手印,一般佛菩薩的像教是結他的根本印,看到他的根本印就可以曉得他的法門。比如釋迦牟尼上手與願印,滿你的願望,下手施無畏印,告訴你不要怕。
第五,真言。
真言就是咒語。如果說手印是手語的話,真言就是口語。不過這口語不是一般的而是內心之語,內心講的話,所以叫真言。一般密教有五種:有佛的真言,有菩薩金剛的真言,有二乘的真言,有諸天的真言,有地居天部的真言。
真言本身有大咒、中咒、小咒。大咒叫根本咒,手印有根本手印,真言也有根本真言。中咒就是心咒。小咒就是心中心咒。如果用梵文字表示真言,有種子的真言,有名號真言,有本誓願的真言。
如圖所示,地大方形,它的種子是阿,水大圓形巴,火大叁角形啦,風大半月形卡,空大空點豈。胎藏界的根本真言就是剛才說的五字真言:阿巴拉卡豈。
金剛界的真言就一個字:班
第六,做觀想。
1.入我我入觀。什麼叫入我我入觀?就是本尊加持我,我進入本尊,本尊加持我叫入我,我加持本尊叫做我入。因爲生佛一致,衆生跟佛互相加持,不過一個叫加,一個叫持,總起來叫加持。一般先知道這個意思,首先結法界定印,然後觀想胸前出現字,字變爲月輪,月輪上現,是金剛界種子,然後 字現法界的塔婆,再然後現出大日如來的形象,大日來頂上放大光明遍照整個法界,這是觀自身。
進一步觀壇場,壇場上顯現 字,之後現月輪,月亮上現出本尊,壇場現的本尊和自己慢慢合攏爲一,成一個本尊。然後觀他人,觀衆生,觀衆生心裏都有阿字,阿字現月輪,月輪上現大光明。
這是投華,受了叁昧耶戒,發了大菩提心,學了印契之後,就告訴你入我我入觀,觀想還有多種,入我我入觀這是秘密禅最基本的觀想。
2.念誦,正念誦。密宗的念誦,一般拿受加持的念珠。有蓮花念誦,是出聲的。進一步金剛念誦,嘴巴是閉的,但舌頭動。然後叁摩地念誦,舌頭也不動了,住心,心定了,看真言種子,胎藏界看,金剛界看。然後聲生念誦,就是觀想自己心裏蓮花上有個白海螺,大法螺,你念的聲音是從蓮花上的白螺裏出來的。再然後光明念誦,念湧的時候,口裏吐出光明。
大概在叁摩地念誦之後,聲生念誦期間都是可以出光明的,蓮花上大白螺裏發出的聲音一樣是出光明的。觀想的時候看自己所修法的本尊的心輪上有或字種了,這個種子向右旋轉,自己心裏也有月輪,也有真言種子右轉,本尊種子從我們的頂而入,我們念的真言種子從本尊肚臍進去,這樣循環往複,念真言一百零人遍,或者念一千零八十遍,叫正念誦。
3.字輪觀,觀自心是月輪,在月輪上布五個字,順逆而觀:阿巴啦卡豈,字輪觀就是這五個字在心輪上轉,順著轉然後逆轉。這五個字有法意的:
阿:是本不生,即諸法本不生,不可得。
巴:自性不可說,自性言說不可得。
啦:塵垢不可得,灰塵汙染,垢染不可得。
卡:因業不可得。
豈:本虛空不可得。
4.叁密觀,行者和本尊彼此攝入的觀想。
另外還有:
5.五相成身觀。
6.五字嚴身觀,又叫五輪成身觀,五大成身觀。
7.阿字觀。
8.十緣生句觀。
第七,修法。
觀想基本講這麼多種,在有了前面六個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修法,前面講的是修本尊法,然後修護摩法,護摩法內容也很多,一般修四種法:
①息災法,有災害了息災。
②增益法,你想增加東西,如比發財,或增益什麼東西。
③敬愛法,比如父母不和,夫妻、家庭不和,修敬愛法。
④調伏法,有不善的人、惡人,教他悔改。
這是事業法。在修所有正修法之初,在修護摩法、事業法之前都要有加行,就是要修十八道,十八道是十八種契印(手印)和真言組成的。金剛界九種,胎藏界九種合起來是十八道。這是前供養,屬于加行道。
幾點補充說明
事相我只能講到這裏了,但前面教相還有些沒講。
六大無礙常瑜伽
四曼相即各不離
叁密加持速疾顯
不舍肉身證覺位
不丟掉肉身成覺位,即身成佛啊,成覺位有什麼證驗呢?
①自性法身,自己本性的那個法身成了。
②受用法身,自己得到受用了。
③變化法身,能變化了。
④等流法身,跟你同等一樣地流出去。
⑤法界法身。
不舍肉身成佛位,這是在肉體方面成這五身。在精神方面成五智,前面講了:
①大圓鏡智,
②平等性智,
③妙觀察智,
④成所作智,
⑤法界體性智。
然後他本身有國土、佛土。有上品、中品、下品,叁品國土,那就是他的悉地。而且法身有法身的國土,受用身有受用身的國土,變化身有變化身的國土。
密教事相是不空的,密教修行人看佛菩薩像,不論是泥塑的、木雕地、銅鑄的都是真實的,六大無礙啊,沒有那個差別,不過這要懂得它的真理,所以修密教的人看到那些燒香磕頭的,並不會歧視。但是不是大家都去磕頭就行了呢?那也不是,而且那樣層次也還不夠高,我們講密宗即身成佛,還是從身體上來個修,你拜個對象,還是兩個對立,一個是本尊,一個是你自己,而密教最後即身成佛,是我與本尊互入,本尊就是我,我就是本尊,我證得了本尊,本尊就是我。
有兩個即身成佛的頌,共八句話,是弘法大師寫的:
六大無礙常瑜伽——講法界的體。
四種曼陀各不離——講法界的相。
叁密加持速疾顯——講法界的用。
重重帝網名即身——我們學過華嚴宗,整個法界是重重無盡的因陀羅網。重重帝網所形成的法界就是即身。
法然具足娑般若——法然就是天然,本來如此。具足,具有。娑般若,覺悟的性,本性。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們每個人本來就具足覺悟的佛性。
心所心王過刹塵——心王是八識。心所是五十一法,還有心不相應行法,指我們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過刹塵,刹是時間基本單位。塵是空間的基本單位。心就是宇宙萬事萬物。
都具五智無際智——每一塵、每一刹都具五智無際智,都具有阿巴啦卡豈地水火風空。五智綜合起來就是無際智,無限發展沒有終結。
圓鏡離故十覺智——圓鏡離故,因爲整個的法界是大圓鏡智的緣故。十覺智,最後使你的肉身就成十覺智,由阿巴啦卡豈變成 ,即由胎藏界變成金剛界。
東密的事相、教相就說到這裏。大家可能主要是初學的多,記诠對密宗來說,叁昧耶戒是根本的,發菩提心是根本的,至于怎麼修密,就是告訴你了,你菩提心不發的話,你也感應不到、也證得不了。所以爲什麼要由顯入密呀,爲什麼要先學做人才學佛法呀,學密宗的根本就是發菩提心,你沒有發菩提心,就是天天給你做法加持,也毫無靈驗。你發了菩提心,你受法學法快得很、靈得很,我保證你靈驗,密宗這個法門就是講感應的,有感必應,它是求悉地的,而且在一定的時間、一定的範圍內,剋期求證,是必得的。問題就在于我們的菩提心,求覺悟的心,勝義、行願、叁摩地它的行相,前面講了,要跟衆生一起來求覺悟,自利自他,不能光是自利,“菩提心爲因”,別忘了還有“大悲爲根本”呢,大悲使得菩提心大而深,那麼證的果也就大了,靈驗也就來了。
學東密講了這麼多,最後告訴大家五個字:
如實知自心
這個“心”字指你思維的心,也指你肉團之心。如實地知道你的心念是什麼,如實地知道你的肉團心是什麼,同時“自”與“心”兩個字疊起來就是呼吸的“息”,也就是如實地知道你呼吸怎麼息。
“如實知自心”,才可能知道“阿字本不生。”萬事萬物,“八不中道”的“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不常不斷”,都是阿字本不生;一念叁千,百界千如,一心叁觀,叁谛圓融,阿字不本生;十玄六像,萬德壯嚴,層層帝網,重重無盡,法界無礙,阿字本不生。這麼樣地如實知自心,菩提心的因種上了,待機緣成熟了,密宗容易學得很,即身成佛勿須講!(掌聲熱烈)
一九九○年十二月
講于淨名書院
《東密與藏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