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講 念修金剛薩埵
一、忏悔之要義
(一)罪障概念
罪障乃阻礙我們生起甚深正道的殊勝體悟、證悟者。初行者必須以清淨障礙爲重點。如雲:“障礙得清淨,自然現證悟。”
如果具足如下四種因:自己親自造罪;唆使他人造罪;隨喜他人造罪;所造之罪達到究竟目的(如殺生的對境和行爲,確實殺死了衆生),則罪業猶重。否則,罪業稍輕。
總體來說,所有罪礙就是遮障萬法的實相真如。
(二) 忏悔的必要性
清淨持戒乃一切善法之基礎。從小乘別解脫戒到大乘菩薩戒、密乘叁昧耶戒,如若違犯而未及時忏悔,其罪業次第增上,乃墮入叁惡趣之因。特別是進入密乘之後,若守持誓言,捷徑成就佛果;若未守持誓言,則直墮地獄。如同蛇放入竹筒,只能上去或下去,再無別的出路。如《功德藏》雲:“入密士夫之去處,惡趣佛外無叁處。”故當時時護持正念,如理守持戒律。
對于次第根機的修行者:
第一、叁戒中,外別解脫戒,身口意的戒律相對容易守持;菩薩戒是以心爲要,若心中生起舍棄衆生及舍棄衆生成佛之念就已經犯戒了,相對難以守持;密乘戒以見解護持,若不具相應見解即已犯戒。
第二、若已精通生圓次第之要訣,依靠正知正念護持誓言,即使自己未失毀叁昧耶戒,然也會因爲與失毀根本誓言者交談、來往、甚至共飲一個山谷中的水而導致相對失戒、株連失戒之罪過。
因此,無論自己違犯或者受破戒者株連所致犯戒過失,皆應時時忏悔爲要。往昔阿底峽尊者曾曰:“自從我進入別解脫門之後,可謂一塵不染;對于菩薩學處(菩薩戒),偶爾出現過一兩次過失;而步入密宗金剛乘以後,雖然屢有零星過失,但(都是當下忏悔,)從未讓墮罪過夜。”尊者即使在旅途中,每當閃現惡分別念時,馬上取出一個木製的曼茶羅,立即忏前戒後。大成就者尚且如此,我等作爲業力沈重、對治力薄弱、缺乏正知、難辨戒律細微取舍之凡夫,所犯墮罪無疑多如牛毛,故當時時反觀自心,一日叁次最少一日一次發自內心地忏悔。
(叁)清淨業障方法
顯、密有諸多忏罪方便,其中念修上師金剛薩埵最爲殊勝。往昔金剛薩埵在學道位時,曾經發願“未來時,凡持受我名者,一切墮罪得以清淨,若不清淨,我不成佛。”如今,我們觀修金剛薩埵與上師無二無別而忏悔,較前往十方每一位佛陀前勤求忏悔方便法更爲殊勝,此乃總集寶珠的修法。
然從究竟意義來說,最殊勝的淨除罪業方法乃修菩提心。以金剛薩埵爲所緣而忏悔念誦百字明如同生火融化積雪的功德,而修菩提心而忏悔如陽光融化積雪,其功德天壤之別。故當以菩提心爲基礎,觀修金剛薩埵、念誦百字明等等。
(四)四種對治力
所有忏悔都必須具足四種對治力。誠如寂天菩薩說:“所淨罪六門,能淨四力治,淨法叁殊勝。”
1.所依對治力
所依對治力分爲外所依對治力和內所依對治力。外所依對治力指上師與金剛薩埵無別之對境。內所依對治力是皈依、發殊勝菩提心,尤其是發願行菩提心在一切忏罪中都不可或缺。若無菩提心,即使具足四種對治力忏悔墮罪,也只能稍稍減輕而不能徹底清淨。若具足無僞菩提心,則可自然淨除往昔無量罪業,如《入行論》雲:“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毀諸重罪。”
2.厭患對治力
厭患對治力乃對于自己往昔所造罪業的後悔心。
比如原本想吃一塊糖,結果卻誤服劇毒,于是以猛烈地悔恨之心而痛心疾首地忏悔:上師金剛薩埵垂念我:我就無始以來迄今所積累的一切罪業深感內疚,追悔不已,在您面前不覆不藏發露忏悔!祈請您慈悲垂念,令我就在坐墊上當下清淨此罪。如是認識到罪業的自性,以大慚大懼畏之心猛力而不浮不躁地忏悔非常重要!如《叁聚經》中雲:“發露忏悔,不覆不藏。”
厭患對治力所淨的是罪業六門:
第一、時間之門。無始以來至今所犯下的自性罪和佛製罪,直接說出自己能回憶起來的一切罪業,回憶不起來但是佛菩薩遍知智慧所見對境的一切罪業也一並懷著慚愧、畏懼、後悔之心進行忏悔。
第二、動機之門。指由貪嗔癡引發的一切罪業。
第叁、通過之門或積累之門。身語意的一切不善罪業。
第四、本體之門。自性罪的十不善和無間罪等及佛製罪(與外別解脫戒、內菩薩戒、密乘叁昧耶戒相違的一切罪業)。
第五、對境之門。依靠叁有輪回、寂滅涅槃所積累的一切罪業。
第六、作用之門。導致即生感受貧賤多病、怨敵違緣、來世墮入惡趣飽受諸苦的一切罪業。
3.返回對治力
返回對治力是指回想起自己往昔所造的罪業後,祈禱上師金剛薩埵加持並發誓:第一、絕不再犯;第二、縱遇命難也不舍棄第一條誓言,以如是兩個誓言鐵鈎鈎住。如果真正立下誓言,那麼相續就會越來越清淨。
4.現行對治力
現行對治力指盡心盡力奉行善業,對治往昔所造罪惡。尤其是觀修金剛薩埵、頂禮佛及佛子、隨喜他人福德、一切善根回向菩提、發願行菩提心、護持無僞實相之本體等等。
二、念修金剛薩埵
以下摘自華智仁波切造、索達吉堪布譯《大圓滿前行引導文》:
先如理做到前行之前行及入座前行後上座。觀想金剛薩埵在自己的梵穴上面一肘高的地方,觀想一個白色的“吽”字,同時念誦祈禱文,並思維其意。
于我凡庸頭頂上,白蓮月墊之中央。
吽成金剛薩埵師,皎潔受用圓滿身。
雙運幔母持鈴杵,祈清罪障皈依您。
以猛悔心發露忏,後遇命難守誓言。
于您心間日月上,吽字周圍咒旋繞。
誦咒加持自相續,父母雙運交界處。
菩提甘露如雲湧,猶如冰片粉降融。
我及叁界有情衆,業及煩惱痛苦因。
病魔罪障諸過淨,無余清淨祈加持。
觀想金剛薩埵佛父佛母雙運密處降下甘露,同時念誦百字明。觀想自己是具有業障、習氣障、違犯內、外、密叁種戒律的的平凡人。觀想八瓣蓮花連著枝幹在自己的梵穴中間,花瓣中間有一輪圓滿的月輪,在月輪上有白色的“吽”字。
觀想白色的“吽”字刹那間變成金剛薩埵,他的體性是白色的,他的服飾是圓滿的。觀想金剛薩埵佛十叁種圓滿報身嚴飾,服飾莊嚴發著光芒,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好圓滿。上衣是白色綢緞绫羅的衣服,紅色的裙子,頭飾的邊上有一種飄帶,披著這種圓滿的披肩,绫羅布衣。珍寶八飾包括頭飾、耳環(左右二者算爲一個)、項鏈、臂钏(左右二者算爲一個)、璎珞、手镯(左右二者算爲一個)、指環(所有的指環算爲一個)、足镯(左右二者算爲一個)。金剛薩埵右手持著金剛杵,左手持著金剛鈴,與手持托巴和月刀的白幔佛母無二雙運,八瓣蓮花上金剛跏趺坐。
明觀莊嚴的金剛薩埵佛父佛母,自己要猛烈地祈請加持,爲消除自己的罪障而深深地祈禱。自己在金剛薩埵佛父佛母皈依境的前面生起悔恨心,這種叫做厭患對治力。從今以後就是遇到生命的危險,舍去生命也不再違犯,這種叫返回對治力。
觀想金剛薩埵佛父佛母的心間有一個白色的“吽”字,周圍由百字明所圍繞,這些字是毫毛所畫的。觀想念誦百字明的同時,從白色的咒語字中放無量的光芒,自佛父佛母的密處降下無量的甘露,經自己的梵頂而流入。
同時觀想自己所造的罪障、業障,從自己的梵頂而降下,病魔以膿血形象而清淨;魔障以各種動物的形象而降下;業障變成煙汁、煙灰自上而下這樣排幹淨排清淨。不淨之物從自己的毛孔和下面的兩孔之中排出,同時觀想大地裂開,這些不淨之物排到死主閻羅王爲主冤親債主的口中和手中,閻羅王爲主的無始以來的冤親債主全部滿足了,還清了與他們的債賬,裂開的大地又複合了,同時念誦21遍或者108遍百字明。
觀想甘露降到自己的身體,頭頂是大樂輪,喉間是受用輪,心間是*輪,臍間是幻化輪,這四輪充滿了甘露,同時自己的相續生起樂空、四喜的智慧。觀修時候以四對治力而忏悔,觀想與上師無別的金剛薩埵佛而祈禱,所緣觀修的時候就是念誦百字明21遍或108遍後,祈禱怙主與上師無別的金剛薩埵佛。
我以愚昧無知故,于叁昧耶有缺犯。
怙主上師祈救護,亦即主尊金剛持。
具足大悲體性者,衆生怙主我皈依。
這樣祈禱,發露忏悔所有違犯身口意根本支分叁昧耶戒,並祈請賜予清淨一切罪業、墮罪及垢染。金剛薩埵佛和顔悅色地說:“善男子你所違犯的一切罪障都已清淨”。如此開許後,金剛薩埵化光融入自身,以此爲緣,自己與金剛薩埵變成了如現而空的如鏡中之影像, 心間“吽”字周圍有十種咒字圍繞,發射光芒照射叁界,祈請一切衆生如同金剛薩埵五部佛,任意所運之自性而成佛,光芒上照五部佛,願這些光照射到下至叁界六道使一切衆生罪障清淨,最後光融入自己,上師與金剛薩埵佛無別地這樣安住。
(一)觀修金剛薩埵
在憶念四對治力之後,進入真正念修金剛薩埵的階段,首先自己平平常常地安住下來,在頭頂上方一箭左右的虛空中觀想一朵千瓣白蓮花,它的上面有一輪圓月。所謂的“圓”並不是指它大小的尺度,而是指明月的所有部分完整無缺,就像十五的月亮一樣毫無彎彎曲曲而是圓溜溜的意思。接下來再觀想月輪上有一個光閃閃的白色吽()字。雖然其他宗派有觀想從“吽”字放光、收光等步驟,但(甯提派…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儀軌 講記 下篇 不共同內前行 第叁講 念修金剛薩埵》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