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獅子月佛本生經(白話文參考)▪P2

  ..續本文上一頁由于受持五戒的業力所致。你前生落于猕猴類中,是隨從犯戒所致。持戒者能登上往生天界的梯子,而破戒者卻被熬煮成湯。我看見持戒人,身形光明莊嚴。諸天賜予他,七寶造成的上妙臺閣、衆寶織成的床帳、摩尼花串成的璎珞。他又能在未來,遇見佛演說得勝之法,令其歡娛、安樂。

  我看見破戒人,墮落在地獄中,有鐵犁如耕土般地耙他的舌頭。他躺臥在鐵床上,四面有燒化的銅汁流入,燒煮毀壞他的身體。他或在刀山上、或在劍林中、或在沸騰的屎堆裏、或在灰暗河流和寒冰的陰森地獄中、或被塞入鐵丸、或被灌飲熔化的銅汁,像這般等等的恒久痛苦事,如同戴在項上的璎珞。若有人想脫離這衆多的苦難,不墮落在叁惡道中,轉而遊走通往天人之路,超越輪回,得著涅磐,就應當勤加持守清淨的戒律,以布施來修行清淨的命途。

  阿羅漢說完此偈後,默然無聲。猕猴天子說道:“大德,我在前世中,造作了什麼罪業,因而投生于猕猴中?又有什麼福德,能夠遇到大德,得以免離畜生身,轉而往生天上呢?”

  那位羅漢回答道:“你現在認真聽,好好思想。從前,在這閻浮提世界中,有尊佛出世,名號“寶慧如來”,應供、正遍知、十號具足。彼佛出現于世,在示現了叁種般涅槃後的像法時期中,有位比丘,名叫蓮華藏。他與國王並許多長者、居士們,結爲親友。這人行爲邪惡、以歪曲的言語奉承人、並不持守戒律。因爲他生前欺騙人,使人迷亂,所以在命終後,猶如壯士屈伸手臂般地,在頃刻間墮落在阿鼻大地獄中。

  這人的身體在地獄中,如同蓮花盛開般的遍滿十八口大鼎鍋中。在地獄上空,有炙熱的鐵丸從天而降,灌入此人的頭頂中。並有百千猛火熬煉成的炙熱鐵輪,從天而降。這人在無量無邊的阿鼻地獄中,壽命一時劫。在時劫滿後,再轉生于其它地獄中。像這般地曆經諸多大地獄,總共滿盡八萬四千時劫。而後才能從地獄道中出離,墮落于餓鬼道中。

  這人在餓鬼道中,吞飲熔化的銅汁,又吞吃炙熱的鐵丸。像這般地經曆八萬四千年,才能從餓鬼道中出離。而後在五百年中,恒常投生爲牛身。再後五百年中,投生爲駱駝身。再後五百年中,投生爲豬身。再後五百年中,投生爲狗身。再後五百年中,投生爲猕猴身。

  這位言行放縱的比丘,因爲在前世中,曾經供養一位持戒比丘,並發下誓願要在今世再遇到他。由此因緣,所以那位放逸的比丘,今日能被清淨的教化所沐浴,得以往生天上。那位持戒比丘,即是我的前生。這位放逸比丘,即是你的前生。”

  猕猴天子當時聽了這番話後,心裏驚恐,體毛都豎立了起來。于是,便忏悔起前世中犯下的罪孽,而後返還天上去了。

  佛告訴大王:“那只猕猴,雖然只是畜生。但是,一見到羅漢後,便受持叁皈依和持守五戒。因爲這個功德,所以能超越一千時劫以來的極重惡業,得以往生天上,並遇到一生補處菩薩。從此以後,他又遇到無數尊佛,修行清淨離欲,具足六波羅蜜,住于第一楞嚴叁昧,安住于不退轉地。最後,將于彌勒菩薩成佛後,成就正等正覺。此猕猴天子,後來成就的國土,國中大王名叫“寶光”。此國土清淨如同忉利天,往生于那國的一切衆生,都行十善,持守一切戒律無所缺減,彼佛于國中名號“獅子月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若有聽聞彼佛名號的衆生,生生之處,常得以遠離畜生身,除卻無量劫以來的生死之罪。”

  佛告大王:“若想知道彼國“獅子月佛”,就是現在會中的婆須蜜多比丘。這時頻婆娑羅大王,聽了這番話後,即起身合掌,遍體流汗,悲痛哭泣得落淚如雨,忏悔自責。而後向婆須蜜多比丘,頭面著地,接足頂禮,忏悔前世中的罪孽。”

  《注釋》

  國中大王:國中大王名叫“寶光”。“寶光”大王在那國中,如同在娑婆世界中的頻婆娑羅大王,遇到釋迦牟尼佛。

  佛告大王:“若想要知道這八萬四千只金色猕猴,就要回到過去世中,拘樓秦佛出世時。那時,世界中有波羅奈國和俱睒彌國,這二國中共有八萬四千位比丘尼。她們的許多行爲與佛法不相合,又與許多世間人私通一起,任由命途發展。她們毀犯了諸多重大的禁戒,修飾自己的身體,如同幹闼婆女(身上散發香氣的女樂神),毫無慚愧之心。她們以行淫爲璎珞;以諸多犯戒,作爲花鬘;豎起驕慢的幢(帳幕、傘蓋);敲擊高傲自大之鼓;彈奏放縱之琴;以惡聲唱贊歌。她們狂亂愚昧,如同癡傻的猕猴一般。看見良善、有好品德的比丘,就視之如賊。在那個世代中,有一位比丘尼名叫“善安隱”,她已經成就了阿羅漢果位,具足叁明六通,八解脫。她來到這些比丘尼的居所,告姐妹言:“世尊在世時,常說此偈

  若有比丘尼 不修行八敬 此非釋種女 猶如旃陀羅

  若有比丘尼 放逸犯八重 當知是一切 天人中大賊

  恒處阿鼻獄 經由十八鬲 其余叁惡道 爲己園林處

  百千無量劫 不聞叁寶名 亦噉燒鐵丸 寒冰抱銅柱

  如是罪畢已 生于鸠鴿身 毒蛇與鼠狼 蜈蚣百足等如是諸雜類 皆應經曆中

  《偈文意思》

  若有比丘尼,不修行八敬,就不是修佛之女。她猶如地位卑賤的旃陀羅種姓一般。若有比丘尼,放縱自己,違犯八敬,應當知道此女是一切天人中的大賊。她將恒久處于阿鼻地獄中,曆經十八口大鼎(比喻十八層地獄),並輪番處于其它叁惡道處。就算在自己的園林裏,百千無量劫期中,也不再聽聞叁寶的名字。她吞吃炙熱的鐵丸,如同寒冰擁抱燒燙的銅柱。像這般的罪報結束後,再投生成斑鸠鴿子身、毒蛇、老鼠、狼、百足的蜈蚣等等。像這般的諸多紛亂畜生類,都將曆經其中。

  《注釋》

  八敬:又稱爲八重法。佛成道後十四年,佛的姨母等五百位女人,因愛慕佛道要求出家,佛陀不允許。阿難代其再叁請求,佛才製定了八敬法,若能遵守,則接受她們出家。

  1,即使百歲的比丘尼,也當禮敬剛受持具足戒的比丘之足。

  2,不得罵,毀謗比丘。

  3,不得舉例,指證比丘的過失。

  4,女僧,當從男僧處受持具足戒。

  5,女僧若犯過失,當在男僧處忏悔。

  6,每半月,從男僧處接受教誡。

  7,女僧在結夏的叁月期間,應當依止男僧安居。(結夏:印度夏季有叁個月的雨期,正是萬物生長時期。爲了避免在外出時無意傷害小蟲,犯“殺生”戒。所以,佛陀規定僧尼在雨期必須居于精舍,不得外出,這樣,既可避破戒,又可專心修道。)

  8,在結夏期間滿後,當在男僧處自我檢討。

  比丘尼們,聽了那位阿羅漢比丘尼說的偈言後,心懷忿恨,惡言罵道:“這只老猕猴,從哪裏來?竟然以惡言、荒謬之辭,隨意地妄說地獄。” 阿羅漢比丘尼,看見這麼多惡人生起了不善之心,慈悲之身即騰空而起,演示十八般變化。諸惡人看見這些變化後,各自脫下了金環,散在阿羅漢比丘尼身上,說道:“但願我在生生世世中,身體能放出金色。我以前造作的惡業,今日全部忏悔。唯願您慈哀憐憫,接受我們的供養。” 阿羅漢比丘尼,即從空中下來,接受了此諸惡女的種種供養。

  那些惡女命終後,便墮落于阿鼻地獄中。身體如同蓮花盛開般地遍滿地獄,依次滿盡十八層大地獄。這些惡人在諸層地獄中,壽命相等,各滿一大時劫(從世界成形到毀滅,爲一大時劫)。像這般地恒久處于地獄中,共輾轉曆經了九十二時劫。而後方從地獄中出離,五百年中恒久投生爲餓鬼。而後從餓鬼道中出離,一千年中恒久投生爲猕猴,身體放出金色。

  大王應當知道,那時的八萬四千位毀犯戒律又罵羅漢的比丘尼,就是今日此會中的八萬四千只金色猕猴。而那時供養那些作惡比丘尼的,就是大王您啊。這些猕猴,因爲前世中與大王熟識的緣故,所以今日拿花香來供養大王。那時,玷汙那些比丘尼,讓她們毀犯戒律的,就是今世的瞿迦梨(提婆達多的伴黨,他常擾亂佛法)以及大王的五百位宦官。

  佛告大王:“身、口、意叁業,不可不謹慎啊!” 這時,世尊以偈言說道:

  戒爲甘露藥 服者不老死

  戒德可恃怙 福報常隨己

  持戒得安隱 生處無患難

  亦當見諸佛 受法得解脫

  破戒墮地獄 猶如此猕猴

  生處恒卑賤 地獄苦切己

  大王當谛聽 止惡修諸善

  《偈文意思》

  戒律好似甘露藥,服用者不會老死。依靠戒律,福德便常跟隨自己。持戒者可以得著安隱,生生之處無有患難。他必將遇見諸佛,受持佛法,得著解脫。而破戒者墮落地獄,就猶如這只猕猴,生生之處恒久卑賤,直到受完地獄的苦痛逼切。大王啊,你應當認真地聽取告誡,停止惡行,修習諸善。

  頻婆娑羅王,聽了佛說的偈言後,向佛忏悔,慚愧、自責、悔改。他心中豁然開解,成就了阿那含果位。頻婆娑羅王統領之地,有八千名將士,請求大王允許他們出家。大王聽聞後立即允許。 佛言:“好呀,出家來作比丘吧。” 這些將士們胡須頭發自然落下,他們身著袈裟,即出家成了沙門。這些沙門向佛足頂禮,等還未擡頭頃刻間,便成就了阿羅漢果位,具足叁明六通,八解脫。頻婆娑羅王統領之地的剩余將士中,另有一萬六千位,也都發心追求正等正覺。八萬諸天衆,也都同樣發心。八萬四千只金色猕猴,在聽了前世的因緣後,慚愧自責,繞佛千圈,向佛忏悔,也都各發願無上菩提心。

  猕猴們從此之後,各隨其壽命長短命終。命終之後,往生于兜率天,得遇彌勒,更加增益精進,得不退轉。尊者摩诃迦葉聽了這些事後,便告訴大衆們:“菩薩清淨修行,能令畜生也發心求道。婆須蜜多尚且能這般地大行佛事,何況是其他菩薩們的威德,更是無量無邊。這時諸天子、山神、地神、天龍八部,聽到諸猕猴在發菩提心後,將往生天上,得不退轉。因而心生歡喜,對佛說:“這些猕猴將何時成佛?” 佛告大衆:“在超過百萬億 - 那由他 - 阿僧祗 - 恒河沙數的時劫後,有個時劫,名叫大光。這些猕猴將在那個時劫成佛。八萬四千尊佛,在同一時劫中依次出世,名號都爲“普金光明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當時會中大衆,聽聞佛世尊爲諸猕猴授菩提記後,也即時脫去了身上的上妙璎珞,來供養如來及僧衆。大衆異口同聲地贊歎世尊的無量德行:“如來出于世間(普金光明王如來出于世間),本是緣于這些猕猴啊!善哉,世尊!猕猴聽聞佛法後,尚且能成佛,何況是我們呢!我們在未來世中,豈有不成佛的!”

  當時會中大衆,在聽聞佛所說後,歡喜奉行,作禮退下。

  翻譯《佛說獅子月佛本生經》的緣由:

  經常聽說,大家在修行時,往往會隨同諸佛菩薩那樣發心,發誓要在此生或者來世成佛或成菩薩。但是在曆經長久的修行後,回頭卻發現,自己原來只是感覺磨滅了貪嗔癡,一旦遇到事情,貪嗔癡仍舊會不由自主地迸發出來,並未成就任何果位。于是開始退轉,對佛法持懷疑態度,認爲是個根本不可能成就的空中花園。可能是修行的態度不對,可能是修行的方法不對。

  在此經典中,一只猕猴也能往生天界,依靠地是對羅漢比丘的教言,深信不疑,更重要的是依靠持受戒律,因爲戒律能夠清淨身、口、意,以致不使沾染惡業力,重新輪回在痛苦或者阻礙修行。所以從此經典中,可以學習到,只要一心、真心地奉行,哪怕只是五戒,也有不可思議的果報,爲將來取得更大的成就,鋪墊臺階。

  

  

《佛說獅子月佛本生經(白話文參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