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善業道經(白話文參考)

  《十善業道經》

  白話文參考

  編撰:王亮居士

  我是這樣聽說的:

  一天,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位大比丘們,叁萬二千尊大菩薩們一起。這時世尊,告訴龍王:“一切衆生由于心念不同,所以造業也不同。因爲這個原因,衆生按著內心趣向,隨之輪轉。龍王,你看這法會中以及大海中的衆生,他們的形體、種類是否都各不相同?這一切無不是源于內心的善念或不善念。心念産生了身業、語業、意業,並招致了這般結果。其實心中並沒有物像,也沒什麼可拿來尋思的。所謂的心念,是由一切虛妄境界集合而起。是因爲衆生還未完全開悟,不能回歸本位,心中仍有個“我”或者“無我”存在。衆生隨心念造業得果報,身形相貌也各不相同。在這一切體貌的形成中,並沒有誰在創造什麼。所以一切如幻般的萬像,都是緣于不可思議的自我業力。智慧人知道這道理後,應當修習善業。由修善因緣,生出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全都端正,令見者不生厭惡。

  《注釋》

  五蘊:身體、感受、思想、行爲、意識。

  十二處六根:眼睛、耳朵、鼻子、舌頭、身體、意識;

  六塵:眼觀形象、聲音、香氣、味道、觸覺、心中對這些都感受。

  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龍王你看,佛身體是從百千億福德中生出,所以相貌處處莊嚴,光明顯曜,遮蔽住一切大衆。即使有無量億位自在梵王在場,也都不再顯現。他們瞻仰如來身形,莫不感到眼目眩晃。你再觀看這些大菩薩們的身形,微妙、莊嚴、清淨。這一切都是由于修習善業,集合了福德而生。你再觀看諸天龍八部衆,他們長相大有威勢,也是從善業福德中所生。今日大海中所有衆生的形象或有粗醜鄙陋,或大或小,都是源于各自心念。心念使身行、言語、意念造作了許多不善業。衆生隨此業力,各自遭報。

  龍王,你從今日起應當按這個道理修學。也要令衆生明白因果道理,讓他們修習善業。你對這個正見,要心不動搖。不要再墮落,中斷那應當恒久的堅持。你對一切播種福報處,要心生歡喜敬養。由此緣故,你們也會受到人天的尊敬供養。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種法門,能斷滅一切惡道之苦。是哪種法門呢?就是不分晝夜地常常念想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在念念之中不斷增長,就連一分一毫的不善,也不容摻雜在其中。由此緣故,能立即永斷諸多惡趣,圓滿成就善法,常常得以親近諸佛菩薩和其他聖衆。什麼是善法?就是令衆生獲得人天身果報的法門。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都是依此法門爲根本,得以成就的。所以這個法門稱之爲善法。這個法門,即是十善業道。那麼是哪十善呢?就是能永離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語、绮語、貪欲、嗔恚、邪見。

  《注釋》

  聲聞菩提:聲聞是通過聽佛陀講法,或經導師指導,長期修行而得的;獨覺菩提,指沒有佛在世時或沒有導師引導,通過世間萬態無常變化,自己覺悟的;無上菩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龍王,若能離棄殺生,即能成就十種福德,遠離煩惱。是哪十種呢?

  一,對諸衆生普遍施舍,沒有畏懼;

  二,常對衆生,生起大慈心;

  叁,永斷一切瞋怒憤恨的習氣;

  四,身體常沒病;

  五,長壽;

  六,恒被神明守護;

  七,常無惡夢,睡眠安樂;

  八,滅除與衆生結下的怨恨,一切怨恨自然化解;

  九,對地獄、餓鬼、畜生叁惡道,心不恐怖;

  十,命終後,往生天上。

  這些便是十種福德。若有人能將此福德,回向于正等正覺,他將來成佛時,得著佛的隨心自在的壽命。

  

  《注釋》

  回向正等正覺:正等正覺,即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只有佛證得這境界。回向正等正覺,就是將善行爲積聚的功德,通過不斷地回向給完全覺悟的佛境界,願望自己在將來能夠完全覺悟成佛。

  還有龍王,若能離棄偷盜,即能成就十種福德,保可相信。是哪十種呢?

  一,資産財富積累增長。官員、賊寇、水災、火災、不孝順子女,不能將財産散滅;

  二,多被人喜愛顧念;

  叁,不被人欺負;

  四,被十方贊美;

  五,不用擔心會遭到損害;

  六,好名聲流傳遍布;

  七,在人衆中,無所畏懼;

  八,財産、壽命、容色、氣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

  九,常懷施舍的善意;

  十,命終後,往生天上。

  這些便是十種福德。若有人能將此福德,回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他將來成佛時,證得清淨大菩提的智慧。

  

  還有龍王,若能離棄邪淫,即能成就四種福德,被智者贊歎。是哪四種呢?

  一,身體各處調理合順;

  二,永離喧鬧;

  叁,被世間稱歎;

  四,妻子不能侵擾。

  這些便是四種福德。若有人能將此福德,回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他將來成佛時,佛身具備大丈夫叁十二種好相中的隱密藏相。

  

  還有龍王,若能離棄妄語,即能成就八種福德,被上天贊歎。是哪八種呢?

  一,口常清淨,散發出青蓮花香氣;

  二,被諸多世間信服;

  叁,言辭能成爲依據,被人天敬重、愛戴;

  四,常用關懷愛心的言語,安慰衆生;

  五,志向超衆,身行、言語、意念叁業清淨;

  六,言語沒失誤,內心常喜樂;

  七,開口被人尊重。人天聽聞後,按照奉行;

  八,智慧殊勝,沒人能製伏他。

  這些便是八種福德。若有人能將此福德,回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他將來成佛時,即得著如來的真實語。

  

  還有龍王,若能離棄兩舌,即得著不可損壞的五種福德。是哪五種呢?

  一,得著不壞的身軀,因爲無能損害它;(外傷、內病)

  二,得著不壞的眷屬,因爲無能破壞團結;

  叁,得著不壞的信譽,因爲所作所爲順從本位;(佛教導衆生應當具備的行爲)

  四,得著不壞的修行,因爲佛法堅固不壞;

  五,得著不壞的善知識,因爲善知識不受欺騙,也不被迷惑。

  這些便是五種福德。若有人能將此福德,回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他將來成佛時,得著正直的眷屬,諸魔外道不能阻止破壞。

  

  還有龍王,若能離棄惡語,即能成就八種清淨的作爲。是哪八種呢?

  一,開口無不順和;

  二,言語都能饒益人;

  叁,說話必定合乎道理;

  四,言辭美妙;

  五,話語可以被人接受;

  六,說話有信用;

  七,言語不被人譏諷;

  八,開口盡顯慈愛,令聽者快樂。

  這些便是八種清淨作爲。若有人能將這些福德,回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他將來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

  

  還有龍王,若能離棄绮語,即能定能成就叁種福德。是哪叁種呢?

  一,必被智者喜愛;

  二,定能以智慧,如實地回答問題;

  叁,定在人天中德高望重,無有虛妄。

  這些便是叁種福德。若有人能將此福德,回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他將來成佛時,即被如來在多處授記“將來必定成佛”,這些無不實現。

  

  《注釋》

  妄語、惡語、兩舌、绮語:根據《佛說受十善業經》對四口業的理解:

  妄語,無中生有,作假證詞,以此損害人。

  惡語,喜歡說他人的不是。

  兩舌,顛倒黑白,將汙點強加給他人。

  绮語,胡說八道地調侃些沒意義的話。

  

  還有龍王,若能離棄貪欲,即能成就五種自在。是哪五種呢?

  

  • 身行、說話、意念自在,因爲身體各處長相完好,沒有缺陷;

  二,財物自在,因爲一切怨賊不能奪取;

  叁,福德自在,因爲物品隨心所欲,齊備無缺;

  四,王位自在,因爲珍奇妙物都奉獻而來;

  五,獲得的物品,百倍于所需,殊勝于所求。因爲這人往昔時,既不悭吝,也不嫉妒。

  這些便是五種福德。若有人能將此福德,回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他將來成佛時,被叁界特別尊重,受到萬靈敬養。

  

  還有龍王,若能離棄瞋恨恚怒,即能成就八種喜悅心。是哪八種呢?

  

  • 心無煩惱,不損耗精神;
  • 心不瞋恨恚怒;
  • 不隨意直言相勸,所以沒有爭執心;
  • 內心柔和,本質正直;
  • 懷有聖者的慈心;
  • 常作利益事,安撫衆生的心;
  • 身形、相貌端莊,被大衆尊敬;
  • 因爲柔和、忍耐,所以迅速往生清淨世界。

  這些便是八種喜悅心。若有人能將此福德,回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他將來成佛時,心無障礙。凡看到這人的,心不生厭惡。

  

  還有龍王,若能離棄邪見,即能成就十種福德。是哪十種呢?

  

  • 以真誠善良爲樂,同伴也真誠善良;
  • 深信因果。甯願犧牲生命,也不作惡;
  • 只皈依與佛,不皈依與其余天界神明;
  • 直心,懷有正見。永離一切對或吉凶的困惑;
  • 常生于人天道中,不墮落在惡道;
  • 無量的福報和智慧,在輾轉中不斷增長;
  • 永離邪道,奉行聖道;
  • 不從身體感官中生出見解。舍棄諸多惡業;
  • 對萬事的認識,沒有障礙;
  • 不墮落在許多難處中。

  這些便是十種福德。若有人能將此福德,回向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他將來成佛時,迅速證得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注釋》

  身體感官生出見解:舉例說,看到好景色、聽見好聲音、嗅到好氣味、吃到好東西,就動了心。因爲動了心,所以會起心動念,想要獲得。許多不善的念頭,由此産生,惡業隨之而來。其實身體感官感覺到的,只是暫時的一種感覺罷了,並不真實。

  

  

  這時世尊,再次告訴龍王:“若有菩薩依照這些善業,修習正道。因爲能離棄殺害,轉而…

《十善業道經(白話文參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