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行布施,所以財寶恒常富足,無能侵奪。他長壽而不夭折,不被一切的怨家盜賊侵害;
因爲離棄不給自取,轉而行布施,所以財寶恒常富足,無能侵奪。他最勝無比,齊備諸佛法藏。
因爲離棄邪淫,轉而行布施,所以財寶恒常富足,無能侵奪。這人家風正直順合,不論母親、妻子,還是自己兒女,無人會貪戀他的財富。
因爲離棄妄語,轉而行布施,所以財寶恒常富足,無能侵奪。他遠離人衆的毀謗,接受持守正法。這人誓願得以如願,所作的必成其果。
因爲離棄離間的言語(兩舌),轉而行布施,所以財寶恒常富足,無能侵奪。這人眷屬和睦,志向和樂,相同如一。他規勸別人改過,卻恒無不和諧。
因爲離棄粗惡言語,轉而行布施,所以財寶恒常富足,無能侵奪。一切法會大衆,歡喜地皈依他。他的發言,都令人相信,無人違背抗拒。
因爲離棄無意義的言語(绮語),轉而行布施,所以財寶恒常富足,無能侵奪。他的言語不形同虛設,都受衆人敬仰。他能以方便他人接受的言語,令衆生斷除諸多疑惑。
因爲離棄貪心,轉而行布施,所以財寶恒常富足,無能侵奪。他將擁有的一切,都以智慧施舍出來。他相信佛法,內心開解,信心堅固,具有大威力。
因爲離棄忿怒,轉而行布施,所以財寶恒常富足,無能侵奪。他迅速成就無阻礙的心智。他身體各處長相俊美,令見者敬愛。
因爲離棄邪惡顛倒心(邪見),轉而行布施,所以財寶恒常富足,無能侵奪。他內心恒生正見,並投生在敬仰、相信佛法的家庭中。他得以見佛,聽聞佛法,供養僧衆,常不忘失大菩提心。
這些就是大士們修習菩薩道時,行的十種善業。因爲行施舍,自然獲得增益,所以便獲得了上述大利益。龍王,以下就列舉要點:
行十善業道,因爲持守戒律,所以自然獲得增益。這人生出一切佛法利益,滿足大願。
因爲忍辱,所以自然獲得增益。這人得著佛的圓滿音聲,具足衆多好相。
因爲修行精進,所以自然獲得增益。他能破除魔障,入于佛法藏中。
因爲定力,所以自然獲得增益。他能生出不間斷的智慧,忏悔罪惡,令身心輕松安適。
因爲生出智慧,所以自然獲得增益。他能斷除一切的虛妄見解。
因爲生出慈心,所以自然獲得增益。他對一切衆生不起煩惱,也不去加害。
因爲生起大悲心,所以自然獲得增益。他憐憫一切衆生,恒不厭煩,也不舍棄。
因爲隨喜功德心,所以自然獲得增益。他見到修善之人,不嫌棄也不嫉妒。
因爲生出舍離心,所以自然獲得增益。不論身處順境或逆境,他都不喜愛或恚怒。
因爲修行“四攝”,所以自然獲得增益。他恒能勤加引領、教化一切衆生。
因爲接受“四念處”道理,所以自然獲得增益。他善能修習四念處觀想。
因爲勤加修行正法,所以自然獲得增益。他能斷除一切不善法,成就一切善法。
因爲具足神足,所以自然獲得增益。他能令身心恒感輕松、安適、快樂。
因爲依照佛法修行,所以身體五根自然增益。他能深信佛法,堅固不退,精勤修習,
無有懈怠。他常不迷失在世界中,也常不忘失佛法。他心中寂靜,身體各感官調順,
斷滅諸多煩惱。
因爲自身業力,所以自然獲得增益。他的怨家盡都滅失,無能傷害他。
因爲修行“七覺支”,所以自然獲得增益。他常能從一切境界中覺醒。
因爲修行“八正道”,所以自然獲得增益。正智慧常現于面前。
因爲心懷正見,所以自然獲得增益。他能掃除那束縛著心的煩惱。
因爲以清淨心觀看一切,所以自然獲得增益。他能如實知道,一切心觸境界的本質。
因爲以方便接受的方法教化、救度衆生,所以自然獲得增益。他能迅速成就圓滿那看似有作爲,其實卻無所作爲的快樂。
《注釋》
四攝:1.用財物、佛法布施他人;2.慈愛的言語;3.所作所爲利益他人;4.與他人相容共事,在融合他人後,慢慢引導感化他人。
四念處:1.觀察到身體是不潔淨的;2.觀察到感受其實是苦的;3.觀察到內心的變化無常;4.觀察到自己心念中,其實應該是無我存在的。
神足通:六種神通之一。即獲得了如意自在的神通力。
七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覺支、除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舍覺支。
支,就是分類的意思;七覺支合起來就是由迷而悟,由未覺而覺,能達到徹底覺悟、徹底解脫的七種修行類別、修行等級或七種智慧。
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龍王,你要知道。這十種善業,以致能令衆生圓滿十力無畏、十八種功德、並一切佛法,所以你們應當勤加修學。龍王,好比所有城池村落,都是依靠大地得以安立。一切藥草、花卉、樹木、叢林,也都是依靠大地得以生長。十善業道也是如此,一切人天依靠它而得以站立存活。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菩薩的諸多修行、一切佛法,都是依靠這十善業大地,得以成就。
佛說完這部經後,娑竭羅龍王和諸位大衆,並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皆大歡喜。他們相信、接受、奉行。
《注釋》
十力無畏:佛的十種特殊能力。
十八種功德:
(1) 佛身無失。佛恒久持戒清淨,以此滅盡煩惱,圓滿成就真身,佛身永不衰變、也不減失。
(2) 口無失。佛具足無量的辯才,以隨順衆生可接受的時機方法,開悟衆生、並得以證果。
(3) 念無失。佛修行甚深禅定,心不散亂,身、口、意叁業皆無過失。
(4) 無異想。佛平等地普度衆生,不會有優劣的選擇。
(5) 無不定心。佛心恒久安于正定之中,即使入于火海中,也永不退轉。
(6) 無不知己舍心。佛完全知道自己的本性,由大慈悲心,毫無保留得施舍、饒益衆生。
(7) 欲無減。佛具足一切的善,常懷救度衆生的心,永不厭煩和滿足。
(8) 精進無減。佛的身心精進不退,恒行種種方便的方法救度衆生,永不稍息。
(9) 念無減。佛在念念之中,心存衆生,永不減少。
(10) 慧無減。佛具足一切的智慧。
(11) 解脫無減。佛遠離一切的執著心,所以一切煩惱都滅盡,沒有減少、漏失。
(12) 解脫知見無減。佛知道、明了令衆生得以解脫的一切方法,沒有減少、漏失。
(13) 一切身業,隨智慧而行,皆能饒益衆生。
(14) 一切口業,隨智慧而說,皆能饒益衆生。
(15) 一切意業,隨智慧而産生,皆能饒益衆生。
(16) 以智慧力知道、看見過去世間中的一切,通達沒有障礙。
(17) 以智慧力知道、看見未來世間中的一切,通達沒有障礙。
(18) 以智慧力知道、看見現在世間中的一切,通達沒有障礙。
《十善業道經(白話文參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