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念。
假如妳真的把自己的男友分解成各個部分,有些部分是妳不會喜歡的。例如,他的腋下發臭,他打鼾的樣子,他吃太多大蒜,他迷戀披薩上的鳀魚。有這麼多妳不喜歡的地方,但是通常當妳初識男友時會忽略這一切。我們只注意一個地方,也許因爲喜歡他的鼻子,所以妳完全陷入熱戀。兩年之後,妳開始一個接一個地發現這些錯誤,因爲那時妳開始把它們一個個分開:他對鳀魚的迷戀、他的狐臭等等。
感知是我們生活中一個重要的東西,「囊頌」教的就是感知。雖然你可能認爲我的舉例新穎,但我試著不偏離「囊頌」原本的教法。「囊頌」告訴我們,當我們有染汙時,就有不清淨的感知。不清淨感知指的是:每一件事物都是恒常,都是一個整體,都是實體的,都是不變的……關于不清淨感知,我們還可以一直說下去。
不只在世俗生活中有許多的希望與恐懼,甚至在精神世界中也是一樣。假如你不留意,不清淨感知就會生起,這就是爲什麼我在一開始就問,我們的動機是什麼?我們真的是要證悟成佛嗎?如果是,那麼一切將變得較爲容易,事情就不那麼複雜。
休息的時候,有人問我關于上師與弟子關系的問題,那是另一個大題目。很多上師弟子關系行不通或是崩解的首要原因,就是來自于錯誤的動機,錯誤的動機本身就是不清淨的感知。其次,因爲動機不純淨,維持與上師的關系時,所有的感知也都不清淨。你去上師那裏的動機不是爲了成佛,而是爲了接近他。這個問題不只是漢人才有,西藏人和印度人也有。
這似乎是個大問題,就像「大哥」或是功夫片裏的師父過世時,他必須有個接班人或掌門人,而功夫片總是有關兩個弟子爭奪掌門地位。即使六祖慧能大師也遭遇過這種困難,因爲有些弟子不想要他接六祖之位而拿走他的缽與僧袍。所以我要說的是,有些人來不是爲了成佛,而是爲了要成爲「大哥」或傳承持有人。有些人來是爲了跟仁波切照相,仁波切的位階愈高愈好,然後他們可以拿給「資曆較低」的弟子看並說:「你看,我很特別,所以你最好照我的話去做。」我注意到這種情形。
這些就是我說的不清淨感知,因爲在佛教裏,修習佛法的唯一目標就是證悟成佛,誰在乎什麼傳承持有人或變成第二號人物?
總之,你不應該把目標放在成爲第二號人物,你應該把目標放在成爲第一號人物――成佛──上面,這才應該是真正的目標,不過這個說比做容易。很多弟子的動機是接近自己的上師,有時候這個上師忽視他們半天,他們就沮喪六個月!甚至痛苦到吃百憂解(注:抗憂郁症藥)。假如有另一個弟子較獲上師喜愛,那麼你就變得很沒安全感――「哦,我有了競爭者。」這些都來自于錯誤的動機。
你的動機不是成佛,而是要受到注意,所以你會有痛苦。爲什麼我們說它是不清淨的感知?因爲它帶給你痛苦。我們對于自己的手有各種錯誤的看法。有這麼多我們可以買的乳液,卻沒一個有效;它們可能五分鍾有效,但沒有一個乳液能用上四十五年一直都有效或永遠都有效。
然而這都無所謂,因爲當我們逛街時,還是會上當,我們會想:「聖羅蘭乳液或香奈兒乳液是最好的,它們從山泉水中萃取出來,從對這個和那個好的某某藥草中萃取出來。」我們就是會上當,把它買下來,拿來塗抹。當然一兩天會有效,然後又回到原點,你又將回到痛苦,這一切都起源于錯誤的感知。
不要以爲六道存在于外面某處,如果不注意,未來就會去那個地方;我們不要那樣想。我們應該想,所有這些道──地獄、餓鬼、畜生……──都存在這個世界裏。甚至就外在來說,看看我們的世界,只要看看CNN的美國新聞臺,或者像是福斯新聞臺,你會看到美國生活在天道,因爲美國人甚至不知道世界其他地方的存在,他們認爲自己是一切,每個人都得聽他們的。
假如有人不順從,他們就會想:「怎麼會這樣,簡直是亵渎神聖!」這是他們的思考方式,美國有點像是天道,他們有這麼多的驕慢和愚昧,以及高樓大廈和車子。他們大概消費了這世界所生産的東西的一半,而這一半的東西只是爲了養活全球百有分之二的人口。他們發起戰爭,無辜的人遭到殺害。「我們是最好的,我們的民主製度最好,大家都必須這樣做。」他們有這麼多的驕慢。
然後,如果你去像是衣索比亞或南非等地,我去過那邊,太令人震驚了。他們從農場、紅十字會收到數量龐大的糧食援助,卻仍有數以千計的兒童餓死。原因非常荒謬,只因爲沒有人將食物從貯藏中心運送出去。我覺得這一定就是餓鬼道,因爲「囊頌」對餓鬼道的敘述裏提到,有些餓鬼即使有食物也吃不到;就在觸手可及的距離裏,他們卻無法享用。他們因饑餓而受苦,總之就是那種感知。
你若是要看阿修羅道,就去中東看看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他們從一開始就爲了各種原因而爭戰,像是嫉妒;他們的戰爭甚至幾乎不再是新聞了。我們的心對此已變得麻木,比如說有六個人因自殺炸彈攻擊而死于耶路撒冷,我們仍然喝可樂、啜飲卡布奇諾咖啡,這個新聞進不了我們的腦袋,因爲它已經太常發生了。所以即使是在這個地球上,你也可以看到阿修羅道。
在某些地方,我們也能發現地獄道。我們這裏的孩子很幸運,而阿富汗的小孩,不管男孩女孩,七、八歲就扛槍!他們比自己扛著的槍還矮小,卻要去打仗。我想,也許新加坡有點像是天道,他們不知道自己有多幸運。
天道、人道、畜生道等等,混合存在于各個地方。
基本上這是個消費型社會,我們爲什麼消費?我們爲什麼喜歡麥當勞?沒什麼理由。其實我可以給你們一百個爲什麼不應該喜歡它的原因:垃圾食物、有害健康……但是麥當勞的生意就是很好,爲什麼?因爲我們陷入廣告的陷阱。這顯示我們是如此愚癡,就像動物一般,一頭饑餓的驢子只需要一根胡蘿蔔在牠前面。
所以同樣的,當我們看著Guess 牛仔褲、Banana Republic、Gap 或佐丹奴的15.99 低價、折扣、大減價、清倉拍賣,還有聖誕節要到了,即使像是聖誕節這類神聖的概念也被轉成消費者的好機會,很快我們就會有「佛誕節」購物。現在沒有那麼多佛教徒,但是很快我們就會有「哦,佛誕特價!佛誕蛋糕、佛誕水」或像這類的東西。我們會吃這一套。
我們都有自己的痛苦。因爲這是人道,所以有生、老、病、死。我們所擁有的,我們並不想要,想要的卻得不到。雖然有各式各樣的問題,但是我們當中有些人其實過得還不錯。例如,假如我在這世上能活八十年――這可是不小的期待,這是很大的希望。
假如我會活八十年,因爲像是交通、汙染等等,所有一切都很危險,很多因緣都有可能殺了我、毀滅我,而我冀望能活到八十歲,那麼超過一半的生命已經過去了,我只剩下叁十九年可活。在這些年中,什麼是我真正需要的?也許我需要的不超過十條牛仔褲、六十件T 裇、兩支手表、兩百條牙膏、一百支牙刷……我們可以像這樣估算。假如我們這樣做,我們的生活不需要花費太多錢,生活可以是儉約同時又很舒適,不過我們不這樣想。例如逛街時,我們買東西就好像自己會活一千年似的。
十條牛仔褲不夠,我們有些人的衣櫥裏……你有多少件外套?差不多四十件!大部分時間,你甚至不穿,多麼浪費,還不如去摩洛哥好好旅遊或者嘗嘗新的食物,而不是一再地花錢在這種消費品上,那只能滿足你一個下午而已,明天你看到不同的時尚潮流,于是又想要那個。作爲消費社會的受害者,正是我覺得我們像動物的原因,就像面前有根胡蘿蔔的驢子。我們就像這樣,廣告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
保險,天哪,沒有任何東西能給你提供保障,這是基本現實;沒有保險能夠完全保障你,你總是要死的。而當你死的時候,你甚至看不到別人是如何享用你的財産。我們是如此的無明,特別是在儒家社會裏,我們深愛家族名號、榮譽等等。誰知道呢,也許你是某位祖先的轉世,你在對自己禮拜。但是我們有這種錯覺:向祖先及家族致敬。
人們自殺,像是日本人對此有驚人的藝術表現,他們有關于如何自殺的優美傳統!我喜歡看切腹(Harakiri)的電影,我相信他們這樣做可能是出于陷在所謂的榮譽裏。這一切都證明了我們是畜生、地獄、餓鬼道衆生。
當我們去加州或走在烏節路(注:即Orchard Road,新加坡的購物大街)上,這是天道。基本上這是個感知,而這些感知來自貪得無厭的欲望、無法遏止的嗔恨、深重的無明、完全麻木的驕慢、偏執狂般的嫉妒。每當我們觀看事物,那就是我們所見到的。
正因如此,才有了佛教的襌定。襌宗的方式對我很有啓發,禅宗的觀念對現代人特別好。當你襌修時,什麼都不做,只要去襌寺裏坐著。他們只跟你說坐、坐、坐、坐……九個小時、六個小時、叁個小時,只是對著一面牆坐著。這是很棒的主意,因爲當你坐著時,至少感知的這扇門是關上的,所以你終于向內觀看。
今天回家試試看,在客廳的沙發上坐上兩分鍾,什麼事都不做。你做不到,你沒辦法坐上兩分鍾什麼都不做。你會開始找遙控器來開電視,或找小說或報紙來讀,你會做所有這些事情,而甚至這些事也都會變得無趣。你打開有五百個頻道的電視,一臺一臺轉過去,現在你可以用電視頻道來算咒數〈笑聲〉。然後你讀點東西,但是那不能滿足你。接下來做什麼呢?
你打電話給朋友,辦派對;一個有月餅的正常派對變得有點無聊,所以必須是個有點稀奇古怪的派對。有些啤酒或酒,但是那還不能讓你滿意,必須再特別一點,像是迷幻藥(LSD)、古柯堿或大麻。
我曾經去過甚至連這些都還不能讓人滿足的地方,我不太確定新加坡如何,但是我去過有鏈條、鞭子、手铐……的地方。我們的心已經到了不能獨自端坐的狀態。爲什麼?太無聊了,我們必須做點什麼,我們需要娛樂。我們…
《叁現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