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三现分▪P2

  ..续本文上一页当中有些人在修持《道果》,教授里说到,当你接受《道果》的教法,即使只是一部分,比如今天的这个教授,你也应该把受法的地方想成尸陀林,传法者为赫鲁嘎,你自己是勇父、空行等等。不过,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所以不会详谈这第三种动机。

  我们回到三种感知(三现分)上。

  第一种感知─不清净现分

  第一种感知:「不清净现分」。在那个法座上,是很多人看过的生命之轮图(注:即「六道轮回图」),藏文是「西巴阔洛」(Sipa Khorlo)。假如你的非佛教徒朋友问你,佛教对生命的定义是什么,你应该去书店买这个图来给他们看,这就是佛教对生命的描述或定义。简略来说,在图的中央你看到一只猪、一只鸟、一条蛇,这代表愚痴、贪执、嗔恨,这些是我们所具有的妄想错觉,这三样东西被感知到。

  当你有愚痴、贪执、嗔恨时,你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清净的,就像戴着蓝色、红色、橘色的太阳眼镜看白色的雪山一样;当你看着雪时,它不是白色的,你看到的是一种近似紫色的雪。

  所以假如你问雪是不是紫色的,当然不是!但是你怎么会看到紫色呢?因为你戴着三层太阳眼镜。这就是为何你所有的感知都是被改变、被操弄的。一开始我们就有三副太阳眼镜:蛇太阳眼镜、鸟太阳眼镜、猪太阳眼镜。从这三种眼镜看东西时,你看到六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阿修罗道、天道、人道;这就是你所体验、感知的六道。既然我们在讲「囊颂」,我们就继续使用它的词汇,所以这就是你得到的感知。

  在这个〈注:图中间的猪、鸟、蛇〉外面,我们看到一个大怪兽抓着生命之轮,这个怪兽其实代表时间。时间就像是个怪兽,一直在改变。时间当然表示改变!假如事物不变,那意谓着它凝固住了,那么就没有过去的时间,没有现在的时间,也没有未来的时间。我们一方面喜欢时间,同时却又憎恨时间,它是个怪物。

  所有这些感知都受控于时间,这意谓着我们的感知总是不断在改变;有些感知比其他感知的时间长一点,但是没有感知是永久不变的。

  特别是在大乘与金刚乘《道果》中,认识维如巴这位伟大的上师非常重要。圣者维如巴是瑜伽中观派的伟大学者。

  让我们从一个感知开始讨论。举例来说,地狱道,地狱在哪里?它并不像很多宗教所说的在地底下,并不是你挖地就能找到地狱。饿鬼道,饿鬼在哪里?我们不会在去吃饭的时候发现饿鬼道,南方、东方、西方都没有真实存在于外的饿鬼道。

  其他道也是一样。所以这些道究竟是什么?它们不过就是感知,六种不同的感知。假定说我刚从欧洲长途飞过来,服了颗安眠药后醒来,我醒来的那一刻很昏沉、不清醒,我不知道浴室的门在哪里,试着寻找灯的开关――就像你们昏沉时候的样子。我在早晨出现这种状态,基本上我有点像是个动物,那时候我正经历动物的感知;刚起床时我就像只猪。起床之后,我拖着身躯去厕所,冲澡、洗髪精、肥皂、刷洗、润肤液等等。这是什么?这是虚荣,你要让自己漂亮。

  「哦,我变胖了」、「我的皮肤脱皮了」、「皱纹又多了」等等;但同时间你又觉得自己很美!当然你也会批评自己,「哦,我老了」,「我的皮肤干燥」,但同时你又喜欢自己的模样。愚蠢的虚荣心降临到浴室里,我是在说我自己,不是说你们〈笑声〉。

  所以我是说,我起床后变成动物,然后冲完澡后经历天道。接着来到餐桌前用早餐──单面煎蛋、卡布奇诺咖啡、牛角面包……,闻起来很香,我贪婪地吃着,虽然太多的卡洛里对我不好。我的胆固醇很高,不应该吃巧克力,而应该多用跑步机锻练或多游几圈;但当早餐在我面前时,那些都不重要。香肠、火腿,我就是要吃!我挡不住诱惑!有吃的欲望!那个时候,我正体验人道。

  我举这些例子的意思是,在一天之内、一小时之内,你就可能经历这六道全部的感觉。大乘与金刚乘认为六道不是存在于外在,它存在我们自己内在。

  在五种情绪当中──无知、贪爱、嗔恨、嫉妒、骄傲(注:即痴、贪、嗔、嫉、慢五毒),假如你问我哪一个最糟,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不是那么在意痴、贪、嗔,因为贪让你做点事情,嗔也有助于完成事情,痴有点是天真的、笨笨的,所以也没关系,但是另外两种则是失败者的情绪──骄傲与嫉妒。你从嫉妒中什么也得不到,你太骄傲也什么都得不到。

  你的感知会因为骄傲而变得不同,这可讲都讲不完。一个很骄傲的人甚至不能好好约个会!

  因为你跟这个新朋友约会时,不想当那个首先打破沉默的人,你会等对方先说话。骄傲使人脆弱,你愈骄傲就愈容易受伤害,你对这个世界的感知是如此地受限制。你不交朋友,使自己很受限制。嫉妒是另一个连续不断的偏执妄想,因为它,你杜撰出许多故事,创造出这么多能量。

  五种情绪创造出五种感知,而这五种感知是我们必须改变、丢弃的――它们是不清净现分。不清净现分来自于因为染污而不清净的主体,好比你戴着许多滤光镜。我这样说吧,藏文的瑜伽叫做「拿就(nal jor)」,「拿」的意思是自然,「就」的意思是财富,所以「拿就」就是自然的财富;瑜伽士被认为是因为保持自然而富裕的人。

  根据这点,若你问什么是「般若」(prajna)──佛教的智慧,那就是我们的心最自然的状态,完全自然的心就是智慧。没有改变、没有造作、没有谋划、没被操弄、完全不受干扰的,这样的心就叫做自然的心,而这就是我们试图要成就的。

  但是很难给「正常」下个定义,因为对某些人正常的不一定对其他人也是正常。当圣众、圣人看我们时,我们所见到的每个事物他们都觉得不正常、不自然,这是因为我们感知事物的方式,我们所有的感知都是经由五种滤光镜──愤怒、贪欲、嗔恨、无明、嫉妒、骄慢和许多其他情绪──的过滤、设计和造作。我们所有的情绪烦恼都是经由这种种滤光镜而被感知,这就是为何我们所见的一切都不正常。我们的感知不正确,我们所见、所体验的都不是其本来面貌。

  我想知道我们的沟通有没有问题,所以假如你们想要问问题,那就问吧。要是我讲两个小时而你们不理解我在说什么,那一点意义都没有,所以我必须知道你们是不是理解我所试图传达的。

  你们可能读过「囊颂」(三现分),但我觉得很多人忘失了要点,要点就是了解维如巴所讲的感知。其实在他的金刚乘根本文里,他为那些具染污者开示不清净现分;这说明了很多事。我强调这点是因为很多修持佛法的人像是在修基督教,他们把佛当成上帝而畏惧佛。他们以为自己行为不端正就会受到惩罚,不一定是被佛惩罚,而是被某种叫「业」的东西惩罚。

  他们若是恰巧忘了去庙里就会有罪恶感,就像基督徒忘了周日上午去教堂而感到自己错过什么一样。很多佛教徒,特别是现今,修持佛法就好像基督徒信基督教一样,那很危险,而且不太好,应该要改过来。

  一般说来,佛教,特别是这里所谈的萨迦传承的维如巴《道果》教授中,我们并不试着取悦佛陀,那从来不是我们的目标;不过我能了解为何有些人会那样想。我们用苹果、水、食物作为供养,有时还供养食子――那是外来的东西,那是用西藏的糕点作供养;或者像是在泰国,人们浇水在佛身上,以浴佛作供养;或者以好闻的香作供养。

  所有这些都让人觉得,「哦,现在是午餐时间,佛一定饿了,所以我们必须放点食物。」「快过一星期了,佛一定脏了,祂需要洗个澡。」这种有神论的态度不是修持佛法的方式。

  在佛教里,特别是在萨迦传承里,修法的根本就是改变感知,这就是「囊颂」的内容。改变感知很重要,感知在我们每天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统治着我们,它支配着我们的生活,而我们所有的感知都是错误的。

  就像每当我们看着自己的手、想着自己的手,我们都有三个错误的感知。第一,我们以为这只手和昨天的这只手是一样的,这是错误的,这表示你认为手是恒常的,昨天的手和今天的手是一样的。这是我们的想法,它大错特错,它不正确。昨天的手已经过去了,今天的手是新手,二十年过后,你的手看起来会很不一样――更多毛发、更多皱纹,它必然会改变。

  假如我们有一样的手,想象你五十岁时还有婴儿般的手,那甚至并不好看。手每时每刻都在改变,但是我们看不到这个改变,我们以为它是同样的手,这是一个错误的感知。

  另一个错误的感知是:当我们看着手时,我们将它视为一个整体,而不看成个别部分,我们不把它看成皮肤、血管……等等。当我们说「让我握你的手」,我们从来不会说:「我能不能握你的骨头、皮肤和毛髪?」我们不那样说,所以创造了一个叫做「手」的感知,然后有些人会非常骄傲自己曾经与乔治布什或奥萨玛宾拉登握过手。

  也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手,像这只手是很普通的手,真可悲。但是奥萨玛宾拉登的手很特别!或者是达赖喇嘛、特里萨修女的手也都很特别。布莱德彼特等名人的手,哇,那甚至更好;或者也许凯瑟琳丽塔琼斯的手,那是最棒的!我们有这种种错误的观念和误解,这些都是感知。

  第三,我们忘了手的缘起本性──手的动作、存在、生命力全都依靠食物、元素以及许许多多其他因素。我们总是忘记这点,这就是我们一直以来感知事物的方式。我只是用手做个例子,同样的道理可以用在与我们有关的所有事物上,像是你和你的男友或女友的关系。当妳看着妳的男朋友时,犯了三个错误。

  妳以为这是妳昨天有的同一个男友,而且今天、明天他都会是一样;其实不然。他今天对妳很深情,明天变得很易怒,然后后天他要离婚!像这样的事情会发生是因为妳以为他都是一样的。看着他们时,我们是以抽象的方式看待他们。我的男友、我的女友──这是抽象的概念,几乎像是毕加索或蒙德里安(Mondrian)的画,它们都是抽象的概…

《三现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