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直幫助「一切」衆生的想法,似乎只是詩意夢幻一般地怪異而不真實。然而,這種短視的見地只是缺乏智慧的結果。
《般若經》裏提到,有位菩薩經過多年努力行持菩薩道之後,他告訴佛說,他一想到獲得證悟要花上這麼久的時間,加上無數的衆生都還未獲得解脫,就感到氣餒。佛陀以一個譬喻回答了他:想象一個母親夢見自己的獨子被湍急的河流沖走。她完全無能爲力,然而,在痛苦絕望中,她願意做任何事情來救這孩子,不顧自己的安危,甚至願意犧牲自己的性命。要花多長的時間來救這孩子,完全不是她在意的問題;要花多少心力來救他,也完全不是她的考慮。由于堅定的力量和專一的決心,她終于把孩子從河裏拉上來。然後,她醒了過來。她爲了救這孩子所承受的一切痛苦、所付出的極大努力,以及她所投注的時間,都不曾存在過,甚至連她救了孩子性命的想法,也只是個幻相。
我們尚未發展出智慧來認清輪回的虛幻本質,所以我們認爲這個世界和其中的人們都是堅實、恒常而且真正存在的。因此,我們被徹底征服,甚至只是試圖救渡衆生的挑戰,我們都無法鼓起勇氣面對;然而,我們卻有足夠的福德,渴望追隨菩薩之道。因此,我們應該如何開始呢?我們如何找到一個方式,來開始一個我們目前相當確定的終將被證明是不可能的任務?一如佛法道上的其它任何修持,我們以生起正確的動機開始,然後以發願來鞏固它。因此,當你在朝聖途中,若沒有別的事做,就應該一再地念誦發願祈請文。
路人無怙依,願爲彼引導,並作渡舟者、船筏與橋梁!求島即成島,欲燈化爲燈,覓床變作床,需仆成彼仆!願成如意牛、妙瓶如意寶、明咒及靈藥、如意諸寶樹!如空及四大,願我恒成爲,無量有情衆,資生大根本!
後記
宗薩蔣揚欽哲諾布
這些拉拉雜雜的片斷,連同這偉大的書名,是我在印度佛陀聖地旅遊時,不斷被同行的朋友糾纏,問我在聖地該做什麼、該想什麼之後所産生的。
諸位可以看到,這本書絕對不是旅遊指南。如果你是對旅遊指南有興趣的話,我會推薦理更敦群佩( Genden Chophel)所著的 A Guide to India 以及 Dharma Publishing出版, Elizabeth Cook著的 Holy Places of the Buddha Crystal Mirror 9。我對孤獨星球(Loenly Planet)出版的旅遊系列所涵蓋大量而詳盡的資訊總是感到驚訝,對于跟我一樣抱持觀光客心態的人,這些系列的書非常有用。
我在這本書裏只放進了幾篇祈請文和皈依文,其中沒有任何一篇是藏人寫的。所以,請大家從流通的無數祈請文中,依你所遵循的傳承,隨意選擇你要念誦的。
如果這本書有可讀性,都要歸功于 Janine Schulz的專注與努力。
這本書很大一部分的成果,也來自于由黃淨蕊所帶領的一群愛笑的新加坡人:包括黃靜儀、Karen Choo Lee Yee、Sonam, , Tenzing、蔡孟芬、 Collin Neo、張忠誠、 Richard Sheng、Lily Chia、Karma Tendzin、Ben Tan、吳馨慧、 Esty Tan、Mary Sheldrake、Magnus Lee。Lane Fagan 負責協調文章謄寫,Frank Lee幫忙錄音, Chris Jay和Dave Zwieback處理聲音檔,周素卿、徐以瑜、John Wu Ning Quiang和 Pawo Choyning Dorji幫忙搜尋資料。
同時也感謝在 Lostwawa House與 Rigpa Publications的 Adam Pearcy、John Canti與蓮師翻譯小組(Padmakara Translation Group),感謝他們提供非常優秀的英文翻譯版本。也感謝香巴拉出版社與蓮師翻譯小組,准許我們引用他們所譯的《入菩薩行》英文版。感謝 Lucinda Cary、Emily Crow、David Nudell、Philip Philippou和 Alex Trisoglio,他們仔細的校稿和對編輯的建議都非常有幫助。感謝 Andreas Schulz設計了可供網絡下載的英文版本。
我還想要謝謝 Barbara Ma、Valerie Chou、C.j.Ang、Amelia Chow、Anita Lee、Florence Koh、 John Chan和欽哲基金會,他們寶貴的支持讓這本書得以成形。
每次我閱讀這本書的更新稿——我每一版都讀過——總覺得似乎比前一個版本又出現更多的錯誤與矛盾,所以我很快地獲得一個結論:最好閉嘴!對于這本書,有兩件事讓我感到不安。第一,由于我的懶惰,出書的過程已經拖延太久;第二,我最近變得很沒有耐心,只想趕緊結束這項工作,因此,你會發現書中有很多錯誤。不過,我必須老實提醒諸位,不要浪費你的時間來駁斥這本書的內容;生命中有很多消磨時間更好的方式,例如:點一盞燈來供養佛。
附錄
中譯致謝詞
我要誠摯地感謝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再度地獨厚中文讀者,答允我們將這本「網上自由下載」的書,配上精美的照片,出版成爲易于攜帶、深入淺出,卻又充滿大悲與智慧教法的中文書籍。雖然本書是以「朝聖」爲題,然而書中處處可見仁波切對學佛弟子們諄諄善誘、不厭其煩地以各種善巧方便指引我們步向證悟之道。在此末法時期,本書著實是我們具足適當福德才能享有的一貼清涼解脫甘露。
我很榮幸能爲仁波切再度翻譯他的智慧話語。這本書得以在短時間翻譯完成,要感謝徐以瑜、何念華與蔡孟芬叁位同修的大力協助,共同完成初稿的翻譯;徐以瑜小姐更是花了很多功夫,做了許多查證與收集典籍的工作。我也感謝陳冠中先生的校對,提供給我許多珍貴的建議。也要感謝我的助理田瑾文的協助,以及陳怡茜、方雅鈴的美工設計。感謝中原造像的美術編輯陳怡軍與業務專員蘇靖惠小姐對本書的投入與貢獻。然而本人才學有限,全書翻譯有任何錯誤與疏失,都是我自己該負的責任。
特別要說明的是,本書所有的精美的攝影除了特別注明都之外,都是由目前旅居上海的華裔名攝影師黎不修先生受仁波切所托,特地前往印度佛教聖地所攝。我有幸曾與黎不修先生共事,他的攝影藝術獨具一格,尤其是作品中的空間強而有力,爲本書的版面增色不少。
願此書的出版,能利益無數無量的衆生。
姚仁喜 公元 2010年 08月 07日
《朝聖:到印度佛教聖地該做的事》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