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朝圣:到印度佛教圣地该做的事▪P10

  ..续本文上一页(……一步一步,我将依止并勤勉自修。)

  至此,你已经受了菩萨戒。你可以为自己庆贺,为自己做了一件真正很有价值的事感到高兴。让你自己对刚刚完成的这件事加以珍惜,并鼓励自己;让你一想到菩萨戒就精神振奋;而且不断提醒自己,你今天有最好的理由应该开心。寂天的这一段话,对我们会有帮助:

  智者如是持,清净觉心已,复为增长故,如是赞发心:今生吾获福,幸得此人身。复生佛家族,喜成如来子。尔后我当为,宜乎佛族业;慎莫染污此,无垢尊贵种。犹如目盲人,垃圾获至宝;如此菩提心,如果我何幸!灭死圣甘露,即此菩提心;除贫无尽藏,是此菩提心;疗疾最胜药,亦此菩提心。

  彼为泊世途,众生休憩树;复是出苦桥,迎众离恶趣。

  彼是除恼热,清凉心明月;复是璀璨日,能驱无知霾。

  是拌正法乳,所出妙醍醐。

  现在,你已令自己升座成为菩萨。怀着身为菩萨所带来的信心和喜悦,你现在可以向所有众生宣告你新的身份。

  于诸漂泊客、欲享福乐者,此心能足彼,令住最胜乐。

  今于依怙前,筵众为上宾,宴飨成佛乐,普愿皆欢喜。(25)

  (25)寂天菩萨《入菩萨行论》,第三品,第 25-34偈颂。接下来是四无量心。在这个修持里,你祈愿所有的众生都永远快乐、免于受苦;而可能更重要的,是愿他们永远具足快乐的因、免于痛苦的因,并且永不离于快乐。最后,你祈愿一切众生离于分别心,比如说,愿他们不再区分敌友、常持平等舍心。平等舍心的修持,与究竟菩提心的修持非常接近。

  有时间的话,你可以修持施受( Tonglen)。在这个修持里,当你吸气时,观想你吸入所有众生的痛苦和焦虑;而你吐气时,观想你将所有的快乐、喜悦、慈爱与智慧,都给予所有的众生。

  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身财诸受用、三世一切善。(26)

  (26)寂天菩萨《入菩萨行论》,第三品,第 11偈颂。在目前这个阶段,若要修持行菩萨心,你可以把朝圣之旅与所有你所供养的水、灯、香等,视为将菩提心付诸实行的第一步。至于究竟菩提心,如果你接受过教法了解如何修持,就在此时修习之;如果你未曾接受过此教法,就念诵《心经》一遍。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需。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波诃。(27)

  (27)般若波罗多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译。然后,做为修持究竟菩提心的开胃菜,你可以静坐,注视你念头的来去,不作任何分别。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它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积聚福德,例如:

  .造桥修路;

  .提供钱财、食物和居所给穷困的人,提供他人讯息、甚至只是一个微笑;

  .忆念佛、法、僧三宝;

  .誓愿受戒;

  .思惟慈爱、悲心与实相;

  .修持安忍;

  .禅修智慧。

  佛陀亲自推荐了这些方法,并且说,如果以正确的发心来修持这些方法,会获得无可计量的善德之果;不过对于在家修行者,最好还是把重点放在布施、持戒和安忍的修持上。

  布施包含以任何一切的方式对他人给予与付出,例如给予钱财、空间或保护。朝圣者可以藉由供养花、香等行布施。

  根据佛教的修持,持戒一定与不伤害众生有关,这是能积聚大量福德的修持。如果可能的话,除了不伤害之外,你也应该努力修持帮助众生的戒律。虽然戒律并不局限于为了健康而不吸烟、不吃意大利面、不喝大量威士忌等,但对朝圣者来说,誓愿在朝圣途中不吃肉或不喝酒,会是很好的一件事。

  根据寂天菩萨,安忍是累积福德最迅速、最有力的方法。朝圣者一定会有很多机会修持安忍,特别在印度。最有效的一个方法,是将你所遇见的每个人都视为菩萨。既然我们不可能只从外相就知道谁是不是佛或菩萨,那么就不要分别。

  另外一个方法,是在下次你的行程被打乱时——也许是巴士或火车延误了,这在印度经常发生——你自己这么想:「如果连这种琐碎的事情,我都没有足够的安忍来应付,那么我怎么能够承受地狱之火的磨难?」

  朝圣的地点不仅吸引朝圣客,投机分子的大军也如磁吸般地涌现。像是白天看起来有义肢的断脚乞丐,到晚上就奇迹般地及时长出脚来,以方便他们走路回家;还有穿着酷似比丘的高明骗子。要如何因应这些机会而行布施,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举例来说,也许你决定在朝圣途中不给任何乞丐一毛钱,而到最后把剩余的现金分给大城市里情况更糟、更没机会获得温饱的乞丐;或者你把钱布施给妇女,因为她们的生活远比男人艰困;你也可以只赠送食物或衣服,或只给所有那些深陷贫困的人由衷的祈愿,而不给钱以免被他们花在酒精或药物上;或者你也可以决定把钱给予任何一个向你乞讨的人,不管他们看起来是否应得。

  从灵性的观点来看,你对布施的对象所抱持的态度非常重要。你一定要记住,不论他们在此生是什么身分,在某个前世他们曾经是你所爱的人,或是爱你的人;他们每一个人都曾经为你流过血、流过泪,或甚至可能为了保护你而牺牲过自己的性命。由于我们不知道所遇见的人是不是菩萨(佛能以多种外相地示现),为了保险起见,你应该想象你所布施的每一个对象都是觉悟者。这对于密续行者而言更为重要,因为他们曾经誓愿:视任何人都是本尊、所到任何处所都是坛城。如果我们在心中以这种想法来给予他人,我们的布施修持会变得更加深刻。

  因此,作为一个声闻乘的修行者,当你看到一个衣不蔽体的乞丐坐在肮脏的街道上,你应设身处地想象,如果你也必须睡在污秽的窄巷、只能吃别人丢弃的食物,你会有多痛苦?然后,当你对他供养金钱或食物时,会油然生起尊重,因为你了解他和你同为人类,只是他的生活状况远不如你幸运而已。

  作为一个菩萨乘的修行者,你要记住,在无数的生生世世,你和这个乞丐已经结下缘分,他必定多次曾是你的父亲、母亲、情人或先生。然后,不管你的供养多么微薄,在心里发愿,希望藉由你布施所结下的这份业缘,能引导这位乞丐接触佛法。

  可能的话,你也应该记住,你自己、这个乞丐和这份供养,全都是幻相。如是了解,丢掷铜板给他的这个简单的行为,就会成为最深刻的布施修持。

  而密续行者,则要想象这个乞丐与自己的上师或本尊不二,而行布施。

  至于供养僧尼,无论他们是真是伪,你所积聚的福德主要是依于你的动机而定,而与他们的真实身分不太有关。乞丐常常有令人心酸的故事。站在你面前的这个假和尚,很有可能就完全没有别的办法了,才会穿上僧袍来行乞,为的是养活他的家人,或急需药物来缓和他的母亲疾病末期的病痛。所以,先别急着谴责这个假和尚;而且还要记住,许多所谓的「真」和尚,他们开着奔驰轿车、戴着劳力士表以及蒂芬妮金链。我们宁愿不要怀疑或挑剔遇见的每一个人,而只是单纯地对僧袍(它象征佛、法、僧)表达尊敬;纵使和尚是假的,你也会积聚大量的福德。

  当佛陀还是菩萨时,他在某一生转世为一只有着漂亮蓝色鬃毛的动物。这只动物天生就喜欢出家人,常常跑到他们身上,依偎在黄色的僧袍里。有一天,一个奸诈的猎人假扮成比丘,将一支毒箭藏在袍子的褶层里。当这只动物跳到他的腿上时,他一刺便把它杀死了。这个故事听起来挺悲惨的,不过这只动物在那一刹那对僧袍产生的喜爱,却积聚了累劫的福德。

  在朝圣途中,参访寺庙可以让我们有许多机会修持六度中的每一项:

  .尽你所能地供养,这是修持布施;

  .以谦虚的态度供养,不引入注目、不夸耀、也不为任何世俗的理由而做,这是修持戒律;

  .假如寺庙管理员纠缠你,要你给的更多,不要对他们心怀恶意,这是修持安忍;

  .充满喜悦地供养,这是修持精进;

  .供养时,不受到自己的虚荣心、不安全感、骄慢等影响而失去专注,这是修持禅定;

  .视你所供养的一切,不论大小,都是如梦如幻,这是修持智慧。

  祈愿

  身为初学者,不论我们做什么,很粗率地说,我们的灵性道路一直就是个「假装模拟」的法道。在佛教里,有许多种的灵性法道,例如出离心之道、虔敬心之道、大悲心之道等,不过要随时都能够「真正」体验所有这些法道,是极为困难的。过往的伟大上师对我们的建

  议,是要以发愿开始,愿未来有一天,我们会感受到真正的出离心、虔敬心,大悲心等。藉由这么做,我们会积聚大量的福德。

  曾经有位老妇人,她看到一个有钱的商人,以一顿豪华的午餐供养了佛以及全体随从。当她注视着那些装饰得极为漂亮的桌子、金色的盘子以及许许多多精心摆设的菜肴时,她不断地希望她也能够做这样的供养,可是她几乎一无所有,没有钱能使自己的愿望实现。然而,只因为希望与发愿,据说她积聚了不可估量的福德。

  对于我们这些没有智慧因而无法了解空性、仍然受制于时间、空间、方向、质量和数量的人,发愿是为我们所设计的修持法门。这个修持,是提供给那些心智受局限、只能假设「一切众生皆成佛」也许有可能性的人。想要在世俗的层次上帮助一个人,就已经让我们迅速地精疲力竭了;所以,「永远」…

《朝圣:到印度佛教圣地该做的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三现分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