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朝聖:到印度佛教聖地該做的事▪P4

  ..續本文上一頁。因爲我們現在所知道的般若波羅蜜多(圓滿究竟的智慧)這個革命性的科學,就是佛陀在此地教授的。這個教法不僅撫平了無數衆生的焦慮,實際上也讓許多衆生證得解脫。

  可惜的是,那爛陀大學只剩下殘留的遺址而已。它曾是公曆紀元( Common Era)最早、最卓越的教育中心之一,也是大乘弟子極爲重要的朝聖之地。今天,在韓國、日本、中國和西藏仍然在學習與修持的佛陀教法,大多源自于這所大學的師生們在粗糙紙片上書寫的筆記。如同英國劍橋大學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他們可以誇耀擁有從科學家到作家、從總統到巨賈衆多的知名校友,那爛陀也培育出數量驚人,非比尋常的靈性天才,例如那洛巴、龍樹、和寂天⑦等人,他們對世上數以百萬人的安樂所帶來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

  ⑦寂天,是一位偉大的印度上師、學者與菩薩,以《入菩薩行論》(Bodhicharyavatara)這部大乘之道的經典指南著作聞名于世。瓦拉納西( Varanasi)

  瓦拉納西現今稱爲貝拿勒斯( Benares),曾是著名的大都會;即使在今日,仍然是個非常重要的學術重鎮。鹿野苑(Sarnath),又名鹿園 (Deer Park),距離瓦拉納西不遠,是很重要的朝聖地點,因爲佛陀在此處首次開示了他在菩薩樹下所發現的一切。

  佛陀在瓦拉納西開示的是:我們並不知道痛苦到底真正是什麼。任何我們認爲會讓自己快樂的事物,若不是在痛苦邊緣搖晃,就是瞬即痛苦的因。要認知世間明顯的痛苦,相對上比較容易;但是要能感知在輪回中某些人所擁有的所謂「美好時光」其實就是痛苦、或將會導致痛苦,卻相當困難。佛陀的看法與一般人的信念相反;他指出痛苦並非從外在的來源降臨到我們身上,而是我們自己情緒反應的産物。他清楚地說明,不論我們受了多少痛苦,不論我們感覺那個痛苦及其原因有多麼真實,它其實是一種幻相,並非真實存在。佛陀告訴我們,這個真谛是我們自己可以完全領悟的,不僅如此,他還爲我們指出一條可以遵循的道路。

  根據大乘佛教,除了四聖谛之外,佛陀還在鹿野苑教導了無數其它的教法。所以當你到了鹿野苑,要記住是在此地,佛陀第一次對如你我這般人開示了我們可以依循之道。因此你在鹿野苑時,藉由憶念佛陀的話語——例如苦谛(苦的真谛)——你就能與這個教法以及教法的地點結緣。

  在聖地,做禮敬叁寶的修持是很合適的,而在鹿野苑,禮敬法的修持更具有力量。要禮

  敬法,你只需要憶念起它們即可。當然,由于佛法廣大無邊,你不可能一下子就想起佛陀所有的教法,所以你只要憶起其中一個教法,例如:「一切和合現象比無常(諸行無常)」,然後花點時間省思它的意義即可。就像是在小港灣或沿著海岸遊泳,也可以算是在海裏遊泳一樣;沈思佛陀給予的一個教法,也算是憶念佛陀的教法。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念誦佛經、論述或諸佛與菩薩的生平傳記,這些必然都包含了佛法。基本上,我們要記住並感恩:一條能夠超脫輪回、去除我們所有染汙的道路,確實存在。

  拘屍那羅( Kushinagar)

  拘屍那羅是佛陀滅入究竟涅槃之處,據說也是他圓寂與荼毘(火化)之處。滅入究竟涅槃,在佛陀所有教法中對我們內心沖擊最大,因爲它超越了我們對生、老、病、死、時間、增減、輪回、涅槃的所有概念。我們這些尚未覺醒于真實本性的人,仍然受製于時間、空間、數量、速度等,不像那些已滅入究竟涅槃者,不會受限于任何二元現象。

  我們追隨靈性道路的最終目的,是要體驗完全離于無明的覺醒狀態,永遠不再落回輪回的心態框架。遺憾的是,這個狀態卻非常難以言語表達,也不可能經由知識來領會其全貌。然而,我們可以將佛陀指導步向覺醒的教法付諸實修,進而體驗自心完全超越二元對立的覺醒狀態;即使無法向別人表達這種體驗,我們也能對此培養出信心。這就像試圖對從未曾吃過鹽的人解釋鹽的味道一般,你只能舉出他可能熟悉的其它食物,說:「有一點像那樣」。當你終于證得這個狀態的單純性,你會對那些沈睡在世俗的夢魇中而受苦的人,在心中生起巨大的悲心。

  雖然目前我們無法完全達到覺醒的狀態,但對于認真的修行者來說,若能一瞥覺醒的狀態,不僅令人振奮,而且有助于增長我們在法道上的信心。有些超出凡俗生活的覺受經驗,會格外地激勵我們,尤其是在修行之道既漫長、未知又充滿疑惑與挫折時。瞥見實相的真實本性,會在我們的輪回心續中,強力地造成永久的凹陷,我們就能對輪回生命的網絡施加更嚴重的破壞;而不論凹陷與裂縫多麼微小,這正是精進修行者所企求的結果。

  想象你在冰川下的一個美麗湖濱野餐。你開心地潛入湖裏,使出全力地遊向湖心。突然間,你驚覺到水有多冰涼,你的四肢多麼寒冷。于是你停止遊泳,想要辨別方位,卻根本看不到岸邊。你的兩腿開始抽筋,雙臂變得又凍又僵。每秒鍾長得像一小時;你想到:要不是凍死、就是會淹死。

  正當你准備接受死亡是無可避免了,忽然有個當地的漁夫劃船經過,把你拉出水面,送回陸地。一條溫暖的毛巾和一碗滾熱的湯在那兒等著你。在你慢慢複原的時刻,你所幾乎失去的一切——你的家人、你的房子、你的男友——在此刻對你比任何其它時刻都更且有意義。然後你清醒地意識到,不管你擁有多少,死亡可以在任何時刻打擊你,而且它不受賄賂。然而可悲的是,這個震撼很快就會減弱,不久你就發現自己再度被物質世界所承諾的快樂誘惑了。

  所有佛教修行的目的,都是爲了能一瞥覺醒的狀態。前往朝聖,沈浸在聖地神聖的氛圍中,並且和其它朝聖者相處,都只是試圖達到這一瞥的不同方式。在拘屍那羅,你做的各種修持可以和在其它聖地所做的相同;也許在此地最重要的是沈思佛陀關于無常的宣說。如果你知道方法,也可以觀修離于二邊(extremelessness)或觀修空性。

  到印度朝聖

  獨自去印度旅行,本身就是一種朝聖的體驗。藏人稱印度爲「聖者之地」,而我敢說,印度曾是、也一直會是全世界最具靈性傾向的國家。表面上,印度似乎混亂無序,而且從現代人的觀點,它顯得不合邏輯。印度一直深受罷工、無效率之苦,還有其它各種令已開發世界嘲笑的「第叁世界國家」症狀。對已開發國家而言,無效率是懶惰、愚笨、缺乏常識,更是缺乏競爭精神的結果。然而,從比較心靈層面的觀點來說,黃塵滾滾、相信牛只應該自由漫步的文化、在印度最時髦的餐廳裏被喂得很肥的老鼠,所有這些並不一定是現代企業人士所認爲的「無效率」産物。

  所有的靈性道路,特別是那些源自東方的,都重視來世甚于今生;認爲今生比較重要的這種信念,從來就不曾是靈性修行者的要項。任何一種哲學、靈性道路或宗教,假使不能增長靈性追尋者的智慧,幫助他們了解非二元與幻相,至少也應該將我們視一切所見、所觸、狀似堅實者都是真實存在而且合乎邏輯的這種習性,加以某種程度的破壞。它也應該一並反駁下列這些觀點:所有的活動都與損益息息相關;金錢就是神;擁有充足的銀行存款與大量的資産就是生命最重要的一切——而這些卻是現在許多亞洲國家的人們教導子女的內容。

  雖然從經濟與科技的觀點,印度被視爲成長最快速的國家之一,但我們永遠不該忘記,她也孕育出了一些世界上最偉大的非二元論專家,而且這種曆史靈性影響的蹤迹,仍然清晰可見。印度最傑出的兒女們,發現並開展了卓越的道德、靈修、宗教儀式體系;她也是諸如「空性」、「緣起」等這類思想的誕生之地;數千年來,她也一直珍惜一切現象比如夢幻的思想。從靈性的觀點,就連悉達多太子生來要統治的國度,也是幻相。了悟這個真谛,一如當時許多其它的王子,悉達多離開了王宮,抛下了所有的人倫關系,把自己從出生以來就熟悉的舒適地帶中完全拔離,爲了就是要追尋真理。

  對那些習慣了道路應該幹幹淨淨、只供汽車專用的人,可能不能忍受牛只漫遊在印度高速公路中央的景象。但對多數的印度人來說,牛是神的象征、牛讓他們想起神,甚至對某些人而言,牛其實就是神。上百萬的印度人沒有足夠的食物吃,但是牛只可以任意溜達,甚至晃進商店去吹冷氣或打個盹,它們有充分的自信不會被殺了吃掉,也不會被驅趕出門;在大馬路上閑逛時,遇見它們的任何車輛都理所當然地繞行而過。天空總是充斥著飛鳥,不管印度貧民多麼饑餓,似乎沒有任何人會想要射下它們烤來吃。這就是印度一再使我感到驚奇的地方。我相信,這是印度仍然保有她傳統的文化寬容心,並且致力于依循靈性價值來生活的一個征相;雖然她大概是碩果僅存的這種國家之一了,其它大多數的國家,老早就放棄了這種掙紮。

  在印度有些地區,要想找到不是素食的餐廳,機會非常小。這不是因爲印度人對健康過度狂熱,或是因爲蔬菜比肉類便宜,而是因爲他們傳續了「非暴力」(ahimsa)的修持,所以不殺害動物。事實上,有許多國家接受了吃素食、不殺生的修持,其背後的教法和概念都是從印度引進的。

  悉達多太子在成佛以前,抛棄了他的王國,投入了多年的苦行。大多數的現代人聽到這個故事,都非常欽佩;但人們不了解的是,他其實並不孤單。許多過往的印度聖者——他們不只是佛教徒,也有耆那教或遵循其它法道的人——這些皇族太子,就是鄰國皇宮裏具有相

  似身份的人正忙于殺戮自己族人以攫取權力之時,他們卻實際上相互競爭,看誰最先抛棄自己的王宮。有一個故事提到,一位印度王子正在全神貫注討論有關佛教、印度教、耆那教這叁大法道的哲學時,他的將軍進來報告,鄰近的軍閥發起了緊急的攻擊。他卻說:「等一下,讓我先討論完再說。」結果,他失去了他的王國。從世俗的觀點來看,當然,這個王子…

《朝聖:到印度佛教聖地該做的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叁現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