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什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快速成佛的法門?在每一段裏面我們都能感覺到這種快速成佛的殊勝。只要看菩提樹,沒有叫我們去做任何事情,我們只要六根系緣菩提樹,就能得到甚深無生法忍。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加持!這跟自己的力量吭吭哧哧動經無量劫積功累德想得一個位不退都很難的時候,你還竟然“得甚深法忍”,包括行不退,包括念不退。這個念不退,而且說在無念的狀態:無作妙用的八地菩薩離開心意識、無功用道的境界。到了甚深無生法忍,所展示的一切功德都是無量的。修行就好像百川河流最終進入大海了,你進入大海了,就跟大海般無量了。
所以我們就再回過頭來,前面爲什麼阿彌陀佛專門發一願,要讓少功德者能見到菩提樹?就是一見菩提樹的功德太大了,他才特意發這一願。而我們這些帶業往生的凡夫,就屬于少功德者。能夠使我們這些帶業往生的凡夫,也能見到菩提樹,也能得到六根清淨,也能得到甚深法忍,這可不是快速成佛的妙法嗎?阿彌陀佛在菩提樹上展示了他果地上全體的功能作用,通過菩提樹這樣的一個傳達——對往生者眼耳鼻舌身意全方位的加持,讓他得甚深無生法忍,也就把佛果地上的功德無條件地賜予他,那麼也就“六根清徹”。前面講“耳根清徹”,現有就講六根都清徹。六根,比如眼根——目,眼根清淨了,無垢了,沒有顛倒了,它徹,你的天眼通就出來了,你就能觀察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刹土——淨土、穢土的種種境界了;你的鼻根清徹了,你就能嗅到種種的香味了;你的這種身根、舌根都清徹了,它們的完整功德都現前了。也不會再有“惱患”,不會有殘缺,不會有苦惱,不會生病。
釋迦牟尼佛又這樣告訴阿難,如果彼阿彌陀佛刹土天人——注意了!這裏直接就點出天人,就是我們這些往生者。像我們這樣身份往生就是彼國天人。如果說見菩提樹非得要登地菩薩才見得到不可,那這段描述對我們來說,就沒有很大意義——可望不可及。雖然功德殊勝,但我們沒份。這裏特別告訴我們“彼國土天人”,就是我們這些人往生就能得到這個利益。天人就能看得到,所以“彼國土天人見此樹者”。彼國天人能夠見到這樣的道場樹,就能得到叁種法忍。
叁種法忍,一種是“音響忍”。音聲就像一個回響,你在山谷裏呼一下,它都回響。那個響是什麼?響有它的客體嗎?響是緣生法,通過音響悟證緣起性空的道理,安住在諸法的空性當中,這叫音響忍。“柔順忍”,就是我們的身心很柔軟,隨順法性,安住在法性當中。這叫柔順忍,不是跟法性相背的,所以我們修行一定要隨順法性。隨順法性是要我們身心柔軟的這種狀態才能得到的,不要違背。第叁種就是“無生法忍”。初得無生法忍是圓教初住的水平,究竟得無生法忍就是八地菩薩的水平。那麼彼國天人在這叁種法忍當中,程度不同地獲得——都能得到叁種法忍。實際上叁種法忍也包括華嚴的十種忍。華嚴專門講的十忍品,後面講的如夢忍、如幻忍、如焰忍、如影忍……它都有一個本質特點,就是我們用般若智慧安住在諸法的空性實相上。
好,能得到這樣殊勝的法益是來自什麼?下面談到的六句話完全把這個佛地果覺的加持力展示出來,也表明淨土他力法門的根本特點。得到這麼殊勝的利益,得到甚深的法忍,都不是靠自己的力量。這都是靠什麼呢?靠阿彌陀佛的“威神力故”——他威德神通的大自在力,這是第一種力。靠阿彌陀佛的“本願力故”,本願力就是他因地發的四十八大願的力量。四十八大願就是他因地的本願,他的願透過無央數劫的修行成就了,就産生一種力,這種力就彌散在虛空法界,彌散在西方極樂世界上,所以它就有極強的加持力——是本願力故。那麼這個“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是它的總說,下面對“威神力故,本願力故”又有一個具體的解說。
“滿足願故”,這個本願力是來自于他“滿足”——滿足就是他發的那個願心它圓滿了,它完備了。圓滿具足了這個願,就叫滿足願。四十八大願全都實現了,沒有一願有落下來的,這就叫滿足願故。“明了願故”。我們要理解這個願,阿彌陀佛在因地發這個願,他的目的是非常明了的:就是要建立一個刹土,讓他方世界的衆生快速地到我的刹土來安立,得到安隱,得到安樂,然後快速地圓成佛果。他有這個因地上的明了。然後在果地上實施之後,九法界衆生依賴這樣的願力救度,能得究竟的利益,也不會間斷——對這點功能作用也是明了的,沒有含糊的。所以因地發願和果覺的救濟都是明了的特點。明了願故,也是他實相的心、智慧的心出來的。我們很多的願——凡夫的願,都不明了,因爲它是從無明的心出來的,他自己都把握不了。于是他發的願由于很不明了,很模糊,自己把握不了,等到發願後又實現不了,實現不了他就會後悔,後悔就想修改,就想不要。這都是不明了的願,不明了的願是靠不住的。所以這就告訴我們,有阿彌陀佛明了願的加持,才能得到這個利益。
第五個是談“堅固願故”,這是談到這個願的一些特點了。我們前面爲什麼要介紹法藏菩薩因地的過程?首先,他發的願是從實相出來的,他發的願就是堅固的。堅固就像樹根長在地下,你是不可拔的。所以這個堅固的願就能夠驅使他無量劫以來至心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以這個“一向”:動經無量劫以來不會改變他原來的初衷,碰到任何的逆境——哪怕阿鼻地獄的苦,他也不會變動他的願。這就叫堅固願。由這個“堅固願故”,他力量的加持能令往生者得殊勝的利益。第六個就是“究竟願故”。他由于有堅固願,無量劫以來的這個願心、行爲不退轉,然後最終達到了,成就、圓滿了,這就叫究竟願故。所以這也在啓示我們怎麼發願。我們每個修行者也都發願,但我們這願是不是滿足願,是不是明了願,是不是堅固願,是不是究竟願?你真正把這個願發出來之後,一定要朝滿足、明了、堅固、究竟的這個方向去走,你這個願才有力量,你這個願才真實不虛,你這個願才能在自利利他當中開出它的果實。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師講于東林寺第二屆淨土文化進修班
《《無量壽經》之道場寶樹》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