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之道场宝树▪P2

  ..续本文上一页?为什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快速成佛的法门?在每一段里面我们都能感觉到这种快速成佛的殊胜。只要看菩提树,没有叫我们去做任何事情,我们只要六根系缘菩提树,就能得到甚深无生法忍。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加持!这跟自己的力量吭吭哧哧动经无量劫积功累德想得一个位不退都很难的时候,你还竟然“得甚深法忍”,包括行不退,包括念不退。这个念不退,而且说在无念的状态:无作妙用的八地菩萨离开心意识、无功用道的境界。到了甚深无生法忍,所展示的一切功德都是无量的。修行就好像百川河流最终进入大海了,你进入大海了,就跟大海般无量了。

  所以我们就再回过头来,前面为什么阿弥陀佛专门发一愿,要让少功德者能见到菩提树?就是一见菩提树的功德太大了,他才特意发这一愿。而我们这些带业往生的凡夫,就属于少功德者。能够使我们这些带业往生的凡夫,也能见到菩提树,也能得到六根清净,也能得到甚深法忍,这可不是快速成佛的妙法吗?阿弥陀佛在菩提树上展示了他果地上全体的功能作用,通过菩提树这样的一个传达——对往生者眼耳鼻舌身意全方位的加持,让他得甚深无生法忍,也就把佛果地上的功德无条件地赐予他,那么也就“六根清彻”。前面讲“耳根清彻”,现有就讲六根都清彻。六根,比如眼根——目,眼根清净了,无垢了,没有颠倒了,它彻,你的天眼通就出来了,你就能观察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刹土——净土、秽土的种种境界了;你的鼻根清彻了,你就能嗅到种种的香味了;你的这种身根、舌根都清彻了,它们的完整功德都现前了。也不会再有“恼患”,不会有残缺,不会有苦恼,不会生病。

  释迦牟尼佛又这样告诉阿难,如果彼阿弥陀佛刹土天人——注意了!这里直接就点出天人,就是我们这些往生者。像我们这样身份往生就是彼国天人。如果说见菩提树非得要登地菩萨才见得到不可,那这段描述对我们来说,就没有很大意义——可望不可及。虽然功德殊胜,但我们没份。这里特别告诉我们“彼国土天人”,就是我们这些人往生就能得到这个利益。天人就能看得到,所以“彼国土天人见此树者”。彼国天人能够见到这样的道场树,就能得到三种法忍。

  三种法忍,一种是“音响忍”。音声就像一个回响,你在山谷里呼一下,它都回响。那个响是什么?响有它的客体吗?响是缘生法,通过音响悟证缘起性空的道理,安住在诸法的空性当中,这叫音响忍。“柔顺忍”,就是我们的身心很柔软,随顺法性,安住在法性当中。这叫柔顺忍,不是跟法性相背的,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随顺法性。随顺法性是要我们身心柔软的这种状态才能得到的,不要违背。第三种就是“无生法忍”。初得无生法忍是圆教初住的水平,究竟得无生法忍就是八地菩萨的水平。那么彼国天人在这三种法忍当中,程度不同地获得——都能得到三种法忍。实际上三种法忍也包括华严的十种忍。华严专门讲的十忍品,后面讲的如梦忍、如幻忍、如焰忍、如影忍……它都有一个本质特点,就是我们用般若智慧安住在诸法的空性实相上。

  好,能得到这样殊胜的法益是来自什么?下面谈到的六句话完全把这个佛地果觉的加持力展示出来,也表明净土他力法门的根本特点。得到这么殊胜的利益,得到甚深的法忍,都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这都是靠什么呢?靠阿弥陀佛的“威神力故”——他威德神通的大自在力,这是第一种力。靠阿弥陀佛的“本愿力故”,本愿力就是他因地发的四十八大愿的力量。四十八大愿就是他因地的本愿,他的愿透过无央数劫的修行成就了,就产生一种力,这种力就弥散在虚空法界,弥散在西方极乐世界上,所以它就有极强的加持力——是本愿力故。那么这个“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是它的总说,下面对“威神力故,本愿力故”又有一个具体的解说。

  “满足愿故”,这个本愿力是来自于他“满足”——满足就是他发的那个愿心它圆满了,它完备了。圆满具足了这个愿,就叫满足愿。四十八大愿全都实现了,没有一愿有落下来的,这就叫满足愿故。“明了愿故”。我们要理解这个愿,阿弥陀佛在因地发这个愿,他的目的是非常明了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刹土,让他方世界的众生快速地到我的刹土来安立,得到安隐,得到安乐,然后快速地圆成佛果。他有这个因地上的明了。然后在果地上实施之后,九法界众生依赖这样的愿力救度,能得究竟的利益,也不会间断——对这点功能作用也是明了的,没有含糊的。所以因地发愿和果觉的救济都是明了的特点。明了愿故,也是他实相的心、智慧的心出来的。我们很多的愿——凡夫的愿,都不明了,因为它是从无明的心出来的,他自己都把握不了。于是他发的愿由于很不明了,很模糊,自己把握不了,等到发愿后又实现不了,实现不了他就会后悔,后悔就想修改,就想不要。这都是不明了的愿,不明了的愿是靠不住的。所以这就告诉我们,有阿弥陀佛明了愿的加持,才能得到这个利益。

  第五个是谈“坚固愿故”,这是谈到这个愿的一些特点了。我们前面为什么要介绍法藏菩萨因地的过程?首先,他发的愿是从实相出来的,他发的愿就是坚固的。坚固就像树根长在地下,你是不可拔的。所以这个坚固的愿就能够驱使他无量劫以来至心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以这个“一向”:动经无量劫以来不会改变他原来的初衷,碰到任何的逆境——哪怕阿鼻地狱的苦,他也不会变动他的愿。这就叫坚固愿。由这个“坚固愿故”,他力量的加持能令往生者得殊胜的利益。第六个就是“究竟愿故”。他由于有坚固愿,无量劫以来的这个愿心、行为不退转,然后最终达到了,成就、圆满了,这就叫究竟愿故。所以这也在启示我们怎么发愿。我们每个修行者也都发愿,但我们这愿是不是满足愿,是不是明了愿,是不是坚固愿,是不是究竟愿?你真正把这个愿发出来之后,一定要朝满足、明了、坚固、究竟的这个方向去走,你这个愿才有力量,你这个愿才真实不虚,你这个愿才能在自利利他当中开出它的果实。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第二届净土文化进修班

  

《《无量寿经》之道场宝树》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