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傳心法要講記(8)▪P4

  ..續本文上一頁實都是從佛教演變而來的,盜用佛法。那麼我們佛法,他進入絕對真空狀態,就一切都是平等,他不是建立在無明,不是建立在觀念,更不是建立在經驗,他是實實在在的證悟到絕對的本體,所放射出來的慈悲的語言。

  

底下說::【但除卻】就是除去,【如許多種妄想,】你只要除去許多種妄想。【性自本來清淨,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就是法身佛。【若不會此意,】如果你不了解這個平等法的空的法身,那麼【縱爾廣學,】就是廣博學習,就把它當作是知識來學習,或者是沒有正念,而【勤苦修行,】你拼命的吃苦,使這個身體吃盡一切的痛苦,不吃不睡,打餓七打得半死,怎麼樣?【木食草衣,】以木爲食,以草來當作衣,這是夠苦的吧!吃的是木,穿的是草衣啊!底下那個字:【不識自心,皆名邪行,】不了解這一顆清淨的自性,統統是沒有正見、邪行。師父重複的告訴大家:你修行你不要急,你一直拼命的要到山上去:我搞個茅蓬。又拼命的找個沒有人、深山的地方,不要急嘛,你急什麼?先有正見,對不對?跟在師父弄個叁年、五年,對不對?弄個五年,你有正見了,你用本性,你來山上,你用本性,行也是本性,住也是本性,坐、臥統統是用本性在修行,你知道歇即是菩提了,你就知道有正念了。不要急,急沒有用的,不是精進就可以成佛道的,精進有時候愈拼就愈著魔的。所以爲什麼古來尋求明師一指點,就是爲了【正見】兩個字,沒有正確的見,那你走的都是錯路,冤枉路!底下說【盡作天魔外道、水陸諸神。如此修行,當複何益?】這樣觀念錯誤、知見錯誤,你這樣修行,你修到什麼時候呢?所以寶志禅師就:【志公雲:“本體是自心作,那得文字中求?”如今但識自心,息卻思惟,】如果我們要認識我們這一顆本心,你只要放下這些分別,思惟就是,【思】就是思慮、分別心,這些妄想塵勞,意思就是,在外境所落入的影像,統統要放下,譬如說,你看到一個鑽石,你很喜歡,你一定要告訴自己: 鑽石也不過是腦筋的影像而已啊!錢,比較敏感,錢大家都喜歡,我也覺得它很可愛,你也覺得它很可愛,人人都喜愛,但是錢多、錢少,就這樣子看,看到錢:數目字,也是一種觀念、妄想塵勞。如果我們用這樣子冷靜的心、自性清淨心去看,【妄想塵勞,自然不生。淨名雲:“唯置一床,寢疾而臥。”心不起也。】這個房間裏面,只有一個床,那麼寢疾而臥,就是臥病,有時候身體有病,就安住,安祥的臥在那個地方,心不起動念。【如人臥疾,】叫做臥疾,然後【攀緣都息。】就是都停止,【妄想歇滅,即是菩提。如今若心裏紛紛不定,】就是紛亂、複雜的樣子。【任爾學到叁乘、四果、十地諸位,合殺只向凡聖中坐。】【合殺】就是指終究,舞曲的終了叫做合殺,舞曲,就是我們跳舞,這個曲子結束了,就是舞曲終了,叫做合殺,那麼意思就是終究。終究只向個凡聖中坐,翻譯就是落入階位、次第。因爲【諸行盡歸無常,】諸行都是落歸無常嘛!【勢力皆有盡期,猶如箭射于空,力盡還墮,】墜下來,【卻歸生死輪回。如斯修行,不解佛意,虛受辛苦,豈非大錯?】我們苦得很冤枉,因爲我們沒有正見,修行的方式錯誤,我們苦,苦得很冤枉!【志公雲:“未逢出世明師,枉服大乘法藥。”】沒有碰到這些明心見性,出世的高僧大德,我們很冤枉的,去服用這個大乘的法藥,雖然我們說是修大乘法,但是我們方法錯誤,很冤枉的修這個大乘行。意思就是修大乘行,如果沒有找證悟的人,沒有找大善知識,那很冤枉,搞了老半天,搞不出名堂。【如今但一切時中,行住坐臥,但學無心。亦無分別,亦無依倚,】依靠、執著,【亦無住著。】也沒有住著,【終日任運騰騰,】【騰騰】就是隨緣,簡單講,任運騰騰就是,本來的意思,就是奮起的樣子,也可以說是懶懶散散、緩慢的樣子,有兩種的意思。終日任運騰騰,就是顯現,你整天任意隨緣的顯現、顯現,無所住,就是這麼樣子,無所住,不是用語言,用你的行動去襯托出無所住,任運騰騰,【騰騰】就是我們講:就是這樣運作。【如癡人相似。】我們隨緣,看起來好象癡人,【世人盡不識爾,】世間的人都不認識你,【爾亦不用教人識不識。】你也不須要去教人家認不認識你,所以悟道的人不寂寞,因爲他心中有佛,有佛在陪伴,悟道的人,他絕對不寂寞,他一天到晚都擁有伴,他心就是佛。【心如頑石頭,都無縫罅。】這個念xia,夏天的夏音,【罅】,這個是細小的裂縫,都無縫罅,就是破綻啦!【一切法,透汝心不入,】一切法攻你的心,攻不進去的,因爲你無心嘛,是不是啊?【兀然無著。】兀然就是沒有樹枝的樹木,叫做【兀】,那麼就是枯木一般,兀然就是如枯木一般,渾然忘我的樣子。樹林沒有枝、沒有葉,這個叫做兀,就是枯木,單單樹幹啊、大的枝條啊,那其它的細條、這個嫩葉,統統沒有了,只有枯木。象枯木一樣,怎麼樣?渾然忘我的樣子,【枯木】就是不起心、不動念的表示。【如此,始有少分相應。】這樣才有少分跟如如不動的心性相應。【透得叁界境過,名爲佛出世。不漏心相,名爲無漏智。不作人天業,不作地獄業。不起一切心,諸緣盡不生。】因爲諸緣就是無生,一切緣起是有生,生當下就是無生,你要體會一切法都是無常、都是空,空就是無生,我們不可以起舍生,另外跑來一個無生,應該講:諸法因緣生,就是無常,當下就是空、就是不生,諸緣都是空性的,不生。【即此身心,是自由人。】我們當下,了解一切緣起就是無生,莫管人家是非、善惡、恩怨,學聰明一點。我常常看到這些徒弟,或者是這些在家居士,有時候我看他們活得很苦惱,我替他很難過,不曉得是爲誰在活?哪有說因爲別人怎麼樣……我們活得很難過,哪有這麼笨的人!他的生死跟我們了無關系嘛,了無痛癢嘛,對不對?我們最重要的,是處理心性上的問題,哪個有時間去挂礙別人的是非善惡?沒有的,一切隨緣,衆生這麼樣說,就隨緣談談,就盡了,所以大智慧的人,不會受影響的,他只有心存慈悲,放下,大智慧都是平等的,他真的是自在的人,他是緣生無性嘛,是不是?所以我們要把處理內心的問題,遠遠超過一切的問題,那你是一個修行人。【不是一向不生,只是隨意而生。】不是一向不生,無生,是站在體上說的,站在相用來講,它還是生,所以生即是無生,只是隨意而生,隨這個意念而生,清淨心而生,這個【意】就是清淨心。

  

【經雲:“菩薩有意生身。”是也。】意生身就是隨自己的意,清淨心而生。意生身,那麼就是說,他想要到哪裏,就可以到哪裏,這是指法身,意生身當然是指法身啦!【忽若未會無心,】如果你並不能體會,無心就是道,【著相而作者,皆屬魔業。】把這個劃線,劃雙紅線,你不想落魔業嗎?記住!著相而作,皆屬魔業,你一心:我要拜佛,我每天想要看到佛。你很快就著魔了,你保持這個無所住的心,心把佛持得很清清楚楚就好,見到了,這是我們清淨心見到的,你不要管它,也不要執著,如果著一個相,硬要看佛,你小心了!你很快就著魔了,很快就要送精神病院的。著相而作者,皆屬魔業,也就是落入生滅、因果法。【乃至作淨土佛事,並皆成業。】乃名佛障,乃至作淨土佛事,就是心裏有執著,我們的心就是用清淨心,這個自然的淨土,沒有關系,可是我們執著有一個淨土、有一個佛,我們那就變成業障了。【乃名佛障,障汝心故。】因爲汝心本來無一物嘛!爲什麼?【被因果管束,】動念,就落入因果的管束,所以我們在這個《梵網經》裏面講,非因、非緣、非果,是諸佛之本源,行菩薩道之根本。我們要在因,當下觀空,就是放下,絕對的空性;在緣,悟到緣起也是空性;在果來講,果報,我們要悟到果報,要所有的病苦統統會入空性,認命、接受它,沒有關系,一切的因緣果報無奈你何,這就是佛了,你一樣要受果報,所有的果報,如風吹光,如刀割水,了無痕迹。這個《大智度論》裏面講的:佛受不受果報?佛要受果報的。佛受什麼果報?受這個因果。受的果報是什麼?如風吹光,這個風吹這個光、光線,有什麼用?太陽光在那個地方,風一直吹,沒有作用啦,對不對?沒有作用啊!如刀割水,了無痕迹,釋迦牟尼佛也要生病啊,示現生病、開刀,釋迦牟尼佛還開過刀呢!真的啊!釋迦牟尼佛的腳指頭膿爛了,開刀啊、開刀啊,是不是啊?這個耆婆是名醫嘛,就給他開刀,他本來不敢,開刀這個是出佛身血,不敢啊!他說:是我允許的,沒有關系!釋迦牟尼佛的腳,長水泡化膿,就開刀,是不是?何況我們凡夫不開刀?開刀很正常的,開刀,operate,所以說這個,你只要落入因果,凡夫是還不起的,聖人沒有關系,聖人對于因果,他是無所謂的,是不是?

  【去住無自由分。】去跟留都沒有自由,因爲心喜歡執著一個佛,或者執著一個善,那就統統落入因果了、落入因果。這個拜神道的,都是這樣子的,所以這一貫道的說,也是一樣,落入生滅的東西,度一個多少功德,度兩個多少功德,所以他拼命的拉,是不是?地獄有除名,天堂有挂名,這個是哪裏呢?是生滅的因果法,一看就知道不究竟、不懂法啦,是不是?不懂法,法無來去相嘛!是不是啊?一貫道的說:我們修行到最後回理天,見無極老母。我說:理天在哪裏啊?理就是不生不滅啊,你去哪裏啊?哪裏不是理?是不是?還要去見什麼老母?你的本性就是你的老母,你的般若智慧,就是你的老母,你看不清楚啊,般若是諸佛之母嘛,也是我們自性清淨心之母嘛,是不是?【所以菩提等法,本不是有。如來所說,皆是化人。猶如黃葉爲金,權止小兒啼。】哎呀!這個小孩子在哭的時候,拿著這個黃色的葉片說:哎呀!這個黃金給你、黃金給你,媽媽這個黃金給你。這個小孩子聽到這個黃金很高興,很高興在玩一玩,小孩子不哭就好了,【權止】就是方便停止小孩子哭,是不是?方便停止小孩子哭。有時候母親不在、母親不在,小孩子哭,沒辦法,他的爸爸就把他的奶頭:來啊!媽媽不在,就吃這個。結果讓小孩子哭 得更厲害,因爲男人的奶頭是苦的,會苦啊、會苦啊,小孩子哭得更厲害,是不是啊?沒辦法!有時候用這個大拇指,媽媽不在,伸進去給小孩子咬,不哭就好了、不哭就好了!是不是?【故實無有法,名阿耨菩提。如今既會此意,何用驅弛?】何用急急忙忙的奔馳?【但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更莫造新殃。【心裏明明,】清清楚楚,【所以舊時見解,總須舍卻。】以前的見解,統統要放下,統統要放下,這些見地不是佛,佛是沒有這些知見的。【淨名雲:“除去所有。”】除去所有。【法華雲:“二十年中,常令除糞。”】這是信解品第四,這個都舍父逃逝,逃逝之子的這個比喻,他的爸爸是很有錢,結果這個兒子離開了,現在要認爸爸,他不敢認了,爸爸就是比喻作佛,我們是流浪叁界的兒子,不敢認佛、不敢認佛,是不是啊?因爲我們太卑賤了!所以說:常令除糞,除掉什麼?糞就是,【只是除去心中作見解處。】見解處。【又雲:“蠲除戲論之糞。”】蠲除就是,這個念:蠲(juan),【蠲除】就是免除、清洗的意思。【所以如來藏本自空寂,並不停留一法。故經雲:“諸佛國土,亦複皆空。”若言:佛道是修學而得。如此見解,全無交涉。】這全部都沒有關系的,並沒有關系的。【或作一機、一境,揚眉、動目,只對相當,便道契會也,】我們明天從這個地方開始講,因爲這個錄影帶的時間,錄影帶的時間,最多兩個鍾頭嘛,超過這兩個鍾頭,就錄不到了、就錄不到了,所以不能再講下去了,算你們好運,不然我還想繼續講下去,只有兩個小時的時間,沒辦法了!明天我們繼續講,諸位盡量參加,好不好?

  

下課!

  

《傳心法要講記(8)》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傳心法要講記(9)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