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传心法要讲记(8)▪P4

  ..续本文上一页实都是从佛教演变而来的,盗用佛法。那么我们佛法,他进入绝对真空状态,就一切都是平等,他不是建立在无明,不是建立在观念,更不是建立在经验,他是实实在在的证悟到绝对的本体,所放射出来的慈悲的语言。

  

底下说::【但除却】就是除去,【如许多种妄想,】你只要除去许多种妄想。【性自本来清净,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就是法身佛。【若不会此意,】如果你不了解这个平等法的空的法身,那么【纵尔广学,】就是广博学习,就把它当作是知识来学习,或者是没有正念,而【勤苦修行,】你拼命的吃苦,使这个身体吃尽一切的痛苦,不吃不睡,打饿七打得半死,怎么样?【木食草衣,】以木为食,以草来当作衣,这是够苦的吧!吃的是木,穿的是草衣啊!底下那个字:【不识自心,皆名邪行,】不了解这一颗清净的自性,统统是没有正见、邪行。师父重复的告诉大家:你修行你不要急,你一直拼命的要到山上去:我搞个茅蓬。又拼命的找个没有人、深山的地方,不要急嘛,你急什么?先有正见,对不对?跟在师父弄个三年、五年,对不对?弄个五年,你有正见了,你用本性,你来山上,你用本性,行也是本性,住也是本性,坐、卧统统是用本性在修行,你知道歇即是菩提了,你就知道有正念了。不要急,急没有用的,不是精进就可以成佛道的,精进有时候愈拼就愈着魔的。所以为什么古来寻求明师一指点,就是为了【正见】两个字,没有正确的见,那你走的都是错路,冤枉路!底下说【尽作天魔外道、水陆诸神。如此修行,当复何益?】这样观念错误、知见错误,你这样修行,你修到什么时候呢?所以宝志禅师就:【志公云:“本体是自心作,那得文字中求?”如今但识自心,息却思惟,】如果我们要认识我们这一颗本心,你只要放下这些分别,思惟就是,【思】就是思虑、分别心,这些妄想尘劳,意思就是,在外境所落入的影像,统统要放下,譬如说,你看到一个钻石,你很喜欢,你一定要告诉自己: 钻石也不过是脑筋的影像而已啊!钱,比较敏感,钱大家都喜欢,我也觉得它很可爱,你也觉得它很可爱,人人都喜爱,但是钱多、钱少,就这样子看,看到钱:数目字,也是一种观念、妄想尘劳。如果我们用这样子冷静的心、自性清净心去看,【妄想尘劳,自然不生。净名云:“唯置一床,寝疾而卧。”心不起也。】这个房间里面,只有一个床,那么寝疾而卧,就是卧病,有时候身体有病,就安住,安祥的卧在那个地方,心不起动念。【如人卧疾,】叫做卧疾,然后【攀缘都息。】就是都停止,【妄想歇灭,即是菩提。如今若心里纷纷不定,】就是纷乱、复杂的样子。【任尔学到三乘、四果、十地诸位,合杀只向凡圣中坐。】【合杀】就是指终究,舞曲的终了叫做合杀,舞曲,就是我们跳舞,这个曲子结束了,就是舞曲终了,叫做合杀,那么意思就是终究。终究只向个凡圣中坐,翻译就是落入阶位、次第。因为【诸行尽归无常,】诸行都是落归无常嘛!【势力皆有尽期,犹如箭射于空,力尽还堕,】坠下来,【却归生死轮回。如斯修行,不解佛意,虚受辛苦,岂非大错?】我们苦得很冤枉,因为我们没有正见,修行的方式错误,我们苦,苦得很冤枉!【志公云:“未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没有碰到这些明心见性,出世的高僧大德,我们很冤枉的,去服用这个大乘的法药,虽然我们说是修大乘法,但是我们方法错误,很冤枉的修这个大乘行。意思就是修大乘行,如果没有找证悟的人,没有找大善知识,那很冤枉,搞了老半天,搞不出名堂。【如今但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但学无心。亦无分别,亦无依倚,】依靠、执着,【亦无住著。】也没有住着,【终日任运腾腾,】【腾腾】就是随缘,简单讲,任运腾腾就是,本来的意思,就是奋起的样子,也可以说是懒懒散散、缓慢的样子,有两种的意思。终日任运腾腾,就是显现,你整天任意随缘的显现、显现,无所住,就是这么样子,无所住,不是用语言,用你的行动去衬托出无所住,任运腾腾,【腾腾】就是我们讲:就是这样运作。【如痴人相似。】我们随缘,看起来好象痴人,【世人尽不识尔,】世间的人都不认识你,【尔亦不用教人识不识。】你也不须要去教人家认不认识你,所以悟道的人不寂寞,因为他心中有佛,有佛在陪伴,悟道的人,他绝对不寂寞,他一天到晚都拥有伴,他心就是佛。【心如顽石头,都无缝罅。】这个念xia,夏天的夏音,【罅】,这个是细小的裂缝,都无缝罅,就是破绽啦!【一切法,透汝心不入,】一切法攻你的心,攻不进去的,因为你无心嘛,是不是啊?【兀然无著。】兀然就是没有树枝的树木,叫做【兀】,那么就是枯木一般,兀然就是如枯木一般,浑然忘我的样子。树林没有枝、没有叶,这个叫做兀,就是枯木,单单树干啊、大的枝条啊,那其它的细条、这个嫩叶,统统没有了,只有枯木。象枯木一样,怎么样?浑然忘我的样子,【枯木】就是不起心、不动念的表示。【如此,始有少分相应。】这样才有少分跟如如不动的心性相应。【透得三界境过,名为佛出世。不漏心相,名为无漏智。不作人天业,不作地狱业。不起一切心,诸缘尽不生。】因为诸缘就是无生,一切缘起是有生,生当下就是无生,你要体会一切法都是无常、都是空,空就是无生,我们不可以起舍生,另外跑来一个无生,应该讲:诸法因缘生,就是无常,当下就是空、就是不生,诸缘都是空性的,不生。【即此身心,是自由人。】我们当下,了解一切缘起就是无生,莫管人家是非、善恶、恩怨,学聪明一点。我常常看到这些徒弟,或者是这些在家居士,有时候我看他们活得很苦恼,我替他很难过,不晓得是为谁在活?哪有说因为别人怎么样……我们活得很难过,哪有这么笨的人!他的生死跟我们了无关系嘛,了无痛痒嘛,对不对?我们最重要的,是处理心性上的问题,哪个有时间去挂碍别人的是非善恶?没有的,一切随缘,众生这么样说,就随缘谈谈,就尽了,所以大智慧的人,不会受影响的,他只有心存慈悲,放下,大智慧都是平等的,他真的是自在的人,他是缘生无性嘛,是不是?所以我们要把处理内心的问题,远远超过一切的问题,那你是一个修行人。【不是一向不生,只是随意而生。】不是一向不生,无生,是站在体上说的,站在相用来讲,它还是生,所以生即是无生,只是随意而生,随这个意念而生,清净心而生,这个【意】就是清净心。

  

【经云:“菩萨有意生身。”是也。】意生身就是随自己的意,清净心而生。意生身,那么就是说,他想要到哪里,就可以到哪里,这是指法身,意生身当然是指法身啦!【忽若未会无心,】如果你并不能体会,无心就是道,【著相而作者,皆属魔业。】把这个划线,划双红线,你不想落魔业吗?记住!着相而作,皆属魔业,你一心:我要拜佛,我每天想要看到佛。你很快就着魔了,你保持这个无所住的心,心把佛持得很清清楚楚就好,见到了,这是我们清净心见到的,你不要管它,也不要执着,如果着一个相,硬要看佛,你小心了!你很快就着魔了,很快就要送精神病院的。着相而作者,皆属魔业,也就是落入生灭、因果法。【乃至作净土佛事,并皆成业。】乃名佛障,乃至作净土佛事,就是心里有执着,我们的心就是用清净心,这个自然的净土,没有关系,可是我们执着有一个净土、有一个佛,我们那就变成业障了。【乃名佛障,障汝心故。】因为汝心本来无一物嘛!为什么?【被因果管束,】动念,就落入因果的管束,所以我们在这个《梵网经》里面讲,非因、非缘、非果,是诸佛之本源,行菩萨道之根本。我们要在因,当下观空,就是放下,绝对的空性;在缘,悟到缘起也是空性;在果来讲,果报,我们要悟到果报,要所有的病苦统统会入空性,认命、接受它,没有关系,一切的因缘果报无奈你何,这就是佛了,你一样要受果报,所有的果报,如风吹光,如刀割水,了无痕迹。这个《大智度论》里面讲的:佛受不受果报?佛要受果报的。佛受什么果报?受这个因果。受的果报是什么?如风吹光,这个风吹这个光、光线,有什么用?太阳光在那个地方,风一直吹,没有作用啦,对不对?没有作用啊!如刀割水,了无痕迹,释迦牟尼佛也要生病啊,示现生病、开刀,释迦牟尼佛还开过刀呢!真的啊!释迦牟尼佛的脚指头脓烂了,开刀啊、开刀啊,是不是啊?这个耆婆是名医嘛,就给他开刀,他本来不敢,开刀这个是出佛身血,不敢啊!他说:是我允许的,没有关系!释迦牟尼佛的脚,长水泡化脓,就开刀,是不是?何况我们凡夫不开刀?开刀很正常的,开刀,operate,所以说这个,你只要落入因果,凡夫是还不起的,圣人没有关系,圣人对于因果,他是无所谓的,是不是?

  【去住无自由分。】去跟留都没有自由,因为心喜欢执着一个佛,或者执着一个善,那就统统落入因果了、落入因果。这个拜神道的,都是这样子的,所以这一贯道的说,也是一样,落入生灭的东西,度一个多少功德,度两个多少功德,所以他拼命的拉,是不是?地狱有除名,天堂有挂名,这个是哪里呢?是生灭的因果法,一看就知道不究竟、不懂法啦,是不是?不懂法,法无来去相嘛!是不是啊?一贯道的说:我们修行到最后回理天,见无极老母。我说:理天在哪里啊?理就是不生不灭啊,你去哪里啊?哪里不是理?是不是?还要去见什么老母?你的本性就是你的老母,你的般若智慧,就是你的老母,你看不清楚啊,般若是诸佛之母嘛,也是我们自性清净心之母嘛,是不是?【所以菩提等法,本不是有。如来所说,皆是化人。犹如黄叶为金,权止小儿啼。】哎呀!这个小孩子在哭的时候,拿着这个黄色的叶片说:哎呀!这个黄金给你、黄金给你,妈妈这个黄金给你。这个小孩子听到这个黄金很高兴,很高兴在玩一玩,小孩子不哭就好了,【权止】就是方便停止小孩子哭,是不是?方便停止小孩子哭。有时候母亲不在、母亲不在,小孩子哭,没办法,他的爸爸就把他的奶头:来啊!妈妈不在,就吃这个。结果让小孩子哭 得更厉害,因为男人的奶头是苦的,会苦啊、会苦啊,小孩子哭得更厉害,是不是啊?没办法!有时候用这个大拇指,妈妈不在,伸进去给小孩子咬,不哭就好了、不哭就好了!是不是?【故实无有法,名阿耨菩提。如今既会此意,何用驱弛?】何用急急忙忙的奔驰?【但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更莫造新殃。【心里明明,】清清楚楚,【所以旧时见解,总须舍却。】以前的见解,统统要放下,统统要放下,这些见地不是佛,佛是没有这些知见的。【净名云:“除去所有。”】除去所有。【法华云:“二十年中,常令除粪。”】这是信解品第四,这个都舍父逃逝,逃逝之子的这个比喻,他的爸爸是很有钱,结果这个儿子离开了,现在要认爸爸,他不敢认了,爸爸就是比喻作佛,我们是流浪三界的儿子,不敢认佛、不敢认佛,是不是啊?因为我们太卑贱了!所以说:常令除粪,除掉什么?粪就是,【只是除去心中作见解处。】见解处。【又云:“蠲除戏论之粪。”】蠲除就是,这个念:蠲(juan),【蠲除】就是免除、清洗的意思。【所以如来藏本自空寂,并不停留一法。故经云:“诸佛国土,亦复皆空。”若言:佛道是修学而得。如此见解,全无交涉。】这全部都没有关系的,并没有关系的。【或作一机、一境,扬眉、动目,只对相当,便道契会也,】我们明天从这个地方开始讲,因为这个录影带的时间,录影带的时间,最多两个钟头嘛,超过这两个钟头,就录不到了、就录不到了,所以不能再讲下去了,算你们好运,不然我还想继续讲下去,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没办法了!明天我们继续讲,诸位尽量参加,好不好?

  

下课!

  

《传心法要讲记(8)》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传心法要讲记(9)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