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受痛苦,認爲好死不如賴活著,好多人一直忍受多年的病痛,即使到了臨終,還是不願意放棄生命。
從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往西,再過十萬億個世界,那裏有另外一個世界,叫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那裏的教主,正在那裏教化衆生。
那是一個無苦的世界,一切所需,自然而有,無需勞作,所以那裏的人有充分的時間聽聞、思維、修習佛法;那裏的人都從蓮花中化生,長得都像阿彌陀佛一樣,十分莊嚴。
那裏的人沒有煩惱,所以也不生病,不會死亡,永遠年輕,永遠健康,無需醫院、無需醫生、無需藥物;那裏沒有女人,所有的女人往生到那裏,就都變成了男子,所以那裏也沒有家庭,沒有家庭所帶來的一切痛苦煩惱。
那裏黃金爲地,地平如掌,池樹皆七寳所成,微風吹動,有百千種美妙音樂自然響起,也有無數美麗的小鳥飛翔鳴叫,都在音樂聲中演說佛法;七寳池中有各色蓮花,大如車輪,放出各種光色,光中有佛化出,無量菩薩圍繞著佛,聽佛說法。
寳樹之間有寳網相連,寳網上有無數寶珠,互相輝映,于寳網上可以看到一切想看的事物,知道自己的過去未來,當然也知道自己必然成佛;那裏有無量的大菩薩,幫助阿彌陀佛教化衆生,所以那裏的修行人,永遠不會退轉,直至成佛……
阿彌陀佛有兩大助手,一名觀世音菩薩,一名大勢至菩薩。他們都有大慈悲、大願力、大智慧、大神通,不但在極樂世界幫助阿彌陀佛,也在娑婆世界幫助釋迦牟尼佛,接引有緣的念佛衆生到極樂世界去生活、修行。
佛法分爲叁個時期,有不同的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正法時期1000年,像法時期1000年,末法時期10000年,共12000年。現在正處于末法時期的第一個一千年中。
佛法中表示時間極長的單位叫劫,有小劫、中劫、大劫、阿僧祇劫之分。表示劫的方法很多,有一種方法說,人壽從十歲起,每一百年增長一歲,一直增到人壽八萬四千歲,叫一個增劫;再從八萬四千歲起,每一百年人壽減一歲,一直減到十歲,叫一個減劫。這樣一增一減爲一小劫。
(84000-10)×100×2=16,798,000,一小劫約爲一千六百八十萬年;20個小劫爲一個中劫,爲335,960,000年,約叁億叁千六百萬年;四個中劫爲一個大劫,爲1,343,840,000年,約十叁億四千四百萬年。無量個大劫是一個阿僧祇劫。阿僧祇的意思是無量數,並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無量的概念。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五)〈阿僧祇品第叁十〉(于阗國叁藏實叉難陀譯)中曾提及“阿僧祇”爲124個大數中的第105個:“佛告心王菩薩言:一百洛叉〔洛叉爲十萬,爲第1個數〕爲一俱胝〔千萬,1後面7個0,爲第2個數〕;俱胝俱胝爲一阿庾多〔1後面14個0,爲第3個數〕;阿庾多阿庾多爲一那由他〔1後面28個0,爲第4個數〕;……僧祇僧祇爲一趣;趣趣爲一至;至至爲一阿僧祇〔此爲第105個數”。經中最後一數,爲第124個數“不可說不可說轉”〕。到阿僧祇這個數,數目已然太大,無法以前述方式表示,大約是1後面有N個0,而N約略是7後面有31個0,
佛法中表示時間極短的單位叫刹那,一彈指間就有60個刹那。事物的生滅極其迅速,肉眼看不到,心也感受不到,現代的儀器也測量不到,因爲一刹那中就有900個生滅,所以人們不知道是假相。就如電影,大家看到銀幕上的形象都是連續運動的,其實原本是一張一張的單張膠片,因爲人的視覺跟不上一張一張膠片的轉換,所以誤以爲是連續的。可見人的感覺,其實都是錯覺,人都是在錯覺中生活而不自知,不知真實,故曰無明。
愛因斯坦說:“物質是人的錯覺”。他的結論與佛法很接近。爲什麼是錯覺?因爲人的感覺器官的能力實在太有限了,即使有現代科學儀器的幫助,也還是很有限。如光譜,我們只能看到赤橙黃綠青藍紫,而此七色,在兩頭都無限的光譜中,只是極其微小的一部分,所以我們看到的,只能是假相,真相永遠也看不到。但論其究竟,所有的相其實都是假相,真相是沒有形相的,所以《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屬虛妄”。
釋迦牟尼佛出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其父淨飯王,其母摩耶夫人,住世八十年,示現涅槃至今已有2553年。
我們現在所處的劫,名叫賢劫。這個劫中,共有千佛出現。第一尊名拘留孫佛,第二尊名拘那含牟尼佛,第叁尊名迦葉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未來的彌勒佛將是第五尊佛。
彌勒佛是未來佛,現在其實還是菩薩,就住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欲界的第四天,叫兜率天。兜率天分內外院,其外院住一般的天衆,其內院則是彌勒淨土,住修行的菩薩們,彌勒菩薩爲他們講解第叁轉*輪的唯識系列經典,等待因緣成熟,大約5億7千6百萬年以後,下到人間示現成佛。
天,在佛法中,是六種生命形式的一種。其生存環境叫天界,簡稱天;其中生活的衆生叫天人,也簡稱天。六道衆生生存的客觀環境,分爲叁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
欲界的衆生都有男女之別,都有男女欲望,故名欲界。欲界有五趣。趣,義爲趣向,五趣指有情生死,有五個去處,即地獄,畜生、餓鬼、人及六欲天,所以也稱五趣雜居地。又佛、菩薩來此度生及有修行成聖果者,故又稱凡聖同居地。欲界共有六天,也叫六欲天。從下往上,依序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欲界天的天人,身體已是微細物質構成,一重比一重高大,平常人是看不見的。
色界的衆生已無男女欲望,故亦沒有男女之別。由此可見,並非只是極樂世界沒有男女相,即使娑婆世界的色界也已經沒有男女的區別了。其實叁界中,只有欲界的衆生才有男女相和男女的欲望,其它兩界都沒有。
色界衆生處于禅定之中,以禅悅爲食,無需飲食,故無大小便利,亦無內臓。沒有鼻根、舌根之勝義根,無香塵、味塵,故亦無鼻識、舌識。十八界中只有十二界了。
色界共有十八天,其中初禅、二禅、叁禅各有叁天,共九天。四禅則共有九天,其中包括聖人居住的五不還天。色界的最高頂——色究竟天,是釋迦牟尼佛的報身爲地上菩薩講說如何成佛的一切種智的地方;已經登地的菩薩,可以發願往生極樂世界跟隨阿彌陀佛學習,也可以發願往生色究竟天跟隨釋迦牟尼佛學習。色界天人的身體更加微細,一重比一重更加高大,色究竟天天人的身體最爲高大。
無色界共有四重天,依序爲: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無色界的衆生則已沒有身體,只是精神的存在,所以十八界中,只剩下意根、法塵、意識叁界了。色,是物質之義,無色,即沒有物質。故無色界沒有山河大地、亭臺樓閣,也沒有色身。既然沒有身體,當然也沒有男女相以及男女的欲望。
問:無色界沒有物質,可是又說有法塵,而法塵爲色法所攝,這豈不矛盾嗎?
答:說法塵是色法,是說法塵依色法五塵而有,是五塵之影像,不能離于五塵而獨起;還因爲法塵是意根、意識所分別的對象,不同于心法之能分別。但法塵既然只是影像,畢竟不是實質性的色法,故無色界沒有物質,卻有法塵。
真正的學佛人,並不發願往生無色界天,因爲沒有身體,並且長劫住在四空定中,無法聞思修學,無法實踐佛法,更無法弘揚佛法,自利利他,增長福德和智慧,徒耗生命,浪費時間而已。
佛法雖然也有世間法的人天善法,但祂的主法是出世間法,其人天善法的目的,還是引導衆生修學出世間法。除佛法之外的任何宗教所宣揚的法都只是世間法,而世間法不論多麼好,從本質上來說,就是煩惱法、生死法、輪回法。
中國的儒教,宣揚仁義禮智信,固然是世間善法;道教修身養性,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也是世間善法,但縱然能升天,仍在六道輪回之中。其它的各大宗教,如天主教、基督教、猶太教、東正教、伊斯蘭教等等,也只不過宣說升天的法門而已,而且由于他們不修禅定,不可能生到色界天,只能生到欲界天而已。道教、印度教、婆羅門教、耆那教等由于修禅定,倒有可能生到色界天乃至無色界天;但縱然生到色界、無色界天,仍然在輪回之中,不能脫離生死。
但是,這裏有個大問題,就是其它宗教的人到底能不能升天,去享天福?論其實,絕大部分的人,不但不能升到天上,連人身也未必能保住。爲什麼?因爲不能受持五戒故。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是獲得人身的起碼條件,如果連人身都保不住,怎麼可能升天呢。所以外教所說的升天法門,並沒有多少真實性。
五戒是:第一、戒殺生,第二、戒偷盜,第叁、戒邪淫,第四、戒妄語,第五、戒飲酒。這是獲得人身的五個基本條件,缺一不可。那麼,試試看,五條都能做到的究竟有多少人呢?所以佛說,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關于小乘與大乘:
乘,車之義。小乘即小車,只能自坐或乘坐少數人;大乘即大車,可以乘坐很多人。小乘指聲聞乘和緣覺乘,大乘指菩薩乘和佛乘。
小乘:
只能乘坐少數人的小車之義,只是自度,不發大願度他,有聲聞、緣覺兩種。但遠超凡夫、外道。外道並不是貶義詞,只是說他們不是佛道。小乘的修行人開悟時,即斷除我見、疑見、戒禁取見之叁縛結,證得初果須陀洹;悟後起修,曆經二果斯陀含、叁果阿那含,逐漸斷盡貪、嗔、癡、慢、疑之五根本煩惱,則證得四果阿羅漢。初果、二果、叁果爲分證,四果爲滿證。緣覺的解脫果位,名辟支佛。阿羅漢和辟支佛,都只是小乘聲聞、緣覺證得解脫時的果位名詞,還稱不上是菩薩,所以更不是佛。但他們已是出世間的聖人,若誹謗出世聖人,則有無量罪過。
大乘:
可以乘坐許多人的大車之義,不但自度,而且發大願度他。大乘的法,是成佛的法,當然包括解脫法在內。爲了生生世世隨佛修學,菩薩永不入無余涅槃,八地以前的菩薩還要故意留一點點煩惱,以潤來生,叫作“留惑潤生”。
《佛法初識(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