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還好啊,我要感謝我老爸給我這個機會,不必講得太清楚,給我們這個機會,讓我跟師媽好好的修行,真是很感恩,讓我們苦節笃勵,勤勉奮發,非常感謝老爸這樣子。好了!哇!這個吃過苦的孩子就是不一樣,他什麼苦他都幹,別人不願意做的,他都跑第一的,洗廁所啊、挑水啊、燒水啊、煮飯啊,這個人什麼都做,那苦的,人家沒有辦法,他什麼都自己來,他不會說:哎呀!今天煮飯,趕快裝做沒聽到,今天要做早晚課,故意沒聽到打板,故意的哦,不是裝的哦,嗯,故意的就是裝的啦,是不是啊?他不會這樣子,精進又用功啊,又替大衆僧服務,所以這個人很了不得!師父看看那個祖師大德傳,沒有一個哦,一個都沒有,沒有人是修輕松行的,沒聽過!沒有聽說過,可以修那個懶懶散散的,不吃過苦可以修行的,連聽都沒聽過這樣子,都是吃盡苦頭的人,所以吃苦能成就的。大曆七年,就是西元772年,受具足戒,這在嵩山會善寺,那麼就這個律師受具足戒。他研習,一開始研習這個律宗的,持律很嚴,不久就遊諸講肆,聽《楞嚴經》、《華嚴經》,又通達《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哦!不只是苦行,他還通達這些論,後來參這個江西的馬祖道一禅師,這個根器已經夠利了,又持戒、又是精研,有所省悟,一下子到那個地方,馬上就頓悟,很厲害的,馬上就頓悟,去到那邊,馬祖講幾句話,對不對?平常心是道、即心即佛,一下子就OK了!絕學無爲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沒事了!悟道了就沒事了,生命對他來講,就是遊戲人間了。在貞元十一年,西元795年,他在池陽南泉山建這個道場,普願禅師有一個了不起,你一定做不到的,他這個行爲,你一定做不到的,叁十年不出山,我們這個沒辦法啦,我們到山上去住幾天,就關不住了,沒辦法了,趕快到高雄來走一走,再住下去會發瘋的,沒辦法了!他叁十年不出山,哇!這個不是普通人!太和初年,就是西元827年到西元835年,應衆,應大衆的邀請,出山了,說:你已經閉關叁十年了,可以出來了。因此一出來,這個學徒雲集,他因爲長養聖胎,長養得沒問題了,無論是律啦、無論是禅啦,都沒有問題!那麼有一天,這普願禅師,因爲東堂跟西堂。兩堂各在爭一支貓,剛好普願禅師走過去,說:你們爭什麼東西啊?來!說說看,你們跟我學禅學這麼久,說一句給我聽聽看,你們能說得出來什麼是禅,我這個貓就放給你們,你要是講不出來,馬上把它斬斷。一下子,學禅學這麼久,看到師父這麼生氣,師父罵他:你們爭什麼東西?講啊!馬上講,講出來,貓就放給你們,講不出來,貓馬上斬斷。大衆僧無對!普願禅師刀一拿起來,啪!把那只貓斬成兩段了。他有辦法,他可以這樣做啊,我們沒有辦法的啊!趙州從外面回來,趙州回來,因爲大家都沒辦法回答嘛,這趙州和尚是大徹大悟的人,趙州八十猶行腳,從外面回來,這個師,普願禅師就告訴這個趙州:哎呀!剛剛東、西堂的,兩邊的比丘在爭那一只貓,我叫他們說,什麼是禅?他講不出來,我就把那只貓斬斷了,不曉得趙州和尚你有什麼看法?趙州和尚一聽,趕快把他的鞋子脫起來,放這樣子,頂上去,慢慢的走出去,慢慢走出去。普願禅師說:你剛才如果在這個地方,你就可以救了那只貓了!諸位!那什麼意思啊?不曉得,是不是?不曉得!意思就是,法沒有兩端啦,最腳底的,最腳底的是最下賤的地方,頂部是最尊貴的地方,不二法啦,頭跟腳其實都是一樣的,就是無頭也無尾啦,這個就是絕對的本體,看不懂啊?聽不懂是不是?所以有【南泉斬貓】之語,脍炙人口。太和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示寂,世壽八十七,世稱南泉普願,有語錄一卷。好!因爲這個南泉禅師很重要、很重要!那麼剛剛談到那個公案,諸位都悟出來了沒有?爲什麼要把貓斬成兩段呢?這個貓就比喻說我們的法身,我們清淨法身,诤,就是有對立、有對立,意思就是說,當我們在爭執的時候,我們就會象這一只貓,他本來很完整的啦,清淨的法身劃分成二,本來是不二,現在把它劃分成二,因爲诤,所以一個人內心裏面,诤與道相違,一個人內心裏面的诤,爭論的話,他就破壞了清淨心,破壞了我們清淨法身,不管世間是對、是不對,是善、是惡,你統統要用虛空的心去解脫,它不生、它不滅,非善、非惡,沒有任何的恩怨,沒有任何的相,這是本來面目,那東西單在爭了,對不對?那這個一真法界,沒辦法顯現出來了。所以就如同這只貓,道得,你講得出,那就是完整的貓了,就完整的法身了。你道不得,道不得,你爭論還在啊,啪!就斬斷了,我們不二的法門變成二了、對立了。趙州一進來,一看,哇!對不對?他聽了南泉普願禅師這樣講,他就把那個鞋子拿起來,放在這上地方來,意思就是,最下賤的地方,就是最尊貴的地方,無所謂的開始,也沒有所謂的結束;也沒有所謂的尊貴,也沒有所謂的下賤,爲什麼?我們頭是最尊貴的,那腳是最下賤的,在清淨的本休界裏面,沒有這個對立的相,所以頭就是腳,腳就是頭,那沒有什麼好放的,都是一的意思,法身是清淨無相的東西,這樣知道了嗎?哦!這樣我聽懂了!說:師行腳的時候,到南泉普願禅師,有一天齋時,【一日齋時,捧缽向南泉位上坐。】捧這個缽,到南泉的位上坐。【南泉下來見,】就是這個黃檗禅師行腳到南泉普願禅師,一日過堂的時候,捧著缽,向南泉的位子上坐,南泉禅師,普願禅師下來看到了,【便問:“長老!什麼年中行道?”】意思就是:你爲什麼坐我的位子呢?長老!是什麼年中行道啊?【師雲:“威音王已前。”】這個【威音王已前】,是禅林的用語,又作【威音王佛出世已前】,這是禅林常用語,指點學人自己本來面目之語,意思就是父母未生以前,或者天地未開以前,空劫以前,叫做威音王已前,就表示父母未生前以前就開始了。這南泉禅師問這個黃檗禅師說:你什麼時候開始修行呢?因爲修行沒有開始啊,沒有開始就是,【威音王已前】就表示,不是指無量億劫以前,沒有一個開始,父母未生以前,我就開始修行了。意思就是,道早就存在了,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叫做威音王已前。【南泉雲:“猶是王老師孫在。”】猶是就是:哦!那跟我一樣,就是跟我這個王老師在一樣的。意思就是,因爲南泉禅師俗姓王,常常稱自己,常常自稱:王老師。猶是王老師孫在,還是跟我在一樣的,我也是絕對的東西嘛,是不是?你威音王已前就無始嘛,跟我一樣,自性清淨,現在就是了。【師便下去。】哦!師就下去了。
【師一日出次,】出次,【南泉雲:】你要去哪裏啊?【“如許大身材,戴個些子大笠”】戴這麼一點點的鬥笠,意思就是說,怎麼不戴大一點的,戴那麼一點點?你這麼魁梧的身材,戴著那麼一個小小的那麼大的鬥笠。【些子】就是一點點,稍微。戴一個稍微大一點的鬥笠嘛!意思就是鬥笠太小了。戴個些子大,【些子大】就是這麼大一點點的鬥笠,怎麼不戴大一點的啊?你這麼魁梧的大身材,爲什麼戴那麼一點點這個鬥笠呢?這黃檗禅師就說了:【師雲:“叁千大千世界總在裏許。”】因爲法身是沒有大小的啦,這一頂帽子,法身就具足,整個盡虛空間、遍法界的法身,跟這一頂鬥笠的法身都是一樣的啦,叁千大千世界都在裏面啦!【南泉雲:“王老師呢?”】是我嗎?意思就是自性的意思,我的自性,就是足足了,我的自性就統統具足了。【師戴笠便行。】就是這樣,沒什麼好說的,就走了!
《傳心法要講記(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