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传心法要讲记(9)▪P4

  ..续本文上一页还好啊,我要感谢我老爸给我这个机会,不必讲得太清楚,给我们这个机会,让我跟师妈好好的修行,真是很感恩,让我们苦节笃励,勤勉奋发,非常感谢老爸这样子。好了!哇!这个吃过苦的孩子就是不一样,他什么苦他都干,别人不愿意做的,他都跑第一的,洗厕所啊、挑水啊、烧水啊、煮饭啊,这个人什么都做,那苦的,人家没有办法,他什么都自己来,他不会说:哎呀!今天煮饭,赶快装做没听到,今天要做早晚课,故意没听到打板,故意的哦,不是装的哦,嗯,故意的就是装的啦,是不是啊?他不会这样子,精进又用功啊,又替大众僧服务,所以这个人很了不得!师父看看那个祖师大德传,没有一个哦,一个都没有,没有人是修轻松行的,没听过!没有听说过,可以修那个懒懒散散的,不吃过苦可以修行的,连听都没听过这样子,都是吃尽苦头的人,所以吃苦能成就的。大历七年,就是西元772年,受具足戒,这在嵩山会善寺,那么就这个律师受具足戒。他研习,一开始研习这个律宗的,持律很严,不久就游诸讲肆,听《楞严经》、《华严经》,又通达《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哦!不只是苦行,他还通达这些论,后来参这个江西的马祖道一禅师,这个根器已经够利了,又持戒、又是精研,有所省悟,一下子到那个地方,马上就顿悟,很厉害的,马上就顿悟,去到那边,马祖讲几句话,对不对?平常心是道、即心即佛,一下子就OK了!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没事了!悟道了就没事了,生命对他来讲,就是游戏人间了。在贞元十一年,西元795年,他在池阳南泉山建这个道场,普愿禅师有一个了不起,你一定做不到的,他这个行为,你一定做不到的,三十年不出山,我们这个没办法啦,我们到山上去住几天,就关不住了,没办法了,赶快到高雄来走一走,再住下去会发疯的,没办法了!他三十年不出山,哇!这个不是普通人!太和初年,就是西元827年到西元835年,应众,应大众的邀请,出山了,说:你已经闭关三十年了,可以出来了。因此一出来,这个学徒云集,他因为长养圣胎,长养得没问题了,无论是律啦、无论是禅啦,都没有问题!那么有一天,这普愿禅师,因为东堂跟西堂。两堂各在争一支猫,刚好普愿禅师走过去,说:你们争什么东西啊?来!说说看,你们跟我学禅学这么久,说一句给我听听看,你们能说得出来什么是禅,我这个猫就放给你们,你要是讲不出来,马上把它斩断。一下子,学禅学这么久,看到师父这么生气,师父骂他:你们争什么东西?讲啊!马上讲,讲出来,猫就放给你们,讲不出来,猫马上斩断。大众僧无对!普愿禅师刀一拿起来,啪!把那只猫斩成两段了。他有办法,他可以这样做啊,我们没有办法的啊!赵州从外面回来,赵州回来,因为大家都没办法回答嘛,这赵州和尚是大彻大悟的人,赵州八十犹行脚,从外面回来,这个师,普愿禅师就告诉这个赵州:哎呀!刚刚东、西堂的,两边的比丘在争那一只猫,我叫他们说,什么是禅?他讲不出来,我就把那只猫斩断了,不晓得赵州和尚你有什么看法?赵州和尚一听,赶快把他的鞋子脱起来,放这样子,顶上去,慢慢的走出去,慢慢走出去。普愿禅师说:你刚才如果在这个地方,你就可以救了那只猫了!诸位!那什么意思啊?不晓得,是不是?不晓得!意思就是,法没有两端啦,最脚底的,最脚底的是最下贱的地方,顶部是最尊贵的地方,不二法啦,头跟脚其实都是一样的,就是无头也无尾啦,这个就是绝对的本体,看不懂啊?听不懂是不是?所以有【南泉斩猫】之语,脍炙人口。太和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示寂,世寿八十七,世称南泉普愿,有语录一卷。好!因为这个南泉禅师很重要、很重要!那么刚刚谈到那个公案,诸位都悟出来了没有?为什么要把猫斩成两段呢?这个猫就比喻说我们的法身,我们清净法身,诤,就是有对立、有对立,意思就是说,当我们在争执的时候,我们就会象这一只猫,他本来很完整的啦,清净的法身划分成二,本来是不二,现在把它划分成二,因为诤,所以一个人内心里面,诤与道相违,一个人内心里面的诤,争论的话,他就破坏了清净心,破坏了我们清净法身,不管世间是对、是不对,是善、是恶,你统统要用虚空的心去解脱,它不生、它不灭,非善、非恶,没有任何的恩怨,没有任何的相,这是本来面目,那东西单在争了,对不对?那这个一真法界,没办法显现出来了。所以就如同这只猫,道得,你讲得出,那就是完整的猫了,就完整的法身了。你道不得,道不得,你争论还在啊,啪!就斩断了,我们不二的法门变成二了、对立了。赵州一进来,一看,哇!对不对?他听了南泉普愿禅师这样讲,他就把那个鞋子拿起来,放在这上地方来,意思就是,最下贱的地方,就是最尊贵的地方,无所谓的开始,也没有所谓的结束;也没有所谓的尊贵,也没有所谓的下贱,为什么?我们头是最尊贵的,那脚是最下贱的,在清净的本休界里面,没有这个对立的相,所以头就是脚,脚就是头,那没有什么好放的,都是一的意思,法身是清净无相的东西,这样知道了吗?哦!这样我听懂了!说:师行脚的时候,到南泉普愿禅师,有一天斋时,【一日斋时,捧钵向南泉位上坐。】捧这个钵,到南泉的位上坐。【南泉下来见,】就是这个黄檗禅师行脚到南泉普愿禅师,一日过堂的时候,捧着钵,向南泉的位子上坐,南泉禅师,普愿禅师下来看到了,【便问:“长老!什么年中行道?”】意思就是:你为什么坐我的位子呢?长老!是什么年中行道啊?【师云:“威音王已前。”】这个【威音王已前】,是禅林的用语,又作【威音王佛出世已前】,这是禅林常用语,指点学人自己本来面目之语,意思就是父母未生以前,或者天地未开以前,空劫以前,叫做威音王已前,就表示父母未生前以前就开始了。这南泉禅师问这个黄檗禅师说:你什么时候开始修行呢?因为修行没有开始啊,没有开始就是,【威音王已前】就表示,不是指无量亿劫以前,没有一个开始,父母未生以前,我就开始修行了。意思就是,道早就存在了,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叫做威音王已前。【南泉云:“犹是王老师孙在。”】犹是就是:哦!那跟我一样,就是跟我这个王老师在一样的。意思就是,因为南泉禅师俗姓王,常常称自己,常常自称:王老师。犹是王老师孙在,还是跟我在一样的,我也是绝对的东西嘛,是不是?你威音王已前就无始嘛,跟我一样,自性清净,现在就是了。【师便下去。】哦!师就下去了。

  【师一日出次,】出次,【南泉云:】你要去哪里啊?【“如许大身材,戴个些子大笠”】戴这么一点点的斗笠,意思就是说,怎么不戴大一点的,戴那么一点点?你这么魁梧的身材,戴着那么一个小小的那么大的斗笠。【些子】就是一点点,稍微。戴一个稍微大一点的斗笠嘛!意思就是斗笠太小了。戴个些子大,【些子大】就是这么大一点点的斗笠,怎么不戴大一点的啊?你这么魁梧的大身材,为什么戴那么一点点这个斗笠呢?这黄檗禅师就说了:【师云:“三千大千世界总在里许。”】因为法身是没有大小的啦,这一顶帽子,法身就具足,整个尽虚空间、遍法界的法身,跟这一顶斗笠的法身都是一样的啦,三千大千世界都在里面啦!【南泉云:“王老师呢?”】是我吗?意思就是自性的意思,我的自性,就是足足了,我的自性就统统具足了。【师戴笠便行。】就是这样,没什么好说的,就走了!

  

《传心法要讲记(9)》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