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吃得這樣多,如果這樣下去,我們普陀山被他們吃窮了。明天打齋,他們又要來吃,不知需要多少米才夠他們,不夠還要鬧,飯頭師現在辭職,不敢燒飯了,怎麼辦?」
這時,忽然有一個和尚來說:「我願當飯頭,不怕他們有多少羅漢大肚皮來吃,我都教他們吃不下。」第二天,這班餓虎似的窮羅漢,又在齋堂裏打起沖鋒來,可是他不知道菩薩已有了准備,這裏的飯菜源源而來,無有缺少,吃得他們「大腹便便」的不能再吃了,飯桶的飯仍然未曾見少。糾察師這時膽子也大起來,提高嗓子大聲說道:「請大家發心吃,開了一個飯店,決不怕大肚子,你們昨天沒有吃飽的,今天盡量的吃,不怕你有多大的肚皮,我們的飯菜,你們是沒有本領吃得完的!」五百羅漢這時也知道觀世音菩薩的神通廣大,明知鬥不過菩薩的,因此也就不聲不響地走了。
(十一)寺前門從此關閉
羅漢們走後,菩薩吩咐把山門關起來,不許他們再來取鬧,羅漢看見菩薩把山門關起來,不准他們進來就說:「好!我看你山門關到甚麼時候,你那一天山門開下來,我們就來要飯吃!」這就是前寺大門永久不開的原因。
(十二)普陀滲陳飯的源頭
羅漢走後,飯頭師也不見了,大家才知道這一位飯頭師是觀音菩薩現身,才能把這些羅漢送走,同時亦害怕這些羅漢會再來開玩笑,因此,就把菩薩燒的這一鍋飯,及羅漢們吃不了的陳飯,留下來滲進第二次的新飯中。果然,不論臨時添多少人都夠吃,從無粥少僧多之慮。就這樣,這新新相陳的習慣,一直留傳千百年,直到現在,還是如此,這就是普濟寺滲陳飯的原因。
------------------------
(一)菩薩譽滿普陀.曆朝皇帝賜奉
普陀山上,觀音菩薩感應的事迹很多,觸動曆代皇帝不是聖駕親臨,就是禦賜敕奉。因此,普陀山很多有道德的和尚都得到帝王的恩澤,禦賜紫衣龍袍,直到現在,普陀山內仍珍藏著不少曆代帝王的聖旨和禦賜的寶物。
(二)樹大有枯枝.族大有乞兒
然,樹大有枯枝,族大有乞兒。因爲普陀山名氣太多,和尚亦很多,其中難免龍蛇混雜,良莠不齊,不少行爲不端的和尚以傳說中的羅漢鬧普陀爲鑒,故意衣衫褴褛,不具威儀地在大街小巷向香客化小緣。當然,我們是凡夫,肉眼分不清楚誰是真羅漢。
(叁)真假羅漢.莫能分辯
例如濟顛和尚,相傳是南宋高僧道濟,出生時國清寺羅漢堂內第十七尊羅漢(降龍羅漢)突然倒下,于是人們便以濟公爲羅漢投胎。濟祖一生充滿傳奇,出家後先投國清寺,後依靈隱寺受具足戒,常穿著褴褛,貌似瘋顛,嗜好酒肉,不喜誦經參禅。民間常流傳其形像爲披戴破帽、破鞋、破扇,穿垢衲衣之顛僧。實際之濟祖卻是學問淵博,深懂醫術,濟世扶危,治愈不少奇難雜症,活人無數之高僧,更常在市井化緣,修複破寺。其實,穿著破爛是表無欲無求;與頑童在市井斯混表與世無爭;瘋顛是借嘻笑爲怒罵;救死扶弱,拯危濟困,是普度緣人,是真正的大阿羅漢。
(四)乾隆皇帝.叁下江南
傳說乾隆王叁下江南,便衣私訪民間時,亦曾順道到普陀山叁次。
有人說乾隆皇帝是佛教徒,其實他不見得是真正的佛教徒,有很多名山道場皆被他破壞了風水。他每到一處地方,都美其名賜一禦碑,立一禦碑亭,結果這一塊好地方的風水就被他破壞了。這不但是佛門中人說,就是世俗人也這樣在談論此事。
普陀山的前寺,過去前面的地方沒有禦碑亭,海裏的潮水漲時,東西兩邊海水的波浪,能夠湧到前寺山門外,連接起來。後來,經過乾隆皇帝的禦碑鎮壓以後,就漸漸的水退地現,現在東邊退至千步沙,西邊退至西方船,同時山上也很少有德高道隆的祖師出現。大家都知道雍正皇帝是一個大徹大悟的佛教徒,據說在乾隆兒時,有國師進宮,雍正皇帝都命乾隆對國師頂禮下拜,而乾隆想他是千乘之尊的皇太子,爲甚麼要向一個窮和尚下跪行大禮?但逼于父皇嚴命,真是敢怒而不敢言,那時他就這樣想,如果我將來權柄在手時,一定對這些壞和尚不客氣。後來登上皇位後,卻不極力破壞佛法,是因爲他的國母皇太後是一個忠誠的佛教徒,他不敢違背母後慈意,故對佛教沒有太大的打壓而已。以下是他叁遊普陀山的經過。
(五)初訪普陀.印象極壞
因爲是私訪,所以普陀山並無人知道乾隆皇帝要駕臨,就像平日一樣,街上的和尚坐滿山門外,或坐路邊石上,或坐樹下談笑,很沒威儀,看見人就向人化緣,化到幾個錢便聚在一起賭錢,甚至有些在抽煙,聽到打板就齊集齋堂應供吃飯,飯後依舊坐在外面談天說地。這些情景給不太敬仰佛法的乾隆皇帝看見,心裏很不舒服。想起上祖順治皇帝說出羨慕出家人的話,「百年叁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閑」時,很不服氣。乾隆心想,怎麼這些懶和尚,不務正業,終日遊閑,無所侍事,還在賭錢抽煙。我在宮中常聽母後說普陀山的和尚是如何如何的有道德,有威儀,那知道原來是這麼壞的,回宮一定奏明母後,發兵來捉拿他們。
(六)母後相勸.尊敬叁寶
乾隆回宮後,一五一十的向母後報告實情,並且說要派兵去殺這些壞和尚,毀滅普陀山。國母見他對佛教起了如此的反感,就很慈祥的勸他說:「皇兒呀!你的父王及祖父以及我,都是忠實的佛教徒,你不能因爲看見幾個不俱僧相的和尚,就想把名山毀滅,那是千萬動不得的。再說,你知道那些壞和尚是甚麼人嗎?也許他們是菩薩化現,試試你的心理也未可知。總之,你要聽爲娘一句話,佛功德是不可量的,你不看僧面看佛面啊!」
(七)再訪普陀.孰不可忍
乾隆第二次再下江南,又想起普陀山的壞和尚來,想再去看看,是否依然一樣。皇帝來到普陀,那些和尚好像跟他過不去似的,一見他來,一齊把他圍起來要錢,錢拿到手便吆五喝六起來,吃煙吃酒,你拉他拖的到處吵鬧,一點出家人的樣子都沒有,而且不只一處,整個普陀山都有這些壞和尚在走動。乾隆問他們爲甚麼如此時,他們說是海外家風,羅漢境界,你管不了他。
微服的皇帝不禁勃然大怒,真是此可忍孰不可忍,立誓說:「哼!我管不了你?我回去就發兵來殺你們的頭,看我能不能管你們!」這些和尚吃得醉醺醺的,並不管他說甚麼,竟然鼓掌大笑而去。
(八)母後再勸.不看僧面看佛面
乾隆回宮後,怒氣未遏,母親見他神情不好,溫柔細問。皇帝說:「母後,別說了,那些壞和尚簡直把我的肚皮氣破,他們甚麼壞習慣都有,無所忌憚,說是海外家風,羅漢境界,我管不了他們。我就要發兵去殺他一個痛快,一個不留,看我管得了管不了。」他的母親等他發完脾氣後,還是好言相勸,別爲一點小事動瞋心起殺念,他說他們是羅漢境界,恐怕他們是真羅漢變化的,可能是他們在試試你的心,務望皇兒看在爲娘面上,不要造此殺罪。皇太後最後仍是那句話:「皇兒呀!佛功德不可量啊!你不看僧面看佛面呀!」
(九)叁下江南.帶兵清剿
乾隆叁下江南,這次帶了兵船駐在海裏,聽候調動。乾隆心想,如這班壞和尚仍如此惡作劇,不改前非的話,我再不回去禀奏母後,隨時帶兵清剿,殺他一個不留,方泄我心頭之恨。皇帝一步一步來到山門外邊,看見這班和尚非但不改,並且變本加厲,竟然在大殿外賭起錢來,同時還有其他男女混雜其中,更不知道皇帝站在旁邊看他們賭錢。
(十)參與賭博.皇帝輸光
這時,皇帝心中氣極,心想我就來和你賭,要你們都輸光,沒錢再賭。乾隆伸手掏了一把銀圓押上去,馬上就被他們吃去了。一連數把都是輸的,最後的孤注一擲也是被和尚吃光了,輸得身邊一文錢都沒有了,氣極把頭上戴的帽子脫下來押上去,也被旁邊一個和尚贏了去,和尚拿著贏來的帽子,就往自己頭上一戴,乾隆氣得又把身上披的一件很華貴的袍子脫下來,押上去賭,結果又被正中推莊的一個像尼姑的女人贏了去,並往身上一披,並且問他還有甚麼值錢的東西拿出來賭嗎?
此時的乾隆皇帝,真的氣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心想這些壞和尚不殺還了得,于是就命同來的便衣隊,暗中看住他們,不放一個逃走,並把大殿四周的門窗守住,以防他們從任何一門逃走。自己則立即趕到碼頭,把帶來的禦林軍,在前寺圍困起來,准備捉拿賭錢的這班和尚。
(十一)菩薩顯靈.皇帝嚇怕
乾隆帶著軍隊,回到山門前時,仍見這些和尚在說說笑笑的走進大殿,但當皇帝率領軍隊跑進大殿捉人時,卻連一個影子都沒有,不知他們跑到那裏去了,找來找去,都找不出一個人來。最後,有人看見皇帝的帽子,戴在一尊很莊嚴的觀音菩薩頭上,再細看,皇帝名貴的袍衣又披在菩薩的身上。這時,皇帝楞住了,心在想,難道剛才賭錢的壞和尚,真是觀音菩薩化現的嗎?這時,萬歲爺被嚇得魂不附體,立即跪下向菩薩磕頭不止,並說:「弟子肉眼凡夫,不知菩薩示現,心起惡念,死罪死罪,從此我再也不敢隨便輕視僧人了,千祈菩薩大慈,勿降災禍于我。」祝罷回京。
(十二)別作末法獅子蟲
乾隆回京後,把經過向母後如實逐一報告,並表示後悔,這時國母對他說:「我早就對你說過,你不聽爲娘的話。不過,我最後吩咐你,今後看見僧人行爲不端,衣帽不整,你要動怒時,就記住爲娘的這句話,佛功德不可量啊,不看僧面看佛面呀!」
時近末法,剃發穿僧衣,幹壞事,壞佛法的「獅子蟲」當然是很可怕,但有些少數在家居士,亦以專談比丘過咎爲能事,兩者同是「獅子蟲」。各位大德居士(其實如此者不是居士)當以此一故事爲誡,更要記住皇太後的兩句話:『皇兒呀!佛功德不可量啊,你不看僧面看佛面呀!』
觀音菩薩早知後山上會有一獅子蟲出來敗壞山名,所以預先示現,以警當時的帝王,同時也在說:「你們不能因爲看見少數的壞和尚,就瞧不起佛教。」此公案的最大的目,還是要大家「不看僧面看佛面…
《千處祈求千處應 苦海常作渡人舟──寬運法師觀音菩薩聖誕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