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千处祈求千处应 苦海常作渡人舟──宽运法师观音菩萨圣诞开示▪P2

  ..续本文上一页,吃得这样多,如果这样下去,我们普陀山被他们吃穷了。明天打斋,他们又要来吃,不知需要多少米才够他们,不够还要闹,饭头师现在辞职,不敢烧饭了,怎么办?」 

  这时,忽然有一个和尚来说:「我愿当饭头,不怕他们有多少罗汉大肚皮来吃,我都教他们吃不下。」第二天,这班饿虎似的穷罗汉,又在斋堂里打起冲锋来,可是他不知道菩萨已有了准备,这里的饭菜源源而来,无有缺少,吃得他们「大腹便便」的不能再吃了,饭桶的饭仍然未曾见少。纠察师这时胆子也大起来,提高嗓子大声说道:「请大家发心吃,开了一个饭店,决不怕大肚子,你们昨天没有吃饱的,今天尽量的吃,不怕你有多大的肚皮,我们的饭菜,你们是没有本领吃得完的!」五百罗汉这时也知道观世音菩萨的神通广大,明知斗不过菩萨的,因此也就不声不响地走了。

  (十一)寺前门从此关闭

  罗汉们走后,菩萨吩咐把山门关起来,不许他们再来取闹,罗汉看见菩萨把山门关起来,不准他们进来就说:「好!我看你山门关到甚么时候,你那一天山门开下来,我们就来要饭吃!」这就是前寺大门永久不开的原因。

  (十二)普陀渗陈饭的源头

  罗汉走后,饭头师也不见了,大家才知道这一位饭头师是观音菩萨现身,才能把这些罗汉送走,同时亦害怕这些罗汉会再来开玩笑,因此,就把菩萨烧的这一锅饭,及罗汉们吃不了的陈饭,留下来渗进第二次的新饭中。果然,不论临时添多少人都够吃,从无粥少僧多之虑。就这样,这新新相陈的习惯,一直留传千百年,直到现在,还是如此,这就是普济寺渗陈饭的原因。

  ------------------------

  (一)菩萨誉满普陀.历朝皇帝赐奉

  普陀山上,观音菩萨感应的事迹很多,触动历代皇帝不是圣驾亲临,就是御赐敕奉。因此,普陀山很多有道德的和尚都得到帝王的恩泽,御赐紫衣龙袍,直到现在,普陀山内仍珍藏着不少历代帝王的圣旨和御赐的宝物。 

  (二)树大有枯枝.族大有乞儿

  然,树大有枯枝,族大有乞儿。因为普陀山名气太多,和尚亦很多,其中难免龙蛇混杂,良莠不齐,不少行为不端的和尚以传说中的罗汉闹普陀为鉴,故意衣衫褴褛,不具威仪地在大街小巷向香客化小缘。当然,我们是凡夫,肉眼分不清楚谁是真罗汉。

  (三)真假罗汉.莫能分辩

  例如济颠和尚,相传是南宋高僧道济,出生时国清寺罗汉堂内第十七尊罗汉(降龙罗汉)突然倒下,于是人们便以济公为罗汉投胎。济祖一生充满传奇,出家后先投国清寺,后依灵隐寺受具足戒,常穿着褴褛,貌似疯颠,嗜好酒肉,不喜诵经参禅。民间常流传其形像为披戴破帽、破鞋、破扇,穿垢衲衣之颠僧。实际之济祖却是学问渊博,深懂医术,济世扶危,治愈不少奇难杂症,活人无数之高僧,更常在市井化缘,修复破寺。其实,穿着破烂是表无欲无求;与顽童在市井斯混表与世无争;疯颠是借嘻笑为怒骂;救死扶弱,拯危济困,是普度缘人,是真正的大阿罗汉。

  (四)乾隆皇帝.三下江南

  传说乾隆王三下江南,便衣私访民间时,亦曾顺道到普陀山三次。

  有人说乾隆皇帝是佛教徒,其实他不见得是真正的佛教徒,有很多名山道场皆被他破坏了风水。他每到一处地方,都美其名赐一御碑,立一御碑亭,结果这一块好地方的风水就被他破坏了。这不但是佛门中人说,就是世俗人也这样在谈论此事。

  普陀山的前寺,过去前面的地方没有御碑亭,海里的潮水涨时,东西两边海水的波浪,能够涌到前寺山门外,连接起来。后来,经过乾隆皇帝的御碑镇压以后,就渐渐的水退地现,现在东边退至千步沙,西边退至西方船,同时山上也很少有德高道隆的祖师出现。大家都知道雍正皇帝是一个大彻大悟的佛教徒,据说在乾隆儿时,有国师进宫,雍正皇帝都命乾隆对国师顶礼下拜,而乾隆想他是千乘之尊的皇太子,为甚么要向一个穷和尚下跪行大礼?但逼于父皇严命,真是敢怒而不敢言,那时他就这样想,如果我将来权柄在手时,一定对这些坏和尚不客气。后来登上皇位后,却不极力破坏佛法,是因为他的国母皇太后是一个忠诚的佛教徒,他不敢违背母后慈意,故对佛教没有太大的打压而已。以下是他三游普陀山的经过。

  (五)初访普陀.印象极坏

  因为是私访,所以普陀山并无人知道乾隆皇帝要驾临,就像平日一样,街上的和尚坐满山门外,或坐路边石上,或坐树下谈笑,很没威仪,看见人就向人化缘,化到几个钱便聚在一起赌钱,甚至有些在抽烟,听到打板就齐集斋堂应供吃饭,饭后依旧坐在外面谈天说地。这些情景给不太敬仰佛法的乾隆皇帝看见,心里很不舒服。想起上祖顺治皇帝说出羡慕出家人的话,「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时,很不服气。乾隆心想,怎么这些懒和尚,不务正业,终日游闲,无所侍事,还在赌钱抽烟。我在宫中常听母后说普陀山的和尚是如何如何的有道德,有威仪,那知道原来是这么坏的,回宫一定奏明母后,发兵来捉拿他们。

  (六)母后相劝.尊敬三宝

  乾隆回宫后,一五一十的向母后报告实情,并且说要派兵去杀这些坏和尚,毁灭普陀山。国母见他对佛教起了如此的反感,就很慈祥的劝他说:「皇儿呀!你的父王及祖父以及我,都是忠实的佛教徒,你不能因为看见几个不俱僧相的和尚,就想把名山毁灭,那是千万动不得的。再说,你知道那些坏和尚是甚么人吗?也许他们是菩萨化现,试试你的心理也未可知。总之,你要听为娘一句话,佛功德是不可量的,你不看僧面看佛面啊!」

  (七)再访普陀.孰不可忍

  乾隆第二次再下江南,又想起普陀山的坏和尚来,想再去看看,是否依然一样。皇帝来到普陀,那些和尚好像跟他过不去似的,一见他来,一齐把他围起来要钱,钱拿到手便吆五喝六起来,吃烟吃酒,你拉他拖的到处吵闹,一点出家人的样子都没有,而且不只一处,整个普陀山都有这些坏和尚在走动。乾隆问他们为甚么如此时,他们说是海外家风,罗汉境界,你管不了他。

  微服的皇帝不禁勃然大怒,真是此可忍孰不可忍,立誓说:「哼!我管不了你?我回去就发兵来杀你们的头,看我能不能管你们!」这些和尚吃得醉醺醺的,并不管他说甚么,竟然鼓掌大笑而去。

  (八)母后再劝.不看僧面看佛面

  乾隆回宫后,怒气未遏,母亲见他神情不好,温柔细问。皇帝说:「母后,别说了,那些坏和尚简直把我的肚皮气破,他们甚么坏习惯都有,无所忌惮,说是海外家风,罗汉境界,我管不了他们。我就要发兵去杀他一个痛快,一个不留,看我管得了管不了。」他的母亲等他发完脾气后,还是好言相劝,别为一点小事动瞋心起杀念,他说他们是罗汉境界,恐怕他们是真罗汉变化的,可能是他们在试试你的心,务望皇儿看在为娘面上,不要造此杀罪。皇太后最后仍是那句话:「皇儿呀!佛功德不可量啊!你不看僧面看佛面呀!」

  (九)三下江南.带兵清剿

  乾隆三下江南,这次带了兵船驻在海里,听候调动。乾隆心想,如这班坏和尚仍如此恶作剧,不改前非的话,我再不回去禀奏母后,随时带兵清剿,杀他一个不留,方泄我心头之恨。皇帝一步一步来到山门外边,看见这班和尚非但不改,并且变本加厉,竟然在大殿外赌起钱来,同时还有其他男女混杂其中,更不知道皇帝站在旁边看他们赌钱。

  (十)参与赌博.皇帝输光

  这时,皇帝心中气极,心想我就来和你赌,要你们都输光,没钱再赌。乾隆伸手掏了一把银圆押上去,马上就被他们吃去了。一连数把都是输的,最后的孤注一掷也是被和尚吃光了,输得身边一文钱都没有了,气极把头上戴的帽子脱下来押上去,也被旁边一个和尚赢了去,和尚拿着赢来的帽子,就往自己头上一戴,乾隆气得又把身上披的一件很华贵的袍子脱下来,押上去赌,结果又被正中推庄的一个像尼姑的女人赢了去,并往身上一披,并且问他还有甚么值钱的东西拿出来赌吗?

  此时的乾隆皇帝,真的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心想这些坏和尚不杀还了得,于是就命同来的便衣队,暗中看住他们,不放一个逃走,并把大殿四周的门窗守住,以防他们从任何一门逃走。自己则立即赶到码头,把带来的御林军,在前寺围困起来,准备捉拿赌钱的这班和尚。

  (十一)菩萨显灵.皇帝吓怕

  乾隆带着军队,回到山门前时,仍见这些和尚在说说笑笑的走进大殿,但当皇帝率领军队跑进大殿捉人时,却连一个影子都没有,不知他们跑到那里去了,找来找去,都找不出一个人来。最后,有人看见皇帝的帽子,戴在一尊很庄严的观音菩萨头上,再细看,皇帝名贵的袍衣又披在菩萨的身上。这时,皇帝楞住了,心在想,难道刚才赌钱的坏和尚,真是观音菩萨化现的吗?这时,万岁爷被吓得魂不附体,立即跪下向菩萨磕头不止,并说:「弟子肉眼凡夫,不知菩萨示现,心起恶念,死罪死罪,从此我再也不敢随便轻视僧人了,千祈菩萨大慈,勿降灾祸于我。」祝罢回京。

  (十二)别作末法狮子虫

  乾隆回京后,把经过向母后如实逐一报告,并表示后悔,这时国母对他说:「我早就对你说过,你不听为娘的话。不过,我最后吩咐你,今后看见僧人行为不端,衣帽不整,你要动怒时,就记住为娘的这句话,佛功德不可量啊,不看僧面看佛面呀!」

  时近末法,剃发穿僧衣,干坏事,坏佛法的「狮子虫」当然是很可怕,但有些少数在家居士,亦以专谈比丘过咎为能事,两者同是「狮子虫」。各位大德居士(其实如此者不是居士)当以此一故事为诫,更要记住皇太后的两句话:『皇儿呀!佛功德不可量啊,你不看僧面看佛面呀!』

  观音菩萨早知后山上会有一狮子虫出来败坏山名,所以预先示现,以警当时的帝王,同时也在说:「你们不能因为看见少数的坏和尚,就瞧不起佛教。」此公案的最大的目,还是要大家「不看僧面看佛面…

《千处祈求千处应 苦海常作渡人舟──宽运法师观音菩萨圣诞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