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西方寺淨土法門座談會▪P2

  ..續本文上一頁西方極樂世界裏,才能繼續學習,所以獨留《無量壽經》一百年的時間,讓大家有機會聽經聞法,持名念佛求生西方淨土。這就是我們釋迦佛的慈悲。

  同時,佛法的實踐,又可分爲「難行道」與「易行道」,由于念佛法門叁根普被,利頓全收,非常的直接簡單,所以屬于「易行道」;只要我們持阿彌陀佛的名號,由于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無量壽、無量光,所以憑借持誦他的佛號,我們就可以往生極樂。

  當然,我們念佛,不是用口念,而是用心來念,正如蓮宗十叁祖印光大師說:「念佛定可消宿業,竭誠自可轉凡心。」靠著我們的誠懇,就可以轉化凡夫之心,所謂「一念誠懇,一念感應;念念誠懇,念念感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才容易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不過,我們持名念佛的同時,還要修叁福、六度、四攝、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等菩薩行。要知道「叁福」是我們所有的衆生,乃至是叁世諸佛成佛的正因。

  「叁福」第一福首先就是要「孝養父母、奉侍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世福」,是我們所有的人都應該行的世福。還有第二種「戒福」,即是「受持叁皈,具足衆戒,不犯威儀」,這個戒福指的是我們在家居士受叁皈五戒,或出家的法師受具足戒;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有叁百八十四條戒,這些衆戒都守好了、都具足了,才會不犯威儀。

  第叁種就是「行福」,首先我們要「發菩提心」,要「相信因果」,要「讀誦大乘」,還要「勸進行者」;這個「叁福」就是往生淨土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以後,我們往生又分爲「叁輩九品」;「叁輩」即是上叁輩、中叁輩、下叁輩,「九品」即是「上品」上、中、下叁生;「中品」上、中、下叁生;「下品」上、中、下叁生。同時,還有四種的淨土可以讓我們往生;這四種的淨土,就是凡聖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實報莊嚴土和常寂光淨土。這個常寂光淨土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去的,是諸佛住的地方。實報莊嚴土是菩薩、法身大士住的地方。而凡聖同居土和方便有余土,是聲聞、緣覺以下的人住的地方。所以,我們五濁惡世的衆生,就只能求生凡聖同居土和方便有余土。而在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中,在叁輩九品裏面,我們有機會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正如經上所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確實是殊勝無比的因緣。

  我們大家都知道阿彌陀佛久遠成佛,而且已經有十劫這麼長的時間;阿彌陀佛的功德實在是非常的微妙,在《阿彌陀經》裏頭也說了,所謂「一佛出世千佛護持」,六方的諸佛都來贊歎阿彌陀佛的功德;不是說只有我們娑婆世界的人才去到西方極樂世界,他方的人一樣能去到西方極樂世界。而且我們都知道,這個娑婆世界是一個五濁的惡世,其中有生、老、病、死苦,有愛別離苦,有怨憎會苦,有五陰熾盛苦,還有種種無量諸苦,可以說是苦多樂少,我們怎樣才能夠離苦得樂?身爲佛弟子,我們修行的目的,無非是了生脫死,最終成佛;但在這成佛的漫長路上,我們怎樣先去西方極樂世界暫住,那裏是佛給我們衆生的方便,我們較容易去到,還可以帶業往生;而且我們去了以後,都能證得無生法忍,永不退轉。

  其實我們都知道淨土其實有很多,像藥師佛的東方琉璃淨土,像兜率天的彌勒淨土,這些淨土都是要把業消盡以後才能去的。只有西方極樂世由于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我們才能乘搭這個慈航,往生極樂;這就是自力和他力的結合──「他力」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自力」就是我們自己欣願往生的信願;因爲阿彌陀佛久遠已經成佛了,他的正報非常的莊嚴,他身邊有二位菩薩,也就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還有無量的清淨大海衆,都寄居在西方極樂世界中。我們都知道在華嚴世界裏頭,像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他們都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淨土爲最後歸宿。那你說我們凡夫應該去那裏呢?

  還有善財童子的五十叁參,也無非爲了給我們示現種種的法門,到最後他還是要去西方極樂世界。試想,連法身大士最後都要去西方極樂世界,那我們不去西方極樂世界要去那裏?但是,我們想去西方極樂世界,就要先了解一下淨土裏面依、報莊嚴的種種。所以,今天我們邀請來的嘉賓,一位是我們禅門的法匠;在淨土法門裏說,「有禅無淨土」的話,「十人九錯路」,但是如果「有禅有淨土」又怎麼樣啊?「猶如帶角虎」;也就是說,今生或來世不是成佛就是作祖。所以我們等一下,就問問我們禅門的法匠,是如何理解淨土的呢?是不是「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呢?當然也要問問我們香港的科學家、我們理工大學的潘宗光教授,他以科學家的角度又是怎麼看淨土呢?而且他也是個維摩诘居士,經常的講經弘法,他曾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爲題開設講座,我也看過他講座的磁盤,同時他還寫過對《心經》的體會,還有其他不少的佛學著作。我覺得今天之所以有這麼多人來聽講座,他們兩位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大家都想知道,對于淨土法門,修禅的法師是怎麼看的?科學家是怎麼看的?而淨土宗的門人又是怎麼看的?所以我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話題。我想今天先請教一下衍空法師,他是怎樣來看淨土法門的?我們把時間交給衍空大和尚。

  衍空大和尚:

  好高興來到西方寺與大家談論一下淨土法門。寬運大和尚剛才問我怎麼看淨土法門,其實我們作爲出家人,常常有人問我們這個問題:「法師你信不信極樂世界?」我會回答說:「極樂世界真還是假?極樂世界好像我們這個世界這麼真,亦都好像我們這個世界這麼假。你說我們的世界真還是假呢?亦真亦假。」我們這個世界,娑婆世界,好像西方寺,是由永惺老和尚、寬運大和尚和衆多護法、衆多信衆的願力、努力,發心組織成了這個西方寺。現在一個實實在在的西方寺,讓大家進來可以拜佛,那西方寺是不是很實在呢?二、叁十年前我都來過西方寺,那個時候的西方寺很舊很破落;現在當時的西方寺去了哪裏呢?那個西方寺已經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的西方寺,那麼現在我們見到的西方寺有多真實呢?看起來好像很真實,過了兩、叁百年後,可能到時有一個空中的西方寺,更大更美麗。可能到時是由寬運大和尚的徒孫來打理,總言之,西方寺是在不停地轉變,不停地由不斷的新的大和尚、新的信衆去護持而成就莊嚴。是由衆生的心願組成。

  西方極樂世界也同樣如此,不過那裏的大和尚是阿彌陀佛。那裏的未來方丈就是觀音菩薩,還有再未來一點的是大勢至菩薩,成就西方極樂世界的護法、信衆、好多人,包括我們以前認識的高僧大德,亦有我們近代往生的善知識,將來在座的有一些也可以去到極樂世界,大家共同去護持成就莊嚴這一片莊嚴殊勝的淨土。西方極樂世界就好像我們這個世界一樣,只要有緣、有願、有衆生發心護持、有諸佛菩薩去帶領,不論你在十萬億國土,或在此時此處此刻,哪裏不是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西方極樂世界到頭來,都是由願力、業力,衆生及諸佛菩薩,和合而成。所以你說它是不是很真實呢?它不離衆生的願力、業力。好假嗎?它又可以很真實。很長遠嗎?其中亦有千萬種變化。不過,最終、最重要的其實是看你有沒有緣,有沒有願,和有沒有心去參與;所謂「緣」就是你有沒有關系,有沒有條件。

  西方寺在我們香港很有名,今天來了幾百人,還有幾百萬人沒來,這些人可能不想來,有些想來卻不知道怎樣來,有些想來但是又沒有時間來,有些想來但是有種種理由來不了,有些完全不想來。所以今天西方寺與他們無緣,極樂世界也是如此,極樂世界與你有沒有關系,是看你有沒有緣,極樂世界是西方淨土,其實還有其他的淨土,如藥師佛的東方琉璃淨土;你與某一個地方有緣,將來你就可以去到哪裏;「緣」是怎麼來的呢?緣是可以結的,所謂「一聲南無佛皆已成佛道」,爲什麼呢?因爲念佛就與阿彌陀佛結了緣;結了緣就有一條線,這條線的關系就是你可以慢慢跟著線去到那邊;你沒有緣,你就去不了。所以佛教講結緣,那結緣如何才能結到呢,就是你聽聞阿彌陀佛的名號,聽聞西方極樂世界的名稱,繼而你知道它有多好;心中想著極樂世界很好啊,阿彌陀佛好慈悲啊。另外,去極樂世界還有一個條件,就是厭離娑婆;(在《觀無量壽佛經》中)佛陀最初是爲韋提希夫人說這個西方極樂淨土;韋提希夫人被兒子害的很慘,她的老公(丈夫)是皇帝(頻婆娑羅王),被兒子陷害,韋提希覺得這個世界實在太多痛苦了,不想再回去,于是問佛陀:我不想回來這個世界,有沒有他方淨土可以去?安安樂樂舒舒服服,不用那麼煩惱,不用那麼擔心。

  好像我們在香港,現在很安樂;多年前還有六四,還有回歸;社會都不安定,可不可以移民加拿大?如果這個世界不太好,可不可以移民他方淨土?那裏沒有煩惱,沒有惡人,個個都是好人。佛陀介紹了很多淨土世界給韋提希夫人,而在無量淨土之中,韋提希夫人就選擇了西方極樂世界,認爲這裏最好,繼而佛陀介紹了西方淨土裏面有多好看、多殊勝、多莊嚴。所以佛陀說淨土,是爲了厭離娑婆的衆生而講的。所以我們如果要求生淨土,就不能依戀娑婆,不要黏住娑婆世界,因爲你黏住娑婆世界呢,就會不肯去。比如有些人念了一生佛,後來快死了,因爲有孫子在外國沒回來,所以不肯死;身邊的人讓他快念阿彌陀佛,他不念要等孫子回來,等著等著死了,孫子也沒回來。

  所以我們做晚課時,課誦本裏有一句話:「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又何樂?」今天已經過了,這就是無常,你的生命又少了一天,你有什麼是認真很開心的呢?高高興興的事已成爲過去了。不是說我們的娑婆世界沒什麼好玩的,其實有好多好玩的東西,好多值得我們依戀的東西,但如果想求生極樂世界,就不可以依戀娑婆的快樂。因爲依戀娑婆,一黏住就會放不下、舍不得;舍不得這個娑婆世…

《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西方寺淨土法門座談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