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界,就不可以去極樂世界。應該如何?第一不可以黏住娑婆世界,要厭離娑婆世界。第二就是要願生極樂世界;怎樣才能「願生」?有很多方法,比如你可以想象:極樂世界黃金爲地,晝夜六時,天雨曼陀羅花;你想吃有的吃,你想聽法,有觀音菩薩來和你說;那裏沒有饑餓,沒有惡人,諸上善人倶會一處。想一想,心裏就很響往。
還有些方法是,是隨你心想而去,比如說,你如果有個愛人,你可以相約在極樂世界見面:「老公、老公在極樂世界等你,我先去,你快點來。你不可以失約,否則我踩扁你。」那你就會相信,你的愛人或者你的父親、母親,已經在極樂世界等你,這也是一個求生極樂世界的動力。當然最好就是你想著:「我要發菩提心,去極樂世界補習修行,繼而將來在那裏具足資糧、具足福慧,然後再乘願再來。」因爲那裏是一個好地方,一個修行的好地方,只有善人、沒有惡人;爲什麼極樂世界沒有惡人呢?道理很簡單,惡人去不了。現在有那麼多惡人找你;你說不怕,極樂世界沒有惡人。爲什麼?阿彌陀佛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就是沒有很多貪、瞋、癡;可以有少少,太多就去不了。所以那個很恨你,心腸很惡毒的人,他是去不了極樂世界的。
與此同時,你還要念阿彌陀佛,願生極樂世界;由于「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所以你去了極樂世界之後,就不可能再做惡人,因爲惡人去不了極樂世界,去到的都是「諸上善人」。善人一定有善心、有慈悲心、有愛心、有定力,對叁寶有誠心皈依、有菩提心,才可以去到極樂世界。所以,如果現在有很多惡人想要害你,不必害怕,因爲極樂世界沒有他們的份,只要你盡快去到那裏就沒有事了,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會來接你,所以你要厭離娑婆,願生極樂。而且要信、願、行具足;有信,信阿彌陀佛、信淨土、信你自己有份去;其實個個都去到,如果你有心;個個都歡迎,但你要有願,要願生彼國、要念阿彌陀佛,要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那你就可以生到。而且還要行,剛才寬運大和尚都說過,我們應該怎樣去做善事,去孝順父母,去培植種種的福德因緣,而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如何能去得到?其實就是念阿彌陀佛。
大家都知道念阿彌陀佛,最初都是觀想念佛,「觀想」就是你的心能夠投射、投影,你閉上眼可以在心裏投影出阿彌陀佛的形像來;《十六觀經》(《觀無量壽經》)所說的內容,就是將這個極樂世界的畫面投射在你心裏;寬運法師剛才說這是很難,實際上也是很難,要將極樂世界整個在我們心中勾畫出來,這確是不容易的事。後來佛陀就開了方便,教大家念阿彌陀佛,也就是「持名念佛」,用口去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念雖然可以,但是必須要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不是這麼簡單,不是念十句「南無阿彌陀佛」不打妄想這麼簡單。是要有心的,什麼叫有心?就是有感動的,就是你的心和阿彌陀佛打成一片。道理很簡單,如果你有一個兒子,一個B仔,或一個愛人,你很喜歡的,你想起就會笑的一個人;這樣你就和B仔心念相連,一心就只想到B仔。
如果你現在一心挂念阿彌陀佛,你一想起阿彌陀佛;想起他真是好看,真是莊嚴,想起就開心,這樣的話,你就會將心念完全投入于阿彌陀佛的願力之中;因爲阿彌陀佛答應過我,只要我一心不變地想著他,他就會回來照顧我;只要我去到極樂世界,去行善積福,那裏就沒有惡人了;想吃有的吃,還有觀音菩薩爲我講經,我一聽就會明白;這些想起就開心,你的心裏自然很懷念阿彌陀佛、憶念阿彌陀佛──不自覺地想著極樂世界有多麼好,你想的時候就不會想著昨天晚上的電視情節;相反地,如果你想著電視的情節,你就想不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有多開心了。你要想到極樂世界,想到阿彌陀佛,想到觀音菩薩,想到你整個身心完全投入;投入到其它事情全都不記得,只是記得阿彌陀佛,你在這個時候內心就輕輕地念:「南無阿彌陀佛。」每一句見到的畫面都是極樂世界,內心完全安樂,完全投入,完全沒有牽挂,這就叫做「一心不亂」。
也就是說,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不是要很誇張、很大聲,而是在念的時候,內心有多投入,有多向往,有多明白極樂世界和阿彌陀佛的好處,而令你的心完全沒有其它念頭只有極樂世界──完全剩下極樂世界的幸福;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來祝福,和自己那份向往和安樂。如果你整天都能保持這個心和願力,不論你在這個世界任何地方,在辦公或在家做事也好,有空念一下阿彌陀佛,想著、笑著,就會越來越開心,就會完全投入了阿彌陀佛的世界。
如是慢慢的,你就會有了信心,越來越投入;如果你能夠保持這樣的心,如果你這樣做了一段時間後,將來你生病了,你無精打采時,你可能忘記了念佛;可是,身邊有人問你,你記不記得阿彌陀佛?你又想起來了,那裏好好玩的,你不是記得很多,但只是記得那裏很好,你很喜歡,你已經記不起很多事了,但是你一生都記著阿彌陀佛,而不是一生都想著錢;不是想著B仔,不是想著有些事還沒有做,而是時時刻刻想著阿彌陀佛,這樣的話,你臨命終時,你的心中就只有阿彌陀佛。
當然,你想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定不會食言,一定會來接你,你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一定和諸上善人來到你床前,用蓮花接引你去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是佛說經典中阿彌陀佛的承諾。作爲一個佛弟子,我們一定要相信有這個地方,而這個地方實離不開你自己那份信願;俗語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當你臨命終時,不論你死得好還是不好,你都可以因爲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這個心,而去到極樂世界。所以這是佛菩薩開出的方便,可以作爲大家的參考。
寬運大和尚:
大法師講的非常好,首先我們要厭離娑婆,就是我們不要留戀。其次要欣願,就是向往去西方極樂世界,好像媽媽憶念兒子,兒子想念媽媽一樣,所謂「如子憶母,如母憶子」,以這種心情去想淨土,我們臨命終時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然,「一念到十念」都能往生,這個厭離非常重要,很多人就是舍不得,特別在我們臨命終時;人家說了,沒有病不會死,我們那個時候的挂念特別多,所以很容易錯失機會;因此我們現在的念佛,其實就是臨命終時的彩排;現在是預先排練,一次一次的排練,功能純熟了,到那個時候就能生起正念,如果你是上品上生的話,阿彌陀佛就會持金剛臺來引表,接著是紫磨金臺,還有金蓮花;這個時候,決定每個人的品位高低,一個是看信願的有無,一個是看持名功夫的深淺。你求生西方淨土一定要懇切至誠,你和阿彌陀佛要感應道交;要有感才有應,沒有感就沒應,而你去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貪圖那裏頭七寶池、八功德水的種種莊嚴美妙,而且要發願還入娑婆,將來學成回來自利利他;就好像留學一樣,將來回到這個娑婆世界再度有緣的人。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生起正念的最大動力。我們大法師講得非常的好,我們給點掌聲吧!(掌聲)
現在就要輪到我們的科學家說說他是怎麼看淨土的;科學家一般都相信什麼呢?《維摩經》說:「心淨則國土淨。」那心淨如何能帶動國土淨?心淨和西方淨土有什麼關系?怎樣才能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因爲《六祖壇經》說了:「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我們和佛原本是沒有區別的,不過,我們要到達佛的境界的時候,才能徹底明白;但對我們凡夫來說,淨土是非常真實的,可是,當到了佛境界的時候,就無所謂淨土,也無所謂娑婆了。現在我們聽聽潘校長給我們怎麼解釋。我們給點掌聲!
潘宗光教授:
首先感謝寬運大和尚給我一個機會,跟大家分享我這些非常膚淺的想法。其實在兩位大和尚前面,我覺得無論是對佛法的了解、個人的修行,或講經說法,我都是一個非常小的角色,其實沒有資格坐在這裏,尤其是作爲第叁個講者就更困難,因爲想要說的話差不多全部都給他們已說過了,都不知說什麼才好,因爲最困難的是,講的東西沒理由再重複,所以,不如等一下我就依寬運大和尚所說,從一個不是出家人的角度看淨土,看看是什麼想法。曾經有好多人問我,信不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呢?跟科學上有沒有沖突呢?爲什麼要信呢?我覺得這幾個問題,我們可以想一想,第一:其實我是佛教徒,非常相信、尊敬本師釋迦牟尼佛;他是佛,不會打妄語、不會說虛妄的說話;他親口說過叁部淨土的經,即《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講得很詳細,他指出去西方極樂世界淨土修行,是最快、最隱妥、最好、最直捷的途徑,我覺得佛沒有理由去騙我們;爲什麼要騙我們?他是這麼大智能、大慈悲的佛;他教我們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我們要毫無懷疑地接受,如果連佛說的話都不相信,跟本就不是一個佛教徒。所以我非常相信佛。
第二,就是說西方極樂世界究竟在那裏呢!經上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哇!很遠、很遠、很遠啊!怎能去到呢?這麼遠啊!就算坐最快最快的飛船也不知要多久才能到達,怎能去到呢?但是這個在我們來說只是個比喻而已;十萬億佛土在我們看來雖然是很遠、很遠!其實所謂「遠」、「近」,在科學上的「雙對論」來說,就很簡單;當在很大的空間裏面的兩個星球,它們的距離有多遠,其實是沒有什麼標准的,當由一處地方去到另外一處地方,如果坐飛船,飛行速度很快、很快,接近光速的時候,雙對距離便會拉得很近,這根據雙對論來說,是遠還是近呢?由于飛行速度的改變,嚴格來說,當到達光速的時候,兩個地方雖然很遠,其實並不是很遠。再說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存在與否的問題,雖然我們既看不到也聽不到,是否就不存在了呢?
其實很多事物,不是要看到、聽到才是存在的,好簡單的例子,譬如…
《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西方寺淨土法門座談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