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開權顯實 會叁歸一 《妙法蓮華經》念誦法會開示▪P6

  ..續本文上一頁是漸漸塵盡光生,就能見到光明、清淨的佛性,也就是自己的本來面目。

  今天既然大家都知道自己懷裏有一顆明珠,爲何不好好珍惜、善自珍重?好了,我們結齋。

  開權顯實.會叁歸一 (九)

   ──寬運法師西方寺《妙法蓮華經》念誦法會過堂開示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看見大家七天來都這麼虔誠、這麼恭敬地誦經,實在是難得的因緣,我心中非常的高興;轉眼間,今天已經是法會的最後一天了,要到明年才會有《妙法蓮華經》念誦法會,所以我們要把「法華七喻」中的第七個譬喻「窮子喻」說完。

   「窮子喻」出自〈信解品〉,說有一大富長者,有一兒子,從小就跟他失散了;失散以後,兒子由于無衣無食便沿街乞討,從不知道自己有一位非常富有的父親,而父親亦無時無刻不在尋找失散的兒子。兒子卻不識得返家,終日四處飄泊流浪,到處尋找工作。一天,走啊走的,便走到了自己家門前面,看見這座房子非常的富麗堂皇,卻不敢進去,因爲他想這是有錢人居住的地方,自己這樣的窮人不應到來,于是轉身便跑了,而且越跑就越快,可是剛巧被他的父親看到了;父親一眼便認出這是跟自己失散多年的兒子,連忙下令工人把他追回來,可是工人越叫,他就越跑,最後終于不支倒地昏過去了;工人便把他帶回家來,父親本來想跟他相認,但是覺得時機還未成熟,因爲這個兒子以前專門幫人家做下工,如果此時突然與他相認,他一定不能適應、無法接受;爲了考驗並磨練兒子,于是安排他在家裏幫忙做挑糞的工作。

   可是這個兒子但求兩餐溫飽,不思長進,一做便做了幾十年;長者對他好一點,給他多加一點點工錢,他就很感謝、很滿足,卻不知道自己原來是這個家的主人。長者年紀越來越老邁,雖然覺得兒子沒出息,但終歸仍是自己的兒子。一天,決定將許多皇宮大臣及有錢的富人都召集來,告訴大家說:「我不久將離開人世,這個挑糞的工人雖不爭氣,但卻是我的兒子。他將來會成爲這裏的主人。」窮子至此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才是這個家的主人。

   這個公案說明了聲聞乘所修的羅漢道、是自了漢,雖然也知道修行,有一定的境界,就像窮子一樣,也知道找工作,過好一點的生活,但卻不知道大乘的富貴,可是仍有一種增上慢心,所以用窮子來比喻;比喻二乘人要給他們時間,慢慢來引導他,學習大乘,讓他慢慢地成就六度萬行,讓他慢慢把顛倒的想法,矯正過來;因爲叁乘本來與如來無別,只要直下認取,便可同證一乘。我們都知道,大乘佛教所追求的是「一音佛教」;所謂一音佛教即一法界具足十法界;由于我們衆生有分別心,所以用十法界來區別。但爲什麼會有這種分別?昨天我們提到,佛在成道時說:「衆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一切衆生本來都具備如來的智慧德相,本來都是大富長者的兒子,將來繼承無量的産業,但卻像窮子一樣,不知道自己的本來面目,到處流浪飄泊,家裏富貴具足卻沿街討飯吃。所以需要慢慢的引導,透過正確的引導,慢慢才會知道大乘佛教的好處、一音佛教的妙用。

   由此可見,佛陀是一位偉大的老師,他根據不同的人施以不同的教法;所以在佛法中,就有了「方便說」和「究竟說」之分。方便說,就是對于一些根器較低的衆生,無法向他們直接講述真實的道理,因爲這些道理太高深了,他們根本無法理解,反而會增加煩惱,所以佛陀就借用權巧方便的方式引導這些衆生。而所謂的究竟說,就是對那些悟性較高的人,直接開示高深的道理,比如在《金剛經》中,佛陀向長老須菩提直接開示萬法皆空的妙理。不過嚴格地講,佛陀所宣揚的法都是方便說,因爲真正的宇宙真理,只能證悟,無法言诠,難以用言語來表達。因此佛陀在經中又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如來說法如筏喻者──將說法比喻爲渡河的木筏,因爲法本不可說,凡有所說,只不過像是幫人渡河的木筏;木筏僅僅是渡人的工具,人如果已經渡河了,木筏就應當舍棄。既然佛所說的方便「法」都應當舍棄,何況是「非法」,也就是其它外道所說的邪法?

   這個「木筏」也就是禅宗所說的「指月之指」,禅師認爲佛經、佛語等,都不過是指月之指,要見到真正的月亮,只能順指而自溯,不從他得。「手指」只是工具、只是「方便法」,我們只能順著手指的方向去尋找,不能把手指執著爲月亮。

   如果大家能夠明白這個道理,就能夠體會佛陀的善巧與慈悲,他針對不同根器的衆生說不同的法──對二乘人說小法,對大乘人說大法;其實佛法本來沒有大、小乘之別,所謂「唯一佛乘,無有余乘,或二或叁」;這就是「因材施教」、「應病予藥」,種種方便、譬如、言詞,無非是想令衆生悟入佛之知見,證得如佛一樣的清淨、究竟涅槃;這也就是佛說《法華經》的目的。希望大家能好好地體會,回去以後,有空多念誦讀這部經,日子久了,自然能得到真實的受用。好了,我們就講到這裏。多謝大家!

   (全文完)

  

《開權顯實 會叁歸一 《妙法蓮華經》念誦法會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