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傳心法要講記(11)▪P4

  ..續本文上一頁她,她還是沒辦法、沒有辦法,不要這樣子,我常常講:不須要這樣子嘛!一念悟到前非,現在當下就是實相,就是清淨的嘛,是不是?不須要這樣子一直自責,這樣沒辦法修行的、沒辦法修行的。乃至能生所生的父母,于是五百個比丘同贊歎曰:文殊大智士,大智士就是:文殊大智慧的菩薩,深達法源底,深深的達到佛陀的、如來的究竟的法,自手握利劍,持逼如來身。自己拿這個利劍,靠近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就是比喻這個清淨心,手握利劍,自己殘害自己,起這個我相,就殘害了法身慧命;起這個人相,就殘害了法身慧命。如劍佛也是一樣,其實本來一相,沒有兩相,因爲無相是無所生,一切本自空寂,哪來的殺呢?畢竟平等,無來無去,一切都是生滅不可得相,是不是?但莫著相,就是本來面目。好了!底下,【師雲:“五百菩薩】這個五百菩薩劃X、劃X,這個黃檗禅師講錯了,這要根據經典,是比丘才對的,不是菩薩。五百個比丘,五百個比丘得宿命智,【得宿命智,見過去生業障。五百者,】是表法的,【即你五陰身是。以見此夙命障故,求佛、求菩薩、涅槃。所以文殊將智解劍,】就解釋爲劍,智慧就是劍啦,將智解劍,如果你動念,那麼它就是執著,如果不動念,那就沒有了。【害此有見佛心故,】如果你用智慧的劍,去除掉,怎麼樣?有見的佛心,除掉你那個什麼?有執著的、有我見,或者我相之見、人相之見,【故言你善害。”】害得很好,害得很好叫做善害,如果是貪嗔癡,是惡害,如果是貪嗔癡,就是惡害。【雲:“何者是劍?”師雲:“解心是劍。”】就是智慧的心就是劍。【雲:“解心既是劍,】智慧的心就是劍,那麼【斷此有見佛心,】用智慧的心,那麼來斷此有這個人相、我相的這個佛的心,怎麼樣?有了見的這個佛心,【只如能斷見心,】一樣,意思就是能所不斷,也是跟能斷之心,因爲能斷之心,一定有所斷之境嘛,你用自心的見,去斷這個有見的佛心,這個能所嘛!他這個徒弟認爲,這樣子就象能斷的見心,它還是一樣能所不斷,【何能除得?”】怎麼能夠除掉呢?這句話再講一遍,用一顆智慧的心,譬如說劍,來斷這個有見的佛心,這樣能所不斷,那麼這個徒弟問了:那麼這樣子就象,【只如】就是這樣子也就象,能斷的見心,去斷所斷的境界喽,何能除掉?意思就是,這還是能所不斷啊,怎麼能夠除呢?犯了無窮的過患嘛!【師雲:“還將你無分別智,斷此有見分別心。”】只要你將無分別智,就斷這個有見的分別心。【雲:】底下這個徒弟又問了:【“如作有見,有求佛心,將無分別智劍斷,爭奈有智劍在何?”】這段要注意聽!如果作有見,有這樣一回事情,有求佛,再加一個字:【之】心。如果你作有見,作有這麼一回事,就是有能所,那麼有求佛這個心,然後將無分別智的劍來斷它,怎奈就是不管如何,不管你怎麼說,你有智慧的劍,它還是在,意思就是,能所的能還是在啊!再講一遍,如果你作有能所存在這個有見,有能、有所,它才有見嘛,是不是?有求佛的心,那麼你把這個無分別的智,這個將就是把無分別的智這個劍去斷它,那麼不管如何講,這個智慧的劍還是在嘛,是不是?這個能還是沒有辦法除掉嘛,因爲這是能所,還是對立嘛!【師雲:“若無分別智,】當下就沒有能所,無分別智,當下就解決能跟無,所以無分別智,當下就破除了有見跟無見,【害有見無見。】因爲無分別智,哪裏還有什麼有見跟無見呢?畢竟空寂的無分別智,沒有所謂有見、沒有無見。【無分別智,亦不可得。”】這樣解才是對的嘛!怎麼說無分別智就是能,斷有見的佛心就是所呢?對不對?意思就是,犯了一個能所不斷的過失,無分別智,當下就沒有能所,當下就沒有有無,無分別智,也沒有無分別智之相,也不可得啊!【雲:“不可以智,更斷智;】絕對的智慧,你斷什麼智?它是存在啊,不假言說,它當下就絕對的存在了!【不可以劍,更斷劍。”】不可以用這個劍,再去除掉、斷掉這個劍,因爲劍只有一支嘛,絕對的本體也只有一個啦,沒有能所啦,不可以用這個劍,再除掉他自己的那一支劍啊,不可以啊!劍就是一個啦,一個,你怎麼這一支劍打斷那一支劍?【師雲:“劍自害劍,劍劍相害,即劍亦不可得。】說劍,這一支劍,唯一的劍,去害自己的劍,這怎麼可能!這一支劍怎麼能夠害自己這個劍呢?對不對?唯一的本體,本來就沒有能所啊,劍劍相害,就算你有能劍、所劍,可是你還是同一支劍啊,你就算能劍,去害這個所劍,這樣相害來講,可是同一支劍,這個劍也不可得啊,因爲它是唯一啊,對不對?【智自害智,】你用這個無分別智,你去害另外一個智,爲什麼?無分別智當下就沒有能所,就算你有能害的智,與所害的智,可是同一個智啊,即智也不可得啊!【智智相害,】就算你有能智跟所智,這樣子的對立的相害,可是【即智亦不可得。】因爲它是畢竟空啊!所以【母子俱喪,】母子就是說,母子俱,母子之名俱喪,加兩個字:之名。他的名相都沒有。譬如說母親死了,那麼她的兒子就不成爲兒子了,沒有兒子這個名詞了,兒子死了,也沒有母親了。譬如說,他們母子來看師父,師父會說:這是你的媽媽嗎?他說:對!這是你的兒子嗎?他的母親就說:對啊!如果她只有一個人來,來找師父,那師父要告訴她,你是什麼?她只有一個人來啊,沒有人襯托她是母親、是什麼啊,對不對?譬如說一個四十歲的人來,她以前跟她的兒子來、跟她兒子來,你可以對她兒子說:那是你的媽媽嗎?母親嗎?他說:對啊!可是如果下一次,這個四十幾歲的婦人,帶她的母親七十幾歲的來了,那你怎麼辦呢?她變成女兒了,是不是?所以母子之名俱喪,意思就是說,死了兒子,就沒有母親的名,死了母親,就不能說有兒子這個名相,這個統統不存在的,知道嗎?只要一個,就不可以有能所,就是絕對的本體,不可以有能所、對立的思想。【亦複如是。】也是這樣子、也是這樣子。

  【問:“如何是見性?”師雲:“性即是見,見即是性。】見就是性。也就是說,你眼睛看到那個不生不滅的,當下不受影響,如如不動的那一顆心,見一切相,如如不動,那個如如不動,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如如不動也不離見,所以性就是見,見即是性。【不可以性,更見性。】六根裏面的眼眼一見,見就是見性,在聞,叫做聞性,【聞即是性,】聞一切聲塵,聞性不生不滅,就是性。【不可以性,更聞性。】不可以有一個不生不滅,更聞一個不生不滅之性。【只你作性見,能聞、能見性,便有一異法生。】【只】就是只要。只要你作:這個【性見】,就是這個本性有個見。性跟見就要劃等號,性即是見。而說性上有見,本性能聞,還有能見、能聞之性,再加一個字:能見【之】性。只要你作性見,就是本性上有見,也就是說這個本性,能聞、能見之性,那麼有個能聞、有個能見這個性,那麼便有一異法生,有這個不同的法,一還有異,【異】就是不同啦!有一個相同,一個不同的法就産生了。【他分明道:“所可見者,不可更見。”】我們所可見的這個清淨本性,不可以再安另外一個見,所以說:知見立知,是無明本。所以他分明道:這個清淨的本性,本來就告訴你,所可見者就是本能,本性本來就是有分別、有可見,所可見者,不可更見,清淨的自性,性就是見,也就是當下第一念不分別,這個就是,那麼雖分別,不作分別想,也是!所可見者,不可更見,這本能啦,本性本來就有這種能力了,所以所可見者,不可以更見,不可以怎麼樣?頭上安頭。【你雲何頭上更著頭?】意思就是知見立知啦,我們不是有五分法身嗎,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是不是?解脫的人、證悟的人,本身所講出來的知見,他就是正確的知見,可是我們衆生是妄見。【他分明道:】他講得很清楚了,怎麼樣?【“如盤中散珠,】這個盤中之珠散出去了。【大者大圓,】小的呢?【小者小圓。】大者大圓,大塊的凝聚在一起就大圓;小的凝聚在一起,它就是小圓,各各不相知,【各各不相知,各各不相礙。”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我滅。【所以四生、六道未有不如時。】這個【如】字,就是真如,沒有一樣不是平等的真如自性,叫做:未有不如時。你不要認爲這個是:未有不如意時,那糟糕了!四生是畢竟空,六道也是畢竟空,沒有一樣不是真如畢竟空寂的自性,所展現的東西。【且衆生不見佛,】因爲衆生就是佛,是不是?不能有見更見,衆生即是佛,佛即是衆生,沒有二見嘛!所以衆生不見佛,【佛不見衆生。】同一個覺性,怎麼見來見去的呢?【四果不見四向,四向不見四果。叁賢、十聖不見等、妙二覺,等、妙二覺不見叁賢十聖。乃至水不見火,火不見水;地不見風,風不見地。】何以故呢?因爲法性沒有所謂的來去,沒有什麼能所。因爲【衆生不入法界,佛不出法界。】那麼所以說,不入跟不出,那麼就是平等了。【所以法性無去來,無能所見。】能所見就是,加一個字:沒有能【見】、沒有所見。絕對的、統一的,一合相,《金剛經》常常講的:一合相,就是這樣子,性相一如。【既如此,因什麼道:我見、我聞?】哪來的我見?哪來的我聞呢?【于善知識處,得契悟。】得契悟。【善知識與我說法,諸佛出世與衆生說法。】那麼迦旃延,就是摩诃迦旃延,【迦旃延只爲以生滅心,傳實相法,】就被維摩诘居士所呵責。【被淨名呵責。】生滅心是輪回相,實相法是無相啊,如何用生滅心講這個無相的、實相的東西,那麼變成輪轉了!【分明道:】很清楚的告訴你:【“一切法本來無縛,何用解他?】一切法畢竟空寂,沒有誰綁你啊,誰綁著我們?沒有啊!只有我們自己綁著自己啊,起心動念著我相,就綁著了;起心動念著人相,他就綁著了,什麼都是自己來,什麼都是自己綁自己,綁得死死的!所以我們就是這樣子,不在正見、正念裏面下手,我跑得遠遠的,跑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你跑到沒有人的地方,你沒有正見,你起心動念,是在害你清淨的法身啊,何以故?動念就是我相啊,再動念就是人相啊,我相、人相不除的話,你永遠束縛啊,業力如影隨形,你走到哪裏,你都綁得死死的啊,你跑到哪裏有什麼用?我相、人相不除,跑到美國,美國也不會高興啊;跑到加拿大,你移民到哪裏去呢?那一些移民的人,你又覺得他很快樂嗎?我說最好是移民到月亮去好了,或移民到天堂去好了,是不是?擁有好的的環境,當然是很好啦,可是擁有好的環境,不如擁有一個好的心境,心境不改,改變環境沒什麼用的,心境要是沒有改變,改變環境沒什麼用的,外在的環境,只給你做增上緣,最重要的就是要正念、正知見,沒有正念、沒有正知見,你就是不穿、不吃、你吃什麼,統統打餓七啊,也不能成佛,還是外道,仍然是外道!所以分明道:一切法本來無縛,何用解它呢?【本來不染,何用淨他?”】你說:我把它掃除幹淨。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那個就是不見性的人講的。要是見性的話,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哎呀!這真是大徹大悟的人講的話。【故雲:寶相如是,豈可說乎?】實相就是這樣子了,怎麼能說呢?【汝今只成是非心、】因爲對立喽,【染淨心,】它還是對立、能所喽,【學得一知一解,繞天下行,】哎呀!走遍了天下,見人,因爲太驕傲了,認爲自己很有成就了,看到人就趕快要開示,是不是啊?開示,看誰比較高下,見人就趕快開示佛法。【見人便擬定當取,】【擬定】就是事先測定,【當取】就是得,【取】就是執著、執取的。看人就事先:嗯!這個來比較比較!【當取】就是有一種執著的心,看到人就比賽看看,因爲學得一知半解嘛!【誰有心眼,】誰有心眼就是誰的這個眼光比較高,【心眼】就是誰的功夫比較高,誰有心眼、誰無心眼呢?意思就是高低之分。說這個人有是非心、有染淨的心,學得一知半解,走遍了天下,走到哪裏,都要跟人家比個高低,有心眼。【誰強、誰弱,】比個強弱,是非心不斷,【若也如此,天地懸殊,更說什麼見性?”】所以法師們啊!希望我們法師們有因緣才方便開示,沒有因緣就保持沈默,愈講有時候會愈離譜哦,沒有見到本性,沒有證悟到本性,不可以講本地風光的, 你講本地風光,你講錯了,你造業的,不是做功德的。你以爲學得一知半解,也不是自己的功夫,趕快講給別人聽,那是造業的,講錯了,你都不曉得錯在哪裏,不知道啊,是不是啊?不知道啊!

  

  

《傳心法要講記(11)》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