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传心法要讲记(11)▪P4

  ..续本文上一页她,她还是没办法、没有办法,不要这样子,我常常讲:不须要这样子嘛!一念悟到前非,现在当下就是实相,就是清净的嘛,是不是?不须要这样子一直自责,这样没办法修行的、没办法修行的。乃至能生所生的父母,于是五百个比丘同赞叹曰:文殊大智士,大智士就是:文殊大智慧的菩萨,深达法源底,深深的达到佛陀的、如来的究竟的法,自手握利剑,持逼如来身。自己拿这个利剑,靠近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就是比喻这个清净心,手握利剑,自己残害自己,起这个我相,就残害了法身慧命;起这个人相,就残害了法身慧命。如剑佛也是一样,其实本来一相,没有两相,因为无相是无所生,一切本自空寂,哪来的杀呢?毕竟平等,无来无去,一切都是生灭不可得相,是不是?但莫着相,就是本来面目。好了!底下,【师云:“五百菩萨】这个五百菩萨划X、划X,这个黄檗禅师讲错了,这要根据经典,是比丘才对的,不是菩萨。五百个比丘,五百个比丘得宿命智,【得宿命智,见过去生业障。五百者,】是表法的,【即你五阴身是。以见此夙命障故,求佛、求菩萨、涅槃。所以文殊将智解剑,】就解释为剑,智慧就是剑啦,将智解剑,如果你动念,那么它就是执着,如果不动念,那就没有了。【害此有见佛心故,】如果你用智慧的剑,去除掉,怎么样?有见的佛心,除掉你那个什么?有执着的、有我见,或者我相之见、人相之见,【故言你善害。”】害得很好,害得很好叫做善害,如果是贪嗔痴,是恶害,如果是贪嗔痴,就是恶害。【云:“何者是剑?”师云:“解心是剑。”】就是智慧的心就是剑。【云:“解心既是剑,】智慧的心就是剑,那么【断此有见佛心,】用智慧的心,那么来断此有这个人相、我相的这个佛的心,怎么样?有了见的这个佛心,【只如能断见心,】一样,意思就是能所不断,也是跟能断之心,因为能断之心,一定有所断之境嘛,你用自心的见,去断这个有见的佛心,这个能所嘛!他这个徒弟认为,这样子就象能断的见心,它还是一样能所不断,【何能除得?”】怎么能够除掉呢?这句话再讲一遍,用一颗智慧的心,譬如说剑,来断这个有见的佛心,这样能所不断,那么这个徒弟问了:那么这样子就象,【只如】就是这样子也就象,能断的见心,去断所断的境界喽,何能除掉?意思就是,这还是能所不断啊,怎么能够除呢?犯了无穷的过患嘛!【师云:“还将你无分别智,断此有见分别心。”】只要你将无分别智,就断这个有见的分别心。【云:】底下这个徒弟又问了:【“如作有见,有求佛心,将无分别智剑断,争奈有智剑在何?”】这段要注意听!如果作有见,有这样一回事情,有求佛,再加一个字:【之】心。如果你作有见,作有这么一回事,就是有能所,那么有求佛这个心,然后将无分别智的剑来断它,怎奈就是不管如何,不管你怎么说,你有智慧的剑,它还是在,意思就是,能所的能还是在啊!再讲一遍,如果你作有能所存在这个有见,有能、有所,它才有见嘛,是不是?有求佛的心,那么你把这个无分别的智,这个将就是把无分别的智这个剑去断它,那么不管如何讲,这个智慧的剑还是在嘛,是不是?这个能还是没有办法除掉嘛,因为这是能所,还是对立嘛!【师云:“若无分别智,】当下就没有能所,无分别智,当下就解决能跟无,所以无分别智,当下就破除了有见跟无见,【害有见无见。】因为无分别智,哪里还有什么有见跟无见呢?毕竟空寂的无分别智,没有所谓有见、没有无见。【无分别智,亦不可得。”】这样解才是对的嘛!怎么说无分别智就是能,断有见的佛心就是所呢?对不对?意思就是,犯了一个能所不断的过失,无分别智,当下就没有能所,当下就没有有无,无分别智,也没有无分别智之相,也不可得啊!【云:“不可以智,更断智;】绝对的智慧,你断什么智?它是存在啊,不假言说,它当下就绝对的存在了!【不可以剑,更断剑。”】不可以用这个剑,再去除掉、断掉这个剑,因为剑只有一支嘛,绝对的本体也只有一个啦,没有能所啦,不可以用这个剑,再除掉他自己的那一支剑啊,不可以啊!剑就是一个啦,一个,你怎么这一支剑打断那一支剑?【师云:“剑自害剑,剑剑相害,即剑亦不可得。】说剑,这一支剑,唯一的剑,去害自己的剑,这怎么可能!这一支剑怎么能够害自己这个剑呢?对不对?唯一的本体,本来就没有能所啊,剑剑相害,就算你有能剑、所剑,可是你还是同一支剑啊,你就算能剑,去害这个所剑,这样相害来讲,可是同一支剑,这个剑也不可得啊,因为它是唯一啊,对不对?【智自害智,】你用这个无分别智,你去害另外一个智,为什么?无分别智当下就没有能所,就算你有能害的智,与所害的智,可是同一个智啊,即智也不可得啊!【智智相害,】就算你有能智跟所智,这样子的对立的相害,可是【即智亦不可得。】因为它是毕竟空啊!所以【母子俱丧,】母子就是说,母子俱,母子之名俱丧,加两个字:之名。他的名相都没有。譬如说母亲死了,那么她的儿子就不成为儿子了,没有儿子这个名词了,儿子死了,也没有母亲了。譬如说,他们母子来看师父,师父会说:这是你的妈妈吗?他说:对!这是你的儿子吗?他的母亲就说:对啊!如果她只有一个人来,来找师父,那师父要告诉她,你是什么?她只有一个人来啊,没有人衬托她是母亲、是什么啊,对不对?譬如说一个四十岁的人来,她以前跟她的儿子来、跟她儿子来,你可以对她儿子说:那是你的妈妈吗?母亲吗?他说:对啊!可是如果下一次,这个四十几岁的妇人,带她的母亲七十几岁的来了,那你怎么办呢?她变成女儿了,是不是?所以母子之名俱丧,意思就是说,死了儿子,就没有母亲的名,死了母亲,就不能说有儿子这个名相,这个统统不存在的,知道吗?只要一个,就不可以有能所,就是绝对的本体,不可以有能所、对立的思想。【亦复如是。】也是这样子、也是这样子。

  【问:“如何是见性?”师云:“性即是见,见即是性。】见就是性。也就是说,你眼睛看到那个不生不灭的,当下不受影响,如如不动的那一颗心,见一切相,如如不动,那个如如不动,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如如不动也不离见,所以性就是见,见即是性。【不可以性,更见性。】六根里面的眼眼一见,见就是见性,在闻,叫做闻性,【闻即是性,】闻一切声尘,闻性不生不灭,就是性。【不可以性,更闻性。】不可以有一个不生不灭,更闻一个不生不灭之性。【只你作性见,能闻、能见性,便有一异法生。】【只】就是只要。只要你作:这个【性见】,就是这个本性有个见。性跟见就要划等号,性即是见。而说性上有见,本性能闻,还有能见、能闻之性,再加一个字:能见【之】性。只要你作性见,就是本性上有见,也就是说这个本性,能闻、能见之性,那么有个能闻、有个能见这个性,那么便有一异法生,有这个不同的法,一还有异,【异】就是不同啦!有一个相同,一个不同的法就产生了。【他分明道:“所可见者,不可更见。”】我们所可见的这个清净本性,不可以再安另外一个见,所以说: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所以他分明道:这个清净的本性,本来就告诉你,所可见者就是本能,本性本来就是有分别、有可见,所可见者,不可更见,清净的自性,性就是见,也就是当下第一念不分别,这个就是,那么虽分别,不作分别想,也是!所可见者,不可更见,这本能啦,本性本来就有这种能力了,所以所可见者,不可以更见,不可以怎么样?头上安头。【你云何头上更著头?】意思就是知见立知啦,我们不是有五分法身吗,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是不是?解脱的人、证悟的人,本身所讲出来的知见,他就是正确的知见,可是我们众生是妄见。【他分明道:】他讲得很清楚了,怎么样?【“如盘中散珠,】这个盘中之珠散出去了。【大者大圆,】小的呢?【小者小圆。】大者大圆,大块的凝聚在一起就大圆;小的凝聚在一起,它就是小圆,各各不相知,【各各不相知,各各不相碍。”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我灭。【所以四生、六道未有不如时。】这个【如】字,就是真如,没有一样不是平等的真如自性,叫做:未有不如时。你不要认为这个是:未有不如意时,那糟糕了!四生是毕竟空,六道也是毕竟空,没有一样不是真如毕竟空寂的自性,所展现的东西。【且众生不见佛,】因为众生就是佛,是不是?不能有见更见,众生即是佛,佛即是众生,没有二见嘛!所以众生不见佛,【佛不见众生。】同一个觉性,怎么见来见去的呢?【四果不见四向,四向不见四果。三贤、十圣不见等、妙二觉,等、妙二觉不见三贤十圣。乃至水不见火,火不见水;地不见风,风不见地。】何以故呢?因为法性没有所谓的来去,没有什么能所。因为【众生不入法界,佛不出法界。】那么所以说,不入跟不出,那么就是平等了。【所以法性无去来,无能所见。】能所见就是,加一个字:没有能【见】、没有所见。绝对的、统一的,一合相,《金刚经》常常讲的:一合相,就是这样子,性相一如。【既如此,因什么道:我见、我闻?】哪来的我见?哪来的我闻呢?【于善知识处,得契悟。】得契悟。【善知识与我说法,诸佛出世与众生说法。】那么迦旃延,就是摩诃迦旃延,【迦旃延只为以生灭心,传实相法,】就被维摩诘居士所呵责。【被净名呵责。】生灭心是轮回相,实相法是无相啊,如何用生灭心讲这个无相的、实相的东西,那么变成轮转了!【分明道:】很清楚的告诉你:【“一切法本来无缚,何用解他?】一切法毕竟空寂,没有谁绑你啊,谁绑着我们?没有啊!只有我们自己绑着自己啊,起心动念着我相,就绑着了;起心动念着人相,他就绑着了,什么都是自己来,什么都是自己绑自己,绑得死死的!所以我们就是这样子,不在正见、正念里面下手,我跑得远远的,跑到一个没有人的地方。你跑到没有人的地方,你没有正见,你起心动念,是在害你清净的法身啊,何以故?动念就是我相啊,再动念就是人相啊,我相、人相不除的话,你永远束缚啊,业力如影随形,你走到哪里,你都绑得死死的啊,你跑到哪里有什么用?我相、人相不除,跑到美国,美国也不会高兴啊;跑到加拿大,你移民到哪里去呢?那一些移民的人,你又觉得他很快乐吗?我说最好是移民到月亮去好了,或移民到天堂去好了,是不是?拥有好的的环境,当然是很好啦,可是拥有好的环境,不如拥有一个好的心境,心境不改,改变环境没什么用的,心境要是没有改变,改变环境没什么用的,外在的环境,只给你做增上缘,最重要的就是要正念、正知见,没有正念、没有正知见,你就是不穿、不吃、你吃什么,统统打饿七啊,也不能成佛,还是外道,仍然是外道!所以分明道:一切法本来无缚,何用解它呢?【本来不染,何用净他?”】你说:我把它扫除干净。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那个就是不见性的人讲的。要是见性的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哎呀!这真是大彻大悟的人讲的话。【故云:宝相如是,岂可说乎?】实相就是这样子了,怎么能说呢?【汝今只成是非心、】因为对立喽,【染净心,】它还是对立、能所喽,【学得一知一解,绕天下行,】哎呀!走遍了天下,见人,因为太骄傲了,认为自己很有成就了,看到人就赶快要开示,是不是啊?开示,看谁比较高下,见人就赶快开示佛法。【见人便拟定当取,】【拟定】就是事先测定,【当取】就是得,【取】就是执着、执取的。看人就事先:嗯!这个来比较比较!【当取】就是有一种执着的心,看到人就比赛看看,因为学得一知半解嘛!【谁有心眼,】谁有心眼就是谁的这个眼光比较高,【心眼】就是谁的功夫比较高,谁有心眼、谁无心眼呢?意思就是高低之分。说这个人有是非心、有染净的心,学得一知半解,走遍了天下,走到哪里,都要跟人家比个高低,有心眼。【谁强、谁弱,】比个强弱,是非心不断,【若也如此,天地悬殊,更说什么见性?”】所以法师们啊!希望我们法师们有因缘才方便开示,没有因缘就保持沉默,愈讲有时候会愈离谱哦,没有见到本性,没有证悟到本性,不可以讲本地风光的, 你讲本地风光,你讲错了,你造业的,不是做功德的。你以为学得一知半解,也不是自己的功夫,赶快讲给别人听,那是造业的,讲错了,你都不晓得错在哪里,不知道啊,是不是啊?不知道啊!

  

  

《传心法要讲记(11)》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