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心密印 第十叁章 痛至極處苦何在▪P2

  ..續本文上一頁。在家裏要洗碗、掃地、幹活,在廟裏可以誦經、參禅、打坐,但是偏偏不讓你到廟裏去,哎呀,想想我業障重啊。你的份量,就是從家裏能夠到廟裏,你的業障就這麼一點,沒有多少力量。忏悔,也不是發自內心地感受到自己身心內外一切皆罪。只想到那件事情我可能做錯了。

  

我們旁觀者清啊,就象兩個人吵架,張叁說李四,李四說張叁。你讓他評理的時候,張叁也說自己對,李四也說自己對。當你點出他有錯的時候,他就說,哦,那其中有那麼一點事情是我做錯了,但是大部分的事情還是由于他是錯的。是不是這樣?我們有時候認錯往往會這樣,覺得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別人錯的,我就錯了那麼一點點。

  

就象有個人,講經的時候手機在那裏響起來了,響一次大家叫他關機,響二次叫他關機,一次講經就響了六七次。最後他火了,“你們都沒有用功,手機響了都把你的心動了。”沒有慚愧心!自己不懂得自己做錯了事情,也是因爲我們看不到自己的業障。

  

跟菩薩討人情

  

當你真正看到了自己的業障,可以說,你只要在這個世界上,起了任何一個念頭,這個念頭裏面,無一不是生滅之法。只要有相的念頭,不管你開心也罷、痛苦也罷;你覺得是善法也罷、惡念也罷,就是生滅法,不折不扣的生滅凡夫。認識不到自己全身心全部都是罪業深重的凡夫,所以我們求忏悔,有時候是跟佛菩薩討人情,好象叫佛菩薩不要怪罪我;我做錯了你要原諒我;那是可以請你原諒的;那是因爲我是凡夫,我做錯了是有理由的,理由就是我是凡夫,你不能怪我。佛菩薩怎麼會怪你呢?你想佛菩薩原諒你,也就是你的心中原諒自己。固然,在這一生你的心態可能會好一點,但是從解脫生死來說,一無好處。因爲你生死根還是紮在生滅法上。生滅法上面産生一切思想,無非都是生死的果。那麼了生死的人,特別象叁祖這樣,他看到了自己一身的病,居然無藥可治,求醫無效,上天無門,入地無助,大家都束手無策。這個時候,他心灰意冷,回光返照,在危難之際,遇到了二祖。

  

心亡罪滅

  

好在叁祖心細——善根深厚,一個重要的表現,就是你的心是不是很細。一個大大咧咧的人,自己做錯了都不認錯的人,他的心太粗了。我們旁人會覺得這人很怪,自己做錯了怎麼不認識;實際上我們要原諒他,因爲他的心太粗了,是看不到自己的錯誤,不是不願意認錯。心細的人,才會看到自己有錯。所以往往守規矩的人,心都是比較細的。因爲他一看到規矩,就入了心了,他就守住了。每次開會講法的時候,守規矩的人都會覺得法師都是跟他講的,凡是你講的規矩,他一條一條都記在心裏對照自己,說明他心細,會守規矩;不會守規矩的人,你講他,把他叫起來站在那裏講,他心裏還想,法師是給別人講的。所以他法不入心。

  

叁祖心有多細?因爲他看到了自己全身的病,那麼痛苦,而這個世界居然沒有人能夠治療得了他。所以這個時候他聽說二祖是傳佛心印,是佛的使者,傳人,那他就請求二祖。他想到,我一身的病,靠醫藥治不好,那應該是業障的病,所以請師父啊,“幫我忏悔業障”。二祖抓住機會,跟他說,“將罪來,與汝忏。”你把罪拿過來,我給你忏。

  

哎,這句話就是拔楔的話。我把釘子釘在板上,釘在牆上,板凳釘釘,非常牢靠。我執的根,就釘在我的身上。這個時候,因爲他看到全身的病,全心的痛,他提起來這句話,他的生命,也只有一個痛字可以形容。所以他要求忏悔,他一定是全部生命都貫注在這裏。這個時候,二祖告訴你,你把罪拿過來,給我忏——就是把你生命釘釘的釘,給你拔出來。

  

叁祖有大智慧,因爲他心細,所以回光返照,一看身心,身體緣起緣滅,生老病死乃是常態,而這顆心,原先跟別人比較,一想,別人修行沒有生病,我生病,你說多倒黴,業障多重啊;我以前沒有病,現在病了,我多難受啊;以前很舒服的,現在不舒服了……這些才是他的病,才是他痛苦不堪的罪業。所以就在他全身要忏悔,二祖釘住他。

  

我們要知道,爲什麼有時候有些居士問師父的法,師父不輕易地跟你講得很全面;有時候隨時一句,看能不能拔得了你的執著。但是往往我們自己特別固執,抓住一點點,就象泄氣的皮球,想踢都踢不起來。對自己也沒信心,對法也沒有多大信心。那個氣都已經泄掉了,你讓師父把你這個球踢起來,你說怎麼踢啊?踢一下也就一下,不會蹦第二下的。講一下法你受用了,第二下不受用了。自己沒有全神貫注的力量。

  

所以當叁祖全神貫注,回觀自己的罪業,同樣,他觀察身心世界一切皆苦。苦,只是緣起;所有這些苦的本質,從來未曾有一個罪的形像。他不再以對比、分別的心來看自己這身病。

  

明白沒有?你痛的時候,以對比、分別的心來對待你的人生,痛苦不堪。就象你遇到了跳蚤,遇到了很多的麻煩,你把以前沒有遇到的那種快樂,跟現在遇到的對比,所以你越對比越痛苦。假如你不對比,其實當下就坦然了。他就是再也不對比了,因爲全神貫注自己,看看自己的當下,哦,原來這顆心還這麼的輕松,沒有相,還沒有生滅。他看到了從來不曾生,罪業也是無根的。

  

明白沒有?罪業只會在叁界輪回當中受報,叁界輪回根本就是無明我執爲根。我執一旦被拔掉,叁界輪回、一切痛苦從此一刀兩斷,罪業已經煙消雲散。所以永嘉大師說,“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未了還須償宿債,了即業障本來空”。他一看這個業,噢,原來痛苦、身心這一切,是我無明的我執産生的妄想,在這裏搗亂,那從來不曾生滅,又誰在這裏受業呢?誰在這裏受罪呢?誰在這裏造罪呢?既沒有造罪,也沒有受罪,痛苦又何在呢?所以,他當機立斷,禀報師父,“覓罪了不可得”。

  

諸位,你敢肯定地說,覓罪了不可得嗎?如果不能,說明你苦受得不夠;如果能,了不可得,這再“與汝忏罪竟”。罪業從此不會在你的生命中紮根了,最多是浮在表面的一些現象。所以二祖就說,與汝忏罪竟。啊,你的罪已經忏悔清淨了。說也奇怪,叁祖在言下大悟啊,從此身體逐漸康複,不用吃藥,不用打針。苦到極點,苦盡甘來,身心極致地超越。

  

我們打七,其實就希望大家能夠在你最緊急痛苦的時候有所超越。把這個“我”揪得最牢的時候,最難舍棄的時候,一棒子下去,或者木魚一響,讓自己來一個峰回路轉,柳暗花明。所以,叁祖在這麼痛苦的情況下,二祖一開示,他不但身體病治好了,他的心也證悟了佛的心——不生滅就是佛心。這些都是身體上的痛苦,引發了心裏的痛苦。在極度痛苦之下,絕處逢生。我們大家都還沒到了絕處啊,所以你藕斷絲連。我告訴你。雖然身在這裏受苦,難受,心裏還牽著五欲六塵,不知道紅塵外還有多少的繩索,多少的無線電牽挂著你的心。能否斷盡,看你當下。

  

縛我者誰

  

四祖道信大師,他在修道過程中,也是在思想上認識到了生命不解脫的痛苦,但是他身體沒有病。就像在座的諸位現在這樣,身心舒暢,坐在這裏。但是只要我們一想到,自己還沒有解脫,還在輪回當中,還在生死苦惱,在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舍不掉,在這些痛苦的糾纏下,心有余而力不足。多少的紅塵影事,多少的夢裏觀花,聽法的時候,可以放下;邁出去的時候,一腳就踩進了紅塵。怎麼辦呢?求解脫。所以四祖他看到了生命的束縛帶來極大的不安。他去拜訪叁祖,跟叁祖說,師父啊,我想求解脫。

  

你看,禅宗真正的下手處,一定是證體。解脫道,證得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因爲有了我,我們這個根,就跟外界的塵勾結在一起,牢牢地捆住;就象五花大綁,把自己綁住了,絲毫不能自在。看清楚了,知道自己根塵相對,産生六識,就是這六條龍,把我們團團圍住,互相勾結,心結太重,煩惱不堪。把我們整個身心捆在叁界的牢籠之內。所以,他要求解脫,這句話,他的份量可想而知。他是真想解脫。

  

求解脫的份量

  

我們有些人,想解脫的概念沒有份量。有些人想求解脫,往往只是希望佛菩薩、師父,能夠加持我、保佑我,讓我從家裏出來,剃了光頭就行了,解脫了。那叫解脫嗎?有些人希望,這個丈夫不信佛,搗亂,佛菩薩加持加持,讓他信佛,那我就解脫了——你的解脫份量就那麼一點。甚至有些人呢,他看別人不順眼,也知道自己看別人不順眼不對,所以求菩薩加持加持,讓我解脫,讓我看他順眼一點。

  

你的份量有多少啊?你有沒有看到,錢財、地位、感情、身份、名字,甚至你的身體和你的思想,都在一個受苦的世界裏,團團被困。看到沒有?你沒有看到,那你的解脫沒有份量;所以不到機緣成熟。師父隨時都在指點你,點撥你,可是你對你所追求的解脫,往往是非常非常微少的一點點。小孩子看到了無遮大會,他唯一的希望是拿一些玩具和糖果,回去可以吃,可以玩,足夠了;而大人呢,可能知道拿一輛車。最厲害的人,他知道拿一顆摩尼寶珠,我一拿回來,萬事皆備。因緣不成熟,沒有眼光,我們不知道解脫是什麼…

《禅心密印 第十叁章 痛至極處苦何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