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心密印 第九章 能所雙亡超叁界▪P2

  ..續本文上一頁心,知道自己業障實在太重。

  特別是在靜坐的時候,我們這些外護的善知識,在外面講話、走路,聲音太響,都影響到大家坐在這裏。你對你身邊的人,都在用功修行的人,都沒有一種護持他的心,還只顧自己的想法,這不是菩薩的心態。大乘禅法,要修證得解脫,就是要學習菩薩的心態。你沒有菩薩的心態,你怎麼可能成爲菩薩呢?沒有上路,不懂得能所雙亡,但最起碼我們也要做一下准備工作啊。你成不了菩薩,也要做一個候選的菩薩。要不然,我們就結點緣,種一些與佛法有緣的善根。但在修道過程中,幹擾到了同參道友,這又使我們以後生生世世,會遇不到好的同參道友。這個因果是非常重的。你在這裏打坐,打呼噜,呼呼響,別的人正在用功,被你幹擾了,這個果報就是你將來遇不到修行的道友。你看我們看到了,有很多人雖然學佛,一天到晚遇到的那些道友,不是讓他去抽簽問卦,就是去湊熱鬧,趕廟場,趕場子,哪裏熱鬧往哪裏跑,遇不到真正修道的道友。這個果報是很深的,很嚴重的。

  所以你現在有這個因緣,大家在這裏都在用功修行,要了生死,我們就以虔誠的心來護持他們。我們的一舉一動,開一個門,說一句話,你都要提高警惕,不要影響正在用功修行的人,要顧及到的。這是最起碼的稱爲菩薩品質的一個人,就是打好了做人修行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談得上你用功把“所”,才能夠舍棄得了。我們出家的時候,師父們都告訴我們,關門要把鑰匙插在門上,慢慢地轉過來,不能有聲音的。現在的鎖,都是門一關,“咣”一聲,響得要命。你心太粗了,不知道你這一響,會震動多少人。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所以從生活中調節自己,做好了准備工作,正用功的時候,一定要把這個“所”舍棄。所以第一步,能所雙亡的第一步,先把“所”放下。就是六根和六塵,把六根先保住,把六塵先舍棄。多也不要多,就是色、聲、香、味、觸、法。你觀察一下,正在用功的時候,一切色相、一切聲音、一切香味、一切感觸、一切思想、概念,我全部舍棄掉了。你提起來要舍棄,也就是兩秒鍾;舍棄完了,第二個兩秒鍾呢,還是被聲音拽著跑了,還是隨外境轉了。所以要旋轉旋歸,旋轉旋歸,循序漸進,螺旋似的上升。

  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就是要入流忘所。忘所就是初步上路的用功下手處;入流,就是六根依然進入六塵,不是把六根關閉起來。看的,無論看什麼,都不需要拒絕,不需要討厭,不需要閉上眼睛不看;聽的,無論聽到什麼,不管是挨板子的聲,還是咳嗽的聲,還是他們走路敲門的聲,不管是什麼聲音,聽到了,把所聽的聲音忘記掉,能聽的了了分明。

  特別是坐在這裏,眼前能看的,大家睜開眼睛,就看到了前面,然後你的注意力不在所看的這些事物上,而是在能看的眼根上。我講話的聲音,和這些電流的聲音,我們聽得很清楚,但是你注意,把所聽的聲音忘記掉,不管是什麼聲音,你還是看到自己耳根清清楚楚,一點聲音都沒有,不受聲音影響。聽到,就像沒聽到一樣;看到,就像沒看到一樣,叫作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萬一打了妄想,你要把所想的問題趕緊忘記掉,也跟沒有打妄想一樣,注意力收攝在能打妄想的能上,不把這個“所”看得太重。想到打七的成果,修行的效力,所有的想法,都把所想的忘記掉,能想的看清楚,這是第一步工作。

  你能做第一步工作,久久純熟,就能把這個能所兩個脫離開來。六塵的世界,雖然看到、雖然聽到,但你感覺跟你已經再也不會勾結了。你的心結由此可以打開。大家可以試試看。自己六根、外界六塵,時時根塵勾結,煩惱不堪。你現在正在用功,就把外界的六塵跟內在的六根,根和塵兩個給它脫開。非常清楚、明白地脫開。

  

拽緊生死的源頭

  

根塵迥脫是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就在這根和塵兩個迥然脫開之際,我們能體會到六根清淨的味道。因爲你的眼睛無論看什麼,你的注意力已經不隨它轉了,所以你的眼根也就清淨了;你的耳朵無論聽什麼,罵你的也好,贊歎你的也好,誹謗你的也好,敲你的也好,爆炸聲音也好,念佛聲音也好……所有一切聲音,都跟你耳根脫節了,你就能感覺你的耳根不管聽什麼,都是清淨的。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尋常的心路體驗。

  當你把所有的這個能所的所,全部忘卻,你能夠把持住的,就是能。這個能,就是我,我就是能。所以有個居士打坐,坐在那裏,他把這個所放棄了,看到了這個能,他高興得不得了;終于找到這個家夥了,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就是我,這就是我執。所以“緊把繩頭做一場 ”,就是你根塵迥脫,你已經做好了修行准備,已經上路了,這個時候要趁火打鐵,趕緊把捆著我們生生世世的這個繩,繩子的頭找到了,千萬不要放松。因爲平常在五欲六塵當中打滾,生死苦痛,雜亂無章,無序、無奈、無能爲力,找不到你痛苦的根源,找不到煩惱的起處,所有的心態都找不到它的來龍去脈,往往都是馬後炮,煩惱過了,才覺得哎呀,我知道該怎麼辦了!煩惱的時候,一點能力都沒有,等過了才知道有方法;下一次煩惱來了,還是沒有用。因爲你沒有找到這個繩的頭在哪裏,所以被繩就一直捆著。能夠把所忘記掉,看住這個能,要緊把繩頭做一場,緊緊地拽住生死根源的頭,就是能。能所對立的,我們平常把注意力都放在所上,爲了保存自己的能,都要占有更多的所,所以流浪生死,忘記回家。現在你把所放下了,看住了自己心中明明了了的能,就是在對境生心的時候你注意,凡是你對這個境産生分別、評價,去感受苦樂,你就已經隨它轉了;你就要把這個所一刀兩斷,緊把繩頭抓牢。

  抓牢怎麼辦呢?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就是如果你不能精進用功,曆盡艱辛,你就沒有放松得大自在的機會。但是說寒徹骨啊,事實上是,老人告訴我們,能所亡處,你能和所這兩樣都給它消失了,這個自性就現前了。有能在,自性就被這個能,被這個我執蒙蔽住,看不見。能所迥脫,根塵迥脫,這個時候,是我們大家會打七的人打七專用的。

  所以以後我們如果再舉行禅七----明年肯定還會舉行,那我就要考試了。你不會根塵迥脫的人就不要來,坐在那裏受罪,准備都沒有准備好,叫作“饑逢皇膳不能食”。肚子餓得不行了,皇帝賜給你一桌非常豐盛的晚餐,你卻沒有膽子去吃,沒膽量,沒有承當的勇氣。舍不得斤斤計較的我執,始終放不下,成就不了大丈夫處事的解脫道,更不能完成菩薩道。雖然我們很想吃,肚子很餓,眼前就擺著皇帝賜給我們最豐盛的晚餐,但是還是不能吃。肚子餓了,遇到這麼豐盛的晚餐不能吃,不能承當,那麼,“病逢醫王怎得瘥”?這麼一點小毛病,就遇到了醫王,你怎麼才能夠治療得好呢?

  

舍掉能後的妙果

  能和所,第二步,是要把這個能也舍棄掉。所以老人說,能所亡處,自性就展現在你面前。能所雙亡,根塵絕斷,超越叁界,證得涅槃。初步證得涅槃,還是理上證得,事上並無功夫。在你的人生觀念當中,已經徹底舍棄叁界一切塵埃。原來的、所執著的六根六塵,再也不是你的,緣起幻滅而已,事相上並不能證得。怎麼辦呢?要“綿密保任莫輕忘”,綿綿密密的,不能輕易地忘記掉能所雙亡的境界。如果理上能所能夠雙亡,任運猶能了生死。但如果想見性,想此生成就更多的衆生,你必須是綿密保任,保護它,又要它任其自由。

  保護它,就象保護嬰兒一樣,小孩子已經降生,聖人已經降生,長養聖胎,要保護他。他雖然是人,但是他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不會吃飯,什麼都不會。你要保護他,保護嬰兒一樣地小心。但是你又不能把他捆在那裏。你要讓他自由,讓他爬,讓他走,讓他摸爬滾打,經曆各種是非好壞的境界,隨他去,這叫任。既要保護他,又要任其自由。就是理上悟道,事上漸修的保任方法。理上一旦悟道,身心輕松自在,只是功夫不夠,所以做功夫就綿綿密密。綿,就是綿長,不間斷。不是克期取證,不是急于求成,而是知道這是長遠的大計,直到成佛永無疑,不懷疑,叫綿密,這叫精進心。一個念頭都不能放過,時時刻刻,如雞抱卵,這樣才能夠把能所一切分段生死、變異生死,人我執、法我執,種種執著,在自性的天空中,消融空盡。

  所以最後兩句,老人說,“立定腳跟無偏頗,一切無求道真常”。等你功夫成片了,一切萬法,十方法界都現在你的目前。極樂淨土,叁途惡道,所有妙用功能,皆在你舉心動念之下圓滿具足。所以是王于叁界,稱叁界法王;醫九界衆生之病,稱爲醫王;擁有法界無盡寶藏,稱爲寶王;空去一切煩惱執著,稱爲空王;覺悟世間萬法,稱爲覺王,圓滿成佛。所以到那個時候,他就不需要再求了。這就達到了佛陀出現于世的目的——爲令衆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圓滿成佛。好,我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裏。阿彌陀佛。

  聽了要拿去用啊!能所這兩步,非常清楚,把所舍棄掉,你才算真正上路。你不能把所舍棄掉,都是在做准備。然後,如果把所能舍棄的,你把能再舍棄掉,你打七就成功了。所沒有舍棄的人,其實打七就很累的,很辛苦的。所以我們要在這個地方下手,然後要精進。

  

《禅心密印 第九章 能所雙亡超叁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