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心密印 第九章 能所双亡超三界▪P2

  ..续本文上一页心,知道自己业障实在太重。

  特别是在静坐的时候,我们这些外护的善知识,在外面讲话、走路,声音太响,都影响到大家坐在这里。你对你身边的人,都在用功修行的人,都没有一种护持他的心,还只顾自己的想法,这不是菩萨的心态。大乘禅法,要修证得解脱,就是要学习菩萨的心态。你没有菩萨的心态,你怎么可能成为菩萨呢?没有上路,不懂得能所双亡,但最起码我们也要做一下准备工作啊。你成不了菩萨,也要做一个候选的菩萨。要不然,我们就结点缘,种一些与佛法有缘的善根。但在修道过程中,干扰到了同参道友,这又使我们以后生生世世,会遇不到好的同参道友。这个因果是非常重的。你在这里打坐,打呼噜,呼呼响,别的人正在用功,被你干扰了,这个果报就是你将来遇不到修行的道友。你看我们看到了,有很多人虽然学佛,一天到晚遇到的那些道友,不是让他去抽签问卦,就是去凑热闹,赶庙场,赶场子,哪里热闹往哪里跑,遇不到真正修道的道友。这个果报是很深的,很严重的。

  所以你现在有这个因缘,大家在这里都在用功修行,要了生死,我们就以虔诚的心来护持他们。我们的一举一动,开一个门,说一句话,你都要提高警惕,不要影响正在用功修行的人,要顾及到的。这是最起码的称为菩萨品质的一个人,就是打好了做人修行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谈得上你用功把“所”,才能够舍弃得了。我们出家的时候,师父们都告诉我们,关门要把钥匙插在门上,慢慢地转过来,不能有声音的。现在的锁,都是门一关,“咣”一声,响得要命。你心太粗了,不知道你这一响,会震动多少人。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所以从生活中调节自己,做好了准备工作,正用功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所”舍弃。所以第一步,能所双亡的第一步,先把“所”放下。就是六根和六尘,把六根先保住,把六尘先舍弃。多也不要多,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你观察一下,正在用功的时候,一切色相、一切声音、一切香味、一切感触、一切思想、概念,我全部舍弃掉了。你提起来要舍弃,也就是两秒钟;舍弃完了,第二个两秒钟呢,还是被声音拽着跑了,还是随外境转了。所以要旋转旋归,旋转旋归,循序渐进,螺旋似的上升。

  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就是要入流忘所。忘所就是初步上路的用功下手处;入流,就是六根依然进入六尘,不是把六根关闭起来。看的,无论看什么,都不需要拒绝,不需要讨厌,不需要闭上眼睛不看;听的,无论听到什么,不管是挨板子的声,还是咳嗽的声,还是他们走路敲门的声,不管是什么声音,听到了,把所听的声音忘记掉,能听的了了分明。

  特别是坐在这里,眼前能看的,大家睁开眼睛,就看到了前面,然后你的注意力不在所看的这些事物上,而是在能看的眼根上。我讲话的声音,和这些电流的声音,我们听得很清楚,但是你注意,把所听的声音忘记掉,不管是什么声音,你还是看到自己耳根清清楚楚,一点声音都没有,不受声音影响。听到,就像没听到一样;看到,就像没看到一样,叫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万一打了妄想,你要把所想的问题赶紧忘记掉,也跟没有打妄想一样,注意力收摄在能打妄想的能上,不把这个“所”看得太重。想到打七的成果,修行的效力,所有的想法,都把所想的忘记掉,能想的看清楚,这是第一步工作。

  你能做第一步工作,久久纯熟,就能把这个能所两个脱离开来。六尘的世界,虽然看到、虽然听到,但你感觉跟你已经再也不会勾结了。你的心结由此可以打开。大家可以试试看。自己六根、外界六尘,时时根尘勾结,烦恼不堪。你现在正在用功,就把外界的六尘跟内在的六根,根和尘两个给它脱开。非常清楚、明白地脱开。

  

拽紧生死的源头

  

根尘迥脱是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就在这根和尘两个迥然脱开之际,我们能体会到六根清净的味道。因为你的眼睛无论看什么,你的注意力已经不随它转了,所以你的眼根也就清净了;你的耳朵无论听什么,骂你的也好,赞叹你的也好,诽谤你的也好,敲你的也好,爆炸声音也好,念佛声音也好……所有一切声音,都跟你耳根脱节了,你就能感觉你的耳根不管听什么,都是清净的。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寻常的心路体验。

  当你把所有的这个能所的所,全部忘却,你能够把持住的,就是能。这个能,就是我,我就是能。所以有个居士打坐,坐在那里,他把这个所放弃了,看到了这个能,他高兴得不得了;终于找到这个家伙了,我就是你,你就是我。我就是我,这就是我执。所以“紧把绳头做一场 ”,就是你根尘迥脱,你已经做好了修行准备,已经上路了,这个时候要趁火打铁,赶紧把捆着我们生生世世的这个绳,绳子的头找到了,千万不要放松。因为平常在五欲六尘当中打滚,生死苦痛,杂乱无章,无序、无奈、无能为力,找不到你痛苦的根源,找不到烦恼的起处,所有的心态都找不到它的来龙去脉,往往都是马后炮,烦恼过了,才觉得哎呀,我知道该怎么办了!烦恼的时候,一点能力都没有,等过了才知道有方法;下一次烦恼来了,还是没有用。因为你没有找到这个绳的头在哪里,所以被绳就一直捆着。能够把所忘记掉,看住这个能,要紧把绳头做一场,紧紧地拽住生死根源的头,就是能。能所对立的,我们平常把注意力都放在所上,为了保存自己的能,都要占有更多的所,所以流浪生死,忘记回家。现在你把所放下了,看住了自己心中明明了了的能,就是在对境生心的时候你注意,凡是你对这个境产生分别、评价,去感受苦乐,你就已经随它转了;你就要把这个所一刀两断,紧把绳头抓牢。

  抓牢怎么办呢?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就是如果你不能精进用功,历尽艰辛,你就没有放松得大自在的机会。但是说寒彻骨啊,事实上是,老人告诉我们,能所亡处,你能和所这两样都给它消失了,这个自性就现前了。有能在,自性就被这个能,被这个我执蒙蔽住,看不见。能所迥脱,根尘迥脱,这个时候,是我们大家会打七的人打七专用的。

  所以以后我们如果再举行禅七----明年肯定还会举行,那我就要考试了。你不会根尘迥脱的人就不要来,坐在那里受罪,准备都没有准备好,叫作“饥逢皇膳不能食”。肚子饿得不行了,皇帝赐给你一桌非常丰盛的晚餐,你却没有胆子去吃,没胆量,没有承当的勇气。舍不得斤斤计较的我执,始终放不下,成就不了大丈夫处事的解脱道,更不能完成菩萨道。虽然我们很想吃,肚子很饿,眼前就摆着皇帝赐给我们最丰盛的晚餐,但是还是不能吃。肚子饿了,遇到这么丰盛的晚餐不能吃,不能承当,那么,“病逢医王怎得瘥”?这么一点小毛病,就遇到了医王,你怎么才能够治疗得好呢?

  

舍掉能后的妙果

  能和所,第二步,是要把这个能也舍弃掉。所以老人说,能所亡处,自性就展现在你面前。能所双亡,根尘绝断,超越三界,证得涅槃。初步证得涅槃,还是理上证得,事上并无功夫。在你的人生观念当中,已经彻底舍弃三界一切尘埃。原来的、所执着的六根六尘,再也不是你的,缘起幻灭而已,事相上并不能证得。怎么办呢?要“绵密保任莫轻忘”,绵绵密密的,不能轻易地忘记掉能所双亡的境界。如果理上能所能够双亡,任运犹能了生死。但如果想见性,想此生成就更多的众生,你必须是绵密保任,保护它,又要它任其自由。

  保护它,就象保护婴儿一样,小孩子已经降生,圣人已经降生,长养圣胎,要保护他。他虽然是人,但是他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不会吃饭,什么都不会。你要保护他,保护婴儿一样地小心。但是你又不能把他捆在那里。你要让他自由,让他爬,让他走,让他摸爬滚打,经历各种是非好坏的境界,随他去,这叫任。既要保护他,又要任其自由。就是理上悟道,事上渐修的保任方法。理上一旦悟道,身心轻松自在,只是功夫不够,所以做功夫就绵绵密密。绵,就是绵长,不间断。不是克期取证,不是急于求成,而是知道这是长远的大计,直到成佛永无疑,不怀疑,叫绵密,这叫精进心。一个念头都不能放过,时时刻刻,如鸡抱卵,这样才能够把能所一切分段生死、变异生死,人我执、法我执,种种执着,在自性的天空中,消融空尽。

  所以最后两句,老人说,“立定脚跟无偏颇,一切无求道真常”。等你功夫成片了,一切万法,十方法界都现在你的目前。极乐净土,三途恶道,所有妙用功能,皆在你举心动念之下圆满具足。所以是王于三界,称三界法王;医九界众生之病,称为医王;拥有法界无尽宝藏,称为宝王;空去一切烦恼执着,称为空王;觉悟世间万法,称为觉王,圆满成佛。所以到那个时候,他就不需要再求了。这就达到了佛陀出现于世的目的——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圆满成佛。好,我们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阿弥陀佛。

  听了要拿去用啊!能所这两步,非常清楚,把所舍弃掉,你才算真正上路。你不能把所舍弃掉,都是在做准备。然后,如果把所能舍弃的,你把能再舍弃掉,你打七就成功了。所没有舍弃的人,其实打七就很累的,很辛苦的。所以我们要在这个地方下手,然后要精进。

  

《禅心密印 第九章 能所双亡超三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