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般的人不知道,持咒、念佛,不但是讓我們這顆妄想的心暫停下來——直接讓你停下來,你停不下來;我們讓你用一句佛號、一句咒,讓你死死地抓住它。不會走路的小孩,或者老人,我們拿一根拐杖,你就可以依靠著拐杖往前走。不惟如此。沒有念頭,只是跟你清淨的、不動搖的這個心相應了;念佛、念咒,它直接跟佛菩薩的果德莊嚴相應,所以這個功德是看不見的。
當你能夠如法用功,不要說十年,就是一年下來,你的身心愉悅、生活順利,各種情況展現在你面前,你的能力是大大地超越,不可能十年、八年沒進步;除非你又用這個妄想替你去想開悟,替你去想修行。
甚至有些人很搞笑,有些人修行的目的是爲了讓別人對他有尊重。你們不要笑,有些人她就跟我說,在家裏她講話不算數,她要修行好了,她老公就聽他的。你看看,這是什麼心呢?有所求的心就是妄想啊!你違背了自己心靈中最清淨、最本來的這種狀態,那你怎麼能得力呢?這一生,最壞的就是這個妄想,讓我們東打西打,從天堂打到地獄,從地獄打到天堂。來來去去,來回地在那裏打。你這個妄想不是很顛倒嗎?但是,這一生寶貴的還是我們這個妄想。它正因爲可以停下來,又可以去想;停下來,你一點傷害都沒有,完全放開,不但天不怕、地不懼,就是閻羅王老子到你前面,你也無動于衷。
所以,修行在最初用功的地方,就是你看住妄想,把妄念轉爲佛念,把妄想轉爲念佛、持咒。在持的過程中,你心裏其實就明明白白地跟沒有念頭相應。比如說念:“嗡嘛呢叭彌哞、嗡嘛呢叭彌哞、嗡嘛呢叭彌哞、嗡嘛呢叭彌哞……”,你這個心裏面其實什麼概念都沒有。你念“ 嗡巴拉巴拉……”你這一想什麼呢?你聽很清楚的時候你在想什麼?什麼都沒想。沒有想。可是我們第六意識,它可以隨時沒有想,也可以隨時想啊。你看,前面鋪著紅地毯,上面點著電燈,是不是?你不是打妄想嗎?在你認識到妄想可以完全放下,無念,沒有妄想,把妄想轉過來,暫停一下,妄想分別給我們帶來的一切痛苦,你當下就消失。
所以真用功的時候啊,打七之間,最好是沒有問題的。不能問問題的。你問問題,就第六意識、妄想在那裏痛苦了。要懂得這個方法,就是把所有的問題、所有的思想全部舍棄掉,清清爽爽的,不需要另起爐竈,也不需要去思考什麼問題,也不需要應付考試,也不用升官發財,也不怕股市跌倒……都不用擔心的。這個世界,有比你這樣更輕松的地方嗎?沒有了。所以,第六意識一旦轉過來,這種清淨的本然就是智慧啊。把妄想轉變爲妙觀察的智慧。停下來,這是止;清清楚楚,這是觀。止觀並用,定慧等持。這是一念就能相應的,哪裏有那麼遙遠呢?當你止的時候,你不能呆呆地停在那裏傻掉。身邊一切,不需要起心動念,自然清清楚楚。所以聽課是最好的,反正不需要考試,聽不聽都沒關系。然後你把自己妄想停停掉,把自己妄想就象手機一樣給它關關掉。前面的塵塵刹刹,各種情景了然于胸,但是心中,卻依然一無所有。
這是從第一個階段,把咒轉過來,你就不需要擔心你的妄想;但是一定要看到,咒被轉過來,念頭不把你牽到外面去了,你才能看清楚這種狀態。
平等的生命真相
如果你妄想停下來,還很清楚地感覺我在這裏念佛,我在這裏聽課,我在這裏打坐,把這個“我”,潛意識地牢牢地看住,太在意這個“我”,太在意要“我”開悟,要“我”比別人好——這樣用功,是不得力的。你要能夠最起碼知道,這個世界是無我的,這個身體也是無我的。從感覺有我轉化成無我,這個需要你用第六意識去轉換。說白了,如果你現在在這個世界,一下子就蒸發了,這個世界都跟你無關,你願不願意?很多人就會嚇死了,不願意。不願意你就有我。你真能願意,就讓你從這個世界消失,那這個世界——原來的那個老的世界,真的就消失了;你不要了,它就能消失了。
禅宗祖師告訴我們,這是懸崖撒手。在懸崖頂上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正期盼能夠救我的命,結果你手還撒掉了,一撒開,粉身碎骨,連那點根都要給你拔掉。這個根就是意根,就是我執的根。所以參禅的人,跟念佛、持咒、止觀有所不同。參禅的人,是要上根利智的。我們大家如果舍不得這個我,還是想自己有家,有妻兒子女,還有很多事業要做,還要爲這個世界服務,還要做很多好事,甚至還要護持叁寶,還要修行,還要等開悟……這個“我”還是很重要的。
不能舍棄,那你就永遠都舍棄不了。你不敢肯定無我,一旦覺得無我了,你會覺得沒著沒落,沒地方著,會哭起來,會嚇哭了。哎,有些人,一不小心打坐的時候打開了,真的嚇哭了。他一看這個無始劫以來,本來有個我挺好的,我在這裏用用功、打打坐,還得一點禅定;有時候跟別人講講話,人家還覺得我挺有智慧的。這會連這個我都沒有了,不行不行!嚇哭了,哭得很傷心。其實他不知道,他在那裏哭的那個,正好就是無我的,就是起用了;就那個彎轉不過來,就擔心自己。打開了,看到了,他還哭了。不過哭過了他知道,他的痛苦從此也就一刀兩斷了。
我們大家如果聽了這個法,知道佛法告訴我們認識生命的真相,它的本質就是無我,就是要把我們的第七識的我執,轉化成平等性的智慧。什麼叫平等性?你想我們大家都坐在這裏,因爲你覺得有一個我,所以我爲坐標,那麼就你、他、他、他……就有這麼多人。假如你突然發現,你這個“我”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不存在了,這個“他”,又怎麼會存在呢?
“他”,是針對我來說的。自我消失,你就看到一切衆生的自我,都是可以消失的。所以你才能看到我們大家每一個人,都是無我的。這就平等了。這就不會說那個長得胖一點、這個長得瘦一點了;這個身體好一點、那個身體差一點了。本性就是平等的。在平等的本性當中,完全消失因爲差別而帶來的一切痛苦。我們凡夫是因爲差別,而去尋找快樂;也因爲差別而産生痛苦。當這個內在堅固的自我消失,沒有人再來跟他比較,他也拿不出東西跟別人去比較。
有些人在對答禅鋒,禅觀的這個公案,機鋒對答之時,以爲要比個高低。其實是大錯特錯!如有比較,即落邪道。禅師的機鋒對答,只是順手、信手拈來,如實表現,並無勝劣、好壞之分。假如一落分別,即爲我執,哪能是禅宗的公案呢?
所以第七識,這個堅固的我執一旦轉過來,完全平等。如果你平時有一種優越感:我是當領導的,我是有文化的,我是年輕的,我是漂亮的……總有一種優越感在心中,你一旦看到了是平等,恐怕你不願意----平等了多沒意思啊,就突不出你的個性了。事實上,只有平等才沒有痛苦。而我們的智慧的真相,我執的背後,深深地蘊含著無我的平等。只有在這個無我的平等當中,它散發出來的智慧、光明,才是普照大地,普照一切衆生的,才能夠隨圓則圓,隨方則方;才能夠有感即應,無機不被。
假如你有“我”,你心就造一個型在那裏了,讓別人來靠近你,跟你相應。這怎麼可能呢?你先做好一模型放在這裏,你說讓別人來按照我這個模型去,這怎麼可能呢?按照你這個模型去的,一定是無常的,不長久。你一定不能普遍地對待一切衆生。
所以有些人他說,這個世界是他創造的,是按照自己的形相去創造的。他創造的結果就是不平等。創造的結果就是産生各種各樣的是非、善惡、好壞----因爲他有我執。所以我們把我執打破,見到的是一個完全平等的生命真相。無我,才能夠感應一切衆生。而這個離我們遠不遠呢?諸位參禅,就是要參這個;打禅七,就是要把不平等的打掉,成爲平等的。你就看自己念頭生起來,在這個世界,或者,在你能夠理解的生命景象中,還有沒有不平等的心態在?還有沒有人我、是非、各種隔閡在?長短方圓,青黃赤白,高低胖瘦,微塵大地、須彌芥子,還有沒有差別在?如有差別,即是有我。
怎麼能認識到無我?其實回光返照,你就看住自己念頭沒有生起來的這個東西,你平常感覺念頭沒有生起來也是我啊,這就是有差別的。這個我,如果給它粉碎了——虛空跟房子有差別的,所以虛空也不是無我;當你身心真空,連虛空和房子,有相和無相,全部平等平等,不二。這是在打坐當中就可以契入。所以諸位不要小看妄想停下來的這個樣子。你妄想停下來,沒有妄想了,這個時候,你跟平等已經很相近了。起碼你在沒有妄想的時候,能感覺你的心是平靜的。你現在沒有妄想,這個心是這樣的感覺;你等一下沒有妄想,這個心還是這個感覺;你就叁歲五歲,妄想停下來,還是這個樣子;你就七老八十,也一樣,妄想停下來,還是這個感覺。所以,妄想停下來的本身,對自我來說,就是平等的。
不覺而覺的智慧
那麼諸位就不要在那裏難過,我用功多少年都不得力——因爲你沒有認識到,你當下停下來的時候,就是得力的時候,而且力量無窮。這是要有一定善根的,沒有一點善根啊,他停下來不甘願,心不甘情不願,停下來一會又不想停,還是去跑。這是我們凡夫衆生最無奈、最誤會的地方。你看我們大家不遠千裏來這裏,從黑龍江到這裏都有幾千公裏,來幹什麼呢?看到了用功的方法,想得到楞嚴大定,開大智慧;但真正的大智慧現前了,你卻不敢去承當;真正的定慧現前了,你卻又不屑一顧。
有人說,師父,我要出家,出家生活無憂無慮,非常好。跑到我們這裏來。當時我師父還在這裏。我師父就打一碗飯,還是冷的,打一碗鹹菜,鹹得不得了,端給他吃,說你先吃飯。他拿起來看看說,師父我吃不下。吃不下你回去。也有一個人,看到佛陀身邊跟了這麼多弟子,國王將相都向他恭敬頂禮,于是要加入他的僧團,說,佛我要做你弟子,我要像你一樣。佛說,可以,你把衣服舍掉,到那個人,剛剛死掉的那個人,在恒河的對岸,屍體正在燒,你去把他的衣服拿過來,穿在肩上,穿在身上——我們出家人要穿糞掃服。他說你這麼榮耀的人,爲什麼還要我穿死人的衣服?佛說,那你不要跟著我。
我們現在都在感慨,孔老夫子,中國的聖人,大家都朝拜他,頂禮他。如果有一天,讓你也象孔老夫子一樣,站在大街上,茫然若喪家之犬,你願意嗎?有沒有願意的?恐怕你一百個不願意。你總是看到了聖人的光環,沒有看到聖人平常當中,那種智慧流露出來,完全無分別的平等狀態。他的灑脫,不是讓你有很多的榮耀,不是讓你有很多的錢財,他是大智慧,穿透時空的智慧。所以我們千萬不要有:“哎呀,如果開悟啦,那多麼幸福啊,是不是風吹來都不會冷啊?刀割下來都感到美滋滋的,很舒服啊!”是不是?不要想象聖人是你心中想象的那個妄想世界。其實離你最近的,就是你的聖人;離你最近的,就是你妄想不打的時候,那種灑脫自在。如果能夠起用呢,就是妄想再打兩個也無妨,因爲是平等的。所以此中奧妙,全在當人直下承當。
而遇到一切情景,“但盡凡情,別無聖解。”真正用功得力的,不是看到幾道光,不管是五彩、七彩還是七八彩,你就百千萬億彩,也不是聖人。不是讓你看到什麼、感覺到什麼,而是讓你看不到什麼,感覺不到什麼。《心經》、《金剛經》都是講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無相。無眼、耳、鼻、舌、身、意,不生不滅,全部都是告訴你,讓你不感覺什麼,而不是要你感覺什麼。唯獨你不感覺什麼,你才能夠感覺十法界生命當中的,哪怕你的血脈在跳動,心念在微微地動搖,你都清清楚楚。這不是人生的大智慧又是什麼呢?只有這種無我的心態,無相的真心,才能夠感覺得到你的微細的起心動念,在這個法界當中,造成什麼樣的後果,給你的生命,帶來的是傷害,還是健康,清清楚楚;每一人念頭在這個世界上投下來的,是炸彈,還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當你心無我,你看到了這一切,才敢講得出來,世間這一切都有因緣果報。
所以用功真正得力,不是在你求得什麼,而是在你舍棄什麼。真能舍去一切,“萬物皆備于我”啊!你真能舍去一切色塵,你的眼睛、眼根就清淨了,你就能欣賞一切色塵;真能舍棄一切聲塵,你的耳根清淨了,就能聽到一切的聲音。你能聆聽別人的聲音,你就是一個智者;你能分別一切萬相,你就是一個聖者。所以不要“貪看天邊月,失去手中珠。”看住自己,或者把念頭轉爲持咒,或者看無念生起來,平等無差別的內心。如此看,如此受用,一切法無相,無所著。
所以六祖大師告訴我們:何期自性本來清淨,何期自性本無生滅,何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你看何等親切啊!只有這樣,六、七兩識,在因中轉化爲平等性和妙觀察,我們的第八阿賴耶識,清淨的真心,就展現出象大圓鏡一樣的圓滿無缺的智慧。其實也就在我們的六根門頭,確實是放光動地。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就是你挑來挑去、選來選去,選壞掉了。一種平懷,泯然自絕。當下,卻不放過。如果不會,大家繼續努力。
《禅心密印 第五章 實修用功的方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