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他自己完全自由了,所以他可以坐下來,可以休息了。當我們獲得自由獲得解脫的時候,你的內心真的會告訴自己,我終于可以休息了。那麼大殿旁邊的十八羅漢,他坐在那裏的原因就是因爲他獲得了解脫,他自己覺悟了。
那麼菩薩呢?諸位到大殿裏面去就可以看見了,菩薩一般都是站在那裏的。他怎麼站在那裏的?因爲他不但自己覺悟還要去教化他人,教化有緣的衆生。發現衆生的世界,看見衆生的煩惱。這樣一來呀,他就非常的忙碌,沒有時間坐下來,所以只能站在那裏。
那麼最中間的佛也是坐著的。大雄寶殿裏的佛,無論是釋迦如來還是毗盧遮那佛,都是坐在這裏。佛坐在那裏又是告訴我們,自己和他人都已經解脫了,生命當中的絕對自由和絕對幸福的兩種力量,也都完全啓發出來了。這樣一來,他就能夠真正的安心,真正的回到家,所以他也可以坐下來。
諸位要知道,一個寺廟,特別是我們漢傳的寺廟,叢林裏面的這種佛像的擺設,如何恭敬,如何供養都是一種表法。我們看到佛菩薩聖人他們那樣做,我們內心就會那樣去想。想到羅漢的時候,我們就想:哎呀,我們應該獲得自由,應該趕緊求解脫道。看到菩薩我們就知道,我們應該去幫助一切衆生去解脫。看到佛,我們要知道趕緊追求佛法生命的這種圓滿、完美、究竟覺悟。
所以這樣啊,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叁層含義才算是真正地圓滿一個“覺”的境界了。
那麼換到現實的生命來看,諸位在這裏,諸位坐在這裏,有沒有具備佛的這個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叁層含義呢?有!也有!
我們現在怎麼自覺?你看看自己,看到這個身體,肯定有生老病死;看到我們的內心,煩惱是不停地遷流變化。那麼身體和這個內心的思維、觀念你看得清楚了,你就會覺得,我不再受這種煩惱的擺布,不再受身體的束縛。你現在當下就可以有這種感覺。那麼這種感覺就是種自覺的表現。
同時我們在觀察周圍的人,親人、朋友乃至網絡上的朋友,你看別的人也是如此。你的妄想,當我們妄想打出去的時候,我們的妄想就象無量無邊的衆生一樣,把這些衆生也全部覺悟了,你在每一個念頭的當下,都給他一個覺照,非常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念頭,這是覺他。
所以這個四弘誓願裏面,它講的是“自性衆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煩惱誓願斷就是諸位現在的當下沒有任何煩惱,或者說你有煩惱的時候,你現在簡簡單單地把它抛到一邊,你抛下的當下,你真的是有一種自覺的感覺。當你這些煩惱清楚了,看清楚這些煩惱了,看清楚當下生生滅滅的妄想了,這個妄想就被你度脫了。這一度脫,好啊,是覺他,是自性衆生。
那麼覺行圓滿呢?就是“自性佛道誓願成”。當你坐在這裏,所有的妄想煩惱都影響不了你。這個世界的任何情形都是我們生命中絕對自由和絕對幸福的顯現。這個時候,你會覺得佛法開啓了我們生命的真相。那麼就這個時候,你就是圓滿究竟的佛,跟佛無二無別。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我明明是衆生,怎麼會是佛呢?諸位注意哦!我剛才說的“自性衆生誓願度,自性佛道誓願成”,講的是“自性佛”。如果說我們的生命當中沒有跟佛完全一樣的內容,那麼佛陀說法對我們又有什麼用呢?正因爲我們跟佛完全一樣,無二無別,所以佛陀才告訴我們要修行。佛陀告訴我們要修行,我們通過修行才有價值才會有意義。
反過來說,我們現在能夠坐在這裏聽,把你過去的所有種種執著、種種煩惱、種種習氣,特別是各種價值觀念,全部扔掉之後,你就象一個赤身裸體的天真小孩一樣,赤裸裸地把整個生命的身心內外一眼看透,明明白白。那麼諸位可以想象一下了,你現在坐在電腦前面,假如說在這個電腦前面還有一個釋迦如來也坐在旁邊,他也在這裏上網的話,他會怎麼上呢?他會不會在這個頁面上亂說話呢?會不會來搗亂我們呢?會不會因爲大家在這裏說法、講話他聽了煩惱了呢?肯定都不會。他會不會很清楚呢?肯定很清楚。
諸位啊,當你具備了這樣一種“佛”的素質,這是一種覺悟的素質。怎麼樣才叫真正的覺悟呀?覺悟是怎麼獲得呢?就是這樣。從我們的身心當中你看到了自己與佛完全一樣的東西,有啊!不是沒有啊。我們完全可以做一個非常自覺而且還可以覺悟他人的人,那麼如何來自覺?如何來覺悟他人?佛陀說法幾十年也就是講這個道理了。
所以,我們學習佛法一定要抓住根本。但得本,不愁末。如果你不抓住根本,不在覺悟上面去下手,不在自覺覺他上面去下手,那麼你這條路就很難走下去,因爲你偏離了正道。雖然說當你自覺有了真正受用之後,世間的神通變化,種種玄異的事情都會出現,那麼這些事情呢,實際上,都是枝末邊事。一個內心豁達的人,都不齒爲談的。
學佛首先要開正知見,就是要學習覺悟嘛。覺悟最簡單的一點就是你要清楚地了解自己,清楚地了解環境。那麼如何來清楚地了解啊?我們就通過佛法的這種眼光來實地的考察,實實在在地考察自己的內心和考察外在的環境,看看佛說的經典跟真正的我們現實當中,我們自己感受到的這種生命是不是一樣。如果是一樣,你就會獲得一種清楚的認識,這就是一種覺悟。
學佛並不是特別難,而且你抓了這個根本之後,只有給你的生活帶來更加寬闊的視野,帶來更多角度的觀察自己,更客觀地來看這個世界。
我曾經說,要說這個世界上哪個人對生命對世界的看法是最客觀的,那只有佛。佛陀真的沒有帶一點點主觀的色彩,他真的是完全客觀。因爲佛說的每一句話,他都可以去實踐,可以去做到。上到圓滿究竟的佛都是一步步的有臺階可上,有門路可進。那麼《八大人覺經》就是統攝了這樣一個下手處和究竟覺悟的最後收尾處。這是《佛說八大人覺經》的這一個“佛”字的含義。
“佛說”的“說”,這個“說”字呀,是怎麼解釋?就是“宣揚”。“宣揚”也包含了叁種方式:
第一種是佛陀自說,佛說一切經典,比如說釋迦如來他親自,親口宣說的,比如說《阿彌陀經》、《金剛經》、《大涅槃經》種種經典都是佛陀親自在說,就是屬于自說。
第二種是他說,並非佛陀親自所說,就是得到佛陀的印證,通過佛陀的認可,然後說出來的教法,符合叁法印和一實相印。這包括了天人、菩薩、二乘人、我們人間的還有一些化人(鬼神)也可以說。說完之後,通過佛陀印證了,通過叁法印印證了,這是真正佛法了。不過這是他說,不是佛陀親自說的。比如說我們天天讀的《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說的?是觀自在菩薩說的。觀自在菩薩因爲舍利子的請問,他就告訴舍利子了,我們這顆真心,是什麼樣的呢?是自在無礙的。然後就講了《心經》這麼多字,這是《大般若經》裏面的一品。所以是他說。
第叁是種是默說,前面兩種自說和他說,都是有言說的說,通過語言來表達的。那麼默說呢?是沒有語言來表達的。比如說佛陀在涅槃會上拈華微笑,他就把這個花抓在手上一笑,這是說真正的佛性妙用啊!迦葉尊者領悟了佛說的內容了,那麼其它人呢,很多人都沒有領悟,這個就是默說。特別是中國禅宗祖師,棒喝,你要開口了,他先給你一棒。這一棒雖然沒有說話,但是他指示的都在要點上,讓你一下子就契入了。如果說,我們的機緣成熟,山河大地都在爲我們說法。蘇東坡曾經有一句詩:“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小溪流水的聲音,就是佛陀說法的聲音。當我們能夠在山河大地的一切變化、動作、聲音當中看到佛法的妙理,那麼這一切都是與佛經相吻合的,也是在說。
所以《佛說八大人覺經》的這個“說”有叁層含義。那麼這部經典裏面的這個“說”呢?是第一種,佛陀自己親口說的。
還有一個問題在這裏跟要大家稍微作一個解釋的,《佛說八大人覺經》在過去的一些大藏經裏面,他沒有“佛說”兩個字,只有《八大人覺經》。在經文當中我們也看到了,並沒有“如是我聞”。那麼沒有“如是我聞”是不是佛說的?有人懷疑。我在這裏告訴大家,不用懷疑。這部經典這麼精要,這麼短,在短短的八條當中,就統攝了整個佛法大小乘的解脫道和菩薩道。這麼精要,是怎麼來的?是屬于古印度的聖人摘錄而來的。諸位,是他們摘錄、收集在一起的。這個聖人也了不起。
還有人問,佛爲什麼說這部經?據說當時阿那律尊者他證得了四果聖人果之後非常地高興,然後就請佛說:佛陀啊,我已經知道生命的絕對自由了,那麼我們還想讓衆生自由,如何開始呢?佛陀就告訴他:有八大人覺。你可以總結這樣的一個佛法的因緣,把佛法的內容總結起來。告訴他,說這個法。
所以,我們可以想,這是佛的弟子把佛經裏面最精要的收集在一起。這個話,完全是釋迦如來的話總結起來的。這點非常的重要!那麼當我們明白了是這樣一種情況之後,再來學習它的內容,也就比較容易明白了。
《佛說八大人覺經 第一講 述要義——佛法之總綱》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