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呢?还要以布施(菩萨布施)、持戒(梵行高远)、忍辱(等念冤亲)、精进(常行精进)、禅定(身心自在)等六度贯穿始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部经典里面所讲的法,所讲的道理,既可以使我们获得解脱,又能够满足我们的菩提大愿。发菩提心,满菩提愿。
整部经典可以分开四个部分的内容。刚才说的前四觉是解脱道,后面四觉是菩萨道,分开两个大段。在这两个大段当中,每一个段又有两种内容,所以说是四个部分的内容。那是哪四个部分呢?
1、看清自己的身心世界,修无常苦空观(出离心)。
2、解脱自己身心的烦恼,证二乘解脱道(了生死)。
3、看清他人的身心世界,修菩萨六度行(菩提心)。
4、解脱他人身心的烦恼,证大乘菩萨道(成佛道)。
第一部分,就是看清自己的身心世界——修无常、苦空观。我们学习《广论》的同修就很清楚了,《广论》的开始也要求我们能够修习出离心。看清自己的身心世界。诸位啊,怎么来看清自己的身心世界呢?可以说如果你看不清我们的身心世界,没有看清自己的身心世界,如何才能生起出离心呢?在前面的几觉当中,他完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我们拥有的身体,我们拥有的这个生命,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看清楚了,然后我们才看见我们原来的、没有学佛之前的,或者说我们现在已经所秉持的这样一种状况,我们看到这个世界真的充满了痛苦。所以第一点是修出离心。
第二部分,是解脱自己身心的烦恼——证二乘解脱道。你看清这个世界了,就象房间里面有毒蛇,随时可以咬我们,让我们不得安宁。当我们把这个毒蛇赶出去之后,你才获得了解脱。那么解脱自己身心的烦恼怎么解脱法?这个在前四觉当中也详细地告诉我们了,所以我们在学的时候,就会一步一步地看清我们自己的问题,也就是说,通过佛陀的眼光来重新认识我们自己。认清了我们自己,你就能够看到自己生命内在的最自由的那一点,了脱分段生死。生死对我们是不自由的,那么你解脱身心烦恼之后,生死是来去自由的,这是在内容上的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是看清他人的身心世界——修菩萨六度行。后面的四觉中,每一觉的第一句话就是让我们来看、来观察周围的其它众生或者其它人。因为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身心和自己的世界应该说是比较容易了解的,所以学佛修行的下手处,一定要在自己的心当中去下手。看清自己的身心然后再看到自己的世界。那么当你获得自己的解脱之后,同时也生起了同体大悲。因为你看到了自己的生命和看到自己的世界,你就会发现,我既然是这样的,别的众生、别的生命也应该是这样的。那么应该是这样的,到底是不是已经这样呢?是真的就这样呢?你还要观察,这就是第三部分了。
看清他人的世界,这是修习六度万行的一个契机,也就是说菩萨他以什么境界来发菩提心的。《圆觉经》告诉我们:十方诸佛因众生而起大悲,因大悲发菩提心,因菩提心成正觉。就是因为看到众生在受苦、在受累,那么众生在受苦受累菩萨于心不忍,你要真正看到众生的痛苦,看到他痛苦的根本处,而且看到他痛苦的冤枉处。
很冤枉啊!我们这个世界,诸位现在在这个生活当中,我们自己就是演戏的人一样,这个网络的虚拟,更容易让我们看清楚这一点。比如说,看到这个聊天室里面的名字,有38位朋友,每个名字就象是一个人,我们打到页面上的字,大家看了就会产生一种意识分别,认为这是真实的。那么诸位有没有透过这个幻想的世界、虚拟的世界,看到背后真实的我?只有看到真实的我之后,你才发现,如果只在这个文字上去与人斤斤计较,那么你的痛苦将会多得多,这种虚拟的痛苦,很冤枉的。
看清他人的世界,有益于了解整个生命的幸福。所以在第三部分里面,看清他人世界,修习菩萨六度万行,他的核心呢?就是六度一开头的布施。
布施是布施什么?诸位啊,一听到布施也许就会觉得要给师父、给庙里、给某一个人供养,不是这个意思。布施的含义,说得更确切一点,应该就是恭敬、供养。那又怎么来供养呢?
我希望我们在座的同修,现在如果还在这听的话,如果你的手还在拿着鼠标,到处看其它的网页,那现在就不要看,现在你真正地放下身心的忙忙碌碌、思维观察、种种分别考虑,现在全部把它放下来,静静地,就坐在这里,就象真实地坐在课堂里面听课一样,可以把手放到膝盖上。
做这样的一次想法:修习布施如何修习?放下之后,把自己所处的环境认识一下。比如说你现在坐在电脑前面,你是带的耳机还是没有带耳机,你所坐的姿势是不是很端正,或者是靠着,或者是翘着二郎腿,你的手放在什么地方,对自己所处的身心认识清楚,体会一下。哦!现在我是这样的,很清楚了。
清楚之后呢,再想到把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世界,以及自己的想法,全部供养给十方三宝。十方三宝不是某一尊佛,是无量无边的佛,也是无尽的世界和虚空,佛是不可思议的。那么诸位呢,就把你现在的身心和世界全部供养出去了,供养给佛了——给十方诸佛了。
现在如果你有烦恼,你把烦恼一起供养,如果你有思想,把思想也一起供养,如果你有想法,把想法供养;如果你在吃,把吃的也供养,一切物质,一切精神,内至身心,外至世界,无不是完美清净的全部供养。现在可以这样观想一下,必须自己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了。
这样一来,你把自己的身心全部供养出去之后,诸位还是很清楚地听到我讲话。谁在听你讲话呢?谁在听法师说法呢?没有你,因为你已经供养出去了,在听的这个已经不是你,这样也许你马上会感受到一种无我的快乐。
所以,看清楚他人的世界,修习六度,这个菩提心怎么生起来的?当你把自己的身心全部供养出去之后,你会有一种彻底洒脱的感觉,这种彻底洒脱就是与十方三宝相应。这个时候,如果诸位再打开你的鼠标,再站起来或者移动身体,你会觉得跟原来不一样。
因为原来的自己啊,你始终把你这个世界当成是自己的世界,现在你已经供养出去了。那么再回头来看一看,让你供养出去之后,你少什么了没有?你真正少了什么了吗?没有!诸位不要害怕,你不要以为把身心世界供养给三宝之后自己就缺少什么了,不是的。
我们人世间有个很大的误会,以为供养出去之后自己就会少掉什么,实际上不是,实际上当你的身心世界全部供养出去之后,你恰恰更多地、更客观地获得了你的生活。你会非常客观、非常自由地在你的世界里面驰骋。那么这样一来,所有的障碍痛苦也就会迎刃而解。所以,看清他人的世界,这是菩萨在自己解脱之后必须要修的一个步骤,所以我把他列为第三部分,也就是生起菩提心的根本。
第四部分,解脱他人身心的烦恼——证大乘菩萨道。这个部分是解脱他人身心的烦恼,这样就能圆满证得大乘的菩提道,也就成佛了。
所以,佛法实在是太好了。看清自己,解脱自己;看清他人,解脱他人。无非就是这四句话!
当这四句话完全清楚之后,我们学习这部经的纲领,就是如此了,这部《八大人觉经》的纲领也就是这四点。也可以说,整个佛法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的大纲也是如此而已。
下面我们接着讲《纲要》的第二点。第二大点就是解释经题。这个解释经题要是详细说起来,内容很多,这个经题叫做《佛说八大人觉经》。就这一部经典,这一个题目,也包含了一切佛法受用的全部内容了。这里我们只能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也就是纲要性的介绍。
佛说
“佛”就是“觉”的意思,包含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我们常人理解的“佛”是很笼统的,也很抽象,诸位想到佛,到底佛是什么呢?只知道他非常完美,没有任何缺陷,照这样子理解对于我们不了解佛的人来说非常好。但是如果我们自己要开始修行了,一定要知道,佛的本义就是觉悟。那么如何去觉悟呢?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是自觉。自觉觉什么?就是刚才《佛说八大人觉经》的纲要里面提到的,它的要义里面提到的,自己觉醒自己的身心和自己的世界。你看清楚自己,看清楚自己之后,不再有烦恼,解脱自己。所以,整个解脱道就是佛的三觉当中的自觉。觉名佛,不觉名凡夫;知觉名佛,不觉为众生。
第二层是觉他。当你自己觉悟之后,然后再去教化他人——觉他。觉悟自己和觉悟他人有一定的缘分,有一定的机缘。
第三层是觉行圆满。释迦佛几十年度众生,与他有缘的众生都完全度脱了。那么在我们自己的生命当中,我们觉悟了,与我们有缘的一切众生,都因为我的觉悟而得到觉悟了。
众生是一个缘起的网络,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网络。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网络里面只要输入网址,任何地方都可以无穷尽地重迭,无穷尽地深入下去。那么这个众生的世界也是这样。我得到解脱了,我的有缘的众生无量无边,也需要解脱了。
当我告诉大家,诸位如果解脱了,诸位还有多少有缘的众生呢?所以,释迦如来他解脱了,他把这个教法传承下来,历代祖师也因此得解脱了,与这些历代祖师有缘的人也要得解脱。那么我们到今天还有机会来听闻佛法,也是在两千多年来的历代祖师的这个缘分下,与佛菩萨祖师有缘,我们就能获得解脱。这就是教化他人。自己和他人的觉悟都圆满了,那就全解脱了。
当我们到寺庙里面去看的时候,就看见了,在大殿里面一般都有十八罗汉,然后中间就是佛像,佛的两边是菩萨。十八罗汉一般是在大殿的两边,十八罗汉是坐在那里的。坐在那里是干什么?因为他自己得解脱了,…
《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一讲 述要义——佛法之总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