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睡眠還比別人長,坐著就睡著了,對不對?吃飯也睡、打坐也睡、念佛也睡,結果人家睡覺,他起來用功,他起來用功,沒辦法啦!什麼叫做徒弟?招數很多叫做徒弟,什麼叫做師父?沒有招數叫做師父,他什麼招數都沒有,他只有一招而已:放下!他才不會去搞那些稀奇古怪的。象我徒弟就是這樣子,我們徒弟真會享受呢,內門鄉他已經有房子了,他還搞個小木屋,十一坪,還花了老夫子一、二十萬,要住住看,他不知道那個小木屋每年要油漆一次的,那個住小木屋的,螞蟻一大堆的,那個會很多螞蟻的,建新的小木屋,趕快嘗試嘗試,徒弟嘛,是不是?對不對?法顯跑第一個,你去住吧,沒有關系,我這個人就是這樣。到現在都是一直在心外求法,心穩不住的,一直想要用某一種方式,叫做修行,修行哪有什麼方式叫做修行?對不對啊?我就問了:還要不要造第二間啊?反正一間才十多萬,很便宜啊!對不對?還有人要買那個什麼,那個貨櫃,吊起來擺著,裏面都裝潢好的,來啊!八萬,你要買幾個?師父有錢,買二十個給你住好了,你住那個貨櫃就成道啊?想得太天真了吧!法都不懂從哪裏學習下手,這跟歌利王沒什麼差別,求這個、求那個,搞不定啊,沒辦法啦!【如見色時,壞卻仙人眼;】見色執著,沒有清淨眼;【聞聲時,壞卻仙人耳;】沒有清淨聲;【乃至覺知時,亦複如是,喚作節節支解。】那就把你清淨心分得、切割成無量無邊對立的意識心,就這樣節節支解。【雲:“只如仙人忍時,不合更有節節支解。】因爲是仙人忍辱,不應該有節節支解,【不可一心忍,一心不忍也?”】因爲他是忍辱仙人嘛!【師雲:“你作無生見、】這個就是自性見,你還有一個【忍辱解、無求解,總是傷損。”】清淨的本體,不可以讓你無生之見,無生之見變成自性見了,無生無所見,無所不見。也沒有一個能忍辱的人,也沒有所忍辱的境界,也沒有一個求,也沒有一個所求,你只要無生、忍辱、無求,這樣的解,你總是損傷,你總是傷害清淨的法身。【雲:“仙人被割時,還知痛否?”】仙人被割的時候,還知道痛嗎?【又雲:】就回答:【“此中無受者,】無受就是一切法不受喽!【是誰受痛?”】沒有一個我,是誰在痛呢?【師雲:“你既不痛,出頭來覓個甚麼?”】意思那個徒弟說:這裏面沒有受者,是誰在受痛呢?那麼黃檗禅師就說:你既然不痛,你跑出個頭來,找個什麼東西呢?不痛、不受,就不須要尋覓嘛,不要尋覓嘛!
【問:“燃燈佛授記,爲在五百歲中、五百歲外?”】因爲這個有個時間,【師雲:“五百歲中,不得授記。】五百歲中不得授記。【所言授記者,你本決定不忘,】決定不忘失。【不失有爲,】不失有爲,不壞因果的意思。【不取菩提。】菩提不可取,取就是非菩提。【但以了世、】【世】就是時間。但你了解這個世,就是幻的、不實在的,但以了世就是,【世】就是生滅的時間法。【非世,】當體即空。【亦不出五百歲外,】但是呢,方便說也有五百歲,不出五百歲,就是五百歲外嘛!【別得授記,】別得授記。【亦不于五百歲中得授記。”】因爲也不可得嘛!也不可以離開五百歲以外,另外找一個授記,但是也不在五百歲中授記,因爲五百歲,那是生滅法,授記也沒有能所的東西,授什麼記呢?【雲:】了世叁際,【世】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以前叁十年爲一世。【“了世叁際相不可得已否?”師雲:“無一法可得。”】是的!沒有一法可得。那麼無一法可得,【雲:“何故言頻經】【頻經】就是一再的必須要經過,【五百世,前後極時長?”】爲什麼要一再的經過,五百世前後這個極長的時間呢?【師雲:“五百世長遠,當知猶是仙人。】因爲他那個時候還不是佛啦!【故然燈授記時,實無少法可得。”】那麼因爲仙人還有法可得嘛,五百世是長遠嘛,所以當知還是仙人,不是佛,是忍辱仙人,他不是佛嘛!要成佛,那不可以少法可得,實無少法可得了,是不是?實無少法可得。
【問:“教中雲:】在教裏面講:【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曆僧祇獲法身者,如何?”師雲:“若以叁無數劫修行,】無數劫就是阿僧祗劫修行。【有所證得者,盡恒沙劫不得。】爲什麼呢?有所得嘛,那不可能嘛!畢竟空寂,不可能讓你得。所以說,若以叁大阿僧祗劫修行,有所得證,那麼盡恒沙劫也不可,沒有辦法。【若于一刹那中,獲得法身,】不可得,【直了見性者,猶是叁乘教之極談也。】叁乘教總是這樣,有所得法身。【何以故?以見法身可獲故,】就是可得,【皆屬不了義教中收。”】不了義教。
【問:“見法頓了者,見祖師意否?”】頓了就是當下。【師雲:“祖師心出虛空外。”】是超越的喽,祖師心超越虛空的喽!【雲:“有限劑否?”】有沒有一個界限呢?【師雲:“有、無限劑,此皆數量對待之法。】有界限跟沒有界限,都是對待法。【祖師雲:且非有限量,非無限量,非非有、無限量。以絕待故。】祖師就說了:你不能非有限量,不能說有限量,【非】就是不能說。不能說有個限量,也不能說沒有限量,因爲走到哪裏都有緣起嘛!非非有,非非有就是有啦,有這個無限量,非非有,無限量,也不能說沒有這個有、無限量,對不對啊?非非有、無限量,是不是啊?也不能說,非有、無限量,是不是?以絕待故。【你如今學者,未能出得叁乘教外,爭喚作禅師?】這樣怎麼能叫做禅師呢?【分明向汝道:】一向都跟你講嘛:【一等學禅,】無上乘的頓悟學禅,【莫取次】不可以落入次第生滅、因果生滅,【妄生異見。】莫取次,是不是啊?妄生異見,不可以産生不同的見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悟道只能默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一行、一住、一刹那間,念念不異。若不如是,不免輪回。”】一行,就是一個造作,一住,那麼一個無所住,一刹那之間,念念不異,念念不異就是,空性都是一直這樣子持續下來,如果你不能保持這個空性,讓它不生滅,若不如是,不免輪回,因爲你沒有辦法除掉生滅法嘛,所以因爲要悟道很困難,所以我們爲什麼一定要認真念佛?爲什麼?因爲了生死兩條路嘛,你不相信淨土且罷,那就不要,算了,就小乘或者修禅的人,他不相信淨土,你打死他,他也不念佛,且罷!相信淨土的人,不妨礙學禅,你可以聽這禅宗的法,一念悟道,你就是悟到無生,你也不妨求生,因爲求生就是無生,法沒有二法的,不二的!但是如果你沒有悟道,你念佛,你還有一個保障啊,了生死,不是明心見性了生死,要不然就是要念佛啊,伏惑,求佛哀佑,九品,叁輩九品往生嘛,否則你哪有機會呢?那當然要悟道,你想想看,自古以來他有幾個人?那少之又少啊,不容易啊,是不是?說實在話,也很困難,自古以來大徹大悟的,算起來當然有好幾千個啦,可是我們自古以來,到現在幾億人了,才多少人?是不是?
傳心法要14
了解佛祖了,那麼這個就相應了。[便不被天下老和尚舌頭瞞,] 因爲你自己開悟,佛祖之機,內心裏面的這個悟境,你都知道了,那麼當然誰講什麼,這個老和尚的舌頭,就是專門在說法的啦,“瞞”就是欺騙。他說什麼,因爲你很清楚嘛,他騙不了你嘛,對不對?所以便不會天下老和尚舌頭瞞,老和尚講什麼法,我們清清楚楚嘛,你開悟的人,大徹大悟的人,你什麼文字來,有沒有開悟,他一看就知道啊,是不是?你講話,你就是不正見,他一聽馬上就知道啊,你騙不了他的。[便會開大口:] 因爲悟道了嘛,他便會開大口,就這麼說了:[“達摩西來,無風起浪。] 意思就是說,多余的啦,如果是悟道的人,達摩西來,這個是多余的啦,本來就無風,無風就是本體,那起浪就是多余的啦,是不是啊? [世尊拈花,一場敗缺。”] “敗缺”就是漏洞、失敗,意思就是敗北,敗北就是說,那只是一個漏洞而已,沒有什麼啦!世尊拈花,本來是靈山會上,世尊拈花,摩诃迦葉破顔含笑,對不對啊?吾有涅槃妙心,不生不滅的妙心,對不對?直指人心,明心見性,托付給摩诃迦葉。那麼世尊拈花,那麼一場敗缺,意思就是說,如果是悟道的人,那這個都是多余的啦,達摩西來,這個根本就是無風起浪,世尊靈山會上拈花,這個也都是不重要的啦!爲什麼?悟道的人,你那裏他都是解脫,所以這底下,那一句就是講得很貼切了:[到這裏] 你悟道、證悟的聖者,[說什麼閻羅老子,千聖尚不奈你何。] 千聖,那一個人都動搖不了你一個念頭,因爲你已經悟道了,是不是啊? 你與諸佛一樣了,那個人都動搖不了你,就是佛現前,你也是一樣如如不動,[不信道直有這般奇特,爲甚如此?事怕有心人。”] 如果你不相信這個,是有這樣子的奇特,這般的奇特,是爲什麼這樣子,爲甚如此,就是爲什麼是這樣子。
但是這個此事啊,這個就是明心見性這般事情,是怕有心人,有心就是在這裏指志氣,在這裏不是指心性,是怕有志氣的人,要有志氣的人,他一定能夠入,學道除了智慧以外,還要有志氣,志氣就是不怕吃苦,睡眠稍微少一點,不要懶懶散散的、懶懶散散的,日複一日,然後軟綿綿的,無精打采的,是不是啊?整天看到佛像就打哈欠,就請假,然後自己寫請假單,本來一天誦多少佛號,向佛菩薩寫請假單,放在那個香爐的旁邊,後來有一天去看,哦!一大堆請假單,都跟佛菩薩請假,我們有志氣,這個今日事今日畢,修行就這樣。
[頌曰:] 就作這個頌了:[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塵勞迥脫,這個“迥”就是遠遠的超越。你想要把這個塵勞,遠遠的抛開來、超脫它,此事是非比尋常的哦,意思就是要下一番功夫啦!緊把繩頭做一場,這個“繩頭”,是指生死重要的關鍵,你一定要把生死重要的關鍵,下一番死功夫,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你不經過一個冬天寒徹骨,冷得透入這個骨髓,這麼冷,冷得受不了,意思就是,吃得一番的苦頭,你怎麼能夠聞到梅花撲鼻香呢?是不是啊?怎得梅花撲鼻香?這一句偈頌並不困難。[師于唐大中年中,] 那麼這個往生,[終于本山,] “終于”就是說往生,死于本山。[宣宗敕谥],“敕”就是命令,“谥”就是人死後的封號。[斷際禅師,塔曰廣業。] 這個啊,也沒有幾個啦,是像黃檗斷際禅師,這麼有功夫的, 講出來的話,每一句話統統是大徹悟的人,這一本要是沒有看到啊,是不是很可惜?
《傳心法要講記(12)》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