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真事的。
有一個差不多年約四十五歲的婦人,她是個虔誠的佛教徒。她十多歲的時候,就常常念觀世音菩薩,因爲她不是正信的佛教徒,是因爲電線杆上常常有:[請常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她十多歲時想:念這個大概不錯,又不必繳稅金,很好!就每天念: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就這樣一直念,她還不是很了解佛法,她知道菩薩是慈悲的。她說有一次,她們乘著一輛遊覽車,從山上撞下來,整個遊覽車就一直翻,翻到山谷下去了,她一醒過來,竟然沒有翻到山谷底下,吊在半空中,那個樹把她卡住了,怎麼出來的,她也不曉得?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樣摔出來的?摔出來的意思就是車子翻下來時,她怎麼跑出來的,她自己不知道,被摔昏了,起來以後竟然卡在樹上。她說:師父!這個我一生一世都記住,太不可思議了。她說:到今天爲止,我怎麼樣跑出來的,我都還不知道?有的人聽到很興奮說:那我也要來坐車,翻一次車看看,最好還是不要,爲了求感應就弄成翻車,若是故意的話,你是肯定摔死的。全車裏面撞下去統統死,只有一個她活,她怎麼跑出來的?她自己也不知道,什麼原因也不曉得,神咒,南無觀世音菩薩,叫你稱菩薩的聖號,她還不曉得是什麼意思呢,觀世音是什麼意思,她也不曉得,他就有這種力量,更何況念大悲咒?你想想看,這個大大悲咒的威力,九十九億恒河沙諸佛成道,一定要念大悲咒的,多少人念大悲咒,多少人得感應,是不是?所以你假設說佛講的是妄語,那你怎麼樣來解釋這麼多的感應?就拿我個人來講,我最差的,沒有修行的,那感應也不下幾百次,我沒有像你們那麼有修行,就會有感應了,何況你們穿白色衣服的人,我想你們很有修行的,我知道,我都贊歎我的徒弟,我不會贊歎我個人。所以這個神咒不翻,你只要會念就不可思議!有很多人來學手印,我以前就是教手印,我以前很熱心。教一教以後,後來的人就聽到錄音帶,那每次來:師父!教我手印。有的老年人風濕症,骨頭不柔軟,一只手指彎曲,另一只又被帶動起來,結成的手印就像豆幹印一樣,後來我就不教手印了,本來我對教手印是很有興趣的,後來我發現教手印以後,每一個人碰到師父,就要請師父教手印,這個很麻煩,幹脆就不教他們。所以我們眼睛所看過的那一種感應,真是不可思議。你說我們一個水陸大法會就好了,這個水陸大法會,有人看到虛空法中,西方船就這樣走過去,有的人就看到西方叁聖來接引,他沒有必要編一套理由來騙你,做一個水陸,十方法界都震動,是不是?很多人來告訴我:奇怪!文殊講堂做的水陸,怎麼那麼的感應?很多人見光、見花、見佛,我說:你不要執著這個。我也見過光,不過我那個是日光燈,晚上一打開,就見日光燈了,跟你們不一樣了,我怕衆生太執著這種東西。所以這是秘密不翻,神咒的威力根本是不可思議的。所以師父跟你們擔保,佛講的絕對不妄語。第叁、尊重不翻,就是[般若(音讀爲波惹)]二個字,這就是尊重不翻。爲什麼尊重呢?因爲般若的意思實在是太多,而且古來都是這樣稱呼,我們就尊重古人,以這個[般若]二個字繼續抄一遍就好。其實般若,梵音叫做prajna(長音),也不是我們中文念的[般若],應該念成臺灣話的[般若(讀音爲“搬家”)]才對。這個翻譯的人念般若(波惹),今天我們大家都是這樣念,這是尊重不翻。我們已經講了叁個,多含不翻、秘密不翻、尊重不翻,[般若]就是尊重,所以我們不翻譯,不照。第四個,叫做順古不翻,順從古人,古人怎麼寫,我們就怎麼寫,譬如說: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古人是這樣念的,我們也就這樣念。第五叫做此方無不翻,意思就是中國沒有的東西,我們沒有辦法翻,譬如說庵摩羅果,印度的水果,它有這種水果,佛常常用庵摩羅果來比喻,另國沒有庵摩羅果,你叫他怎麼比喻呢?比如說榴梿,也就是說,臺灣幾十年前,我們都沒有看過榴梿是長什麼樣子的,我活得這麼大了,我沒有看過榴梿是什麼?是因爲有去過泰國,那如果從泰國以前要翻譯成中國的經典,譬如說榴梿,那誰知道榴梿是怎麼樣子的?那是因爲我第一次去泰國的時候,第一天那個導遊張姐,就帶我們去吃榴梿,她一打開就拼命地吃,她說:師父!你吃一塊。我一聞,簡直就像臭糞味,我一直想嘔吐,怎麼會有這麼臭的東西?很想嘔吐。張姐咬了一大口還說:這很貴的呢!還直說榴梿很貴。泰國人坐月子都沒有進補,都是吃榴梿。很臭!那是第一次聞到。結果回到臺灣,沒吃時倒會嘴饞了,所以人會改變的。沒有榴梿吃時,就很想去買,要不是邱醫師製止我,現在不知吃幾粒了?徒弟又那麼多,要是說一聲我喜歡吃榴梿,明天就送來一大堆了,其實都不是我在吃,都是男衆在幫忙吃,實際上我也沒吃到幾塊。做我的徒弟很好,尤其是我生病住進醫院裏時,送再多東西來,都不是我在吃,都是隔壁在吃。所以印度當時有那種水果,我們中國沒有這種水果。現在是海運比較發達,我們去泰國看有很多水果,我們臺灣沒有的,像那個果後,我們也沒看過,說榴梿吃了會太熱,果後吃了會冷,要中和一下,人也是很無聊,吃了熱性食物,再用冷性來中和。導遊帶我們去買榴梿,說吃了人會燥熱,喉嚨會幹澀沒聲音。這個榴梿還是一大學問呢!高級的榴梿還分金枕頭,那個邱先生很內行,買到都成內行人了,還買那個金枕頭。我說:榴梿不是一種嗎?好幾種!有的人榴梿一打開來,才發現全幹扁了,外表很好看,結果裏面不能吃。我們第一次看到榴梿,我不會剝梿,一剝就刺傷手流血了,我這個人只能吃,不適合工作,也沒弄過榴梿,一弄就流血了,算了算了,就留給徒弟吧。我只適合講經,還有適合吃。中國沒有的就不能翻了,只能講:庵摩羅果,翻譯成中文就是無垢清淨的意思,是印度的一種水果,吃下去,可以除風熱、治病,中國沒有。所以般若,翻譯成中文叫做智慧,卻不能翻譯成聰明,聰明是世間人累積的錯誤教育。智慧是發自本性的清淨心,本能的,本來每一個人都具足的,這是五種不翻譯裏面的尊重不翻譯,就把它原原本本的尊重,尊重它的含意,尊重這個古人;尊重般若崇高的意境,所以不能翻譯。
叁種,叫做實相般若、觀照般若、文字般若。
什麼叫做實相般若?我們衆生所看到的都是假相,而現在提到實相般若,就是般若的本體,是真空之體,爲什麼講是真空呢?真空就是絕對的空,無一法可得,一塵不染,一絲不挂。真空之體,就是所謂的法身德,就是我們所講的正因,理心的佛性,正因佛性。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強名實相。 佛悟到我們的心體,心虛空界、遍法界,充滿了無量無邊的智慧,這個智慧不明假相,也不受到任何的體性;或者任何的物質;或者任何的心來表白。實相就如同法身一樣的,悟到、徹悟到空性的絕對存在性,而無法表達,所以也只能用[實相]這二個字來形容它。因爲實相是一種理性的體,理體,是真空的體性,所以在真空體性底下,你要寫幾個字:真空之體,是爲文字所依,是圓明寂照,爲觀照所證是不生不滅,所以真空之體叫做性體,本性之體。分二個角度來講,所依就是爲文字所依,爲文字所依靠的,因爲文字講來講去,就是要講這個真空之體,要講實相的東西, 所以爲文字所依。所有的文字都在表達真如實相這個東西,所以爲文字所依底下要寫四個字:圓明寂照,因爲實相沒有辦法形容,我們只能用一個圓,圓滿的[圓],明,光明,寂照就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圓明寂照就是他有無量圓滿的心,意思就是一塵不染,沒有一件事情可以讓他出差錯,他沒有一件事情不是圓滿的,這個人怎麼可能有辦法做到這樣?有!如果你悟到法身實相,你就沒有一件事情不圓滿,包括等覺菩薩都有缺陷了。明是對無明來講的,只要你還是等覺菩薩,你還有最後一品無明沒有斷,還不能稱明,所以圓明可不是容易的一件事情,圓滿光明,哪一個人有辦法做到圓滿呢?再來寂照,這個[寂]不能解釋說是寂寞;也不能解釋說寂靜,這個[寂]很不容易解釋的,這個寂,如果拿今天名詞最適合的,就是一種非常安祥的心態,這個寂不是說靜的很恐懼;靜的無聊;或是靜的沒有依靠感;靜的有一點恐怖的感覺。或是說晚上先生不在,很寂寞、很寂靜,這個不能稱爲寂。所以這個寂,要舉現代話來講,就是透視人生、宇宙而不迷惑,內心保持無量的清淨,那一種莊嚴,用智慧心、用清淨心,面臨整個人生的那一處安祥、寂靜的感覺,沒有一件事情可以困擾著他。如果這個寂來講,就是智者不惑,有智慧的人,他絕對不迷惑的,所以他能夠保持那種安靜的心態。不是我們現在的衆生,一點小事情就挂礙,晚上就睡不著。這是寂。再來就是照,所謂照,就是妙用的意思。實相的本體,還不能只是用寂靜、透視、安祥、絕對來解釋,它還存在一種照的能力。這個[照]字就是無作的能力,不假任何的造作,具足有觀照的能力,具足有無量的神通妙用的能力,就是寂照。這是所依,爲文字所依,性體的所證,爲觀照所證,意思就是你修觀照的功夫,到最後還是要證悟到你清淨絕對的本性,爲觀照所證底下就寫四個字,叫做:不生不滅。這不生不滅就不好講了,我在這個地方再形容一下,你們務必要好好地聽。
所謂不生不滅,我們說,不是生,對滅講的,也不是說滅,而對生講的,意思就是說,生滅當下就是虛妄不實,一切都因爲你的錯覺而有生滅,但是你又不能放棄這個知覺的錯覺,而悟到這個不生不滅的道理,我們講真空之體,涅槃的不生不滅,不是你想像當中那一種不變的東西,或者是說你把它觀想說,不生不滅就是一處永恒,就像虛空一樣的;或者說你把它觀想這不生不滅,大概是什麼都不管,放下、放棄,那也不對!如果你把不生不滅當作說,在生滅裏有一種不生不滅,也不對!這很麻煩,這種東西,除非…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