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總義▪P10

  ..續本文上一頁論》雲:“吾等非成立有無,唯破他人增益之有無,遣除二邊,成立中道。”又雲:“太過反義,亦唯屬他,非是我等,自無宗故。”

  《回诤論》雲:“若我有少宗,則我有彼過,由我全無宗,故我唯無失。”龍樹《中論》的究竟密意也是如此。

  《如意寶藏論自釋》中說:“自續派遮破常法和我等,又安立了無常、無我等;應成派自宗,本無任何破立,僅僅依他稱理論來解說般若大空性。”

  對自續派和應成派在所立方面的差別,更登群培大師解釋:“何故自續派在勝義中有所安立呢?因爲他們對分別心的境界還有少許執著。應成派則對分別心的境界少許也不執著,故無承認。”

  有人懷疑:既然應成派毫無承認或無自宗,爲何《顯句論》說:諸法無自生之宗,是無遮,余叁宗亦爾。

  答:應成派聲稱有宗,也只是遮破他宗的一種方便而已。換句話說,以他稱的比量在他方面前,顯現好似有宗一樣,或者說是“應成理論的立宗”。所謂無立宗,即是沒有任何自己承認的立宗,或者說“根本沒有自續理論的立宗”。榮素班智達的著作中說:“問:你們如何立宗呢?答:我們僅破斥你的邪見,並不安立單獨特別的宗義。”

  問:應成派沒有任何承認,對數論派所說的相違過失承不承認呢?不承認,則爲了破數論外道而辯論,應成多此一舉;若承認,豈不是已有承認?

  答:僅僅說了相違,並不代表自宗有承認,因爲應成派遠離一切承認的緣故。僅隨他方世間前承認,是一種遮破他宗的方便。如《入中論自釋》雲:“唯依世間說彼是有,隨彼而說,即是遮彼之方便故。”又雲:“故唯依世間故,我許世俗,非自力許。”

  問:既然應成派任何都無承認,也就不應承認不共的應成理論。由此應成理論成爲非應成派的理論,那它是內外道哪一宗所承認的理論呢?

  答:這也只是破除他方的邪見而相應世間名言的安立,僅僅是應成派在世間他方之前承許,並非真實自宗。以這些應成理論,能破除執著者的一切粗細邪分別,無余遣除一切所緣法。縱然如此,應成派自宗也沒有任何以分別念建立的宗派,因爲:任何以分別念造作的安立,在實相本性之中都本不成立。如經雲:“無文字法中,何說何可聞。”《智慧品》雲:“勝義非心境。”

  

(四)、因及比喻的差別

  自續派的因和比喻,爲自他所共許;應成派的因和比喻,唯是他方所承許。

  《遣除單秋疑惑論》中說:“月稱論師說到他稱因和比喻等遮破的次第。”

  《給 沙格西辯論書》中說:“叁相理論,如果在自他宗前共同以正量成立的理論抉擇無生空性,則是自續派的勝義理論;如果只是以他宗一方承許而借立的理論,來抉擇無生大空性,才是應成理論。”

  《二谛論自釋》中說:“比量之因和所比量之法都是自他宗前顯現的宗法,宗法、所立法、比喻都能如是安立。如果二宗前不成立宗法、所立法等,則在心相續中不會生起真實的比量。”

  問:上面說應成派運用的比喻也只是他方承許的比喻,但在應成派寂天論師的《入行論·智慧品》中出現了“以二同許喻”的句子,明顯說是以自他共許的比喻,這不是前後相違嗎?

  答:應成派自宗不共抉擇根本慧定的境界時,因和比喻都是隨他宗承許的,並非自方承許,但在抉擇出定後得位的境界時,因爲有共同顯現分,所以比喻也是自他共許的。

  以上講述了自續派的叁相理論是自他共同以正量成立的理論,應成派則唯一是他稱叁相理論。

  那麼,應成派是否何時也不承認自續理論呢?

  對此,需要善加簡別:

  一、應成派抉擇無生大空性時,都是以他稱叁相理論破斥他宗,這時不承認自續理論,因爲勝義中毫無承認的緣故。

  二、應成派隨順世間有情安立名言谛時,同樣承認自他共許的叁相理論,因爲存在自他面前的共同顯現分故。譬如,現見炊煙爲因,可以推知有火;以身語的表現,能判斷是否是蘇醒大乘種性的人;以身語之相,可判斷是否爲不退轉菩薩;依叁相理論能成立前後世等。因爲自他面前存在無欺的共同顯現分,顯現上又有各種差別,這是自他共同承許的,所以需要成立自他共許的有法、所立、因和比喻。

  

叁、造成二派運用差別的原因

  以自宗來說,《中觀莊嚴論釋》中說:“由此可知,著重講解具有承認的相似勝義是自續派的法相,側重闡述遠離一切承認的真實勝義則是應成派。在安立此二派別的法相時,區分承不承認名言中自相成立以及應用正因的方式等差別來安立,僅僅屬于支分的類別,可歸屬于上述的法相中。有無承認、名言中是否承認自相成立、建立無自性采用應成因或自續因、對所破加不加勝義鑒別的這些要點都是以剛剛講述的道理而出發的。”

  在區分中觀二派的差別時,後代的中觀論師認爲:名言中承認自相實有,是自續派;名言中不承認自相實有,是應成派。也就是,應成派承許名言諸法是因衆生的執著而産生的,是分別心假立,毫無堪忍的自體,因此不應當安立是自相實有之法,自續派認爲世俗諸法存在實有的自體。前代某些中觀論師認爲二派的差別是以勝義理論抉擇的差別,自續派是使用自續理論抉擇,應成派則運用應成理抉擇。

  全知麥彭仁波切認爲:上述“名言中是否承認自相實有”、“以應成理抉擇還是以自續理抉擇”等,都只是支分的差別而已。實際上,根本的差別是:一者著重抉擇而宣說具有承認的假相勝義,另一者著重抉擇而宣說遠離一切承認的真實勝義。

  爲什麼這是二派的根本差別呢?因爲其它支分的差別,諸如“有無承認”、“名言中是否承認自相實有”、“使用自續理論還是應成理論”、“對所破是否加勝義簡別”等等,都是由“著重抉擇相似勝義還是真實勝義”這一根本差別而出現的。

  具體來說:

  (一)自續派著重抉擇有承認的假相(相似)勝義,故在勝義中有單空的承認,遮破自生、他生等後,安立無自生、無他生等。

  應成派著重抉擇遠離一切承認的真實勝義,故在遮破自生、他生等戲論後,自己沒有任何承認。

  (二)自續派著重抉擇有承認的假相勝義,故在名言中承認自相實有,不能遮破。

  應成派著重抉擇無承認的真實勝義,故名言中不承認自相實有,因爲根本慧定中根本沒有共同顯現分故。

  再者,自續派著重抉擇有名言顯現的共同承認,及有勝義單空承認的假相勝義,故它運用的是自續理論,有法、因、喻都是自他共許,所立也是自己所承許的。應成派著重抉擇無承認的真實勝義,由于自己無承認,故運用的有法、因、喻都是他方所承認的,唯以他方所許,遮破他的戲論。

  在是否加勝義簡別的方面,自續派承認有共同顯現分和無自性的空性,因此它有二谛別別的安立,加簡別說:“僅僅勝義中空,名言中真實有。”應成派二谛中都不承認共同顯現分,故不必加勝義的簡別。

  反面來說,如果應成派自宗也有有法、因、喻、所立等的承認,則和自續派沒有任何差別。《智慧品釋》中說:“應成派此處唯一著重抉擇離戲大中觀的緣故,當知對此宗並無真假勝義的兩種分類。”

  因此,應成派最勝的優點即是唯一抉擇真實勝義,不分真假勝義的差別,也就是全無承認,遠離一切戲論。

  教證:

  《回诤論》雲:“若我有少宗,則我有彼過,由我全無宗,故我唯無失。”

  《六十正理論》雲:“諸大德本性,無宗無所诤,彼尚無自宗,豈更有他宗?”

  《四百論》雲:“有非有俱非,諸宗皆寂滅,于中欲興難,畢竟不能申。”

  《顯句論》雲:“凡中觀師,理不應用自續比量,不許他宗故。”又雲:“應成破義亦唯屬他,非屬我等,自無宗故。”

  《入中論》雲:“能破所破不合破,及合而破所說失,若定有宗彼成過,我無彼宗故無過。”自己無宗故,無法對自己發出太過。

  《入行論》雲:“若實無實法,悉不住心前,彼時無余相,無緣最寂滅。”故中觀師的一切建立都僅是就他方而安立的。

  《入中論》雲:“如汝依他事,我不許世俗,果故此雖無,我依世說有。”

  《回诤論》雲:“所破無所有,故我全無破,是故雲能破,是汝興毀謗。”此說破他宗也沒有。

  甯瑪派自宗認爲:事實上,自續派也不承許單空爲究竟實相之義,其最終承許的勝義谛也是遠離四邊的大空性,不許任何破立之法,故和應成派並無二致。這一點,從自續派論師們的論著中也可以明顯看出來。

  譬如,清辨論師在《掌珍論》第叁品自釋中說:“暫時承許單空爲相似勝義,究竟則無任何承認,並且安立無分別自證的見解爲遠離一切承認。”又在《歸攝中觀精華論》中說:“于假相勝義,真實勝義中,後者非意境,無任何分別。”又于《般若燈論》等中,引般若經論說:“勝義谛遠離一切言思之境,寂滅一切戲論,乃爲諸法之勝義本性。”又于《中觀寶燈論》中說:“究竟的修法超離一切尋思,不住任何邊,分別心在任何法的本性中亦不生,應安住在何者亦不成立的本性中。”

  智藏論師在《中觀二谛論自釋》中說:“遮遣一切生、住、滅,抉擇爲無生、無住、無滅,其後指示:究竟的勝義空性中,並無任何可作破立之法,乃爲“真實明無遮”。”

  靜命論師在《中觀莊嚴論》中雲:“真實中彼離,一切戲論聚,……,若依分別念,成俗非真實。”又于該論中雲:“生等無有故,無生等亦無。”在其《二谛論難題釋》中也有同等意義的論述。

  其弟子蓮花戒論師在《中觀莊嚴頌難題釋》中說:“暫時可以建立一個屬于無邊的單空,其單空在勝義谛本性中並不存在,因勝義谛遠離四邊八戲之故。”

  全知麥彭仁波切《中觀莊嚴論釋》中說:“這只不過是抉擇勝義的一種方式,總的來說,諸位祖師入定後得的意趣是一致的。”又說:“此二宗派(自續、應成)究竟意趣無二無別、平等一味。…

《中觀總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