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每個有情當下的五取蘊,就是他未來生起無邊衆苦的所依。
大家要依聖言量,了解自己的身時時有無數煩惱種子和苦種子隨逐不舍,未來遇緣就會層出不窮地生出苦來,這樣的五取蘊就是大苦。像這樣觀察,就認識到:自己是帶著無數苦種子的人,無時無刻不是苦的。
只要這個五取蘊苦還沒有寂滅,煩惱種子和苦種子就會時時跟隨不離,這就是“大患在身”。就像癌症病人,在沒有滅盡癌細胞期間,他的身就是以後受種種難忍疼痛的所依。他拖著的這個身體,每時每刻都是苦的所依。這比喻:凡夫在還沒有生起無我智慧根除煩惱期間,無量的煩惱種子和苦種子就一直在輾轉相續,這樣的五取蘊無時無刻不是苦的所依。這就是行苦的相。我們要對自己的現狀有清醒的認識,自己無時無刻不在苦中,並不是什麼安樂的人。
(四)煩惱所依故,生爲苦
這裏要觀察:自從在生死中受生後,就緣種種貪境、嗔境、癡境發起貪嗔癡,由此能令身心苦惱不寂靜、不安樂住。也就是這一生中,潛伏的煩惱種子會時時現行逼惱我們的身心。
凡夫的心就像一個大動物園,裏面睡著虎、狼、豬、雞、狐狸等等。煩惱未現前時,如同野獸沈睡,看似風平浪靜,一旦遇到境界,就像野獸醒來。比如,隨順生嗔的怨敵現前,心中的老虎就會躍起,怒目圓睜;遇到隨順生貪的五欲境界,心中的雞立即就會亂飛;平常在一般境界當中,就像豬一樣愚蒙,顛倒執著。這些使得凡夫的身心苦惱不寂靜,不能安樂而住。
大家要看看自己一生是怎麼在煩惱中度過的,時而貪、時而嗔、時而傲慢、時而嫉妒、時而散亂、時而昏沈……。身心時時煩動惱亂、不安穩住,這都是從受生而來的。受生是粗重所隨,攜帶了無量煩惱種子,所以是煩惱所依。以受生爲因緣,就引出後來遇緣發起的種種煩惱,使得身心苦惱不靜,因此就從所引的煩惱不寂靜、不安穩苦,而對能引的生安立爲苦。
我們在醫院産房裏,隨便找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他的五取蘊實際就是無量煩惱的所依。可以預料,他往後從少年到青年到老年,會隨種種境界生起無數貪嗔癡的煩惱,就像瘋病在身的人隨時都會發瘋一樣。想想看,瘋子的誕生,就是他以後一切發瘋顛狂的所依,這樣的生不是大苦嗎?
(五)不隨所欲、離別法性故,生爲苦
這裏要觀察:一切生的最後邊際都不出于死,“死”不是自己所愛,由此因緣,死時唯受衆苦。(意思是說,一切受生都以死爲邊際、爲終極。自己不喜歡死還要死,以這個因緣,死時唯一感受衆多憂苦。)
“不隨所欲、離別法性”,就是指一切人都超不出生滅無常的定律,有生就必有死,即使不願也無可奈何。而且在生時成就何等名利,最終都歸于空,這就是離別法性。像秦始皇貴爲天子,富有四海,夢想長生不老,但活到50歲就死了。中國帝王都想長生,但平均壽命只有40歲左右,他們有權勢、有財富,卻主宰不了自己的生死。
又比如,悉達多太子降生後,淨飯王想給太子占相。當時有位仙人阿私陀,具足五通,住在香山。阿私陀仙人以神通了知淨飯王的心意,就從虛空中降到王宮。淨飯王和夫人抱太子出來,他爲太子看相,忽然悲哀痛哭起來,說:“太子必當學道,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久當轉清淨*輪,利益天人,開世間眼。我已經120歲,等太子成佛,我已經不在世上了。不能親眼看到佛成道,不能在佛的座下聽聞經法,所以我悲傷不已。”
連阿私陀這樣的五通仙人都不能自主,在業力盡時只有歸于一死。所以,生的結局就是在無可奈何中死去。
小結
依照以上五種相作觀察,才知道叁界上上下下的生都是苦的,都有無邊的過患。一般人只能看一面、看表面,既看不到生的前面,也看不到生的後面,更看不到生的裏面,因此對生的觀念完全是顛倒的。也就是凡夫人沒有見到生死的前因後果,沒有開啓廣大觀察五取蘊前後流轉的智慧,都把純苦的叁界受生執爲安樂。
世間人生了孩子都很高興,認爲得了寶貝,而且假想孩子的一生會過得很安樂。這是不了解生苦的真相,不知道孩子生下來時帶了多少煩惱種子、苦種子。就像只看美女的外表,看不到她體內充滿不淨。又像享受吸毒短暫的快樂,看不到毒素和由它將造成的身體孱弱、精神萎靡、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悲慘結局。又像只看到羅刹變成的美女外表,不知道美女的畫皮底下是青面獠牙的羅刹身。像這樣,凡夫肉眼只能看到外表的假相,看不到衆生八識田裏的情況。這沒辦法用放射線來照,用數學公式來推,也不可能由某個世間專家來告訴你,也不是憑自己的聰明能思維出來的,這只有佛菩薩的慧眼能照見,能向你道出真相。
無數人因爲沒有機緣按上面五相思維生苦,所以都沒有發現生時有無量猛利大苦隨逐,生帶著無量煩惱種子而來,生成爲往後無邊衆苦、無邊煩惱的所依,“生”的結局是在憂苦中死去。而我們有幸按上面五相展開觀察,就能有力地瓦解對生的樂執,生起生苦正見。這之後再看世間的有情,就覺得人人都是苦的。比如,見到一條狗生了,就會想到:它受了多少住胎、出胎的苦;它帶著多少煩惱種子來到世間;往後它要受多少饑餓、寒冷、疾病、衰老、死亡等的苦痛,要生起多少貪、嗔、癡的煩惱、罪業,最後一定是在憂怖中死去。一個旁生是如此,一個人也是如此,一個天人也是如此,遍叁界的凡夫都是如此。看到生的苦,就會對“生”發起厭離,發誓斷除叁有的受生。觀照叁界衆生的受生,也會油然生起悲心。
再拓廣視野,會看到在五取蘊流轉的全程中,每刹那都是苦的,因爲:每刹那都帶著無量煩惱種子和苦種子,後面一定是遇緣出生種種苦惱。這樣看清真相,就知道只有寂滅五取蘊,才能得到安樂,只有修解脫道,再沒有別的出路。
求生淨土
聯系在淨土上,就會想到:在叁界裏沒有任何安樂的生處,只有西方是歸宿,所以今生一定要生到西方,解脫叁界受生的大苦。
在宋朝,有個吳信臾,他中進士做官後,就預先做了一口棺材。夜晚躺在棺材裏,讓童子拍著棺材唱:“吳信臾,歸去來,叁界無安不可住,西方淨土有蓮胎,及早回頭歸去來。”他在裏面也跟著唱。後來他淨土因緣成熟,無疾坐化往生。
吳信臾知道在叁界何處受生都是苦,所以徹底放下世間,一心求淨土蓮花化生。他天天睡在棺材裏,唱回家的歌,完全把心送往西方。有這樣徹底的欣厭心,就決定往生淨土。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維八苦講記(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