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二)▪P2

  ..续本文上一页的。每个有情当下的五取蕴,就是他未来生起无边众苦的所依。

  大家要依圣言量,了解自己的身时时有无数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随逐不舍,未来遇缘就会层出不穷地生出苦来,这样的五取蕴就是大苦。像这样观察,就认识到:自己是带着无数苦种子的人,无时无刻不是苦的。

  只要这个五取蕴苦还没有寂灭,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就会时时跟随不离,这就是“大患在身”。就像癌症病人,在没有灭尽癌细胞期间,他的身就是以后受种种难忍疼痛的所依。他拖着的这个身体,每时每刻都是苦的所依。这比喻:凡夫在还没有生起无我智慧根除烦恼期间,无量的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就一直在辗转相续,这样的五取蕴无时无刻不是苦的所依。这就是行苦的相。我们要对自己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自己无时无刻不在苦中,并不是什么安乐的人。

  (四)烦恼所依故,生为苦

  这里要观察:自从在生死中受生后,就缘种种贪境、嗔境、痴境发起贪嗔痴,由此能令身心苦恼不寂静、不安乐住。也就是这一生中,潜伏的烦恼种子会时时现行逼恼我们的身心。

  凡夫的心就像一个大动物园,里面睡着虎、狼、猪、鸡、狐狸等等。烦恼未现前时,如同野兽沉睡,看似风平浪静,一旦遇到境界,就像野兽醒来。比如,随顺生嗔的怨敌现前,心中的老虎就会跃起,怒目圆睁;遇到随顺生贪的五欲境界,心中的鸡立即就会乱飞;平常在一般境界当中,就像猪一样愚蒙,颠倒执著。这些使得凡夫的身心苦恼不寂静,不能安乐而住。

  大家要看看自己一生是怎么在烦恼中度过的,时而贪、时而嗔、时而傲慢、时而嫉妒、时而散乱、时而昏沉……。身心时时烦动恼乱、不安稳住,这都是从受生而来的。受生是粗重所随,携带了无量烦恼种子,所以是烦恼所依。以受生为因缘,就引出后来遇缘发起的种种烦恼,使得身心苦恼不静,因此就从所引的烦恼不寂静、不安稳苦,而对能引的生安立为苦。

  我们在医院产房里,随便找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他的五取蕴实际就是无量烦恼的所依。可以预料,他往后从少年到青年到老年,会随种种境界生起无数贪嗔痴的烦恼,就像疯病在身的人随时都会发疯一样。想想看,疯子的诞生,就是他以后一切发疯颠狂的所依,这样的生不是大苦吗?

  (五)不随所欲、离别法性故,生为苦

  这里要观察:一切生的最后边际都不出于死,“死”不是自己所爱,由此因缘,死时唯受众苦。(意思是说,一切受生都以死为边际、为终极。自己不喜欢死还要死,以这个因缘,死时唯一感受众多忧苦。)

  “不随所欲、离别法性”,就是指一切人都超不出生灭无常的定律,有生就必有死,即使不愿也无可奈何。而且在生时成就何等名利,最终都归于空,这就是离别法性。像秦始皇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梦想长生不老,但活到50岁就死了。中国帝王都想长生,但平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他们有权势、有财富,却主宰不了自己的生死。

  又比如,悉达多太子降生后,净饭王想给太子占相。当时有位仙人阿私陀,具足五通,住在香山。阿私陀仙人以神通了知净饭王的心意,就从虚空中降到王宫。净饭王和夫人抱太子出来,他为太子看相,忽然悲哀痛哭起来,说:“太子必当学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久当转清净*轮,利益天人,开世间眼。我已经120岁,等太子成佛,我已经不在世上了。不能亲眼看到佛成道,不能在佛的座下听闻经法,所以我悲伤不已。”

  连阿私陀这样的五通仙人都不能自主,在业力尽时只有归于一死。所以,生的结局就是在无可奈何中死去。

  小结

  依照以上五种相作观察,才知道三界上上下下的生都是苦的,都有无边的过患。一般人只能看一面、看表面,既看不到生的前面,也看不到生的后面,更看不到生的里面,因此对生的观念完全是颠倒的。也就是凡夫人没有见到生死的前因后果,没有开启广大观察五取蕴前后流转的智慧,都把纯苦的三界受生执为安乐。

  世间人生了孩子都很高兴,认为得了宝贝,而且假想孩子的一生会过得很安乐。这是不了解生苦的真相,不知道孩子生下来时带了多少烦恼种子、苦种子。就像只看美女的外表,看不到她体内充满不净。又像享受吸毒短暂的快乐,看不到毒素和由它将造成的身体孱弱、精神萎靡、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悲惨结局。又像只看到罗刹变成的美女外表,不知道美女的画皮底下是青面獠牙的罗刹身。像这样,凡夫肉眼只能看到外表的假相,看不到众生八识田里的情况。这没办法用放射线来照,用数学公式来推,也不可能由某个世间专家来告诉你,也不是凭自己的聪明能思维出来的,这只有佛菩萨的慧眼能照见,能向你道出真相。

  无数人因为没有机缘按上面五相思维生苦,所以都没有发现生时有无量猛利大苦随逐,生带着无量烦恼种子而来,生成为往后无边众苦、无边烦恼的所依,“生”的结局是在忧苦中死去。而我们有幸按上面五相展开观察,就能有力地瓦解对生的乐执,生起生苦正见。这之后再看世间的有情,就觉得人人都是苦的。比如,见到一条狗生了,就会想到:它受了多少住胎、出胎的苦;它带着多少烦恼种子来到世间;往后它要受多少饥饿、寒冷、疾病、衰老、死亡等的苦痛,要生起多少贪、嗔、痴的烦恼、罪业,最后一定是在忧怖中死去。一个旁生是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一个天人也是如此,遍三界的凡夫都是如此。看到生的苦,就会对“生”发起厌离,发誓断除三有的受生。观照三界众生的受生,也会油然生起悲心。

  再拓广视野,会看到在五取蕴流转的全程中,每刹那都是苦的,因为:每刹那都带着无量烦恼种子和苦种子,后面一定是遇缘出生种种苦恼。这样看清真相,就知道只有寂灭五取蕴,才能得到安乐,只有修解脱道,再没有别的出路。

  求生净土

  联系在净土上,就会想到:在三界里没有任何安乐的生处,只有西方是归宿,所以今生一定要生到西方,解脱三界受生的大苦。

  在宋朝,有个吴信臾,他中进士做官后,就预先做了一口棺材。夜晚躺在棺材里,让童子拍着棺材唱:“吴信臾,归去来,三界无安不可住,西方净土有莲胎,及早回头归去来。”他在里面也跟着唱。后来他净土因缘成熟,无疾坐化往生。

  吴信臾知道在三界何处受生都是苦,所以彻底放下世间,一心求净土莲花化生。他天天睡在棺材里,唱回家的歌,完全把心送往西方。有这样彻底的欣厌心,就决定往生净土。

  

《四法印之有漏皆苦——思维八苦讲记(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