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二)

  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二)

  巳四、諸佛因地皆以大悲爲根而行菩薩道

  《彌勒所問本願經》中,佛告訴阿難:

  我在因地求道,曆經千辛萬苦。過去世時,有一位王太子寶花,長相莊嚴。他出門見到一位得了癞症的病人,就問:什麼藥能治好你的病?

  病人回答說:得到國王身體的骨髓、鮮血等,塗在我身上,病就會好。

  太子聽後,便破開身體取出骨髓、鮮血,至誠布施病人,心中沒有絲毫悔恨。

  佛說:那時的王太子,就是我的前身。四大海的海水還可以鬥量,我爲尋求無上正覺所施舍的骨髓、鮮血等,不計其數。

  《大智度論》中說:

  在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一片茂密的大森林,裏面住著許多飛禽走獸。

  一次,森林不幸發生了火災,叁面都燃起了熊熊大火,只有一面隔著大河,群獸被大火逼迫得無處可逃。

  佛說:那時,我是頭身體龐大的鹿,力量極大。我前腳跨在大河的一岸,後腳蹋在另一岸上,讓所有的野獸都踏我背渡河,直到皮肉都被踩爛,當時以慈悲力一直安忍至死。

  當最後一只兔子走來時,我的氣力已經耗失殆盡,但我還是強打精神,硬忍著讓它平安走過。

  等兔子過了河,我的脊背也折斷了,便墮水而死。

  諸如此類,以大悲心爲衆生奉獻生命的菩薩行,不僅是現在,長久以來一直勇猛修行。

  前面得度的那些野獸,就是今天我的弟子們的前身。最後一只兔子,就是須跋陀。

  佛陀生生世世爲了利益衆生精進行持,直到今天仍不休息。

  世尊還在《大集經》中說:

  我往昔爲了一切衆生修持菩薩行。爲此法眼,于衆生起大慈心。我曾經奉獻的身體鮮血,量同大海;施舍乞討者的頭顱眼耳,高似毗福羅山;舍棄的鼻舌等,如同十突盧那;舍棄的手腳等,也等同毗福羅山;施舍的皮膚,可以覆蓋整個南贍部洲。

  我也施舍過不計其數的象馬、仆人、妻子、王位、國土、城市、宮殿、村落……

  父母、師長身受病苦,無人救護的,我爲之救護;無所歸依的,我爲其歸依;無所趣向的,我爲作趣向,讓他們各得其所,悉皆安住。如是,我在叁大阿僧祇劫中,因悲愍一切苦惱衆生,而發起大堅固的勇猛心,長夜之中修持無上菩提之行。

  如今在這沒有大導師、佛法稀少的黑暗時期,在芸芸衆生界中,我發心願成無上正覺。

  巳五、諸佛以大悲願力成爲衆生長時受用之處

  以觀世音菩薩爲例,《法華經·普門品》中,釋迦佛告訴無盡意菩薩:

  若有某國土的衆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就現佛身而爲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就現辟支佛身而爲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就現聲聞身而爲說法;應以大梵天王身得度者,就現大梵天王身而爲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就現帝釋身而爲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就現自在天身而爲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就現大自在天身而爲說法;應以天界大將軍身得度者,就現天界大將軍身而爲說法;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就現毗沙門身而爲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就現小王身而爲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就現長者身而爲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就現居士身而爲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就現宰官身而爲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就現婆羅門身而爲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就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爲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就現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而爲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就現童男、童女身而爲說法;應以天龍八部身得度者,就現天龍八部身而爲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就現執金剛神而爲說法。

  就像這樣,觀世音菩薩以大悲力化現千百億化身在無量國土中,永遠不斷地救度苦難有情。

  《法華經·普門品》偈頌中還說: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

  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

  假使他人以害心將自己推入大火坑,以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之力,火坑頓時便化爲清涼池。

  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

  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如果在大海中漂流時,遭遇龍、魚、諸鬼等水難,以持念觀世音菩薩之力,波浪便不能淹沒。

  或在須彌峰,爲人所推墮,

  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或在須彌山頂被人推落下山時,以持念觀世音菩薩之力,猶如日輪住于虛空般,沒有墮落的災難。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

  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或被惡人追逐時,從金剛山墜落,以念誦觀世音菩薩之力,不能損傷一根毫毛。

  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

  念彼觀音力,鹹即起慈心。

  或遇怨賊圍繞,手持刀劍將要加害時,以念誦觀世音菩薩之力,怨賊皆生慈心。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

  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

  或遭遇王難之苦,即將受刑而命終時,以念誦觀世音菩薩之力,刀杖隨即段段斷裂。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

  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

  或者囚禁在獄中,手腳披枷戴鎖,以念誦觀世音菩薩之力,枷鎖自然解開而獲得解脫。

  衆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

  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衆生被厄難、無量痛苦逼身之時,以觀世音菩薩的妙智力,能救世間苦難。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

  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

  觀世音菩薩具足神通妙力,廣大修持智慧與方便,在十方無量國土中,無處不現身。

  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對叁惡趣種種生老病死之苦,觀世音菩薩都以大悲力逐漸息滅。

  因此,正由大悲的威神力,才使諸佛直至衆生界盡之間,相續不斷地救護衆生。

  如《大乘莊嚴經論釋》中所說:“大悲乃是究竟果地十力、四無畏等無量功德之源的自性,故具慧者誰不于有情興起大悲。”

  巳六、攝義

  大乘佛道的根本是大悲心。對于以大悲深入大乘道的入道程序,《大乘莊嚴經論》中說:譬如沒有樹根,就不會出生其它莖、枝、葉、花、果。

  同樣,若沒有如根的大悲,便不能爲利他而忍受各種難行;不能爲利他安忍衆苦,便不會思惟利益衆生的各種方便;遠離利益衆生的思惟,便不會發起投生[1]的殊勝大願;不以大願在叁有中獲得利益有情的殊勝身,便不能真正成熟無邊有情。

  因此,沒有大悲之根,就沒有爲利他而安忍衆苦的莖、思惟利生方便的枝、發願受生的葉、隨願轉生的花及成熟有情的果。

  《聖者嘎亞日經》說:“菩薩菩提心的根本是大悲,有情爲所緣,最後成熟有情,猶如妙樹成熟殊勝果實,這是大悲大妙樹王。”

  總之,若懂得大乘一切道果都是由大悲心所生、所支配,就會知道大悲心在大乘道中,從始至終有何等重要。所以,大乘道的根本即是大悲。

  辰五、特別教誡應以大悲與菩提心的教授爲中心分二:一、應愛惜以無量教理所成立的勝道扼要 二、對此須由積資淨障及閱經論獲得定解

  巳一、應愛惜以無量教理所成立的勝道扼要

  【若于如是勝道扼要無邊教理之所成立,獲得定解,于菩提心根本大悲所有法類,何故不執爲勝教授?】

  如果對此以無邊教理所成立的殊勝聖道扼要獲得定解,則對與菩提心之根本的大悲相關的所有法類,爲何不執爲殊勝的教授呢?理應執爲殊勝教授。

  “如是勝道扼要”:“勝道”,是超越聲緣道的大乘道,其扼要即是大悲。有了大悲,最初即能引生菩提心,可入大乘之門;中間串習大悲,難舍能舍,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便能在大乘道上輾轉升進,不退小乘;最後以大悲可饒益一切有情。因此,大悲是大乘道的扼要。

  “無邊教理之所成立”:“大悲是大乘道的扼要”是以無數教證、理證所成立,是諸佛如來一再印定、千真萬確的事實。

  【故如響那窮敦巴說:“于覺沃所雖請教授,終惟教雲:舍世間心,修菩提心。”善知識敦巴譏笑告曰:“此是掘出覺沃所有教授中心。”知法扼要。】

  因此,須如以下對話所顯示的那樣,來了知佛法的扼要。

  有一次,響那窮敦巴說:“雖然向阿底峽尊者請求教授,但尊者始終只是教誡:“舍棄世間心,修菩提心。””

  善知識仲敦巴笑著告訴他:“這可是掘出了大覺沃所有教授的核心啊!”

  巳二、對此須由積資淨障及閱經論獲得定解

  【獲決定解,惟此最難,故應數數集聚淨治,閱《華嚴》等諸大經論,求堅定解。】

  須獲定解之處,唯獨這一點(大悲與菩提心是大乘的核心)最爲困難,所以應當數數積累資糧、淨治罪障,並且閱讀《華嚴經》等諸大經論來尋求定解。

  《華嚴經·入法界品》中,以二百叁十種比喻,極其廣泛地贊歎了菩提心的功德。“等”字,包括《集學論》、《入行論》、《大乘莊嚴經論》、《現觀莊嚴論》等。

  【如吉祥敬母雲:“尊心寶即是,正等菩提種,惟尊知堅實,余凡莫能曉。”】

  如吉祥敬母所說:世尊!您的心寶即是菩提心,這是正等覺菩提的種子,唯有世尊您才了知的精華,其他人則難以對此獲得定解。

  卯二、諸余因果是此因果道理分二:一、從知母至慈是悲心之因之理 二、增上意樂與菩提心是悲心之果之理

  【第二,諸余因果是此因果之理。】

  “諸余因果”,是指除“悲”以外的知母等六支,“此”是指悲心。

  辰一、從知母至慈是悲心之因之理分叁:一、以悅意相可使欲令有情離苦之心猛利生起 二、親之究竟是慈母故,修習知母、念恩、報恩引生悅意慈,由此生起大慈大悲之理 叁、觀有情爲親人竅訣之出處

  【初從知母乃至于慈爲因之理者。】

  巳一、以悅意相可使欲令有情離苦之心猛利生起

  【總欲離苦,數數思惟其有情苦即能生起,然令此心易生猛利及堅固者,則彼有情先須悅意、愛惜之相。】

  總的來說,欲令有情離苦的善心,只要反複思惟有情的痛苦,就能生起。但是,要讓這種心容易生起並且猛利、堅固,則首先必須將有情觀爲悅意、可…

《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