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王。人民熾盛,國家繁榮富強。
當時的王後,就是釋迦佛的前身。因爲不惜身命,現已成佛。
《正法念處經》中說:“孔雀菩薩爲諸天說:如有悲心,此人已離涅槃不遠,名爲大莊嚴。對五道衆生,若起悲心,便能破煩惱。”
歸納:
大悲中時重要,因爲如果不恒時串習大悲,遇逆境時易退墮小乘。相反,若中間串習大悲堅固,難行能行,則能迅速圓滿成佛資糧。
辰叁、大悲後時重要
【後重要者,諸佛獲得果位之時,不如小乘而住寂滅,盡虛空住義利衆生,亦是由于大悲威力,此若無者,同聲聞故。】
諸佛獲得果位時,不似小乘安住在寂滅中,而是乃至虛空界盡之間,恒時不斷利益有情,這也是由于大悲的威力所致,若無大悲,必定與聲聞一般,墮在寂滅邊。因此,大悲後時重要。
【如《修次第中篇》雲:“由大悲心所攝持故,諸佛世尊雖得圓滿一切自利,盡有情界究竟邊際而善安住。”】
就像《修次中篇》所說:正因爲大悲心的攝持,諸佛雖已圓滿一切自利,卻仍然在有情界盡之間,安住于利樂有情。
【又雲:“佛薄伽梵無住大涅槃,因即大悲。”】
“無住大涅槃”,即生死、寂滅二邊都不住的涅槃。小乘涅槃墮于寂邊,佛涅槃較其殊勝,故贊爲“大”。佛無住大涅槃之因,即是大悲。
歸納:
大悲後時重要,“遠離寂邊而常作有情利樂”是由大悲之力故。
辰四、總示大悲叁時重要分六:一、以比喻顯示 二、以教證顯示 叁、以公案顯示 四、諸佛因地皆以大悲爲根而行菩薩道 五、諸佛以大悲願力成爲衆生長時受用之處 六、攝義
巳一、以比喻顯示
【譬如稼禾初以種子,中以雨澤,後以成熟而爲最要。佛之稼禾,初中後叁,悲爲最要。】
如同莊稼在初中後叁時,有叁法最爲重要,即最初以種子爲要,中間以雨水爲要,最後以成熟爲要。同樣,成就佛果莊稼,在初中後叁時,都以大悲最爲重要。
【吉祥月稱雲:“以許悲爲佛勝苗,初如種子增如水,長時受用如成熟,是故我先贊大悲。”】
以下逐段解釋《入中論》此頌涵義。
“以許悲爲佛勝苗,初如種子”:對豐盛廣大的佛果來說,大悲心最初猶如種子,是出生菩提心之要因。
“增如水”:中間以大悲水灌溉令菩提增長,猶如以水滋潤。若不時常以大悲水灌溉,則不能修習廣大的福慧二種成佛資糧,決定會現證小乘聲緣涅槃。
“長時受用如成熟”:最後以大悲成爲衆生常時受用之處,猶如果實的成熟。即:如果成佛後遠離大悲,必定不能盡未來際作爲有情受用之處,也不能令聲聞、緣覺、菩薩叁種聖衆輾轉增上;若在果位有大悲相續不斷,則以上一切都能成辦。
“是故我先贊大悲”:因爲大悲初中後叁時重要,故月稱菩薩首先禮贊大悲心。
【由見此義,《正攝法經》雲:“世尊,菩薩不須學習多法。世尊,菩薩若能善受、善達一法,一切佛法皆在其手。一法雲何?所謂大悲。世尊,由大悲故,一切佛法皆能自來菩薩手中。”】
由于觀見大悲在佛果的初中後叁時最爲重要,《正攝法經》中便說:世尊,菩薩不需學習很多法。世尊,若菩薩能好好受持、做到一法,則一切佛法都會在他手中。這一法是什麼?就是大悲。世尊,由于大悲,一切佛法都會自來菩薩手中。
【“世尊,譬如轉輪聖王輪寶所至,一切軍衆皆至其處。世尊,如是菩薩大悲所至,一切佛法鹹至其所。”】
世尊,譬如轉輪王的輪寶所到之處,一切軍隊都來到輪寶之上。同樣,菩薩的大悲在何處,一切佛法也都聚集在此處。
【“世尊,譬如命根若在,余根亦在。世尊,如是大悲若在,菩提余法亦當生起。”】
世尊,譬如命根在,其它眼、耳等根也在。同樣,大悲若在,其余菩提分法[4]也會生起。
巳二、以教證顯示
《無熱者請問經》中也說:“若菩薩具備一法,就能護持一切佛法。一法爲何?即不舍衆生之善心。”
《大智度論》中引《網明菩薩經》說:“菩薩處衆生中,行叁十二種悲,漸漸增廣,轉成大悲。大悲是一切諸佛菩薩功德之根本,是般若波羅蜜之母,諸佛之祖母。菩薩以大悲心故,得般若波羅蜜,得般若波羅蜜故,得作佛。”
《大日經》說:“大悲爲根,菩提爲因,方便爲究竟。”
《普賢行願品》說:“一切衆生而爲樹根,諸佛菩薩而爲華果。以大悲水饒益衆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衆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故。”又說:“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又具大悲,便能成就最勝供養如來。《行願品》說:“以于衆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衆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
《因緣品》說:“每日千供施,連續百年者,不及憫衆生,十六分之一。”
阿底峽尊者說:“若對遠方的客人、久病的患者、年邁的父母等慈愛行事,和實修空性大悲藏相同。”
巳叁、以公案顯示分叁:一、大悲是極稀有之正法 二、大悲是淨障最勝之法 叁、修習大悲終得成就
午一、大悲是極稀有之正法
以前叁同門和卡隆巴格西的一位徒弟,去拜見仲敦巴格西。
仲敦巴格西問:“博朵瓦在幹什麼?”
他回答:“他在給幾百個僧衆講經說法。”
格西說:“稀有!稀有!那也是一種正法。普穹瓦格西在做什麼?”
回答:“他在積累自己和他人的許多資具,建造叁寶的所依。”
格西還是說:“稀有!稀有!那也是一種正法。滾巴瓦在幹什麼?”
有人說:“他唯一是靜修。”
格西還是如前一般贊歎,並詢問:“卡隆巴在做什麼?”
有人答:“他總是到一個螞蟻窩的旁邊蒙頭痛哭。”
這時,仲敦巴格西馬上脫帽,邊流淚邊說:“極其稀有,他是真正在修持正法,這是有很多功德可以宣說。現在說,卡隆巴格西會不高興。”
卡隆巴格西蒙頭痛哭,是因爲他當時想到輪回中受苦的衆生,生起了大悲心而流淚。
金厄瓦格西在講解許多慈悲心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時,朗日塘巴尊者恭敬頂禮,並說:“我從現在開始,唯一修持慈悲心。”
金厄瓦格西一邊脫帽,一邊連續說了叁遍:“非常好。”
午二、大悲是淨障最勝之法
據傳記記載,當年無著菩薩前往雞足山,想見彌勒菩薩請求竅訣。
無著菩薩在雞足山上住了十二年整,觀修彌勒本尊,卻毫無成效,連一次吉祥的夢兆也沒有。因成就無望,菩薩傷心地離開雞足山。
路上,他看見一只雙足殘廢母狗,整個下身密密麻麻地爬滿了小蟲。母狗處境雖然悲慘,卻仍滿腹嗔心,它拖著下身瘋狂亂叫,上前咬人。
無著菩薩看到這種情形,頓時生起了無法抑製的大悲心,割下身肉施給母狗,而且想清除它下身的小蟲。因怕用手去抓,會捏死小蟲,便決定用舌頭去舔。但母狗全身糜爛,惡膿腥臭,實在不忍目睹,無著菩薩便閉上眼睛伸出舌頭。
結果舌頭沒碰到母狗身體,反而觸在地面上。無著菩薩睜眼一看,卻不見母狗,只見至尊彌勒菩薩金光燦燦地出現在眼前。
無著菩薩說:“您的大悲心實在微弱,一直也不顯現尊顔。”
彌勒菩薩說:“其實,我與你從未分離過,只因爲你罪障深重,才不見我。後來你經過十二年修行,罪業稍微減輕了,所以只看到這只母狗。現在因爲你生起大悲心,業障徹底清淨,才真正見到了我。”(大悲心生起,菩薩就在眼前。)
《法苑珠林》中記載:
唐代,範陽的盧元禮,曾因重病而昏絕。過了一天後醒來說:
有人把元禮引到了一所府宅。當時,元禮見一位官人經過,身邊沒有侍衛,就到官人的座位上,蹲坐在床上。
這時官人以目示意,讓侍者一手抓頭、一手抓腳,把元禮扔下臺階。
良久,元禮才起來,走到另一所大院,向南進了一間大殿堂,內有幾十百口竈,竈上熱氣騰騰,如雲霧般直往上沖,沸聲喧雜,似有數千萬人。
元禮擡頭仰望,只見一種似蒸籠般的東西裝著人,懸在熱氣流的上方,聽說這是蒸罪人的地方。
元禮遂發大願,大聲說:“願我代一切衆生受罪。”
說完便自己投身在大鍋中,因神智昏迷,也不覺得有痛苦。
不久一位沙門挽著元禮出來,並對他說:“知道你是至誠心,才送你回來的。”這時,元禮忽如夢醒。
午叁、修習大悲終得成就
唐朝,智岩法師出家後到石頭城的疠人街[5],爲病人傳講佛法,並且無微不至地關懷病人,親自爲他們吮吸膿水,洗滌瘡口和衣物。
後來唐高宗永徽年中,他圓寂在疠人街,臉色絲毫不變,身體散發異香,持續了十多天。
唐朝益州福感寺,有位道積僧人,生性慈悲。凡有厲疾、膿血、穢氣的人,都把他們召集在一起,親自給他們洗補衣服,治療疾病,和他們一起吃飯,毫不嫌棄。
有些人不理解,他說:“境界上無染淨,染淨都由心。不起分別念,愛憎從何處生呢?”
後來,他圓寂在本寺中。當時正值炎夏,天氣異常炎熱,但他的法體不臭不壞。過了一百天,還是結跏趺坐,與最初無異。
--------------------------------------------------------------------------------
[1] 此科判系本講記所擬。
[2] 四、五科判系本講記所擬。
[3] 《伽耶經》:“伽耶”全稱“伽耶果日”,是一地名。此經以地方取名爲《伽耶經》。
[4] 菩提分法:成就菩提的道法。
[5] 疠人街:長疥瘡或麻風病患者居住的地方。
《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一)》全文閱讀結束。